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浅析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浅析

摘要:

中央已连续14年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力量,农村科技人才是强农强国的根本,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则是科技兴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本文简要介绍了截至2014年甘肃省农业科技队伍人才建设基本情况,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农业科技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科技兴农战略的人才支撑,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扶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支撑,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甘肃省农业现状

截止2014年底,甘肃省总人口数为2590.7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数为1510.94万人,占全省总人数的58.32%。甘肃土地面积广阔,居全国第七位,牧草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3%,为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光热资源充足且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的有利条件。通过选取甘肃省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三大块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来了解全省农业科技人才的发展情况。

2甘肃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2.1农业科技人才分类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种植业科技人才24311人(专职从事种植业的共18535人,占76.2%),其中,管理人员7571人,占31.1%;专业技术人员13664人,占56.2%。畜牧业科技人才12415人(专职从事畜牧业的共12190人,占98.2%);其中,管理人员2766人,占22.2%;专业技术人员8268人,占66.6%。渔业科技人才512人,全部为专职从事渔业人员;其中,管理人员107人,占21.3%;专业技术人员252人,占49.2%(见表1)。

2.2农业科技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业科技人才中专业技术人员共22184人,通过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三个方面对农业科技人才进行量化分析。

2.2.1职称结构

全省农业科技人员中职称类型呈现金字塔形状,合理分布,其中正高级270人,副高级2259人,中级6968人,初级10877人,未定级1810人。各级人才做好了合理的人才补充梯队,为构建良好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通过对农业科技人员职称同所在行政区域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正高级人员与行政区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2=0.9966;而副高级人员分别与行政区域几乎无相关性,相关系数较R2=0.0788;中级及以下人员与行政区域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2=0.6984,R2=0.9555,R2=0.8738。由此可见,高级职称主要由省市级行政区域人员取得,中初级职称人员大量存在于县级、乡镇,在职称评定方面省市级享有相对的资源、地缘等多项优势。

2.2.2学历结构

全省农业科技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为924人,占全部测算人员的4.2%,本科生学历9968人,大专生8771人,中专高中及以下2521人,本科生和大专生数量差别小,分别占44.9%和39.5%,11.4%。高学历人员比例过低。从农业科技人员所在行政级别上看,学历与行政区域相关性分析具有显著相关性。学历较高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要在省级单位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学历较低的中专及高中生,主要在乡镇单位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学历的每一层次与行政区域之间均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高学历人员更愿意在行政级别相对高的区域工作。

2.2.3年龄结构

全省农业科技人员中35岁以下9970人,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39%,36~40岁、41~45岁和46~50岁总量基本保持一致且呈递减趋势,51岁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10%。人员总体呈现金字塔形。年龄与行政区域相关性分析中,35岁及以下、36~40岁与行政区域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401,R2=0.9254,其他年龄段无相关性。这表明,近几年给县、乡镇补充了大量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

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高级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的迅速提高。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农业人口之比为1:100,而我国为1:1200,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6825人与农业人口1510.94万比例为1:900。总量的不足,在农业的发展上有较大的制约。二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年轻化,年轻队伍人员过于集中。35岁以下人员所占比例超过1/3,在目前来看队伍比较稳定,但是今后随着大量年轻人员的成长,在职称晋升和人员调配上出现扎堆现象,将产生很多不利因素;同时,青年人大量的聚集在县、乡镇,对农业科技人员自身的培训、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更新、农业生产资料的配套提出了考验。三是高级别知识分子人员区域分布不均。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尤其低级别行政区域人员学历水平更低,高学历人员对应高级别行政区域,研究生学历人员基本都在省级部门从事农业工作。高水平、高级知识分子的“居高不下”不利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荐,只有让更多具有高级职称、高学历的人才深入到地县、乡镇,开展农业推广工作,才能全面推进农业的发展与提高。

4加快推进甘肃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4.1统筹规划,完善人才优先政策

制订和完善有利于农业科技人才发挥才能、增长才干的流动政策和奖励政策。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公益事业,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优化人才区域、数量、专业分布和结构。

4.2创新模式,培育培养高端人才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应创新农业高等教育和高端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大对农业院校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指导和支持,采取合作共建等方式,为农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着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加强人才引进与联合培养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4.3科技推广,统筹城乡人才流动

中央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总体要求,鼓励各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情况,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重点与具体政策措施。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对在基层一线中能发挥作用的部门和机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保障人员合理分流,制定和完善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

4.4建立机制,保障人才激励机制

调整农业科技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打破常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规则,探索在政府宏观指导下,通过定岗、定编、定责方式选拔和评价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新模式,形成以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与科研业绩和贡献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和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保障机制。制定按生产要素、按贡献进行分配的办法,向重点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增加投入,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鼓励创新创造,建立人才奖励体系。

4.5加强领导,健全人才领导体制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各级党委逐级靠实责任,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农业主管部门“三定”方案,完善机构设置,配强工作力量,强化行业指导,切实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管理。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人才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作者:慕靖波 陈秉谱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