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畜牧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畜牧业论文

草原畜牧业论文

1传统养殖的缺陷

随着游牧时代的结束,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由于现代交通信息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市场对优质畜牧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有限的草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草原超载过牧,饲草料供不应求,致使草原生态、生产和农牧民生活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和提高,近几年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行了禁牧、季节性休牧、以草定畜等政策。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补贴农牧民,可是有些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的偷牧现象,偷牧者经常与草原执法部门打游击战院你查我养,你走我放,你白天来,我晚上放。最终的结果是偷牧人提心吊胆,昼伏夜出,也没增加多少收入,而且破坏了自家草场,执法员东巡西查,工作量大,加油换胎,不见得有多大效果,还浪费了国家资源。导致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羊多草少,舍饲养殖成本太高,牧民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生态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舍饲养殖的不足

舍饲养殖虽然可以快速提高牛羊肉的产量,提高单位养殖规模,有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但前提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大量的粮食和有限的农副产品为代价,大量使用各种药物及各种添加剂,生产出口感不好但又不得不吃的奶肉食品,导致现在很多人宁愿长途驾车到农家及牧区高价购买散养的肉蛋奶及天然状态下生长的食品,也不愿在市场购买。特别是舍饲养殖根本无法系统管理,不确定因素相当多。牛羊容易发生疫情,生产的母畜及幼畜成活率不高,稍有不慎带来的损失将是致命的,尤其是舍饲养羊违背了羊的生长规律,改变了羊的生物特性,产出的羊肉自然品质不高。

3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模式

鉴于以上传统放养的缺陷和舍饲养殖的不足,政府部门目前投入大量资金项目给农牧民建筑羊舍,开发部分饲草料基地等大量的农牧业基础建设。但要想生产更多的有机食品,进行规模化养殖,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饲草问题、改变饲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绿色有机食品,让人们吃到放心肉。而这需要在合适的、符合开发条件的草原和部分沙化半沙化的草场上配套水利设施,种植各种牧草,以最大的限度提高单位产草量,用科学的方式,利用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牧草的生长特点、生长规律,选择多年生、耐践踏、再生力强的牧草(如柠条、苜蓿、无芒雀麦、羊草、鸭茅、高燕麦草等)分段、分片、分季节循环放牧,建立永久的牧草地,放牧还能促进草地植物,具有超补偿性生长。并结合放牧对象(比如牛吃高草,羊吃矮草,鸡吃虫子等)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节能环保、循环利用又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既可生产出绿色有机食品,有利于消费者健康并带动农牧民致富,而且经营者又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并且种植牧草除了能作为家畜的主要饲料外,对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维护土壤肥力、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环境和调节气候也有重要作用。由于牧草具有高效率利用光能的特点,因而发展牧草生产有利于建立稳产高产的农牧业生产体系、维护生态平衡,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有利于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并且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预期效益好;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竞争优势比较明显;还可有效治理污染;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利用;总体投资较舍饲养殖少得多,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成倍增加。但是要想使规模化养殖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单靠个人或企业是无法达到的,只有得到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获得项目资金的大力扶持才可实现种草养畜,自然放牧,生产有机食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产品走向世界。

4结语

阅读全文

草食畜牧业论文

一、举措和效果

㈠战略措施

近年来,甘肃省在草食畜牧业发展上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建立完善的规划和制度规定,规范发展草食畜牧业,包括《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二是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思路发展牛羊产业大县,使全省的牛羊产业大县总数达到50个,其中肉牛产业大县20个,肉羊产业大县30个;三是集中对良种繁育体系、规模养殖场(小区)、饲草料加工利用和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给予重点扶持;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增优惠贷款项目、母牛补贴、退粮还草补贴等;五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近3万人(次)。

㈡战略效果

行动计划有力地促进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草食畜牧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地位基本确立。据统计,2012年全省牛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682万头、509万头和173万头,居全国第12位,其中有5个县饲养量超过20万头,8个县区出栏量超过5万头,甘州区等9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全省羊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3096万只、1925万只和1171万只,居全国第7位,其中有8个县区饲养量超过100万只,4个县区出栏量达到50万只以上,民勤等12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羊优势区域。草食畜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2%以上。草食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可以为200多万农牧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

