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低碳经济下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度的大力推动,我国经济得到快速提升。但与此同时,生态、资源等遭到了浪费与过度开采。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处于平稳发展时期,为使得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够妥善解决,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俨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而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低碳经济发展为背景,探索工程造价管理控制遇到的诸多问题,并分析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控制措施

0引言

本论文主要讲述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问题,阐述了在工程造价编制问题上贯彻低碳经济运行的必要原因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经过实际论证,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供工程造价的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以及评析,从而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长远发展起到助推的作用。

1工程造价概述

1.1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的内涵

顾名思义,工程造价可以简单且通俗的阐述为工程的建造总价,其实就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进行投资的一切资源进行前置预算,主要为工程建设提供一个预算投入理论依据和资金风险管控作用。因此,作为工程建设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所承载的作用是不可忽略,它甚至引导着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进度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2工程造价的具体特点

(一)整体性:众所周知,工程造价的顺利编制是建立在整体建筑工程的基础上的,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有经济资源消耗的汇总。工程造价要伴随着施工进度的开展而不断开展,两者是明显的伴随关系。(二)预测性:造价预算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开工之前建筑单位对于工程成本的前期预测。根据前期的造价预算,施工单位才能在后来的实际建造过程中遵循必要的施工方案开展施工。工程造价的前期预算决定了后来的一系列施工问题。(三)分类性:工程造价的编制要根据实际的建造项目分门别类的进行价格核算与控制。在具体的实际造价核算过程中,无论是必要的施工原材料还是施工设备,人员工资,都遵循的是会计上类似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进行核算的有效途径。

2低碳经济与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2.1低碳经济的定义

低碳经济是在保证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技术创新、手段发明、产业转型等手段来实现成本的降低、污染的减少和生态的保护。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保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这种尖锐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其能很好的兼顾经济的平稳增长又能保障生态环保效应。与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同的是,低碳经济格外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能源的节约,能耗要降低、污染要降低、排放要降低,最终形成了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形式。

2.2建筑行业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在此基础下茁壮成长的建筑行业已经俨然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利益方面,建筑行业所需的能源众多,不光是必要的建筑能源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能源。工程造价是建筑施工环节不可或缺的成本统计工作,在此领域内开展低碳经济运行原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减少对于生态、经济等资源的消耗。

2.3低碳经济与工程造价管理结合简述

2.3.1低碳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1)环保性:低碳经济的最主要目标就是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不谋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低碳经济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尽可能的降低对于生态的不良影响。(2)持续性:低碳经济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做竭泽而渔的错误行为。工程造价的编制与整体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联系紧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3)低成本性:简而言之,将工程造价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降低相关施工过程的总成本,减少其对生态资源等多领域重要资源的浪费。

2.3.2低碳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低碳的概念核心便是节约,也就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适当的指导理论体系对绿色生产加以引导,对所投入的费用、能源、资源等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以更小的经济成本投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工程造价控制通俗的说就是对资源、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建筑行业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将会受到重要影响。

3低碳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实施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艰难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提升。但与此同时,生态、资源等遭到了空前浪费与过度开采。我国在工程造价领域实施低碳运行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问题:

3.1低碳经济观念淡薄,实际运行困难重重

受我国多年以来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束缚,低碳经济观念并未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一点在建筑施工内部尤甚。长期以来,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造价过程中很少会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不要说基层的工作人员就是企业内部的高层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距,由此造成的资源流失是巨大的,情况堪忧。

3.2缺少实际的参考样本,开展效果不理想

虽然我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但实际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参考样本,基层造价编制人员不知道如何下手,从哪下手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和管控机制并未发挥充分的作用,对于频发问题的待解决环节不重视,由此造成的隐患损失更加严重。

3.3必要规范性文件和准则的缺失,实际运行失误众多

我国大力推行低碳经济运行,但实际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文件和准则的缺失。工程造价涉及到的是人、财、物等重要资源,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其使用水平,就一定要依靠法律条文的约束作用。所以,必要规范性文件和准则的缺失致使工程造价的低碳运行很难取得实质进展。

3.4忽略客观实际,刻意迎合低碳而丧失根本原则

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发现,存在为数不多的建造单位为了迎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故意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出现偷料等欺骗行为。建筑施工开工前都要向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审查,但有的施工企业阳奉阴违,私自偷工减料以减少成本总额。

3.5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素质急需提高

造价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直接决定了该行业的营运生产、投资创造的能力,但是中国建筑行业由于发展相对较晚,工程造价这一领域仍然具有较大的缺陷,从目前的状况来看:1.造价编制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能力认识不够,并不具备胜任的资格。2.造价编制人员对于整体的施工流程了解不充分,无法充分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3.造价编制人员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充分,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4低碳经济条件下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的重要途径

4.1建立健全的法律文件,创新工程造价管控体制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就一定要依靠法律条文的约束作用,相关的政府部门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于频发的各种问题要记录在册,详细记清必要的情况和惩处方式。根据相关的行业准则,政府部门要建立一个以市场引导为主力的,政府积极参与支持的创新型造价管理体制。

4.2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

工程造价相关从业者以及整个行业,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从业人员必须要对自身应该掌握的职业技术掌握过硬,同时培养自身的行业基本职业操守,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施工建筑单位对所有的从业者都要进行施工技术的淬炼与提升,大力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3建立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就一定要建立一个灵活、多变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一是拓宽建筑施工资料的收集与传送,具体包括了原材料、施工设备等各个方面。二是在资料汇总和处理阶段要不断创新,总结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核算方法。三是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建筑单位不仅要迎合国家对工程造价领域实施的相关法令条款,做到坚决依照国家法律进行造价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还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考量,深度分析自身的问题症结之所在,更好的为完善相关监察管理体系做准备,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各个单位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输出。

4.4提高相关观念的宣传力度,重视实践

外界的低碳观念宣传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强大的氛围才能感染到建筑企业内部的工程造价编制工作。低碳观念的广泛传播在另一方面也能发挥对于造价编制的监督作用,收效是双方面的。

5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主要讲述了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诸多问题,阐述了在工程造价编制问题上贯彻低碳经济运行的必要原因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对工程造价领域甚至是整个建筑行业提供一些帮助,为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产出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叶志光.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2]孟聪龄,李剑锋.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建筑节能体系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3).

[3]沙凯逊,邓晓红.关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建筑经济,2014(07).

[4]庄爱民.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4).

[5]张清队.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内容与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03).

[6]黄伟新.探索如何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J].低碳世界,2014(08).

[7]王维斌.探索施工中建筑工程造价如何合理有效控制[J].建筑•建材•装饰,2015(07).

[8]曲博.探究如何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J].房地产导刊,2013(12).

作者:舒畅 刘士磊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吉林省东地置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