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化农业发展论文

现代产业化农业发展论文

1、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理论

1.1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如下:

1.1.1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发展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产业

所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把推进农业科技革命,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农业增产增效的60%-80%来自科技进步因素。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实力的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全面兴起,已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西方发达国家都据此制定了农业发展规划或创新体系,调整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体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使农业与科技一体化发展,加速发展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首先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应用于农业领域,使农业的自然生产过程越来越受到人类的直接控制。美国孟山都公司投资1.65亿美元兴建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装备了全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仪器和设备,以及可以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生长室和大型试验温室,可以24小时开展分子生物学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英国投巨资源共享建立了植物研究中心,成功标记出许多重要的农艺性状基因,对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分离。现代生物技术大量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转移,突破了物种界限,按照既定的目标定向地改变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采用“定向设计”育种技术,使作物能按人们的要求来培育,获得高产、优质、抗旱、抗病虫害等性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繁育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新品种,使农业发生质的飞跃。其次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正在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农业的生产活动可以不在自然中进行,而与工业生产一样在厂房里进行。随着农业环境工程技术的突破,工厂化种植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工厂化农业车间、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等设施农业迅速发展。美国ADM公司一年加工能力达几十亿千克玉米,用加工玉米的下脚料和余热养鱼,用鱼粪种菜,形成了系列化生产体系。整个生产过程在几个大型厂房里进行。由于设施农业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的自然气候、季节变化的制约,不仅使单位面积产量及畜禽个体产量大幅增长,而且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尤其是保证了均衡供应。

1.1.2以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发展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产业

农业一体化经营,方式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家禽养殖业。其经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农户(农场)与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联合,通过合同制建立稳定的联系,把产加销联成一体;另一种是把农业生产与农资供应、产品加工销售纳入统一经营实体,统一核算、利益分成、风险共担的农工商综合体。以养鸡为例,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给鸡蛋和鸡肉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同时也促进养鸡产业朝集约型的规模化养殖的方向发展。到五十年代初期,美国养鸡产业采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已经非常广泛了。当时的主要形式有内部组织型、契约生产型和共同销售型三种。内部组织型是大规模的养鸡场建立自己的饲料加工厂、鸡蛋和肉鸡加工场,雏鸡的孵化场。契约生产型是以饲料产业为龙头,在掌握加工、孵化部门以后,通过契约生产的形式让农户为其养鸡。共同贩卖型是龙头企业担任加工、包装、流通和销售等生产的下游部门工作,养鸡场仅从事鸡蛋和肉鸡的生产。随着养鸡技术的提高和机械化程度的普及,养鸡产业在日趋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垄断行业的大企业把一体化从饲料加工扩展的种植农场。在零售业方面为了避免零售商(如超级市场)分享利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连锁商店。九十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的养鸡业产业为了使用国外的廉价劳动力,向国外投资和争取世界市场,成为跨国的产业一体化。

1.1.3以现代服务体系支持农业,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现代产业

发达国家的农业一般都以家庭经营为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虽然较大,但仅靠自己的力量,把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衔接起来,也是很困难的。于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服务组织多数是农民联合办的,也有由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从服务体系的内容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专业性的服务,一类是综合性的服务。专业性的服务主要是围绕农户的专业生产,提供系列服务。欧美等农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国家,一般都采取这类服务形式。这些国家的农户基本上只从事专业生产,各种服务组织围绕着专业化生产,提供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农户经营规模相当大,社会化服务更带有专业性。有的负责农资供应,有的负责测土施肥,有的负责喷洒农药,有的负责产品贮运、加工、销售。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2%,而为农业配套服务的人员则占15%。大到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大宗农产品的推销,小到各种度量换算和计算捷径,都能获得满意的服务。