㈢增收作用

近年来,由于市场导向和城市人口的消费观念方式的变化,对牛羊产品的消费越来越强,致使牛羊养殖效益稳步提升。2011年全省牛羊肉市场零售均价40元/千克~45元/千克,2012年又上涨到年均价55元/千克~60元/千克,与2008年的市场行情比较,上涨幅度接近80%。根据抽样调查,目前规模养殖场(户)育肥出栏1头肉牛平均纯收入在2000元~3000元之间,出栏1只育肥肉羊平均纯收入在200元~300元之间。同时奶业的发展也开始走向正规,2012年末全省平均生鲜乳收购价格3.54元/千克,1头高产奶牛年盈利在6000元~10000元之间。全省农牧民人均养殖牛羊年收入在500元~800元之间,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15%~20%。

阅读全文

休闲畜牧业论文

1漳县休闲畜牧业的现状

1.1特种养殖异军突起

主要将特种养殖与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结合,发展特种养殖观光园2家。如:龙凤溪放养鸡场充分利用在国家“4A”级景区遮阳山脚下的地位优势,先后引进南岭黄鸡、珍珠鸡,进行山地、林地放养,年经营收入可达48万元;金钟镇智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周边天然草场,投资130万元,建成了占地1hm2的蕨麻猪养殖小区,年收入可达12万元。

1.2草原观光畜牧业开始起步

把娱乐、餐饮融入草原观光畜牧业,大力发展新型草原观光畜牧业,在天然草原和风景名胜区,为游客提供看、吃、住为一体的娱乐服务,让游客们骑牦牛或骑马旅游观光,品尝家养畜禽产品,深度体验传统的牧民生活方式。木寨岭、风水岭、草滩一带及周边正在积极发展以骑马、狩猎、野宿为一体的草原观光型畜牧业。

2漳县发展休闲畜牧业的优势

2.1丰富的人文资源

阅读全文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论文

一、畜牧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动物防疫经费不足。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用于专门的防疫经费仍然缺乏,导致疫苗费、消毒费等问题一直不能很好解决,严重阻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

(二)动物防疫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畜牧养殖业动物防疫人员缺乏普遍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不能按照正确的免疫操作规程进行免疫,或注射部位不准确,或注射剂量不足,导致免疫效果差,动物防疫力量不足。

(三)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薄弱。

动物疫病防治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普遍实行的是春秋普免与月月补免相结合的防疫办法,由于防疫工作量大、工作面广,特别是基层防疫环境条件恶劣,防疫人员易出现厌战情绪,致使免疫密度不能常年保证达100%,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薄弱。

阅读全文

文化遗产畜牧业论文

一、畜牧业文化遗产的区域划分

(一)分布区域不同

农业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农业化,是有机体生产过程,农业生产不可在大范围内逾越自然地带而存在。我国地域辽阔,跨越数个自然地带,从中国的东北到西南,从完达山开始,越过长城,沿吕梁山,经延安,一直向西南到青藏高原的东麓,东南部分是丘陵平原区,濒临海洋,气候温暖湿润,原生动植物多为森林型,产生了以农耕为主的农业;西北部分则深居内陆,高山峻岭,远离海洋,气候波动影响大,干旱且多风沙,原生动植物为草原型,发端了饲养家畜为主的畜牧业。我国草原畜牧业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西部、北部天然草原分布面积较大的省份;农耕畜牧业则广泛分布于东部、南部种植农业大省,在气候、交通、劳动力资源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它们在历史时期内的分布大体与自然地带的分布相吻合。

