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经济学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国不断适应经济新形势的发展,全面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标,将我国的经济学教育教学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的全面深入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1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的含义

经济学教育国际化在我国的发展程度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这可以通过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的历程看出。经济学教育国际化在我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我国现有的经济学教学作为主流,以吸收创新的态度引进外国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外的经济学教育国际化研究方法以及手段,以此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学教学国际化进程。第二个阶段是我国可以在与外国的经济来往中加强我国的教育国际化,例如与他国进行合作或者是与他国竞争等方式,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加快中国经济学教学的国际化步伐,还可以有效扩宽中国教育教学的国际影响力,是我国教学“走出去”的重要途径。第三个步骤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例如各国互派留学生的学术交流模式,可以显著提高中国的教育跨越式发展。

2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有效策略探讨

2.1注重对具有国际视野及国际竞争力教师的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至于学生的发展不会过多的关注,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时丧失了动力,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等负面问题出现。尤其是学习经济学学生,由于经济学学科独特的性质,更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求经济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国际视野,只有教师拥有国际视野,才会以国际的角度教导自己的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的经济学教师的选择是经济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外受到严格的经济学训练的专业经济学者自然而然成为了经济学国际化教学的中坚力量,“海归”在教学中可以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对经济学科教育教学国际化与人才培养具有正面作用。

2.2以学生就业为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在教学中仍然还没有适应新课标改革下的教学模式,认为只有“死读书”才会有出路,这种错误的观点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并没有注意到自己所学学科的精髓所在,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学习,这对我国的经济学国际化教学与经济学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明确自己所学学科的就业前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经济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应用型、实践型的经济人才上,而不是只是重视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导向。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响应新课标改革以及国家政策的号召,借鉴西方以学生就业为教学方向的教学模式,学校在学生在校期间不只是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职业实践,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教学国际化。

2.3使用国际统一的教学标准,培养国际竞争力强的经济人才

我国经济学在发展中存在的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在于语言以及研究的规范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学教学国际化与人才的培养主要面临的两个难题。国际教学的统一标准使用的是英语教学,这要求我国经济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决定是选用英文教科书还是选用全英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在经济学国际化教学中的语言障碍。数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学研究方式的规范,我国可以在经济学领域加强数学教育,让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的经济理论相关工具,可以将计量经济分析、数量经济分析以及统计经济分析在经济学中有效应用。

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经济学科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以及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有效发展的经济人才,必须重视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以及教师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科就业方向,在教学中规范自己的教学,注重培养国际竞争力强的经济人才。

作者:汪璟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灿.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01:2.

[2]唐善梅.对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5.

[3]刘晓亮.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