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研讨(10篇)

小学作文教学研讨(10篇)

第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观

摘要: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一般认为只要教师使用好教材,恰当地运用农村的资源,习作过程中引导得好,学生的作文水平与技能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往往事与愿违。文章从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写好作文的技巧,以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小学作文;农村;创新

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中,最能显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非习作莫属。但好的习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与坚持。下面就以我执教的农村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为例,谈一谈几点收获: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熟读教材,开阔视野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低年级教材内容生动、富有情趣,如《鲜花和星星》《乌鸦喝水》;中年级的教材内容优美、略含哲理,如《庐山的云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高年级的教材内容经典、充满理性,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最大的麦穗》。体裁也由诗歌、童话到散文、说理逐步加深,学生的阅读视野随着教材不断开阔。

2.系统讲解,提供范例

第十二册的习作四《一次实验》,细细分析教材会发现,第四单元《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等课文已经对实验类习作的写作方法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井井有条的实验顺序,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以及由此获得的深刻道理,有条不紊、娓娓道来,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技巧训练。

3.不断积累,习作源泉

语文教材并非孤立使用,即使到了高年级,我们仍可借鉴低年级教材,比如我们在想象《如梦令》的意境时,可以借鉴五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年级《荷花》等课文,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中情趣,习作内容也生动、充实了很多。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有一篇游记,没有外出游览经验的孩子们一筹莫展。这时,一位学生的创意让我眼前一亮,她竟然把我们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串联起来,用流畅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把一篇游记写成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云雾缥缈的庐山,到千峰钟秀的黄山;从清脆悦耳的鼎湖山泉声,到黄果树的银雨洒金街;从蜿蜒的万里长城,到恢弘的秦兵马俑……文采飞扬,正气浩然。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好的习作来自观察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入微的心灵,是不会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农田里的秋收春种,庄园里的鸡鸭犬羊……都是不断涌来的“源头活水”。写五年级上册《秋天的落叶》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别致的“树叶时装秀”,他们把采集到的树叶做成精美头饰,赏玩、展示,把大自然给予秋天的色彩与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习作也是异彩纷呈。

2.好的习作来自请教

老人是生活宝典,他们坎坷曲折的生活经历、丰富诙谐的语言积累是我们习作的良好素材。五年级下册习作《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我引导学生把自然现象与作物的生长联系起来,布置学生采访家中老人,整理记录。于是,学生们对风、雨、云、霜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3.好的习作来自感悟

六年级上册习作六《采访家乡能人》,我们班分小组走进了各个村庄有名的养鸡大户、养鸭大户、种田大户家中,实地参观了这些较大的家庭产业,真切地感受了农村人的自强不息……学生骄傲与自信之情洋溢于习作之中。

三、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农村孩子的生活圈相对狭促,要在学生微波泛泛的习作中点缀一圈圈涟漪,换一种视角,便可以推陈出新,使习作饶有别致。

1.语言上巧变通

六年级上册习作五《家乡的土特产》,很多学生写盐豆、大蒜等,却没有与众不同的风味。张同学以一句浓重乡音“想知道俺家乡的特产不?”开场,让普普通通的大蒜“土”出了味道,“土”出了特色,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化,不能不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2.立意上出新奇

命题作文《迟到》,很多学生毫不犹豫想到气喘吁吁跑进教室,满脸紧张看着老师的“迟到”场面。换一种角度,“子欲孝而亲不待”,“爱”的表达有没有迟到的时候?因为胆怯而没有承认错误,一句“抱歉”有没有迟到的时候?立意上别出心裁,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还会酝酿出更多的情感。

3.方式上敢尝试

六年级上册习作二《感恩父母》,很多学生是平铺直叙地作文,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如果我们只抓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特别是在叙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关系时,尝试用电话对话的方式组织全文,不就可以惟妙惟肖地把那份羞涩与亲情展现出来了吗?既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又简约、细腻地反映了人物的情感。

综上,只要活用教材、联系生活、细心引导,农村孩子的作文水平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卢红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葛湖小学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问题与策略

如今,许多人认为作文教学几乎成了小学教育中的头号难题。鉴于小学语文以及作文能力在学生日后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奠基性作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直面这个“老大难”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个头号难题的方法和途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总结接触到的一些先进做法,提出以下几条教学策略。