(二)经营方式不同

经营方式的差异是农耕区畜牧业与草原区畜牧业最为明显的区别。我国传统农耕区农户定居,以村落形式集中居住,就家庭为中心经营畜牧业,分散圈舍养殖,或以定居点为中心小范围游牧。因农耕的需要而饲养畜禽,规模不大,因此需要的养殖技术较为简单,对管理要求不高,病害往往是制约因素。草原区畜牧业普遍水热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定居的生态需要,多以游牧为主,活动范围大,往往可远至上千公里。由于气候的波动性,草原区畜牧业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天气、饲草料、疫病、食肉野生动物侵袭等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对养殖知识及生产组织水平的要求很高。为了对抗风险,减少生产的边际成本,因此草原区畜牧业不以小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而是以氏族或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生产,家畜虽私有,但内部多有分工。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化生产,单个放牧单元的家畜规模可达成千上万。

(三)农业经济地位不同

畜牧业在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地位也有显著差异。农耕区畜牧业的目的多是对种植业进行完善和补充,其目的在于提供农耕系统的养分循环、役用畜力需求、改善生活等方面。如南方地区饲养的耕牛,不是为了肉用,而多是用来耕田、负重。故传统农耕区种植业可脱离畜牧业而存在,而畜牧业则不可脱离种植业,是从属地位。畜牧业则是草原区农业生产的支柱形态,几乎是游牧民农业收入的全部。畜产品既是游牧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由于游牧农业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需要通过畜产品来交换农区的茶叶、粮食、手工业品等生活必需品,所以畜产品也是牧民的生活来源。

阅读全文

有机畜牧业论文

1当前发展有机畜牧业的问题分析

有机畜牧产品的产出是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由于目前现有加工企业设备简陋,无法实现自动化作业,技术落后,生产过程不规范,畜产品的污染程度严重。体现不出有机食品的价值,加之缺少规模食品企业的参与,目前畜产品仍以活畜或宰杀后胴体的初级产品形式面对市场,不能完全体现有机食品的价值,牧民达不到增收的目的,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对策分析

2.1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有机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有机畜牧业,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有机畜牧对于生态保护、人畜安全、畜牧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积极参与引导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切实发挥其行政为民的职能。一方面要加大有机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拨款扶持力度,对于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地方企业、养殖户主等等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调动基层民众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有机畜牧基础设施地建设,积极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2要加强对基层组织民众的宣传培训

从当地实际情况来看,各地方对发展有机畜牧业的认识尚显不足,部分存在抵触、漠不关心的处事态度。由此,加强基层组织民众的宣传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提高地方相关组织领导的重视,定期组织有机畜牧业相关知识座谈会、组织参观优秀有机畜牧业发展基地,使相关领导从实际出发认识到有机畜牧业发展必要性,从而提高其思想认识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民众对有机畜牧业的认识,定期组织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交流学习等等,营造一个良好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大环境,提高民众自觉参与到有机畜牧生产的积极性,加快推广力度。

阅读全文

标准化畜牧业论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做好前期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对汉中市准备申报标准化示范场的养殖场进行前期摸底审查。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及时组织各县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全市“百强养猪示范场”负责人,开展畜禽标准化创建活动、动员培训,就《汉中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指南》进行详细解读,要求各县、区和各示范创建单位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汉中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带动汉中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抓指导、强培训、重服务

