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金融教学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金融教学人才培养定位

【摘要】

以工科的经验指导金融教学,这是高职教改中常见的思维定势。对此,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在问题导向下金融教学应重点侧重岗位分层、校本领域、能力拓展、跨界需求等三个方面,而实践路径则要从差别化的专业教改、分层教学调研工作、统计分析近年就业去向、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帮助学生挖掘职业潜质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

高职;金融教学;人才培养;实践

在高职教改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即教改主导者习惯于将工科的经验拿来,去指导金融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对此,笔者是不赞同的。就其原因可归纳为这样几点:第一,工科与金融类专业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的知识结构相对独立,所以可以在项目驱动下来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而后者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如投资理财、经济学等课程,若是依据工科的经验则将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呈现出知识结构碎片化的趋势。第二,工科以岗位需求来驱动教改活动的开展,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于工科就业岗位相对固定。但金融类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却呈现出多元化的图景,这就使得岗位需求驱动往往会样入到教改主导者的主观臆断中。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高职金融教学中的人才培养定位问题进行探讨。

1.问题的提出

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以下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1.1建立分层的人才培养问题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不少同行在讨论高职金融教学主题时,都未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教学纳入比较研究中。那么建立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又是什么呢。事实表明,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金融教学也逐渐走向应用化道路,从而使得相应层次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的岗位要求。这就意味着,高职金融教学在人才培养中需要与之形成差异化和分层化[1],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形成比较优势。可见,建立分层的人才培养问题值得关注。

1.2岗位驱动的人才培养问题

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提到,与工科岗位不同的是金融岗位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这一岗位特征出发,就需要使高职学生获得一专多能的职业素质。但问题也就显现,构建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使专业教学出现知识结构发散的趋势,这样就可能会因照顾了“多能”而忽略了“一专”。从中不难知晓,这样的高职金融教学则难以建构起学生未来就业的比较优势[2]。为此,在校本原则下来探寻岗位驱动的内容范畴,应是当前需要着手开展的工作。

1.3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教学原则,成为了流行于高职院校教改的中心思想。然而,上述原则更适用于工科类专业的教改之需,正因如此,项目驱动教学法孕育而生,该教学法便是将岗位工作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子单元,并分别进行课堂和实训教学。与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也是按照“项目—任务”的结构来编写的。但这种看似新颖的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金融教学则使得商榷。以上从三个方面所提出的问题,一方面是对当前高职金融教学模式的一种反思,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人才培养定位提供思路。

2.人才培养定位

在上述问题意识导向下,高职金融教学的人才培养可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

2.1岗位分层下的人才培养定位

在先一般再具体的思路下,首先要对岗位分层下的人才培养进行定位。前面已经指出,高职金融教学应与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形成差异[3],而且关键是要在工作岗位中建立起高职学生的比较优势。以投资理财岗位为例,或许计算能力和客户关系管理等,都应成为高职金融人才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完善高职金融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引入分层调研机制,这一机制不仅涉及到本科、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的各种信息,更在于用人单位对金融专业高职学生的“使用”偏好。

2.2校本领域下的人才培养定位

“校本”一词目前在高职教改中使用频率极高,其主要突出了为了学校和依托学校的核心理念。笔者建立校本领域下的人才培养定位,便是要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若要将岗位驱动植入到高职金融教学之中,那么该岗位群应是本校金融专业往届毕业生的主流就业领域。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在金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一专多能”的培养。很显然,这里的“多能”已规避了传统的主观性臆断的影响,而是基于本校就业岗位群而进行了课程调整。

2.3能力拓展下的人才培养定位

尽管我们需要建构起高职金融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比较优势,但我们仍需关注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将这种比较优势作为永远使之低于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理由。因此,这里就涉及到拓展能力下的人才培养定位。所谓“拓展”可以理解为,专业知识上的拓展和专业职业能力的拓展[4]。但我们需要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待这一拓展需求,即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建立起自组织学习系统,并以一种习惯和意识来贯穿于职业发展始终。

