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

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运用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学校会计教育作为应用型教学,因应时展,在传统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融入信息化教学观念,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并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产学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变革变得重要而迫切。

[关键词]

职业学校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应用环境,面对企业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智能集成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在传统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融入信息化教学观念,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并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变革,是摆在每一个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职业学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早在1994年5月,为了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明确制定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2005年8月,鉴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适应和涵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在年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概念,首次明确了以“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1]这一提法的出现不仅仅是概念的转换,更是一种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根本性变革,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了会计信息化,对新时期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这个目标计算,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部分实施会计信息化,网络会计、计算机会计已不可避免地成为现代会计人员必备的知识,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领域的整合是大势所趋,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客观需要。根据职业学校会计培养目标,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面向未来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从当前企业对会计信息化运用的实际来看,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除了必须具有较强的会计手工操作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会计核算、监督、预测的能力,对照当前略显传统的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模式,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当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2.1培养目标模糊,信息化理念未融入课程体系设置

仍有一部分职业学校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甚至有些会计教师认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是一回事,缺乏把会计教学放到信息技术社会化的基本背景融合的大视野中,在人才培养上目标不够明确。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表现为主干课程单一,仍较多停留在会计基础知识、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阶段,涉及会计信息化教学方面仍局限于主要讲授运用财务软件核算会计日常业务,但对社会上应用广泛的SAAS、ERP管理软件、XBRL等会计信息化的前沿课程很少涉及,占总课时比重明显偏低。在课程内容衔接、理论和实训课时比例安排、工学合作等方面缺乏统筹,未能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会计与信息化技术应用未能做到有机结合。

2.2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

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的实验教学阶段,也未能科学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新颖的互动式双向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枯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上职业学校大多使用的是金蝶K3、用友ERP-U8等软件,就目前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看,这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改进,引进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环境等,为会计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保证。

2.3信息化实训实习力度不够,会计信息化技能培养与实际应用脱节

一方面,受资金、场地设施等办学条件的制约,会计信息化实训设施建设不足,教学实验室远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等实训需求,导致信息化实训课时受到压缩,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资源支撑实训教学;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职业学校会计学的实训学时安排侧重于手工技能实训课,涉及信息化课程设置多为课内实训,学生真正接触到信息化技能实训操作较少,例如:ERP中的财务管理模块有会计报表模块、工资薪酬模块、应收应付模块、总账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由于课时有限,学生仅学到其中3~4个模块,无法体会财务账务一体化的信息化优势,未能体现会计工作环境变化的新要求。学生的实训多为校内教学实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多,缺少参与社会上会计岗位实训的机会,实训与实际脱节,造成学生缺乏与社会实务界的交流与合作。

2.4师资力量薄弱,信息化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从现状来看,具备专业会计知识和扎实信息化技能的“双师型”复合型会计专业教师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少而且层次较低,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开发现代信息化教学软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缺乏信息化教学理念。很多教师只是将先进的多媒体、网络等设备充当了黑板、教科书的替代用品,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并不明显。

3信息化理念下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3.1以信息化为目标搭建教学体系,适应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发展

主动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立足于社会和企业对职业学校会计毕业生岗位能力的需求,在职业学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适当加大信息化课程比重。教学课程设置应以会计信息化为中心,以现代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知识、技能为主线,将会计知识、计算机基础、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的应用等知识模块加以整合,科学合理地将XBRL技术导入课堂教学内容,构建信息化和手工操作搭配科学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能力,以此来推进职业学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改革。[2]同时,围绕信息化编制会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进程表,将每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并精心组织教学,将教学体系的改革落到实处。

3.2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教学方法改进,创建开放与互动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会计学科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教学手段,有利于搭建开放与互动的教学平台,推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组织和实施,克服传统职业学校会计理论教学呆板、枯燥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辅助教学软件,营造信息化运用的良好氛围。如在会计理论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演示、图解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更加直观地展现一些相关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通过声情并茂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化思维去解决会计问题。同时可利用信息化工具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等形式,课后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电子邮件传输教学信息,进行实时交谈和讨论,有效解决会计教学课时不足的短板。

3.3以信息化为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训课程在职业学校会计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实验、专项实训、校外实习三个部分。教学实验围绕学习过的会计、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来掌握,注重能力的训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成本会计、初中级财务会计上机模拟实训等。另外,开设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实训、企业经营决策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等实训课,进行针对性强化会计信息化实训。专项实训主要是结合软件技术基础、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了解软件技术、数据库等知识,能够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会计业务。[3]校外实习使学生们进入工学角色,主动到企业会计一线岗位去锻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既得到了实践的锻炼,又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延续,使教学更贴近应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技能大赛中吸收借鉴优秀课堂教学经验,掌握更丰富的教学方法指导实践教学。

3.4以会计信息化为考评依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在信息化大潮中,要提升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水平,需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促进教师改进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教师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通过建立督促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会计信息化学习的迫切意识和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新趋势,尤其是最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树立较为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思想和方法。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给予评价,由学校组织对会计类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进行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会计类教师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入社会,面向企业,积极参与会计职业界的各种活动,如到银行、税务、金融等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较广的部门和领域去培训,去“接地气”,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集会计教学、生产运用实践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推动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杨晓宇 单位:广东省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兰卿.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4).

[2]桂良军.会计学本科专业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设置及其教学体会[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5(11).

[3]李光凤.信息化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