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想内容与未来挑战

经济学的思想内容与未来挑战

摘要: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及人们如何进行取舍的学问。经济学的基本思想的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已被应用或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门类及商学中。本文主要以经济学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学的内容及在未来面对的挑战。

关键词:经济学;内容;挑战

一、经济学基本思想的内容

(一)历史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以中国为例

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对主要国家地区的GDP进行了一个历史的回顾,其中,中国古代的经济学史是怎样的。在公元元年,也就是西汉末年时,中国的GDP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GDP总值占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一的印度。其实,无论印度还是中国,二者均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孕育,GDP总值领先于世界是历史必然的结果,稍稍逊色的中国位居当时第二也印证了这点。当时间移至公元1870年,即清嘉庆年间,由于印度文明的衰落,而中国的经济,历经大唐盛世,宋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再到康乾盛世的余辉,中国经济占居了世界GDP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封建经济是极度繁华的。然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列强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侵入中国发达的封建经济,一次次的剥削,一步步侵蚀,中国的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最终形成了封建经济、官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三者并存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行,中国经济又迎来了崭新的面貌,对内主要是经济改革,对外招商引资,中国的GDP逐渐直线上升,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而且极有可能在2030年占世界GDP的23%,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

(二)中国古近代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即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欧洲,近代世界重要的经济支柱,世界经贸中心,靠的不仅仅是新航路的开辟,亦或是罪恶的三角贸易等。他们真正崛起的,是他们先进的头脑和伟大的科学理论。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本来经济就有所复兴的欧洲带来科学与技术的革命。而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欧洲的经济带来了质与量的发展。在科学理论的领导下,和先进生产手段的推动下,欧洲又怎不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呢?反观中国古代及近代,经济的发展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仅凭思想,有的甚至没有思想,单凭经验。古近代中国所形成的经济学是不成理论系统的,没有形成科学的经济学。经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物理学是自然科学,所以经济学不同物理学那样可以用社会来实践,当今各种各类的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经济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厌烦,主要原因就是过多的理论和无法对应的实践,也无法制定相应的制度。所以,科学理论在指导经济发展上有着重大的作用,当然,理论的指导应该是精而准,并非杂而粗。

二、经济学在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一)确立经济学前进方向

确立经济学的前进方向,这既是分析、研究问题的前提,也是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否则由于目标和方法不同,其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歧义,引起不必要的争论。现代经济学涉及行为假设、注意事项、制度安排、基本原理、分析步骤、研究技巧等一些重要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制度,市场经济理念,经济学泰斗吴敬琏先生始终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主张,他在《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计划与市场》(1991)一文中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无一例外地是有宏观经济管理的市场经济,或称“混合经济”。这种经济以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为基础,政府等公共机构通过自己的调节和引导,修正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所以,确立经济学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分析研究经济、制定经济的发展战略、确立合适的经济体制、发展经济的前提。

(二)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经济学思想和现代经济学关系

许多人认为市场经济的理念是由西方灌输过来的,如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从上古中华文化起,中国就不乏崇尚朴素的自由市场经济和信奉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思想家,他们给出了很多总结十分深刻并激励相融的治国方略。现代经济学几乎所有重要的基本思想、核心假设和基本结论,比如“看不见的手”、无为而治、社会的分工、经济自由及调控,国富与民富发展与稳定的内在关系都是古代先贤所谈及的。所以,对于当代人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将中国古代那些朴素经济家们的思想应用于当代,吸收其精华,古为今用,促进经济的飞速、稳定发展。

(三)创新驱动发展必要性及重要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然会伴随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要坚持把创新发展摆在关键位置,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经济创新指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新要素的发现、新生产方式的引进和新企业组织形式的实施。比如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所以,我们需要摸索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科技和经济共同发展,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与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郭铁民.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的一点看法[J].理论与当代,2007(3).

[2]姜婧.从经济学方法角度看李嘉图经济思想[J].消费导刊.经济研究,2009.

作者:程雨龙 单位: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