大豆免耕栽培技术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大豆免耕栽培技术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摘要:免耕栽培是一项集保护性耕作与轻简型栽培于一体、综合运用简化栽培环节、优化要素投入、良化土壤环境的先进实用新技术。本文为了探索适合北安管理局各农场自然和生产条件的大豆免耕栽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设置4个处理对大豆产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亩产最高的为起垄中耕(对照)栽培技术措施,但由于免耕中耕技术措施成本降低,亩效益最高,表明该措施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职工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大豆;免耕;产量;效益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赵光农场耕地面积50.8万亩,年平均≥10℃活动积温2300~2400℃,无霜期120d,年降水量500mm左右。该农场以玉米、大豆、马铃薯为主栽作物,同时种植一些高产高效的月见草、甜玉米、矮高粱、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农场一直沿袭“精耕细作”的传统耕作模式,近年随着市场粮食价格逐渐走低,种植成本增高,农场种植户种植效益也随之下滑。加之大量投入化肥、农药,使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不同程度退化、板结,地力下降日益严重。因此,该农场在降成本、增效益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栽培方法。由于免耕栽培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益、优化生态环境等优势,该农场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免耕种植技术及免耕种植经验,并于2016年在农场第九管理区进行了大豆免耕试验示范。

1研究示范内容

免耕试验于2016年在北安管理局赵光农场第九管理区29-2-2地号进行。试验地大平原免耕播种机播宽为6.6m,每个处理所需试验地宽度为6.6m(播宽)×8(4个往复)×3(3种耕法)×3(3区轮作)=475m,长度200m,面积为475m×200m=95000m2(即142.5亩),4个处理共142.5亩×4=570亩。每个处理条区面积为16亩,即200m×6.6m×8个播宽(4个往复)。总计36个条区。

1.1研究示范试验设置

1.1.1处理设置

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处理1:免耕(生育期不中耕);处理2:免耕+生育期中耕;处理3:整地、起垄+生育期不中耕;处理4(对照):整地、起垄+生育期中耕。

1.1.2条区设置

免耕:前茬玉米、大豆、杂粮收获后秸秆粉碎抛撒(玉米高留茬25~30cm)还田越冬,播种前土壤不进行任何机械作业,春季采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施肥,生育期一半试验地不中耕,另一半试验地中耕2次处理;作物生育阶段适时进行化学除草、病虫防治,成熟期适时收获。

1.2技术规程

1.2.1播期

试验选用大豆品种为北豆40,连续5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8℃、土壤5cm温度达到5℃以上时进行播种,5月4日播种。

1.2.2播种方法

播前深施肥,深施肥两层,第一层10~15cm,第二层16~18cm,预留种肥,全部采用进口美国大平原播种机精量点播,采取垄上2行播种,播深为镇压后3.5~4.5cm。播种量为35万株/hm2,匀度一致。

1.2.3田间管理

处理2和处理4第一遍中耕(深松)在6月1日结束,中耕深度达30cm以上,深松杆尺两侧配带碎土装置,切碎大土块,同时弥合深松后留下的缝隙,达到既放寒增温又保墒的作用,生育期中耕3遍,处理1和处理3不进行中耕。自走喷药机与飞机航化相结合,防治病虫害2遍。

1.3调查时期和方法

1.3.1播种前

取10个点的混合土样1kg,在农场化验室测土壤基础肥力(有机质、pH、全氮、全磷、全钾、速氮、速磷、速钾)。测定土壤基础容重。采集该地块前三年作物栽培技术(包括耕作方法、施肥、植保、中耕等)和产量情况。

1.3.2生育期

植株调查:每个处理选3垄,每垄选连续10株(定点),于苗期(大豆3片复叶期)、中期(大豆盛花期)测定株高,记录生育进程、叶色。土壤测定:于苗期(3片复叶期)、中期(盛花期)取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土壤速效养分。

1.3.3成熟期

植株调查:将定点的30株取回考种,条区实收测产。土壤测定: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养分。1.3.4影像资料采集照片突出主要生育阶段特点,每段摄像时间不短于3min。包括:秸秆还田过程,土壤耕作方法,作物生育阶段:播种前土壤状况、播种、苗期、成熟期、收获期、收获后秸秆处理等,作物测产。

2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处理1免耕未中耕、处理2免耕中耕、处理3起垄未中耕较处理4起垄中耕(对照)的亩产量分别减产22kg、5kg、11kg;按照2016年大豆单价3.6元/kg计算,亩产值最高的为处理4起垄中耕的669.6元,之后依次为处理2免耕中耕的651.6元、处理3起垄未中耕的630元、处理1免耕未中耕的590.4元,分别高出18元、39.6元、79.2元;亩成本最高的亦为处理4起垄中耕的681.7元,之后依次为处理3起垄未中耕的660.99元、处理2免耕中耕的631.38元、处理1免耕未中耕的610.67元,分别高出20.71元、50.32元、71.03元。由此可以算出,亩效益最高为处理2免耕中耕的76.22元,较处理4起垄中耕(对照)亩增效32.32元。处理1免耕未中耕、处理3起垄未中耕较处理4起垄中耕(对照)亩效益分别降低8.17元、18.89元。

3结论与讨论

由于受到特殊的夏管措施的影响,处理1免耕未中耕、处理2免耕中耕、处理3起垄未中耕的亩产量均低于处理4起垄中耕(对照),亩产表现为“处理4起垄中耕(对照)>处理2免耕中耕>处理3起垄未中耕>处理1免耕未中耕”,可以看出,免耕栽培技术使大豆产量有所下降。但是在生育期内进行中耕的处理4(对照)起垄中耕和处理2免耕中耕的产量排在前两位,因此可以看出,生育期中耕是保障大豆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处理2免耕中耕的亩效益最高,为76.22元,较处理4起垄中耕(对照)的43.9元高出32.32元。处理1免耕未中耕和处理3起垄未中耕的亩效益分别为的35.73元和25.01元,较处理4起垄中耕(对照)的43.9元分别低8.17元和18.89元。亩效益表现为“处理2免耕中耕>处理4起垄中耕(对照)>处理1免耕未中耕>处理3起垄未中耕”。究其原因,虽然处理2免耕中耕的亩产量较处理4起垄中耕(对照)低5kg,亩产值低18元,但是处理2夏管措施较简单,亩成本较处理4(对照)节约50.32元,综合亩效益反而高出32.32元。因此,通过实验可以证明,免耕中耕技术是能够取得最大效益的栽培技术措施。由于2016年是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第一年,受到气温、降雨等因素对免耕栽培技术产量的影响,数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2017年将继续做好免耕栽培技术试验,进行多年份多试点试验研究,通过实践摸索,找到适合农场的最佳耕作模式,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现有机械不能满足免耕栽培技术需要,还要继续进行机械改装,实现秸秆与灭草随播种随处理。

作者:刘美洲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