2.4跨界需求下的人才培养定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也会面临转行和跨界发展的需求。对此,高职在金融教学中需要正视这一需求。为此,在展开跨界需求下的人才培养定位时,应结合专业所在院系的教学资源,以各种形式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这样一来,才能在职业素质教育中为学生植入最为基本的能力元素。

3.实践

根据上文所述,具体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构建:

3.1进行差别化的专业教改

在优化高职金融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前,首先需要进行差别化的专业教改,即需要与工科专业的教改逻辑相区别。可见,这是一个改变教改意识的问题。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教改主管部门(教务处)、金融专业所在院系、第三方机构等应形成联席会议机制,从金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内在规律出发,尽快建立起与现有项目制教改模式相区别的教改新形态。笔者建议,在金融专业教改中,应突出业务操作能力训练,但理论知识应在保持连贯性的前提下,淡化文字表述性内容。

3.2完成分层教学调研工作

高职金融教学若要建构起学生就业的比较优势,那么这一比较优势必然相对于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学生来说则是不具备的。调研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本科教学层次上,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本科层次的金融专业教学也突出职业素质导向,但在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杂而乱的现象;并且,本科层次教学中的实训教学是它们的短板,甚至部分本科院校没有实训教学版块。为此,高职金融教学便需要突出课程结构的精细化优势,并在夯实实训教学上下工夫。

3.3统计分析近年就业去向

高职金融教改的目的最终仍是导向促进学生的就业,而这又进一步倒逼高职金融教学,需要围绕着就业来进行课程调整和内容设计。为此,金融专业所在院系应与招生就业部门一同,完成对近年来金融专业往届生就业去向的统计分析工作[5]。根据统计分析发现,往届生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另外进入电商行业的毕业生也不在少数。由此,这就为优化本校金融教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的岗位方向。

3.4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系统

金融行业如同其它行业那样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这种演变一方面受到“互联网+”模式的技术推动,另一方面也与国家的金融改革不无关系。再者,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在面对职业发展时,也有突破瓶颈寻求上升空间的诉求。为此,这里最为重要的便是搭建起学生的自组织学习系统来。笔者认为,首先应在专业所在院系营造起自主学习氛围;然后,在教学环节突出岗位需求导向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形成开放性的学习系统来。

3.5帮助学生挖掘职业潜质

在关注到学生未来脱离金融行业寻求就业岗位的需要,这里还需要通过开设选修课和逐渐大学生兴趣团队,来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职业潜质。前面提到了对近年来就业去向的统计分析结果,其中有部分学生进入到电商领域,并有个别学生车成为了微商。为此,在金融专业的选修课程中可以开设与电商有关的课程,如网络营销课程。在学生社团的组建中,也可以成立以微商创业为宗旨的社团,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在实践和共同学习中挖掘自己的职业潜质。

4.展望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1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从目前所反映出的问题出发,应强化校内兼职教师对教学技巧的掌握,以及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在校内实训环节上,还应强调兼职教师的到岗率。对于那些有专职工作任务在身的兼职教师,应在学期开始前就以任课清单的书面形式告知该教师。总的来说,对校内专任教师需持续培训其职业素养,对校外兼职教师则需加强培训教学素养。

4.2教师教学激励

需要优化实训教学教师的绩效评估管理的指标结构。因此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核要设立合理的权重,并将结果相加来综合考察,避免偏向某一方而造成教育绩效评估的不科学。由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在信息上多少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在确保相对公平的价值取向上还应以量化指标为主。其中,有利于量化指标建立的板块主要是:能、勤等环节。

5.结语

本文在问题导向下通过讨论认为,金融教学的人才培养可定位于:岗位分层、校本领域、能力拓展、跨界需求等三个方面。实践路径则可以围绕着:进行差别化的专业教改、完成分层教学调研工作、统计分析近年就业去向、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帮助学生挖掘职业潜质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作者:钱瑶 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振宇.高职经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7):109-110.

[2]杨国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施柔性实训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66-67.

[3]彭东生.高职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教学的无缝对接[J].商业会计,2013(20):115-116.

[4]赵飞燕.谈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创新[J].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3-64.

[5]吕和荣.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职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1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