综合性的服务主要是对农户从农资供应到产品销售,从生产到消费,提供信息流、物资流、金融流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农户经营规模较小的亚洲国家,大多采取这类服务方式。日本、韩国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日本,农协对农户的服务是相当周全的。每年年初,基层农协发给农户一张“营农计划表”,农户需要的农药、化肥、种子都填在表上。农协根据各户的需求,统一向工厂订货,并送货到户。农户生产的产品,由农协到市场销售。比如,生产蔬菜的农户每天将新采摘的蔬菜装入农协统一供应的包装箱,下午5点前送到指定地点,农协验收后连夜送往蔬菜批发市场拍卖。拍卖所得存入农户在农协的账户,农户用钱时到农协支取,不用时则存在农协生息。农协不仅吸收会员存款,而且承担农民生产、生活、人寿、财产保险。有的农协还经办商场,商品按批发价购进,廉价出售给会员。有的农协还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对失业青年进行专业培训。经营好、实力强的农协,还为上大学的会员子女提供奖学金。凡此种种,使农民的生产生活与农协紧密联系在一起,农协自身的实力也在为农户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

1.1.4以现展理念引领农业,发展可持续的现代产业

在传统农业中,特别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中,自然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发达国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有力措施对环境进行修补。早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就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了保护,制定了土壤保护计划,实行退耕轮耕政策,加强了水资源的立法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世纪末,德国成立了生态农业促进联合会,在权衡经济和环境两方面利益基础上发展农业,成为当今世界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后,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重点,现代农业更加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更加突出自身的多功能性。“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被广泛采用,农业生产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材料的领域不断扩大。

1.1.5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不是传统农业自我演变的过程,而是政府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组织农民和企业等市场主体,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的自觉推动的过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搞农业现代化,政府都是无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虽然发达国家都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发展起来的,但政府从未放弃对农业政策的干预,都采取了既促进自由竞争、又直接和间接干预市场的政策,从价格和收入、补贴、信贷、税收、对外贸易等多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支持保护农业和农民的政策体系,并且从保证供给和增加收入延伸到农村社会和环境领域,成为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提高的重要条件。其中直接补贴政策日益成为最重要的农业政策。美国和欧盟对农业的补贴政策由来已久,而且数目惊人。进入21世纪后,美国对农业的补贴每年达660亿美元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农民的收入中有1/3靠政府补贴。欧盟每年用于农业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47%以上。

1.2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2007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和传统农业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由于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地形种类繁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域的资源优势。总的来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2.1以技术密集型为动力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另外,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其具有典型的弱质产业的特征,现代农业由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不再是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的产业。相反,由于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资源性的农产品将日益显得格外重要,从而使农业有可能成为效益最好、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1.2.2以多功能和多样式为基础

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农产品的供给,而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生活休闲的功能是指从事农业不再是传统农民的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一种现代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旅游度假的功能是指出现在都市的郊区,以满足城市居民节假日在农村进行采摘、餐饮休闲的需要;生态保护的功能是指农业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传承则是指农业还是我国5000年农耕文明的承载者,在教育孩子、发扬传统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1.2.3以市场效益为导向

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现代农业是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用一些剩余农产品向市场提供商品供应已不再是农户的基本目的。完全商业化的“利润”成了评价经营成败的准则,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取向是现代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新的功能的动力源泉。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无论是种植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化,还是分散的农户经济向合作化、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都是在市场的拉动或挤压下自发产生的,政府并无过多干预。

1.2.4以生态环保为宗旨

现代农业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现代农业因而也是生态农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理念和行为,在土、水、气、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资源和环境方面均有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标准,既包括产品本身,又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既包括对某地某国的地方环境影响,也包括对相邻国家和相邻地区以及全球的区域环境影响和全球环境影响。

1.2.5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

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一种小生产。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要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农业经营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这些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各种形式,它们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

1.3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3.1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1.3.2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通过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衡阳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发展基础脆弱

