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兴产业越来越多,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传统行业的农业依然是一个国家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过去农业的发展历程之中,我们不难看出采用新技术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不管是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是农业研究成果的普及,都使得我国的农业比起之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我国虽然每年都会有大量与农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所应用到的仅仅为十之三四,这个数据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农业技术推广的核心意义在于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通过各种方法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与农业教育、农业科研被并称为农业产业的三大支柱。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农业,农业技术推广是必不可少的。不同方式、不同规模的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的速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目前我国出于农业发展较为缓慢的阶段,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我们需要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研究和改进,通过提高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来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当前的情况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出于比较缓慢的状态,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效益也不够高,这样的情况就使得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是非常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注入的,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政府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财政收入,与此同时推广专项技术、推广农业技术等都属于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在目前,为了使财政经费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我国的财政拨款主要都是借由省级以上的部门来进行执行的,但是从以往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的财政拨款方面,农业所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而作为整个农业拨款中的一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更是非常小的数值。这也是导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进行的比较困难的原因。

二、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起到的积极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对农业中的新型科技进行推广来提高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率,从而通过科技的提升来提高农业生产中对于土地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从人工方面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这两个方面来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目前我国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对于新技术缺乏兴趣。而且由于我国农民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在面对新技术的时候大部分农民由于害怕承担风险而不愿意进行尝试,但是随着少数原因尝试的农民的使用成功,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进行使用,而随着使用新技术农民的不断增加,这种“吸引”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这时候就可以让我国的农业生产产量出现较大的上升,同时达到提升农业经济的效果。

三、农业技术的投资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联系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可以发现,进行更好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农业经济上升的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增加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投资,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通常情况下,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和农业经济的增长并没有保持着稳定的一致性,但是通过经济方面的曲线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都可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切忌急于求成,或者半途而废,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一定的效果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农业经济的增长也是如此,而在经过了农业技术推广初期之后,通过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新的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增长是必然的。

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和投资困境

(一)财政投入依赖国家

我国现在的农业发展依然比较落后,农业产业的产值不够高,但是投入成本却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的产业规模通常较小,劳动密集并且没有完成机械化的改革。所以现阶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仍然很难有足够的收益,这就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和发起主要依靠的是我国的财政收入或者一些公益基金。部级和省市级农业部门为国家全额拨款,由国家负责财政支出,收益也部分上缴国家。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开展一直进展缓慢。

(二)国家财政投资总额加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代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形成了多行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每年进行的财政投资也随之上升,在近20年终,我国的财政投资每年都有接近50000万元的增长,这也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农业方面,我国虽然也一直坚持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不断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财政投资,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我国的投资额度所占比例排名比较靠后,仍然有待提高,所以我国应当在后续的财政规划中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预算和投资。

五、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制问题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新技术的研发是最基础的一环,而我国进行农业技术研发的单位多数为国家公立机构,受到国家的管理,在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从立项开始的一系列工作够非常严格,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科研大方向是追求尖端技术,这就使得有一些项目的研发成果停留在一个技术层面较高的阶段,由于我国的农民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的水平不足,使得较高技术层面的技术并不利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

(二)农业技术推广阻力较多

我国一直在推行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但是效果一般,这主要的原因是进行农业产业的地方通常分布在农村,交通不够便利,导致进行推广过程中推广技术的方法较为单一,同时也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且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在于农业收入,这使得农民对于有一定风险的农业新技术推广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进行应用,这些都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制造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在采用新技术之后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效之后,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就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实现技术的推广。

(三)相关产业没有形成系统产业链

如今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关于农业的教育、科研以及推广宣传的工作都是独立进行的,这三者并没有充分的联系在一起,农业科研部门在宣传新技术的时候没有充分参加,导致宣传不够到位,宣传推广效果一直一般,新技术无法推广就无法获得收益,这也会影响接下来对于新技术的研究。同时由于推广的不到位,也会使得我国的农业基层人员无法接触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我国的农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所以我们在今后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应该注意将各种资源整合利用,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这样才能帮助我国的农业科技快速的转化成为生产力。

六、对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建议

(一)持续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投资

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财政投资,我国还有待加强,为了更好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我国应该继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财政投资强度,同时颁布相关的政策,引入竞争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调整相关经费使用结构,实行专款专项专用的管理模式,实现高效的政府监督管理,同时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待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这样可以从推广者方面增加推广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入推广资金的同时,不仅要科学规划投资总量的增长,还需要注意投资注入的方式。充分的协调好各项工作的资金使用,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得到最好的影响效果。

(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模式

在过去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只注重形式上的推广,机械的进行宣传来完成任务,导致了推广的效果很差,无法满足农民对于技术的需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模式,进行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先充分了解该地区农民的情况和需求,在针对性的制定推广方案,最大程度的在推广过程中解答农民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以国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主,以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民自我服务的各类合作社、协会为辅,多层次、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的科技推广运行模式。从而提高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增加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合理的开放一些针对农民的贷款,从经济方面来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些难题,为农民节约个人成本,从而加大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接受度。同时经过类似的模式,还可以大幅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当地农民心中的影响力,为今后再次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打好基础。

(三)合理使用农业技术推广投资

近些年我国一直在持续加大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财政支出,但是由于所占比例较低,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仍然处于公益性事业的阶段。通过对我国近些年的农业经济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之后,我国的农业产量以及农业经济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坚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各级行政部门应在当年的财政中充分做好相关预算,同时可以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更好的落实农业技术推广,为农业技术推广做好坚实的后盾,并且在以后的财政预算中按照相关规定逐年增加其所占比例,提高投资总额。在研究单位和推广部门设立独立的监察部门和领导部门,监察部门对每一笔资金的去向进行实时监督,以提高资金使用率;领导小组进行相关事业活动策划,合理调控推广费用和事业费用的比例结构,以及相关活动中活动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比重,以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展开。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虽然不断的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但是投资的强度还是略有不足,无法全面实现对于农业基层农民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也没有形成针对性较强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使得我国一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上,尽管针对这种问题我们一直在进行研究改进,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当今时代,科技对各行各业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相信通过增加投入,完善制度,落实推广这些工作,我们会不断的加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并且为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做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万高龙 单位:兴化市合陈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