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困境及对策

稻虾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困境及对策

摘要:依托农渔业生物之间的共生优势以及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潜江市稻虾种养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已较为完备,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稻虾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养殖、组织模式、产业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困境。针对以上困境,提出了种养体系完备化、农户组织集中化、产业稳定与创新等3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稻虾种养;生态农业;对策;潜江

生态农业发展较于传统农业模式更依赖于科技进步、管理模式改进、资源使用率提高等因素。高效的稻虾生态农业模式不仅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生产效益,还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科学技术与自然生长规律的有机结合给现代农业带来了启发[1]。潜江市依托江汉平原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已基本形成了稻虾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道路[2]。该产业化路径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物流等完整的板块,截至2017年中旬,全市虾稻共作面积约达到3.33万hm2(约占潜江市水稻田面积的80%),小龙虾年产量达10万t,年出口创汇约3亿美元,产业综合总产值达200亿元[3]。同时稻虾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有关产质量、管理模式以及市场平台等方面的困境[4-5]。针对稻虾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种养体系完备化、农户组织集中化、产业稳定与创新等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生态农业的改进提供一些思路[6]。

1稻虾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困境

1.1种养模式

稻虾模式是将小龙虾与水稻放置同一空间种养。一方面,小龙虾以稻花、浮游生物、腐殖质、幼虫与卵(附着在水稻茎部)为食;在丰收季节后,农民不必大力清除稻梗,留于田里可供龙虾过冬食用,稻梗在腐烂过程中滋生大量虫菌,其腐殖质也可作为天然肥料滋养田地[7]。另一方面,龙虾捕食虫(卵)极大缓解了稻田的虫害状况,减少农药的用量;龙虾排泄物与蜕壳都能进一步反哺农田,减少化肥用量。除此之外,因为龙虾对环境格外敏感,因此,稻田里均应采用新型生态农药与肥料,并减少施用频率[8]。该种养模式促进了水稻田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大量废弃物进入自我或相互消解过程,农民不仅从稻田养虾中获得了高额的收益,还能获取极大的生态效益。稻虾种养产业的标准模式同样带来了一些矛盾或问题。首先,根据规模化的整田模式来看,田地的面积因为围沟的建造、龙虾生活密度的需要而大大减少,这就导致了水稻种植面积严重被压缩,产量存在明显的下降。因此,对小面积种养农户来说,水稻的收入非常微薄[9]。其次,小龙虾在单独沟田中近亲繁衍现象十分严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病害增多,因此,农户每年都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成本在虾苗购买上,付出了较为高昂的养殖成本。再者,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障,非企业化参与的农户养殖过程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监管,产销全过程也缺少相应的检测手续[10]。

1.2组织模式

由稻虾产业带动的最典型的组织模式为华山模式,即企业将村内所有田地租下后统一开辟成相同规模功能的稻虾田,再返租给农户,每池面积约达到2.67~3.33hm2,5a为一个合同期。通过反租倒包,原来600多户的土地现在只需180户就可以全部耕作完毕,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个人的农作投入时间与精力,减少了农户兼业的现象。其次是内部标准化,由农户自发集合形成小型的合作组织[11]。连户成片、分户种田合股养虾,稻虾种养呈现规模化[12]。更多的地区是公私混杂型种养。有的农户是春季自己种水稻、秋季承包出去给别人养虾;有的将全部土地流转出去只要租金;还有人到养虾时节将田流转出去进行整合,然后通过一些辅助工作获得收入。在组织模式的背景下,农户的生活与劳作均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稻虾共作的技术性要求非常高,地区之间的技术知识获取存在差异,企业带动与地方自发的养殖效益差别很大,初试该农业模式的散户农户极易血本无归;其次,潜江稻虾农业散户较多,单户病虫害预防能力非常薄弱,较难达到信息共享、共防病害的良好局面;再者,企业参与的大面积联动承包模式导致大多数本地农户失去了农作的机会,只能选择外出改业或在家待业,该生产模式降低了原农户的工作稳定性,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1.3产业发展

稻虾生态农业的产业模式融生态文明于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之中,打造出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达型的农村社会[13]。该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基本成型,但还相当不完善[14]。第一,市场价格波动相当大,不同地区与时令的价格差别非常突出,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非常明显;第二,中介供给环节服务不稳定,导致市场供给不稳定,导致小龙虾价格波动较大;第三,加工产业板块发展动力不足,加工企业难以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产品种类开发及加工技术研发均缺少投入,产品创新度及品牌效应不够明显[15]。

