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学训练中教练员沟通能力探讨

足球教学训练中教练员沟通能力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有效沟通能力进行研究,针对当前存在的心理知识缺乏、作风浮泛、无视沟通对象差异、沟通方式不合理及沟通形式单一等现状,提出为人师表、理解与尊重、区别对待、兼顾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方式、重视倾听与反馈、促成全队沟通网络和建设沟通课程等提升教练员有效沟通能力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教练员;有效沟通

教学训练是教、学、训、练的艺术结合,教练员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通过有效沟通的艺术,完成训练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美国前国家足球联邦教练比尔认为,执教是一种交流行为,用于解释你希望人们在允许的范围内完成什么工作。指出交流沟通行为是执教工作的重点。足球是一项大团队运动,团队内部的协作、运转是呈系统的运行,需要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青少年足球训练是学习足球的萌芽、发展阶段,存在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足,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及自我监督的习惯,教练员如何选择沟通方式,采用何种沟通策略,能否对运动员进行有效指导与沟通,是青少年成长及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

1有效沟通理论

1.1有效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沟通主体与沟通个体相互传播信息、知识、情感和行为的过程,是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协调一致的基础。教练员的有效沟通是指教练员通过与运动员分享知识、信息,交流思想、情感,促成运动员把知识、信息、思想、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成果,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实施正确的行动,以达到学习、成长的目的。

1.2有效沟通的方式

1.2.1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是指借

助语言或词语、文字、符号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包括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在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中,口头沟通方式体现出直接性、即时性的特点,教练员在传授知识、纠正错误、鼓励与批评、指导训练和比赛时,通常用口头沟通来完成。书面沟通须借助文字,是通过书信、微信、短信等形式进行的信息沟通,其增加了理性的内容,具有清晰性、逻辑性和条理性的特点。

1.2.2非语言性沟通非言语沟通是使

用除语言以外的其他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通常以语气词和正确的身体信号或手势描述信息,在信息表达中,非语言信息的作用占55%。足球教练员的非语言沟通从视觉、触觉和声音3部分分析,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与哨音等沟通方式。

2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沟通能力的现状

2.1教练员心理知识缺乏,影响有效沟通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常会出现赛前焦虑,比赛时紧张,从而导致思维受阻、反应力下降;并且环境、对手、观众、教练和裁判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运动员产生心理上的影响,直至影响训练和比赛。通常,缺乏心理知识的教练员会误以为引起频繁失误的原因是青少年胆小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加以提醒或训斥,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青少年比赛发挥,影响师生感情。

2.2教练员的作风浮泛,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克罗宁和艾伦研究指出,教练员的作风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个人和社交技能的发展调节的。教练员平时不守信用、狂妄自大、行为邋遢,在训练中容易导致青少年反感,引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影响教练员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

2.3教练员无视沟通对象能力的差异性,导致训练效果低下

青少年个体成长阶段的差异性特点给教练员沟通带来挑战。《沈阳晚报》曾报道,一位担任青少年足球教练的前职业球员表示,教孩子最累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专业术语听不懂或理解不同,需要认真细致的一遍遍重复讲解说明对待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青少年进行训练,教练员的语言沟通需要有针对性。

2.4教练员沟通方式粗暴,导致严重后果

研究发现,现实中教练员沟通的主要问题在于沟通方式与技巧掌握不理想。据调查,我国教练员的沟通多呈现指令式、教训式、体罚式、重遵从、轻反馈的特征。2004年10月,辽宁铁岭某寄宿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高亮,为逃避教练体罚,吞下整瓶药;2009年重庆足球少年训练后被教练毒打,导致脑部撞地受伤,20多天后去世;2011年4月,U19国青男篮因无法忍受主教练屡次出现对运动员人格上的侮辱与打骂,通过“联名信”控诉时任主教练。这些事件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教练员与青少年沟通多采用指令式、教训式、体罚式等方式,使用打骂、体罚、侮辱等暴力手段,导致矛盾没有及时解决,并逐步升级,甚至出现青少年死伤的情况。

