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贸易中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

跨国贸易中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展示茶叶商品文化附加值的有力依据,在跨国贸易中应当开展有效的茶文化英语翻译,彰显商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从而拓宽产品销路、促进文化传播。本文首先介绍了跨国贸易与茶文化翻译之间的关联,而后分析了当前跨国贸易茶文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国贸易;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英语成为贸易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茶叶作为中国重点开发与推广的民族商品,其英文翻译也就成为了跨国贸易中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饮用与种植茶叶的国家,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园面积广阔,茶叶种类丰富,文化产品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飞速提升更是改善了茶叶及相关产品的采制及储运技术,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指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大力鼓励民族商品向国际市场进军,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民族企业的成长,各类茶企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于神州大地之上,为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跨国贸易中,由于茶叶商品的特殊性以及各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必须依靠英语翻译这座桥梁来予以落实。因此,把中国茶文化以开放、系统、完整的形态呈现在茶叶商品之中,并以英语翻译作为中西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对于商业贸易与文化传承而言都具有深远意义。

1跨国贸易与茶文化翻译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茶叶贸易而言,各国人民对茶叶的喜爱促成了全球茶叶产业的迅速腾飞,特别是印度、尼泊尔等地由于其茶叶口感清新、价格低廉,逐步成为了主要的茶叶供应基地,对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冲击,茶叶销量明显下降。所以,我国的茶叶商品在开发路径上应当摆脱“低价”策略,转而从文化内涵方面着手,努力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值,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使中国茶叶成为品质、价值与涵养的象征,在这条道路上,茶文化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由于我国茶文化翻译工作并不完善,尚未形成与企业和相关组织对接的茶文化翻译团队,很多茶叶包装说明的译文存在晦涩难懂、误译乱译的问题不少,导致外国消费者通过这些文字翻译无法识别商品的种类、性质、特征,更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深意,无法调动起购买茶叶、学习茶文化的意愿,对茶叶贸易构成了不利影响。我国茶叶产业若要打造出真正的世界名牌,就必须要依托茶文化与跨国贸易的双重力量,而茶文化的正确传达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以英语翻译为保障。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茶叶究其品类而言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等七大类,又可依据其产地、典故、形态、味道等细分为成千上万个小类,比如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云南普洱、信阳毛尖等。在各大茶叶产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和风土民情的不同,茶文化在当地都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形态特征。所以,在进行茶文化翻译时,译者应当予以全方位的考量,应当深入理解每一种茶叶背后的社会文化、历史典故、民风民俗等,在牢固把握这些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开始翻译工作,令译本可以完好地传达原文深意,让外国消费者通过译本既能够了解到茶叶的产地、种类、性质、典故等,又可以欣赏到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实现茶叶贸易与茶文化传播的“双赢”格局。我国出口贸易管理局针对相关翻译工作指出:跨国贸易翻译应当做到,在外国消费者能够理解的前提下,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韵味。这样可以畅通商品的对外交际渠道,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有利于跨国贸易的开展,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2跨国贸易中茶文化翻译存在的问题

在跨国贸易中,出现问题频次最高的茶文化翻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茶名翻译,另一种是茶文化词句翻译。这两种翻译所存在的问题大都是由于文化认知与思维方式等层面的差异造成的。以下将进行细致说明。在茶名翻译方面,有些茶名音形相通或相近,意义却相去甚远。很多译者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简单地用同一个译本来应对,造成原文意思的传达错误。例如,“功夫茶”与“工夫茶”。其中,“功夫茶”指的是一种泡茶工艺,英文翻译为“KongfuTea”,意指茶叶的冲泡就如中国功夫一般玄妙多彩:要选取上乘茶叶的嫩叶,一层一层地把小茶壶塞实,随即冲入煮沸的活水直至活水漫出茶壶,此时迅速盖紧茶盖,让水分与茶叶充分融合,析出茶之精华,而后缓缓倒入一个小茶杯中,慢慢品鉴其色香味形,只一杯就可获得身心的舒畅与愉悦;而后者则是红茶的一种,其标准英文翻译为“Congou(akindofblackteafromChina,中国红茶的一种)”,且该译本已被录入英文词典之中,是可以通用的权威译本。有些译者不加区别地把两者混为一谈,导致译本偏离上下文语境,令国外消费者感到难以理解。同时,还有一些茶叶名称是以现实世界中的山水、植物、动物、地点等来命名的,这些茶叶可能仅仅是因为外形相似,在原材料方面并没有什么关联,有的译者会直接字字对译,比如把福建的“水仙茶”翻译为“NarcissusTea”,外国消费者看到后会误以为是与菊花茶、玫瑰花茶等一样的以花朵为原料的茶叶商品,但实际上该茶叶与水仙花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并非是用水仙花泡的茶,这样翻译毫无疑问会让外国消费者对商品产生怀疑。还有可能会对相关茶叶品牌、企业乃至整个中国茶叶产业产生怀疑。所以,对于这类茶名翻译,译者应当首先明确茶叶名称与茶叶本身之间的关联,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予以正确表达,比如可以把“水仙茶”直接音译为“ShuixianTea”,令茶叶的品质和属性一目了然。另外,我国茶叶品类中还有很多是名称中不带“茶”字的,但是,英语是一种非常严谨的语言,并且中国的茶叶商品对于他们而言又比较陌生,这种单纯拼音对译的方法会导致外国消费者在看到包装文字以后完全猜不到里面装的是什么商品,很容易就一带而过,很难发生购买和学习的行为。因此,在翻译这类文本时,译者应当注重英语对于完整性和逻辑性的要求,在译本之中加一个“Tea”字,使商品的内容更加清晰。在茶文化词句翻译方面,由于中西方发展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对茶叶种类的命名,中国是以茶汤颜色为准,西方则是以茶叶本身的颜色为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把“红茶”翻译为“BlackTea”。提到红色,我们就不得不说关于文化禁忌的问题。红色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喜庆、高贵、优雅的颜色,拥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经常出现在大型庆典活动中,也是诸多事物命名的重要元素,比如“大红袍”。但是在英语文化环境中,红色通常与暴力、冲突、革命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象征惊恐和躁动的颜色,不适宜作为商品的名字。所以,在翻译“大红袍”时,译者应当摆脱色彩的限制,翻译为“RobeTea”,带给消费者一种仙风道骨的清灵感受。另外,在茶叶包装和产品说明中,通常会引用与该茶叶相关的文化片段,特别是引用历史典故、文学作品等,以突出茶叶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价值。例如,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会把茶叶称为“瑶草”,而茶产品说明之中也通常会引用这类词句来彰显茶叶的自然清新与茶汤的清冽甘甜。在翻译时,有些译者把“瑶草”翻译为“Yaocao”或是“BeautifulLeaves”,导致外国消费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原文中极具中华意蕴的境界也荡然无存。所以,此时译者应当做变通处理,在以“瑶草”美誉茶时,可将其翻译为“FairylandPlant(仙界的一种植物)”,把茶叶比作生长在仙界的灵慧之物,在以“瑶草”为茶叶命名时,则可以翻译为“CelestialTea(仙界的茶)”,把茶叶的仙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外国消费者体会到茶叶不仅可以放松身心、清醒头脑,还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对商品的好感度将大幅提升。