衡阳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脆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近几年更为明显。二是淡水资源不足。目前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5%左右,排名第110位,被列为人均水资源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且水资源分布不均。三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滞后。大多数耕地是缺乏灌溉设施的“望天田”,大型灌区主要建筑设施完好率不足60%。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多数农村机械设备发展明显滞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农业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目前,衡阳市当前农业经济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大量农业产能和主要农用役力还延续着几千年来依靠畜力维持的传统状态。农业机械化水平低,2008年衡阳市农业机械化率只有25%,耕种收机械化率只有13.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及其普及程度低下,现有农业机械与农用设施尚不能适应和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整体上还很脆弱,农业生产效率及其产能扩张缺乏有力的装备支持,加快发展农用工业特别是通用型或普适型、专业型或精密型现代农用装备既任重道远,更情势急迫。

2.2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衡

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市场机制不健全,农业生产具有盲目性。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面对社会上各利益集团的权益侵蚀和不正当竞争,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足,主办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单位众多,结果导致批发市场建设除规模、规则无法保证外,市场布局也相当不合理。信息体系不完善、运转不灵,大多数农民因自身素质原因缺乏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能力,因而造成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目前,衡阳农业以粮食、蔬菜、畜禽、大豆、水果、中药材为主,尽管有20家龙头企业,但从总体看,衡阳市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化程度较低,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实力不强,2008年完成销售额才5.2亿元。农民分散经营较为普遍,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多,产业化经营组织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不突出,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农户等经济主体的利益联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3农产品质量安全令人担忧

近些年来,一些大宗农产品如禽肉、蔬菜、果品等的出口,多次遭到国外的退货、设限和封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高是不可否认的。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农业标准化,二是开发绿色农产品。农业标准化是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所必须要过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不仅关系到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也是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大绿色农产品开发推广力度。改善农产品质量,是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核心。需要指出的是,应当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农产品质量问题。农产品质量除了表现在营养成分、外观、口感、耐贮藏、加工性能等方面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安全。在评价农产品质量时,应对安全因素给予更多权重。发展无毒、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积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重点。

2.4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多方筹集资金,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加大对农业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扶持科研龙头,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机制。改革农业科研投入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科研投入效率和效益。衡阳市目前农村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大多为传统模式,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较少,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对农业科研的投资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5%以上的水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手段落后,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缺乏,实用农业技术普及程度不高,基层农技人员人手不足、知识老化现象较普遍,服务水平低,难以有效支撑现代农业的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不快,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人工劳作程度较大。目前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7%,刚刚达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标准,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还很不相适应。

3、衡阳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自然资源的制约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777公顷,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耕地普查面积为1.347亿公顷(20.2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68亩;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衡阳市人均耕地仅为0.68亩,半数区域水资源较缺乏,且部分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耕地质量急速下降。加之衡阳市以红色丘陵盆地地貌景观为主,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地位重要,但在大气环流、地貌结构、岩性、植被等自然因素和大面积破坏天然植被,无限制扩大耕地面积和耗水性农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地域性的农业季节性干早越来越表现出频率高、早情重,夏秋多早,秋早尤甚,地域差异明显,这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性因素。

3.2经济基础的制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具有很多不利与不确定因素。在自然风险方面,农业不可避免受到土地质量和分布状况的影响,受生物生产规律和季节气候等自然现象的影响,且生产周期长保险系数低。例如2003年持续3个月特大干早给该市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250万亩,70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个亿。在市场风险方面,农产品需求弹性低,可替代性低,价格实现难度大,引起价格波动因素多,经常出现丰年不增收,增长不增收,有粮卖不出,卖出难有好价钱。经济因素对农民影响十分明显,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3社会环境的制约

由于衡阳的小城镇较多,企业又大多分布在市区和小城镇,加之企业的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落后,分散程度较高,普遍缺乏防污、治污的措施,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目前衡阳市工矿每年废水排放量达114亿吨,废气排放量达331亿立方米,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达23219万吨。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农民盲目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减少有机肥的使用量,致使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同时由于农民经济基础差,对土地投入太少,粗放经营土地,导致土地的质量不断下降。目前,衡阳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效益衰减、无力抗拒早涝等自然灾害,耕地质量下降,土地退化严重。

