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及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及发展现状

[摘要]大数据和云计算使互联网金融行业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是每个人离不开的未来金融生活趋势。互联网金融需要大量既掌握IT技术又具备互联网思维和金融学知识的交叉型综合人才,而传统的金融方向和IT技术方向人才无法满足现有产业需求,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失严重。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探讨有益于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背景

现今,中国的金融业存在一定结构性问题。例如,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难以囊括庞大的资本市场,也就是说金融服务供给短缺。很多中小微企业很难得到他们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被无情地排斥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大门之外,但是他们却是金融业的潜在市场。正是因为供需缺口矛盾的存在,才能为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提供条件。与此同时,因为中国的存贷款利率还没有市场化,导致政府规定的存贷款利率和民间的借贷利率存在巨大的差异。安全性较高的金融产品其收益率又比较低,有的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而收益率较高的金融产品其安全性又比较低,投资者没有较高的投资热情,投资积极性不高。因此,广大投资者没有便捷有效的投资渠道,只能投资房地产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这使得当前房价和居民收入越来越背离。[1]而互联网金融因此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CNNIC的《第36次全国互联网统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7亿数量的网民,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达到5.9亿规模,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49%。中国共有81%的富裕阶层出生在1960至1989年这个区间,而这类富裕阶层尤其重视自己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并且很容易接受、理解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生事物或新兴概念,互联网技术的大大普及使得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野蛮生长有了良好的基础。互联网思维成为影响并改变着传统金融业态形式的冲击力量。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情况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互联网金融人才却供不应求,人才的供给跟不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更是一将难求。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因此涉及到资产来源、法务、风控、资金清结算等很多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专业金融背景;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一点就是交易的地点和媒介发生了变化,最本质的还是客源发生了变化。因此,互联网金融还需要有互联网知识背景的人才,他们懂得如何获客,如何提升用户活跃度,如何真正有效地转化用户,降低获客成本,因此,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才如此重要。

(一)互联网金融职位需求

从职位需求来看,目前最为紧缺的职位是运营、数据分析、风控、技术、研发工程师、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产品经理等岗位。这些职位都是当下任何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要建立、要发展必不可少的岗位。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人才伴随着大数据热更显得十分稀缺。从中国领英的互联网热门职位人才供给指数中发现,这些热招职位的人才总体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稀缺程度各有不同。其中,最为热门的职位是研发工程师,最为紧缺的是数据分析人才。数据分析作为新兴的热门职位,人才最为供不应求,数据分析人才的供给指数最低,仅为0.05,这意味着20个岗位在竞争一个应聘者。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行业人才来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其次比较热门的职位是产品经理,除了对人才本身的能力要求较高以外,这一职位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再次就是研发工程师,作为热门职业之一,其需求虽然大,但供给量也比较大,这是因为几年前的“计算机热”使得人才储备相对比较完善。最后,营销人才发展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虽然企业也很重视营销,但其却不像运营人才这样在行业内供求能做到基本平衡。风控岗位的人才主要包括项目经理、信审、贷后管理等在内的项目端人才,这类互联网金融人才主要构成企业的风控团队。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特殊需求,再加上高校学科设置的相对滞后,互联网金融人才在供给上存在巨大缺口。据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课题组于2016年1月8日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P2P从业人员数量达10万人,按照1997—2009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来推算,2019年P2P从业人员将达56万人,2024年将达234万人。银行系统和小贷公司从业人员在金融系统中的占比为53.76%,以此来估算,2019年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将达104万人,2024年将达435万人。对此,专家推断未来5—10年内,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将达百万以上。[2]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的来源

从互联网金融人才所学专业来看,产品、研发和数据分析人才偏向理工科专业背景,而市场营销及运营职位文理科专业人才兼备,来源广泛,背景最多元化。互联网金融普遍重视营销与推广,所以会有专门的市场部(而传统金融机构的品牌功能隶属于办公室),且是很重要的部门,很多媒体、公关人员便是从市场部的角度进入互联网金融机构工作的。互联网金融普遍重视产品体验和金融科技,所以IT人员占比远远超过传统金融机构,普遍都在50%以上,所以互联网金融也成为IT人员、大数据挖掘人员、区块链、量化分析等人才的重要选择。随着互金强监管框架的落地,在业务层面看,支付、理财、消费金融等领域的市场格局初步已定,行业空间也有了天花板,高增长已经成为过去。所以,此时来互联网金融机构,已经不能再享受到行业高增长带来的红利,包括跳槽时的薪水溢价、职务的快速提升、成就感和满足感等等。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职位种类更多元,有金融工作经验的人可以获得相应职位,没有金融工作经验的人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根据领英中国《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白皮书》指出,互联网金融行业超八成人才是跨界而来,高科技人才吸引力最大。

