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影响探究

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影响探究

摘要:

城镇化是社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镇化可以通过投资、消费、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来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它是一个国家扩大内需、增长经济、改善民生以及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选择。有关城镇化对经济的影响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伴随我国进入新常态阶段,如何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而深化城镇化改革作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被全社会寄予厚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展开相应研究探讨,希望能借此给予我国城镇化改革以理论指导,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城镇化;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国民经济;影响;研究;探讨

城镇化是社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的高度发达状态和高级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1]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由农业人口居多、居住分散的社会转变向城镇人口居多、居住集中的社会的动态过程,它是一个国家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不断迈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城镇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被上升到了国家宏观战略的高度。根据我国当前国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4年3月16日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规划》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对提高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认识,要全面认识到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指导思想和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在《规划》中还明确提到,我国城镇化率2020年将达到60%。由此可见,在新常态形势背景下,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主要发展任务,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将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和重要动力。[2]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展开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

一、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的研究意义

在新常态形势背景下,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关乎国民经济的增长,还关乎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聚焦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分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理论指导意义方面,虽然前人已经做了大量关于城镇化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然而伴随我国城镇化外延以及内涵的不断扩大与丰富,我国国民经济其增长阶段性特征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产生了新的变化。因此进一步分析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在新常态形势背景下,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从而为两者协调发展给予理论指导。现实价值方面,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至今,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尤为深刻的变化,在新常态形势背景下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是当前我国首要任务,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重要举措,直接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城镇化水平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根据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城镇化进程一般伴随着工业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也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Northam(1975)以及孙祁祥(2013)[3]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其相关性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也有着很大不同。比如:城镇化率低于10%阶段,仅有少部分人在城市从事非农生产活动,在这个时期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国民经济发展也就较为缓慢。城镇化率处于10%~30%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转向工业社会的过程。工业生产的出现,使工业开始以一定速度发展,从事与工业相关的人口逐渐增多,相较以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略快。城镇化率处于30%~70%阶段,在这个阶段城镇化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自此进入良性互动,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国民经济也快速增长。城镇化率大于70%阶段,在这个阶段城镇化水平进入成熟阶段,如果没有大的技术变革,城镇化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将处于趋缓区间。

三、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影响分析

(一)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外生性投资的影响

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然要求人口从农村转移向城镇,而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旧城区拆迁改造,居民住宅新建,各项市政设施修建以及农业土地变更为城市用地等等环节。在这个特定时期,必然伴随着规模巨大的投资,从而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较大促进作用。这类投资我们将其称之为外生性投资[4]。比如某城市欲依照城市规划将某农村区域划分为城市用地,当政府给予农村居民一定经济补偿将农业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后,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者其他企业,政府和农村居民都将获得一笔土地转让金。当房地产公司将土地用于建造商用或民用建筑的时候,必然伴随着对建筑材料、建筑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建筑建成后需要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这些都会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城区扩大后,必然也伴随着政府对新建城区的桥梁、道路、交通等市政建设方面的投资,这也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内生性投资的影响

当人口聚集初步形成后,必然伴随着金融、医疗、教育以及其他商业和工业方面的投资,这些投资能够在长期内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良好促进作用。这类投资我们将其称之为内生性投资。内生性投资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当农村人口聚集到城市后,必然产生教育、医疗、金融、食品、服装、住宿等多方面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能够引来投资,于是学校、医院、银行、百货大楼、超市等等都将在新城区纷纷涌现。此外,新转变成城市居民的农村居民在脱离了原本的农业生产后,也能够给社会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大其盈利能力。而这些都会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原有企业也会因为盈利的增长而继续扩大投资规模,这就形成了循环积累增长效果。这必然也会引发其他行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工厂附近的餐饮业、娱乐业等等。这些都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更加全面的影响。