3.4劳动力素质的制约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的高低,目前衡阳市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一是科学文化素质低,全市农村小学毕业人数占1.2%,初中占61.4%,高中以上文化占7.4%,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不到8年,在全部文盲中,农民约占90%以上,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大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二是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低,农村劳动力普遍缺少必要的技术培训,多数农民在接受、理解、掌握及推广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新工艺方面有很大局限性,从而造成劳动技能水平低下。三是农民的思想道德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轻易满足、小富即安,浓厚的自给自足观念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较严重,视野狭窄,部分农民缺乏诚信。部分农民的法制观念缺乏,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意识淡薄,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衡阳市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徒有其名,各乡镇虽然表面上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但实际上无工资福利待遇,无农技服务经费,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4、发展衡阳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改革开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开放”,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全力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1坚持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

发展衡阳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在保持农村基本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前提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结合衡阳市目前的现代农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很有必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首要任务。首先,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衡阳市政府应对农业实施适度的支持保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适当倾斜的农业政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此,要不断提高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农业的比重,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通过项目贴息支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开发等。其次,要改革补贴方式。将价格补贴直接发放到农产品生产者手中,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对因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而减产或绝收的农户给予救灾补助,帮助其恢复生产能力,降低自然风险损失。同时,要加大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力度,从生活环境、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文体生活等诸方面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预警机制。针对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信息传递慢、伴生影响大的特点,根据对市场、自然风险等变化的预期,提前采取缓冲制衡措施,释放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目前针对衡阳市2001-2005年期间,市区被征用菜地8149亩,应收基金14347.4万元,实收73万元,占应收的0.51%;县(市)区被征用的菜地4633亩,应收基金2713万元,实收17.6万元,占应收的0.65%。由于资金奇缺,被征用占用菜地得不到补充,专业基地面积严重不足,老菜地得不到改造,造成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菜价持续上涨、质量难保障等问题。市政府作出决策,一是尽快制订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建设规划。二是加强新菜地建设基金的征管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政府出面协调好农业、国土、财政等几家的关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征缴办法,确保新菜地建设基金收缴到位,农业部门要认真管好用好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广泛筹措新菜地建设资金,建设标准化专业蔬菜基地。要在全市建设一批无公害专业蔬菜基地,市区突出抓好珠晖区白鹭湖1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4.2发展集约型现代农业

世界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并向知识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也就是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期。实现这个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发展集约型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基本上是粗放型农业,是“人+地”的生产模式。有的山区还存在着刀耕火种、人力拉犁现象。粗放型农业主要依赖土地、劳力、农资、水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是外延投入的扩张,是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农业,也可以说是体力型农业,搞的往往是短期行为甚至掠夺性生产经营,追求的是面积扩大、总产增加和产值提高,农产品产、销经受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相对于粗放型农业而言,集约型农业也可说是精细农业,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耕细作,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科技的进步,在于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的提高,是内含投入的增加,是技术密集型农业、知识化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追求的是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是农产品品质、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农产品产、销经受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要小得多。衡阳市发展集约化经营农业需要注重以下特性:一是质量经营的特征。把质量经营放在重要位置上,从过去一贯性以“外延扩大”和“争地盘,壮块头”为主的经营思路转向以“强化内涵”和“练内功”为主的经营思路上来,在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上档次、上台阶。二是集团规模经营的特征。集约化经营要求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经营集团化、规模化。因此“分散、按区划设医院”和“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局面必须坚决改变。三是效益效率经营的特征。集约化经营以提高效益为最终目标,坚决杜绝“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费”的状况,全力向“低投入、高产出”和“多、快、好、省”的经营目标努力。四是高科技经营、电子化经营的特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尽快实现“手工”向“电子化”的转变,实现服务手段电子化是集约化经营的突出表现。五是人才经营的特征。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启用优秀人才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是集约化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据衡阳第二次农业普查统计,全市85.87%的乡镇有邮电所,91.3%的乡镇有储蓄所,5.98%的乡镇有公园,89.13%的乡镇有综合市场,19.57%的乡镇有专业市场,14.67%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16.82%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35%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全市 97.41%的村通公路,100%的村通电,99.19%的村通电话,97.72%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全市在温室和大棚中,种植蔬菜3846亩,食用菌 2133亩,水果736亩,园艺苗木1668亩。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衡阳发展集约型农业基础条件已趋成熟。