一、加强口头作文训练

口头作文在国外的作文教学中已受到普遍重视,并以方兴未艾的势头向前发展,层次和水平在不断提高。比如美国中小学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具有同等的地位,把书面的称为作文,也把口头的称为作文;俄罗斯十分重视口头作文训练,把口头作文贯穿在多种写作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法国则认为书面作文是建立在口头作文基础上的,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必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国目前虽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了“口语交际”的要求,但由于不列入考试内容,实际上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语文教学工作者真正行动起来,改变作文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切实地抓好小学生口头作文,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实践中,我们对小学低年级(1—3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的训练,进行简单的口头作文训练,让大多数学生能把一件事情描述清楚,把一个问题解释清楚,在此过程中不但进行了字词的训练,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我们发现,在高年级的学生中,他们书面表达较流畅,但是改用口头表达时反而并不流畅,这就是我们在低年级以及之后的年级缺乏对他们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才造成了这种“口讷”、“口拙”现象。其实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这项工作不但应在小学低年级及早培养,还应该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得到加强。

二、着重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正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候,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但没有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反而一步一步地将他们宝贵的想象力消磨殆尽,使得学生不敢想,慢慢地变得不去想。2010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确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灌输偏多,偏重学生对现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不强调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然而,想象力的缺乏将制约一个孩子今后创造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水平和层次虽然还较低,但它是“星星之火”,日后能燎起强劲创造力之原。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给予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不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珍惜和保护这种可贵的想象力。美国作文教学中的开放式作文值得借鉴。美国小学生作文题诸如“中国的昨天和今天”“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探析”“今后避免战争的最佳方法”等,这样的题目没有定论,容易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观点、看法,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没有格式等写法上的严格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求学生当堂就把文章写好,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多多与人交流,或者自己去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充分利用空余的时间进行构思。

三、树立小学生作文自信心

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今后孩子们学业优秀的基础,从来就没有过学习不自信的人能够成长为学习优秀者。在作文上亦是如此。学生作文自信心来源于学生每一次作文练习的成功经验和正情绪的积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肯定学生们的每次小小的进步,积小进步为大进步。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以不切合实际的要求看待学生的表现,总是不轻易表扬、鼓励学生,怕学生得了表扬之后“膨胀”得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这种吝惜表扬的做法对树立学生自信心是极为不利的。对待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老师都应该做到“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只有经历了多次的由于得到肯定而带来的愉悦感,才有可能树立起自信心。

四、积极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或许是最省力的、最轻松的,但或许也是最低效、最压抑学生创造力的。在现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我们不培养或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是我们各科教师的失败。小学阶段是我们学生学习经历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这个时候埋下的创新种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将结出创新的硕果。在作文教学上,首先我们要博采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作文教学上的长处,更新观念,从学生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小学语文和作文教学,打破陈规陋习,取长补短;其次在方式方法上借鉴国际上各国成功的做法,如果我们在经济领域提倡产业“升级换代”的话,那么在教育领域更应该广泛提倡方法和技术的“升级换代”;再次,在考核评价上,我们要改革目前单一的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引入“小学生作文档案袋”方式,将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的作文习作装订在一起,着重对学生进行作文过程的管理和评价。教育的初衷不是分数,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者:廖艳燕 单位:进贤县民和第五小学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写作教学的整合,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还使得作文教学告别枯燥乏味,焕发出活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通过六年级上册习作《身边的艺术》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巧创导题情境,激活习作兴趣;重现习作素材,萌生习作欲动;运用电脑习作,适应现代化需要;搭建评价舞台,促进习作成功。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写作兴趣;教学质量;学科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与信息技术整合,改变以往作文课的枯燥状况,启迪学生打开习作的思维,为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教师应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八《身边的艺术》为例,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巧借学科整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些探索。

一、巧创导题情境,激活习作兴趣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身边的人、做过的事、接触的物,对学生来说虽然都很熟悉,但是真正落到纸上却往往无话可写。对素材的收集,教师讲授并不少,但学生平时真正注重的却不多。即便课堂上刚刚分析过的写作内容,学生也常常是讲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平平淡淡,究其原因还是平时积累太少。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后,可以说作文课有了新的授课方式。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或感受,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艺术是比较陌生的,因我校地处莆田工艺美术城附近,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充分挖掘身边的素材,在本次习作前,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莆田工艺美术城参观和学习,欣赏有关石雕、木雕、玉雕等工艺品及学习制作的过程;走进乡村观看学唱莆仙戏,采访民间艺人,了解莆仙戏、十音八乐、踩高跷、舞鲤鱼灯等传统艺术;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请父母将自己学习的过程拍摄下来或和家人一起回忆自己学习艺术的点点滴滴。学生在参观、走访、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尝试运用了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及时记录拍摄。同时我还成立了班级微信群,让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收获发到微信群里,及时分享,再根据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网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体验中产生了强烈的作文欲望。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课件、一段段生动有趣的DV,都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平时的收集,课堂的展现,镜头一转,学生的脑海中尽可回荡放映的情景。即看即写,即写即评,既剖析了作文的教学要求,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形象而又直观地延伸了课堂阅读教学,丰富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增强了学生的观察积累能力。

