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析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城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民族地区要想有序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将是引领民族地区向前发展的重大引擎。内蒙古地区作为典型的民族地区,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内蒙古;民族地区

一、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

1.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突出人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传统城镇化发展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从传统的只关注物到关注人的转变。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求速度,更应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就应该多倾听老百姓的意愿,给予老百姓真正的服务需要。对民族地区而言,更应该注重地方文化。让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积淀成为打造特色城镇风景线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新型城镇化要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改变以往的高能耗、高污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应积极响应号召,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民族地区的最大特点是很多资源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对全国而言起到巨大的绿色屏障作用,影响着全国的生态安全,肩负着保护全国生态环境安全的使命,所以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内蒙古民族地区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1.内蒙古地区城镇化发展面临挑战

不论从内蒙古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还是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来讲,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都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内蒙古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地貌复杂,这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要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地理位置上进行。然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走集约发展的道路,这对内蒙古地区来说,具有挑战性。其次,内蒙古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推进,需要人口在城镇空间的高度集中,这将涉及利益的分配。内蒙古地区民族结构复杂,语言多样,人口的高度集中很容易产生人口结构、宗教信仰、收入分配等等问题,也极易产生社会矛盾,影响城镇化的质量及推进速度。

2.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存在矛盾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直困扰内蒙古民族地区的重大发展问题。民族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用资源去带动经济。但是,资源的开采造成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水资源短缺,即使开采之后也面临着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资源利用水平还在粗浅的阶段,这种恶性循环,使民族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经济发展滞后的难题。同时,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解决,即资金投入。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仅需要基础设施方面资金的投入,而且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三、内蒙古民族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1.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发展

内蒙古民族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缩短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及更为公平地去分配,避免因为城镇化的集中带来生活水平差距扩大。在基础设施方面,还应扩大路网规模,缩短民族地区与外部发达地区的距离,加强联系,在注重区内交易的同时,扩大本地市场影响范围,更加注重县与县,县与乡,乡与乡之间的通信联系,这将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对欠发达地区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并提供相应的发展思路。

2.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实现协调同步

新型城镇化将是一种经济结构的转型,不再是简单地农村人口变成城镇人口。新时期,内蒙古地区要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同步的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有利于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这就需要民族地区通过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调整经济空间结构和城乡产业分配布局,促进三大产业协调互动发展,构建新型城乡产业发展模式。

3.经济发展与生态承载力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城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路径,面对内蒙古地区草原环境恶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困境。新型城镇化成为良好的契机,为生态文明和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改变以往的粗放发展方式,要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同时要求传承经典文化,因地制宜。因此,对内蒙古牧区城镇化来讲,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来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根据发达地区的人口聚集程度、城镇规模的大小来实行无差别的城镇化发展,这样不利于牧区的发展。对牧区城镇化发展,不应该只局限于完全农业化或者完全工业化的思维模式,而应从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出发,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牧业现代化,保护草原绿色牧区,尊重自然,保护文化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机制与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张湘云.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

作者:白阳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