(三)互联网公司人才需求分析

从传统金融机构角度来说,通过对一些银行部分岗位经理的调研了解到,他们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更多只是渠道,目前状态下,互联网金融只是互联网+金融或者是金融+互联网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只是金融业务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懂互联网,又要懂银行的支付、渠道、产品、投资银行等业务;他们认为互联网更多的是一种手段,应起到辅助作用,银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多的还是金融基础业务,打好金融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做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相关工作,因此,他们认为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会增大。从有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公司的角度来说,他们认为如果是金融专业背景出身的人才,那他们需要有互联网思维,如果是专业互联网背景出身的人才,那他们要懂金融,这两种人才共事才能做好互联网金融。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所涉及到的很多金融问题如资产来源、法务、风控、资金清算等都需要有专业金融背景的人才去处理;其次,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线下金融的主要一点就是交易的媒介和地点发生了变化,最本质的还是客源发生了变化。传统金融主要是靠门店获客,用户投资门槛较高,而互联网金融使得投资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地理位置的限制,服务高净值的客户的边际成本递减。获客成本递减说明互联网金融在用户端需要很深的互联网背景的人才,他们虽然不懂金融,但是他们知道如何获客,如何提升用户活跃度,从这一点看互联网是大于金融的。

三、培养新型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对策建议

中国金融行业的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金融市场对高端研发人才的需求度远远大于基础性应用人才,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区别决定了二者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差异。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最紧缺数据建模、量化分析、风控等方面的精英。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相应的人才储备却跟不上。

(一)高校应建立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教育体系

设有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优化课程设置,充分结合社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力争培养具备扎实的金融基础理论和基本业务技能,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面向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P2P公司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能从事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广、系统运营、征信风控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能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具备熟练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和服务营销技能,能从事互联网金融一线业务操作、产品营销、支付结算、系统运营与产品维护、电子商务、投资理财、征信、贷款、风险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互联网金融人才应全面了解支付、营销、融资、风险、监管、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互联网金融支付、互联网金融销售模式、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及展望等方面都要有深入的学习。因此,建议高校开设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课程,如《金融学基础》《互联网金融概论》《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金融统计》《小额信贷实务》《网贷与众筹》《证券投资实务》《大数据技术基础》《互联网金融营销》《金融风险管理》等。另外,学校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时,要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工作打好基础。应邀请互联网金融行业专家和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编写校内实训教材并制作相关软件。搜集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出台的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法规、互联网金融业务培训、业务案例等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在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特色项目教学,在开设项目实训前开设2—3门专业课程,打破传统的内容组织形式,遵守“项目教学”中项目开发过程的要求,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一个供案例教学用的专业资源库;建立一套以完成项目时间和质量来考核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能力考核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技能竞赛有机结合。推动“工作过程系统化”,对专业课程加大建设力度,完善资源、扩大应用范围。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即可采用“学徒制”方式,组建以行业专家、技术专家、教育教学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并定期进行评审;使学生掌握与实际的工作岗位相同的操作技能,满足不同岗位应具备的核心专业技能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在相关院校制定人才配养方案时参与设计,提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相关行业专家可以参与类似《互联网金融概论》《金融数据统计分析》《互联网应用设计》《网贷与众筹》《互联网金融营销》《大数据技术基础》等特色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与学校一同培养人才,推动课、岗、证、赛一体化改革。总之,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风控和服务形态上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这就要求互金从业者必须兼具传统金融基础知识与互联网金融思维模式。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方面都应该走政产学研联动之路,充分对接政府、高校、企业、区域组织资源,培养综合性、实干型高级互联网金融人才,保证互联网金融企业人才优化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最热职位人才库报告[EB/OL].领英.

[2]以人才体系建设助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控[EB/OL]中青在线.

[3]陆岷峰,徐阳洋.互联网金融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4).

[4]薛洪言.互联网金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EB/OL].

[5]王帅.金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2016,(5).

作者:王帅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