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之我见

宏观经济学教学之我见

一、理论联系实际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模式,将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经济学教师要将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尝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的社会经济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奥肯定律”后,笔者让学生搜集美国的1940年~2000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验证。这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动手科研能力,还使学生掌握了Eviews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感觉做科研原来如此简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搜集了1996年~2008年我国的际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的数据进行验证,发现在我国不存在失业率和通胀率相互替代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原因。再如,针对当前学生对就业的关注,让学生搜集我国相关各个专业就业形势、前景,让学生自己及早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这些都增加教学精彩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构建科研范式

正如一个经济学家所言,“一个模型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根据该模型能否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解释和预言”。学术研究,很大程度就是建立模型,这对刚涉及的本科生来说,觉得很神秘,其实,宏观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系列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它以凯恩斯的理论为起点,通过假设条件的放松,从简单的企业、住户两部门经济,演化到包括政府、外国经济四部门经济,从简单的产品市场,最后扩充到包括货币、劳动、外汇四个市场的经济理论,并且,运用数学模型,使之量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可以先研究封闭型经济运行,然后逐步引入政府和对外经济部门,进而研究开放型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思维框架。让学生明白,构建抽象思维框架需要把现实生活中一些非重要性因素舍弃,只保留那些重要因素。再如上面提到的“奥肯定律”,只是奥肯在研究失业率和通胀率的一个实证结果,发现科研模型的构建原来如此简单。慢慢地学生就能掌握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方法,既能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又能了解各部分具体内容,逐步形成科研思路。

三、授课形式上做到讲练结合

根据教学规律,学生听课效率也存在边际效率递减现象,即随着课上学生所学的知识量增多,听课的效率却是逐步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听课存在着注意力疲劳所导致的接受能力的下降,还有老师的授课的逻辑性、严谨性和生动性等能力的下降。因此,授课形式要多样,不能单一采取满堂灌,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知识的课堂练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听课效率。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尤其是对复杂的、综合性的知识而言更是如此。比如,我国2012年为应对经济步伐放慢采取了哪些政策?这种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如何对这些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在课堂讨论前,教师要明确讨论的主题,保证主题既能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又能对宏观理论的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控制和引导讨论进程,保证不偏题、跑题同时,还要注意营造讨论气氛,使参与者畅所欲言;课堂讨论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正确结论,评价讨论效果。教师通过对课堂讨论进行通盘设计、编选案例、引导组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质疑探索,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强调学生对案例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分析,使学生形成一套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范式,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当然,除了课堂讨论,还应适当地在课堂上做些相关习题。因为经济学迅速发展,尤其是数学方法作为一种工具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内容会涉及到一些模型推导和求解问题,从而使大量的练习和作业变得相当重要。比如,在学习三部门经济时,引入乘数概念:如投资乘数、消费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政府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它不仅要求理解、记忆,还会推导,如果用初等函数的话,难度很大,很繁琐,不利于记住。然而,利用高等数学,只需要对需求方程求偏导即可,不仅记得牢靠,还节省很大推导精力,避免了繁琐的公式运算,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还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知识越多,解决问题越简便有效。

四、授课语言上讲求通俗化和形象化

有人说过,高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也就是说,在学习知识时,要像诸葛亮那样“识其大略”,掌握知识的精髓。在讲授知识时,要深入浅出,力求把复杂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表达出来,不仅使人知,更贵在使人易知和乐于知。在讲到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时候,我让学生在我国历史找出“子曰苛政猛如虎”典故,汉代轻税赋而有“文景之治”事例。再如上述“奥肯定律”在不同国家为何表现不同,是由于国情的不同,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与俗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大白话、俗语和成语的引入使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讲解生动、活泼,不仅更易于学生接受,还能加深和拓宽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保证应有的课堂效果。

作者:游德升 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