4.3因地制宜开发生态农业

建设衡阳现代农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的要求,营建好生态路径,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农业生产的任务日益加重,农业生态问题也更加尖锐。从衡阳市的情况来看,当前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不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质量日益退化、农田污染日益加重等生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衡阳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生态安全保育,积极应对环境和生态的压力,走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①从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完善考核指标入手,积极引导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衡阳市政府要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结合各地域实际,制订激励与约束措施,推进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地位;同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建立健全对乡镇、部门和干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积极引导全社会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采取严厉的措施严格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要强化对农田保护区的监管,严格非农用地批准手续,建立相应的复垦制度,使之实现动态平衡;同时,加大农村水库、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搞好土地治理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把水土保持工作引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③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农业评价体系及其标准,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量化化肥、有机肥和复(混)合肥投入结构及其数量,并尽可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与使用面,力争大多数秸秆还田,增加土地有机质。④立足生态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三个原则,因地制宜,从区域、流域的角度来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把改善生态环境、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实现“多赢”目标。

4.4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农业

因地制宜,大力培植可以体现区域特点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防止产业结构趋同化,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内在要求。在品种开发上,不能脱离当地生产实际进行多而杂的开发引进,而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传统优势、资源优势,确定主攻目标,集中智力和财力进行重点突破,大力培植“名特新优”的区域特色品牌产品,进而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衡阳政府要针对衡阳实际,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农业。尽快在蔬菜、藤茶、禽蛋生产、药材、网箱养鱼等传统产业中形成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链条,发展菜、茶、禽等特色主导产业。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如衡南银鸽公司、车江皂素厂、相市南国药材公司、玉泉生态公司、祁东草席集团、祁东香芋集团、衡山天水鸡业有限公司等,加强基础建设,提供贴息代款,带动产业发展。要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农产品的高质量。积极扶持农民专合组织,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土地的适度流转,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培养农村经纪人,以市场需求拉动现代农业。衡阳初步形成了具有衡阳特色的龙头企业群体。祁东县黄花集团被列入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年收购加工黄花菜能力达2.8万吨,年产值突破2.5亿元,2001年创汇5272万元,带动农户65960户,产品销往澳大利亚、欧美、香港等国内外市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以上;衡阳市金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金荔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麒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这三家龙头企业2001年创产值44009万元,实现利税总额6763万元,带动27200户农户;一大批新兴的市县级龙头企业生机勃勃、力量在不断壮大,如衡东县的衡金优质农产品公司年加工味蛋2500万枚以上,年创产值2000万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咸蛋黄加工基地,还有衡南银鸽公司、车江皂素厂、相市南国药材公司、玉泉生态公司、祁东草席集团、祁东香芋集团、衡山天水鸡业有限公司等。

4.5走农业合作化之路

衡阳农业合作化之路,坚持以本地的资源为优势,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通过市场、引资、招商的一条龙,实现衡阳农业合作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一是不断加强对资金投向和布局的引导。投资重点主要是农、牧、渔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以及开发经营“四荒”、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工程等。同时,注重引进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以及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二是拓宽农业引资的渠道和方式。要解放思想,探讨运用融资租赁、产权投资、证券融资、资产并购、控股投资、境外上市和经营权、收益权的有偿转让、兼并等新方式。三是转变农业招商方式,注重引资实效。在组织招商活动中,采取多元化的农业招商引资战略,由以政府为主向以企业为主转变。