2对策

2.1种养体系完备化

潜江目前的种养模式面临着技术较为单一的情况,且主要由企业农户联动模式推广,因此,面对各异的农作地区,应当设立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技术部门或机构[16]。针对拥有好多小面积种养农户的地区来说,稻虾种养模式的水稻收入非常微薄,农业部门应当设立特定的技术部门,针对独特的地理条件、组织形式、农户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技术变革和指导。单独沟田中的小龙虾存在非常严重的近亲繁衍现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病害增多等。相关水产企业、政府技术部门开办了部分虾苗良种培育养殖机构,但技术成本非常高、良种覆盖率低[17]。潜江市应当尽快规范化苗种培育与普及措施,尝试在固定区域内设立苗种培育池,将不同封闭性虾池的基因源进行整合,定时将邻近区域的培育池进行进一步整合。通过技术人员的统一管理与培育,使得虾苗获取成本变低、培育技术含量增高,最终发展为低成本、高保障、标准化的虾苗繁育模式。非企业农户联动模式的散户经营存在养殖方式紊乱、监管措施缺失、产品质量检测不完备的情况。潜江市大多数稻虾生态农作地区都较难吸引到社会资本投入,只有极个别地区如赵脑村在政府、企业的帮助下成为了首发试点项目,得到了全方位的监管与标准化。潜江市依托小龙虾产业进行发展,应当对稻虾2项农产品的监管与检测设立统一的标准与指标,通过权威性的检测部门对农渔产品的质量进行安全保障。特别针对于小龙虾生鲜的产销过程来说,农户的养殖过程与中介的销售过程都缺乏相应的监管检测环节,特别是在时令季节,长途运输以及对运输时限的要求都增大了食品的安全隐患,因此,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农户操作的管理过程中,实行区域性定时定标准的监测管理。

2.2农户组织集中化

稻虾共作技术性要求比较高,地区之间的技术知识获取效率存在差异,针对于潜江市大面积种养的情况而言,技术知识普及型系统需要尽快建立起来。企业带动与地方自发的养殖效益差别很大,据调查可知,部分初试该模式的村落前一两年几乎都因为技术不达标而亏本,因此,对于政府或相关组织的技术普及需求非常高。并且针对不同的龙虾、水稻品种以及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需要不同的种养技术,对于生态农业区域的农户在前期应当给予特别的技术指导,在稳定生产后定时进行技术的革新与换代。潜江稻虾农业散户灾害预防能力非常薄弱,较难达到信息共享、共防病虫灾害的良好局面,通过统一进行病虫害处理、集中药品调配施用、灾害信息共享,才能有效地减少损失。散户区域可以连户成片,将生产与管理分开进行,生产自理、管理共享,将病虫害管理发展成统一进行的模式。各户播种养殖时间相差无几,因此,病虫害管理可以同步进行,这样就能达到药品不乱用不杂用、片区病虫害统一处理的状态。并且在统一管理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地解放生产力。目前部分村镇以及实行线上APP如“云上智农”等进行授课与管理,帮助农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得到第一手资讯,同时还能进行实时的咨询与解答,有效地达到信息快速共享。对于企业、农户与政府联动项目来讲,如何保障项目中所有农民的生活权益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18]。首先,政府和企业应当保障在试点区域周围存在足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其次,确认农民工作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再者,通过一定的辅助培训或激励手段帮助用人单位与劳动力进行对接。农户转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相关政府部门适当地给予工作技能培训以及工作岗位开拓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某些大型水产企业已经提供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岗位开放给失业农民,保障其生活和工作权益。

2.3产业稳定与创新

稻虾产业除了关键的生产环节之外,还必须考虑后续的辅助环节,逐步完善产业链结构,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状态[19]。产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完备的交易市场以及良好的产销模式,并且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与创新才能保证其稳健有序。交易平台为产销关键步骤,而其交易中介服务质量因其人员来源杂乱、销路差异而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状况,进一步影响着稻虾的市场价格波动。产销市场应当最先从操作平台上来进行完善,由农户和中介自发形成的就地交易平台具有区域价格差别明显的特征,达成开放性市场的价格平衡效果需要更多的市场共享信息,农户需要进行有效信息获取渠道的相关培训,才能较好地把握市场的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销售行为;再者是政府相关经济部门需要对市场及交易平台进行有效地调控,谨防价格虚高虚低,保障各方利益。在技术投入方面,潜江稻虾相关的加工业发展稍显局限性,并且基于海外市场的特殊背景,拓展业务也变得较为艰难。企业必须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加大对相关半成品、全成品的研发力度,依托良好的线下线上平台,打造具有辨识度和代表性的品牌,将虾稻、稻虾系列产品发展成精细加工输出的生产链条。同时,部分企业正在着手打造食字号、药字号的保健品、化妆品、药物产品等,利用废料虾壳或虾肉加工拓展完全不同于日常饮食销售的生产板块,研发多口味的虾制品。针对于虾类产品的生鲜需求的局限性,还可以着重研发促使保质期长、口味稳定的保鲜技术。与此同时,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也应为农户、中小企业、相关产销平台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及监督体系,积极带领本土品牌进入国际产销市场,借助自身公信力与监督力,推动品牌的萌发与健康成长;建立低门槛、有保障的资金支持体系,为中小企业助力,加大政府的创新投入并鼓励创新创业,努力打造好本地的生态产业名片[20]。

参考文献:

[1]焦淏嵩,郭静然,张津.“虾稻连作”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以潜江市为例[J].农业经济,2011(7):16-18.

[2]骆世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1-7.

[3]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N].中国渔业报,2017-06-12.

[4]曾君,陈凤.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26,234.

[5]杨承训,杨承谕.高端生态化:农业产业革命主旋律[J].中国农村经济,2013(5):4-11,23.

[6]王翠霞.生态农业规模化经营策略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35(12):3171-3181.

[7]奚业文,周洵.稻虾连作共作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效益初步研究[J].中国水产,2016(3):78-82.

作者:邓颖 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