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效应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效应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促进其经济发展,我国农产业不断深化改革。有效促进我国农产业的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收效应

农头产业作为现今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乃是当下社会的发展的主旋律。对于重点农头企业,我国在其建设,原材料以此设备引进等方面十分重视,并选择性的对其进行重点扶持。现今重点农头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效益良好,为带动农民增收效应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不断促进我国农产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本文就“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效应”做出简要分析。

1简析龙头企业

龙头行业是指在某个行业中,对同行的其他企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号召力以及一定的引导作用。现今的龙头企业可涵盖为三个产业,即: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以及专业批发市场等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龙头企业还具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使其带动市场需求的发展,以此促进农民的增收效应。现今农头企业的金融政策对于带动农民增收效的能力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1)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2)加强支持农业产业化;(3)支持西部农业的发展,使其带动西部农产业的经济市场需求;(4)支持金融机构农资金的需要。由此可见,现今为更好的发展我国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效应,离不开农头企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的帮扶[2]。

2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与带动农民增收效应之间联系

现今的农业产业链中,农业产业和农头企业处于相互关联的两个环节,两者密不可分,两者互相牵连。即:农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使得农民积极性提高—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以得到更多利益,在此基础下,促使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推动农头企业的发展,以此循坏,如图(图片摘抄网络)。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具有紧密的利益关系。换言之,加强农业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农民增收效益;农民增收效益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带动着农业企业的发展。因此,有效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能在推动我国农产业发展的基础下,为农头企业解决生产劳动力,解决种植用地,从而实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

3促进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与带动农民增收效应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诉,农业产业化农投企业对带动农民增收效益有显著效果,因此,为不断促进我国农产业的发展,加强我国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的发展乃是关键。

3.1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的发展

我国袁隆平先生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其对于杂交水稻的开创为我国农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我国农产业发展逐渐被重视。现今农头企业作为“三农”工作来发展,即“扶强、扶优、扶大”。其主要目的是为促使有潜力的农头企业走上正规。农头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产业的发展,为不断带动农民增收效应,政府应在其正确的发展意识上,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农头企业走上正轨,在农产业销售上也更加顺利,以此最大程度的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效应。

3.2扩大重点农头企业规模

重点农头企业基于带动农民增收效应的发展是更为直观,有效。重点农头企业与农头企业相比较具有科学管理技术,先进的技术设备等等。前文提到,对于重点农头企业,国家在其用地,原材料以及设备等等方面会选择性的对其进行扶持,从而促进我国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效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背景下,为更好的促进企业,农户,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强农头企业管理是根本,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技术,使得在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的发展基础下,扩大我国重点农头企业的规模,实现多方利益最大化。

3.3提升农头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

农头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对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有很大的提升。提高农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来源于产业链的发展,而为满足市场需求,产业链的质量是关键。即,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因此,为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使其最大程度的带动农民增收效应,提升农头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是关键。提升农头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是实现产业链由粗放转向精细化加工的根本,以此提高产业链的质量,对农产业的销售有显著提升。从而推动农产业的市场需求,以此带动农民增收效应。

4结语

由此可见,带动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加强我国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的发展乃是关键。在此基础下,还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为农业产业化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设备,优化农产业种植环境,以此促进我国农产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种植技术,从而全面促进我国农产业经济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徐大佑,孙浩翔.贵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效应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3):99~103.

[2]杨志才.关于牡丹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实效性对策分析[J].活力,2010(6):171.

[3]吴明臻.浅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07(10):70.

作者:杨亚玲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