3跨国贸易中茶文化的英语翻译策略

跨国贸易中的茶文化翻译应当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原文意思的忠实传达,其二则是对译本读者的有效传递,这就要求译者要对中西方的相关文化内涵、民风民俗、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思维认知等拥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灵活使用以下几种翻译策略。

3.1要加强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与分析,培养文化差异理念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合理运用直译法与音译法

中国茶文化中含有很多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时代性都比较强的词汇表达,特别是许多以产地、采摘时间、色香味形等为命名依据的茶叶品类,难以用三言两语把其中的内涵表达清楚,如果过多地解释又会打破名称的字数规范,此时就应当考虑使用直译法,最大程度地保持茶叶商品原有的品性与特征,高质高效地传达出茶叶商品本身所具备的深厚文化内涵。不过,直译法并不是字字对译那么简单,而是要在维持原文意义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英语国家消费者的思维习惯与接受能力,在必要时刻对文化性较强的词汇加以注解。比如在翻译“雀舌茶”的时候,除了直译为“SparrowTongueTea”之外,为了保证外国消费者对该茶叶品性的正确解读,应当添加注释说明其命名方法,“whichisnamedafteritsshape(以茶叶形态而得名)”。同时,我国茶文化文本多用文言诗句与四字结构,民族韵味浓郁,译者必须加以调整和解释,删去意义重复的内容,添加需要解释的内容,言简意赅、简单明了,让消费者对茶叶的文化美感和艺术价值形成深刻印象。

3.2要加强对文化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对文化禁忌词汇的敏感程度,科学合理地采用意译法,使译本中的文化元素能够为外国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

这一点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能够明确中西方在哪些方面的相似表达存在不同解读并知晓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能够在译本文化语境中找到意义相似或相近的词句来予以替代。以“绿珠茶”为例,译者通常会参考既有译本将其翻译为“GunpowderTea(中国珠茶)”。然而,“Gunpowder”在英语中有炮弹的意思,会让消费者联想到枪弹等战争元素,而丧失了原本的美好寓意,消费者则会从内心抵触这个产品,影响商品市场的开拓。所以,译者应当结合原文意义,在英语中找到象征翠绿玉石的词汇,将之翻译为“EmeraldTea”,把绿珠茶的形态色彩与美好内涵展示出来,消费者也更加乐于接受。

3.3要加强对汉语与英语的比较分析,理解两者形态结构背后的内在逻辑,适当运用转换手法灵活自如地表达商品的文化内容

对于跨国贸易而言,要想实现原文与译本在基本内涵层面的无缝对接,就要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形态、语法、结构等拥有充分的感知,实现两者在上述内容之间的精准转换。以西湖龙井茶的介绍为例:“外形匀称,形如碗钉;香气鲜嫩,沁人心脾;味鲜干爽,回味留韵。”这种四字结构是茶文化文本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结构整齐、言简意赅,可以起到加强语气、提升美感的效果。但是,从英语表达层面来看,保持这种结构会让文本看起来非常散乱,并且在内容上也存在较多重合,不符合英语言辞简短、逻辑清晰的一般要求。综上所述,茶文化是对我国各茶叶产区风土人情、思想意识、社会文化、历史典故等内容的浓缩,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对于跨国贸易而言,英语翻译作为连结中西的桥梁,译者必须充分把握中西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差异,灵活选择翻译方法,保证译文既能够传达出原文的内涵,有能够被外国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把贸易误解降到最低,实现中国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

参考文献

[1]周易华.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赵萍,谭正新.出口贸易翻译之特点在《云南普洱茶》英译中的体现与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3-117.

作者:陈晓红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