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探索

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探索

摘要:课程考核是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前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现状如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银行定制班”有哪些实践创新,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校企合作;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考核

一、独立学院构建多样化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独立学院及其学生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教育部改革,当时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学院,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整体来看,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弱,基础较差,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欠佳、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正确。但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因此,应结合独立学院生源质量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符合独立学院学生这一特殊主体的课程考核体系。

(二)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

1、职业分工精细化。在金融业发展趋向国际化、市场化的今天,金融业分工也从银行、证券、保险到基金、期货、外汇交易等各方面快速细化,金融业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局面,职业发展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甚至细化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银行信贷业务、金融衍生品交易、保险业务知识等。2、职业能力复合化。由于金融行业涉及面广,决定了该行业需要具备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既懂金融工具,又熟悉相关金融法规;既了解金融业务操作流程,又掌握计算机编程技能;既懂得银行柜面业务,又具备良好的客户开拓能力;既具有清晰的专业知识网络,又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商务礼仪素养等。3、职业需求市场化。独立学院目前面临着课程设置陈旧、难以满足新时期的金融专业需求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学校开设的一些理论课程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作用并不突出;另一方面像具备鲜明行业特点的房地产金融、汽车金融、银行信贷管理等课程,又未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传统课程考核体系的不足之处

(一)考核形式单一

当前独立学院的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老师统一命题和阅卷、学校集中安排考试和考场,便于考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但这种方式的弊端很突出,闭卷考试能很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但很难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与发散应用,即便是通过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解析题等题型的设置,也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缺乏对学生操作与实践能力的检阅。

(二)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独立学院课程考核中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的比重分配大多为7:3,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远高于平时成绩占比,反映出更加重视期末笔试成绩。尽管平时成绩占比达到30%,但有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对平时成绩做详实记载,而是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倒推”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导致的结果是:期末卷面分数高的,平时成绩也高;期末卷面分数低的,平时成绩也低。这样显然是有失公允的,也不符合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

(三)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脱节

学校考核侧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用分数来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然而“考得好”不代表将来就“做得好”,事实也证明高分低能的学生大有人在,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职场发展。社会评价则侧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技能及个人特点,这些方面正是当前学校考核体系中被忽视的地方,因此,校内培养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存在脱节。

(四)考核标准统一,忽视个性化培养

在独立学院现行的传统考核方式下,老师给学生打出分数时,往往会有一个“参考答案”作为借鉴。学生的回答与参考答案越接近,分数就越高;反之,分数越低。这样的方式看似科学合理,但作为充满诸多未知元素的金融、经济学科,很多东西是没有确定答案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的回答必须整齐划一,那就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最终是千篇一律的思维、毫无创新的学生和停滞不前的学科。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改革的策略——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银行定制班”为例“银行定制班”的学生由合作银行按招聘条件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学校负责通识课、专业课的教学,银行负责专业技能的教学并安排学生实习、落实就业,实现学业与就业,能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一)按照企业需求,多元化考核内容

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金融业务技能和方法,具有较高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开发、设计、组合和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能够适应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投融资策划、资本运营和金融风险管理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因此,结合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银行定制班”的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总体来看,银行班的学生须在规定年限内修满185学分,通过总计约70门课程及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因此,能全面、综合、细化地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理论知识、实用业务技能及沟通交际水平。

(二)结合课程实际,多元化考核方法

传统的笔试、闭卷的考核方式虽然能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并不适合所有课程。尤其是锻炼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的实践环节、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修课程,都不能简单地用一张试卷来考察学生的水平。因此,除笔试外,口试、面试、PPT展示、分组作业、课程论文、研究报告、实践实习报告、上机操作、答辩等形式,均可以应用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中来。

(三)吸收社会参与,多元化考核主体

根据每门课程的实际情况,不同课程的考核应由不同的主体来引导和把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实践与实验课程中,有的由银行主导,有的需要学校和银行共同完成。这样在考核方式选择、考核过程组织、考核成绩评定等方面才更有针对性与科学性,也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与能力。

(四)注重考核过程,多元化考核阶段

学生的培养需要注重阶段性训练,因此考核也需要阶段性进行。比如“银行定制班”学生的“毕业实习”并不是安排在临近毕业的某一学期,而是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对学生分阶段进行不同的考核。在大一的认识实习中,组织学生到银行参观,要求学生撰写参观体会,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在大二的中间实习中,组织学生对银行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使学生增强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在大三的毕业实习中,安排学生进银行体验具体岗位,撰写实习报告,让学生对银行岗位有更深的认识,也找出自身与真正入职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徐利谋,蒋建平.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2]周红梅,邓玲.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探讨——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3]王军华.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作者:曾梦玲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