目前,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理念的指引之下,衡阳市粮食、植物油、草席、黄花菜等等领域,已经有不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崭露头角。2006年,衡阳市种植作物在5000亩以上的基地达到51个,年出栏生猪达万头以上的基地有69个,年出笼家禽10万羽以上的基地有47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8 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共实现增加值54.5亿元,增长35.1%。带动农户36.8万户、基地240万亩。新五丰、温氏集团、巨东勤业、唐人神等一批全国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衡阳。 这些农业产业化基地与龙头企业为衡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星星之火”的作用,成为衡阳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之无愧的领袖和先导。

4.6推进农业科技化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经常保持其现代化水平,必须建立科技创新机制。这就要求衡阳市必须拥有至少一个强大的技术依托,比如由衡阳玉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玉泉生态农业科技园”,此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合作协会”的模式,必将带动周面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并进行区域辐射,将为衡阳乃至周边带来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依托。目前,结合衡阳农业科技现状,以科技推进衡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有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搭建农业科技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人才和农民队伍建设四点。①完善农业科技政策。衡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两项政策导向引导人才、资金、资源向农业科技领域集聚,完善衡阳农业科技人才保障政策、农业科技项目扶持政策、农业科技产权保护应用推广政策和农业科技危害约束防避政策,发挥出政策的杠杆作用。②搭建科技研发平台。衡阳市政府应加大对衡阳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与推广的投入,拓宽投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好衡阳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瓶颈。并要针对衡阳市的实际情况,与湖南或全国农业高校几科技院展开深层合作,共同研发适合衡阳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服务于衡阳农业。③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科技对农业的支撑,重点在于转化与推广。衡阳市政府要积极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中介服务、金融投资和技术市场等环境,主动将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引进衡阳,注重引导专合组织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践,以点带面引导科技成果在千家万户中开花结果。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④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农民队伍建设。衡阳政府以坚持“人才兴农”的有效策略,高度重视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并定期组织市、县、镇上的农业技术人才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或外出考察学习,使其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同时,衡阳市进一步改变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在科研、职称、时间、资金等方面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不断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更加大了培训教育力度,通过组织劳务培训、现场示范、技术推广等各种方式,从面上整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围绕衡阳市的支柱产业、特色经济设置专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实用人才。目前,以南岳、衡山10个村为示范点的“信息化村”建设,第2批将扩大到49个村,第3批扩大到137个村。此项工程主要是通过开发、采集、整合用工管理部门和用工单位的信息资源,向农民提供劳动就业、技术培训、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信息,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启动衡阳新农村网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农业资源库数据库建设,重点为农民提供涉农政策、科技知识、气象、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信息、劳动力转移、教育、合作医疗、农用地规划、灾害防治等信息服务。在岳屏镇建设现代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是民革衡阳市委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件实事,是民革衡阳市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农民致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富有实效的新举措。

5、结论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最新阶段,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动态概念。本文在对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并通过对南溪县农业现状的分析,明确提出了目前衡阳市从总体上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走现代农业之路是衡阳农业发展的必然。而现代农业之路也是因地而宜的。衡阳必须在充分借鉴学术界成果和国内外成功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确立一条适合衡阳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径。本文认为,衡阳市必要要认清当地现今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对确立衡阳现代农业的路径提出六方面阐述,即:坚持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发展集约型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开发生态农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农业,走农业合作化之路,推进农业科技化。这六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衡阳现代农业发展的系统路径。这其中,坚持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是先导,没有基本制度的制定,就没有推进现代农业的明确方向和实践上的坚定。而大力提高农业集约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则是现阶段制约农业向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生态农业、合作农业、科技农业,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提出,衡阳要真正按照上面所选择的这条系统路径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的保障必须来自于政府对农业的全力支持和引导、多元资金对农业农村的较大规模投入、农业服务平台的成功搭建以及科技对农业的强力支撑。只有从根本上切实解决了农业发展的现代生产力提升和以市场化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调适问题,衡阳的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才能快速向前迈进并取得卓越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