汉中市把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提升畜牧业转业升级的一个阶梯。提出的“255”倍增生猪规模化养殖计划,全市新增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482户,达到6562户;其中千头以上养殖场增加21户,达到350户,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增加3户,达到12户。全市规模场生猪出栏占总出栏的61%,较上年增加2.4%。开展百场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通过调研摸底筛选出100个规模养殖场作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场。通过媒体和汉中农业网对其建设规模、饲养量进行排序公示,并得到市级财政资金的有力扶持,极大激发创建工作的热情。为加强锻炼培养干部职工,提高工作热情和技术服务能力,发挥技术单位的技术优势,分别成立了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牛羊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四支技术服务组,由高级技术专业人员带队,深入农村给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承担项目课题,开展专题调研,给农民群众提供了便民服务。技术服务组先后为市直机关工委、市农业局、市委办、市水利局、市老干局、市扶贫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处等单位和西乡、汉台、勉县等有关县(区)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十多期,培训人员近2000人,发放科技资料近万份,发放科技教材200多册,解决了全市畜牧生产中许多实际问题,赢得了农民的广泛赞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畜牧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三、创新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一批现代化、标准化的养殖场、养殖小区相继建成投产,并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型、企业带动型、协会牵头型、项目推动型、农户联建型”五种发展模式,畜牧产业化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得到较大转变。实行品牌战略,狠抓无公害、绿色产地、产品认证,注册了“汉中黑珍珠土猪肉”“朱寰牌生猪”“无抗饲料”等畜产品商标。加大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汉中市现代畜牧业的科技水平。用高科技装备武装畜牧产业发展,用科技水平提升产业发展。引进新的养殖理念和新的科技成果,推广自动饲喂新系统和无塔自动供料系统。从养殖场设计规划到圈舍设备,再到粪污无害化处理,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汉中市通过“百场创建、千户推进”活动,以标准化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汉中市畜禽标准化工作建设。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兽医实验室建设项目、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畜牧产业化建设项目、大型沼气池建设项目、一村一品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养猪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畜禽良种化入手,抓全市畜禽种源建设,借助国家农业部良种示范体系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水平高,技术和资金雄厚,管理规范的种猪场和种猪供精站、点,全面普及和提高畜禽良种化的水平,为汉中市畜禽良种化提供支撑。抓生产技术管理和制度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百场示范创建,督导规范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工艺流程,并通过政府行为向畜禽示范场派驻畜牧兽医技术监督员,用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管理。要求防疫制度化、防疫标示明确、管理制度上墙、创建文本规范,制度完善健全。全面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大环评力度,取缔无证化经营行为,提高准入制门槛。对饲料添加剂和违禁药品使用监管力度,定期督导检查,确保畜禽食品上市安全。

四、加快畜牧业转型,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

阅读全文

畜牧业发展论文:当代畜牧业拓展思索

本文作者:梁全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农业委员会

大同市发展现代畜牧业,在不放松猪、鸡生产同时,集中打造奶牛、肉牛、肉羊、绒山羊四大优势产业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现代畜牧业格局。现代牛奶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大同南郊区、大同县、阳高县3个县区,到2015年,区域奶牛存栏16万头,产奶32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16%、95%。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和奶站,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推广TMR饲喂技术,建立苜蓿、青贮优质饲草饲料基地;净化奶牛重大疫病,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现代肉牛优势产区。

重点包括大同县、新荣区、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5个县区。到2015年,区域肉牛出栏19万头以上,牛肉产量3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23%、132%。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推广优良牧草种植、粗饲料科学加工、配混合饲料饲喂、标准化管理等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肉牛增重和牛肉品质。

现代肉羊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左云县、新荣区6个县区。到2015年,出栏肉羊395万只以上,羊肉产量5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71%、134%。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扩大养殖规模;推广杂交改良,着力提高母羊繁殖性能;推广饲草科学加工,实施高效育肥模式,提高肉羊出栏率。现代绒山羊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左云县、新荣区6个县。

到2015年,存栏绒山羊31万只以上,羊绒产量104吨以上。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推广晋岚绒山羊优质品种,提高产绒量和绒细度。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来支撑。大同市在发展现代畜牧业过程中,围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园区(场、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畜产品产量。到2015年养殖园区将达到639个。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加快标准化改造和扩建,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采取政策引导、龙头带动的办法,引导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户向标准化养殖场区集中。饲草饲料高效利用工程。大力推进草地建设保护与“三化”草地治理,到2015年,全面完成天然草地确权,建设人工草地70万亩,飞播种草9万亩,改良草地328万亩,建立“三牧”草地(禁牧、休牧、轮牧)242万亩,使草地植被盖度提高到70%以上,载畜量提高1倍以上。选择6个5万亩的集中连片草地,实施种草养畜、划区轮牧,建设大草原、大牧场。发展青贮玉米种植,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建立饲草料基地50万亩,青贮秸秆100万吨,秸秆饲用率达到50%,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畜牧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扶持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引导本地资本转型发展现代畜牧业力度,吸引雨润、顺鑫、宝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大同,加快提升大同畜牧企业的规模和素质。到2015年,培育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8个,畜产品加工率达到80%。鼓励企业建立基地,形成与养殖户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