(三)深化城镇化改革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还能对产业结构调整[5]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城镇化在减少农村人口和增加对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农业新技术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刺激了农业相关产业的研发与生产,进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得以增加。此外农村居民转移向城镇,还能增加二、三产业劳动力供给,其中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这主要是由于第三产业对人员的专业和学历要求并不严格,因而能够很好地吸纳农村劳动力,而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加剧第三产业的竞争,有助于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其服务,扩大其产业规模,最终逐渐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之,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产业实现更深层次的重组和分工,促使生产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助于调节二、三产业内各个行业的资源配置。

四、深化城镇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深化城镇化改革应当切实维护失地农民利益

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城镇化有助于改变农村社会面貌和农村社会经济,然而与此同时,也使大量农村居民丧失了家园和土地,如果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其进行妥善安置,大量涌进城市的农民就有沦为“城市贫民”[6]的可能,进而拖累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因此,在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切实维护好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要逐步建立且完善农村居民进城的托底机制和自主选择机制,为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为农村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使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村居民能够在城市中安心、安顿、安居。

(二)深化城镇化改革应当以农业现代化来支撑城镇化发展

2013年3月,总理在考察调研江苏、上海等地的时候曾强调:以发展现代农业来强基固本,从而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作为根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比如法国就是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代表,法国的香水、葡萄酒享誉世界,许多品牌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大品牌。据世界银行统计,法国2012年城镇化率就达到了85.7%,是当前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这些都离不开农业高度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能够通过四个方面来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产业支撑。农业现代化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二是要素支撑,农业现代化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巨大劳动力资源。三是市场支撑。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现代农业机械和新型农业化肥,这就直接带来了强大的市场需求,从而间接拉动投资需求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四是生态支撑[7]。农业现代化可以通过立足农业自然特色和农村人文优势对现有农业产业链布局进行优化,从而培育多元化农业功能,比如发展农庄采摘、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特色产业。

(三)深化城镇化改革应当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

城市综合功能想要充分发挥出来,这不得不依靠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其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对对城市的就业水平和就业数量产生着影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城镇化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滞后,严重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城镇化深化改革进程。[8]因此,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注重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进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进而推动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此外,开放融资渠道,多吸纳其他投资,积极发展咨询、物流、保险以及现代金融等服务业。其次,加快对垄断行业的改革进程,引入竞争机制,从而为第三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广泛开展各项岗位职业培训教育,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四)深化城镇化改革应当倡导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的迅猛增长,整个世界城市化进程都在不断加快,预计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都将居住在城市里。而且伴随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成为了当前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因此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倡导生态文明城市建设。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首次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原则和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整个建设过程,走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首先,推进绿色型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建筑、交通等都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以及环境污染,因此在推进绿色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以及建筑施工中来。比如大力推广LED照明技术、墙体保温技术、电动汽车等绿色技术和绿色交通工具,充分利用绿色建筑周边自然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其次,推进低碳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进程也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在推进低碳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大能源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现有能源产业结构、改进能源生产与利用方式以及改进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回收利用处理城市垃圾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再次,推进集约型城镇化建设。所谓集约型城镇化建设就是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成本节约和城镇化质量,将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节约型发展方式。集中人口,对现有人口转移制度予以完善,以此提高城镇人口容积率。集中产业,将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出来。最后,推进智能型城镇化建设。所谓智能型城市就是指充分运用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对整个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对工商业活动、城市服务、公共安全、交通、环保、民生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的智能运行和管理,从而为城市中的居民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城镇化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政策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热点,在新常态形势背景下,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深化城镇化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对我国深化城镇化改革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希望能借此给予我国城镇化改革以理论指导,切实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作者:丁国庆 朴蕾 单位: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刘志敏.城镇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2]韩博,许海霞,王哲.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08):53-54.

[3]邹义男.中国城镇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喻开志,黄楚蘅,喻继银.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14(07):52-60.

[5]杨景.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

[6]王倩.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7]杜煜.城镇化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科学,2014(11).

[8]王妍.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