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利益来源的嬗变与发展

国际贸易利益来源的嬗变与发展

摘要:在传统理念中,人们通常是把发达国家的生产者作为核心因素来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进程中,一直把短期直接利益当作是贸易发展的重要环节,对长期间接利益有所忽略。对一些落后国家的贸易发展关注度不够,出现了片面静止的贸易利益框架,束缚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因此,要将理论体系中合理科学的部分与贸易投资的最新实践相互结合,进而创立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国际贸易利益来源嬗变与发展的框架理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利益;来源;嬗变;发展

传统贸易利益的来源与国际贸易实践及理论认识水平息息相关,极具时代性,但是缺乏时效性,因此,需要吸收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有效成分,并将其与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相结合,进而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时代需求。

1古典经济理论的贸易利益来源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古典经济学首次建立了国际贸易经济理论,认为国际市场的完全竞争及要素都不能进行跨国交易,贸易的重要利益都来源于商品价格和劳动价值。古典经济学理论表明,短期直接国际贸易利益与市场的配置情况有关,经济机制是由各种价格制度连接在一起的庞大体系,是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的重要途径。国际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人们交换自身生产过多的产品,尽量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国际贸易的最初目的就是输出人们不需要的产品,换回自己心仪的物品,国际贸易对商品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的市场配置职能将生产的比较优势转为经济利益的增加。社会公众认为,一切的贸易行为都可获得利益,否则就没有存在贸易交换的必要性。国际贸易的市场机制在不断扩大,致使一些国家将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投入到收益最大的部门,通过一些激励机制、奖励机制等来合理有效地分配劳动力。市场力量的不断扩大促使一些国家发生经济体制变革。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进入了国际市场,逐渐被市场机制所同化,各种制度变革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示范效应及制度变更的显效时间较长,不同于直接的国际贸易利益,极易被忽略。国际贸易主要通过减少劳动时间及完善贸易条件来获取利益。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贸易是一种相互交换剩余产品的行为”,亚当斯密也同意此种观点,其表明国际贸易是销售剩余产品的主要途径[1]。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有助于国家实现既定的福利水平。国际贸易增强了社会各项产品的专业化分工,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若是劳动生产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将会极大地提升劳动者的专业生产技能,从而节约劳动时间。古典理论学家曾认为市场配置是促使贸易利益产生的最重要来源,对市场发展的空间进行不断扩充,提高商品的交易速度,降低成本回收期限,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闲置商品。若是厂商在国际贸易的竞争过程中拥有比较优势,那么其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国际贸易的示范效应能够提高生产率,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交流,开放的国际贸易经济体系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古典理论更多的是强调市场原则、市场规划,掩盖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间接利益与资本主义制度混淆不清致使古典理论的贸易来源更倾向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来源[2]。

2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贸易利益来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发展探究,在有效吸取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将要素禀赋理论和组织结构分析加入到国际贸易发展的理论当中。分析与探究了企业经济利益和要素边际产出的影响,建立了以要素产出及国民收入为核心的知识体系。要素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商品的稀缺价值,边际产出能够科学合理地体现出产品的转化水平。各个要素市场相互分离,各个产品市场相互统一能促使企业资源不断向财富进行转化。一个企业若是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能够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益报酬,进而使得生产企业积极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规模报酬;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致使要素部门的分工越来越明确,贸易的短期成本若要转变为长期成本,将要承担一系列由于边际产出效率下降而带来的损失,要素的价格及稀缺程度都会受到国际贸易局势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外出口的产品增值与产品的劳动力节约之和超过富裕要素的上升价值与稀缺要素的下降价值之和,国际贸易就能有效地将资源转化为财富。长期的间接贸易利益与各国间的交流及政府干预息息相关。国际贸易的发展能够扩大贸易市场、健全贸易机制,减少贸易交换品的生产成本也是促进国际贸易利益产生的重要来源。国家对贸易进行干预,实施保护政策,在某个特定时期、某个特定背景下也会促进贸易利益的增长。提高产出量、增加收入也是贸易利益提升的来源之一,一般来说,大多数劳动力充沛的国家将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新古典理论比较注重比较优势,认为其会拓展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要素市场和成本市场是探索贸易利益来源的微观基础,而国家产品的产量及收入是获取贸易利益的宏观基础,此种观点突破了传统古典经济学的桎梏。各国经过不断的贸易实践,已经总结出一系列交易惯例,进而形成国际贸易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各国也在不断分析整合贸易数据,降低了对市场配置的盲从,国家干预手段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的超额损失,这些因素也是间接利益的重要来源[3]。虽然新古典经济学对国际贸易作出了重要理论支撑,但也仍然是处于静态片面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用货币和消费来作为衡量贸易利益的标准,致使测评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没有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所带给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影响,过分强调要素配置作用,缺乏对经济欠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分析,使经济理论的说服性有所降低。

3当代经济理论的贸易利益来源

当代经济理论是以凯恩斯及新古典理论为基础,融入内生增长理论来分析经济发展的一种思想。由于要素在不断的跨国流动,致使要素收益也成为贸易发展的重要利益来源。国际贸易利益的获取不仅受到商品比较优势的影响,还与要素的所有者及质量相关,影响国际贸易的制定规则及贸易的协调性[4]。短期直接贸易利益来源与要素的占有者及要素质量息息相关。流动性较强的稀缺产品能够提高一国的贸易交易量,同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要素流动与中间商品的结合共同形成了国际贸易利益来源,逐渐形成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生产供求网络,在恰当的地方建造了全球出口平台[5]。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在一定程度下对国际贸易发展影响较大。长期间接贸易利益与国际贸易的主导规则有关,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规定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囚徒困境”的出现要求各国之间要通力合作、加强联系,共同建立互惠互利的国际贸易规范。要素收益的增加及要素质量的提高能够提升贸易利益,一些国家进行相互交流所导致的溢出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国际贸易的利益。“鲶鱼效应”及技术进步促使本国提高了商品的生产效率。要素的不断跨国流动致使资本从低效率国家流入高效率国家,国际贸易的不断进步发展为产品的质量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当论在吸取了传统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又结合国际贸易的实践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拓宽了理论来源分析的知识层面、提高了理论的说服力、明晰了贸易理论的体系框架,但是仍存在一些偏差,需要进行合理的完善。

4结语

本文对一些已有的贸易理论进行分析探测,发现大多是以生产者为焦点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虽然当论补充了要素流动分析,但是只将其添加到投资收益之中,忽略了贸易利益的来源,国际收支出现偏差将会导致贸易摩擦的出现。在明确财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一些非经济利益的理论,形成长期贸易利益核算机制,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明确国际贸易利益的嬗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世德,张茜倩.中美贸易利益争端与贸易摩擦研究——基于贸易差额演化的视角[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01).

[2]兰日旭.中国经济崛起与重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策略选择探析——基于国际经济秩序变迁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5(12).

[3]陈安.论中国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战略定位——兼评“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论、“WTO宪政秩序”论、“经济民族主义扰乱全球化秩序”论[J].现代法学,2015(02).

[4]张二震.全球化、要素分工与中国的战略[J].经济界,2015(05).

[5]兰日旭.中国经济崛起与重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策略选择探悉[J].经济学动态,2013(12).

作者:宋府霖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