2.5沟通目标与形式单一,无法形成团队凝聚力

在足球教学训练中,存在教练员以队长为中心的沟通,通过队长与团队进行沟通或下达指令,教练员与其他队员沟通较少;或者教练员虽注重和每一个队员进行沟通,却忽视引导队员之间进行沟通,全队无法形成一个顺畅的、全方位的沟通系统,影响青少年之间友谊的建立,情感的交流和团队的认同,当青少年之间发生矛盾时,他们不能通过相互沟通解决问题,只能爆发冲突或得到教练的判罚。

3提升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有效沟通能力的策略

3.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练员在训练工作中扮演着教师、管理员、导师、朋友等多重角色。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属于“师生”关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要求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首先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展示良好的行为和品质,形成一种优良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权威。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个人魅力”型权力产生于人格魅力,体现于交往的语言、行动中。而教师的知识、人格、修养构成了“人格魅力”型权力的基础。

3.2理解与尊重

理解与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只有理解对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宽容有度。教练员一方面通过了解青少年的心理,懂得从青少年的角度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特点与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尊重是相互存在的。教练员的沟通从尊重青少年的角度出发,不但能够获得青少年的尊重,还能提升青少年的尊严,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卡尔.马克思曾说过:“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

3.3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练员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沟通,必须考虑沟通对象,包括注意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行为能力和性格特征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才能使信息传播易为受众理解和接受,如低龄的青少年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分散,理解以视觉图像为主,教练员不要刻意强调理论知识,应通过标准的示范和多样的练习,让他们模仿、体验,最终掌握技能。

3.4兼顾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

沟通有法,但无定法。有效沟通是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的结合,两种沟通方式相互补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3种感官刺激的输入,以有效应对多样化的沟通目的。如比赛中,教练员要求后卫线前提,可用“压上”的语言,并结合单手臂向另一侧挥动的动作,指挥后卫线的行动,效果更佳。教练员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可采用口头表述、动作示范、肢体接触、电子沟通等方式,利用战术板、教学视频等多种沟通手段,逐步促成个体的成长、知识的掌握,形成集体统一的、稳定的、约定俗成的团队理念、制度与意识,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与竞赛中。

3.5重视倾听和反馈

有效沟通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回路,包括信息发送与接收。一方面,教练员要尽量用清晰、简洁、明确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倾听队员的反馈是了解并取得第一手信息的重要途径,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对方反馈的信息,从而指导自己再次进行信息发送,以达到有效沟通。倾听时,要求教练员眼睛看着对方,身体呈开放的姿势,不随意打断对方,适时提供积极的反馈,如使用“对”“不错”或点头等信号,鼓励青少年的积极表达,同时体现对对方反馈的重视和尊重。

3.6促成全队沟通网络

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归属感,是足球教学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一方面,教练员的沟通行为应改变唯队长式或分别式的沟通方式,培养球队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沟通(图1)。另一方面,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通过设计2名以上队员相互配合的、更多体现合作与沟通的练习形式,提倡合作意识,讲求球队的共同责任,从而产生团队的群体动力,促成全队的网络沟通。

3.7“沟通”课程建设

有效沟通能力是建立在具备体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前提下,在长期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教练员的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过程,应开设“交流和沟通”相关的课程,为教学训练实践中的有效沟通打好基础。曾经的“国门”区楚良在中国足协教练员大会上谈到,对国外讲师提到的“社交”建设感到很新颖,因为国内的足球教练员培训没有这方面的课程,而国外早已有了相关课程的建设。因此,对“有效沟通”能力的教学建设势在必行。

4结语

在足球教学训练中,教练员的有效沟通不单针对体育教学层面,还要提供智力、文化和情感上的支持,处理好体育与发展2个层面的问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其对知识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价值观、人生观的逐步确立,都需要教练员顾及个人与集体,统筹体育层面与发展层面,进一步提升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有效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志庭.教练员与运动员有效沟通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28.

[2]钟秉枢.教练员的工作目标与角色定位[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4):7-10.

[3]何珍文,阎旭峰.对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理论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8(2):28-29.

[4]徐巍.教师的权力:成为“行动的知识人”[J].南京社会科学,2017(5):126-133.

[5]冯建军,刘霞.“适合的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17(11):141-149.

作者:刘刚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