二、重现习作素材,萌生习作欲动

习作教学要“知人”。作为教师,知学生所知,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竭力找准他们的兴奋点。以此为资源,引导学生进入习作状态。在本节课上,当学生看到自己收集的一些材料被制作成精美的以“身边的艺术”为主题的网页时,他们都为之雀跃。独具匠心的工艺品,优美的十音八乐,古朴典雅的莆仙戏、独特的学艺经历……无不唤醒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喜爱之情,唤醒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唤醒尘封的记忆,唤醒曾经的感动。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可随机调用计算机提供的相关资源或到网络上寻找其他的素材。教师在主界面提供了相关链接,有教师自己制作的网页———家乡的戏剧、木雕、玉雕、石雕、十音八乐、踩高跷、绘画等方面的资料,学生可以自由点击;也有相关网站的链接,如莆田新闻网、莆田文化网、东南网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深入了解;还可以使用搜索引掣去查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在网上搜索活动中,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互相提供新的网上线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综合视听效果,重点指导欣赏“莆仙戏”这一古老的艺术。我从莆仙戏《状元与乞丐》中节选文凤如何沦为乞丐的这一段,按照先总体后部分的写法指导学生观察,还采取定格的方法让学生仔细欣赏,再引导学生演一演、唱一唱莆仙戏,通过视频的欣赏和亲自的体验,学生对莆仙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以往教材阅读的局限,为学生知识的拓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在如此丰富的素材面前,学生完成习作自然是不成问题的。

三、运用电脑习作,适应现代化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的习作不应只停留在纸上,不应只是传统的用笔书写。我在学生充分感知体验身边的艺术之后,带领学生在电脑上操作,让自己的才思在键盘上飞扬。虽然有的学生一时间可能打字速度较慢,习作的时间可能会长些,但是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电脑上的文字时都很兴奋,很有成就感。这样将信息技术课与语文课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实际需要中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学生在电脑上将自己的习作写完后,我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稿上传到班级的网页中。看到自己的习作在网络上发表时,学生更加兴奋了。新型的写作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学习的能力。

四、搭建评价舞台,促进习作成功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对于如何进行修改指导必须明确,修改过程大致可以经历五个阶段。

1.示范性修改

引导学生再次审题,明确习作重点和修改的方向。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一至两篇,直接投影在多媒体展台上,师生一起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赏析和修改。教师当场演示修改作文的过程,对于写得好的地方进行肯定,面对有问题的方面共同进行修改,同时引导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会逐渐学会修改方法。

2.深层评改,再度成文

当学生写好文章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内容上传到班级的网页上,每位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文章,又能看到别人的文章,通过在网上开展“赠送评语”“我来当编辑”“佳作推荐”等活动,全体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欣赏到各具特色的文章,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这一环节进行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根据评议进行自我修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修改情况进行反馈和点评。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次修改,“修枝剪叶”,斟酌成文。

3.共当评委

评出“最佳小作家”“最佳小先生”“最佳合作奖”“最佳语句奖”等。本环节注重激励评价,互相点赞,珍视学生的独特个人感受,尤其对习作有进步的学生加以细心呵护,积极鼓励,让每名学生都感受到习作是快乐的。

4.鼓励学生编成电子书册

通过电子邮件向学校的校刊《红泉小报》、杂志社、网站进行网上投稿,体会习作变作品的快乐,或将自己的习作传到微信上让自己的父母和自己一起分享创作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5.编印班级习作集

将学生的习作打印出来,制作成精美的班级作文选。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保存起来,汇编成个人习作集。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发表”时,他们的创作欲望将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出来,将会化为自觉的创作行为。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作文教学的整合,能实现作文教学的大丰收。走向网络,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能有效促进作文教学,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作者:张燕萍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艺术[J].语文教学通讯,2003(04).

[2]马继德.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途径与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

[3]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第四篇:生本教育小学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作文教学,其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生本教育是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十分重要。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到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比于传统教育,生本教育更适合学生,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1.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教师一味教授晦涩难懂的写作方法,超越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观念。这就是生本教育的理念。因而,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写作情景。并在相应的情境中提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思考,积极讨论,然后进行写作。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一举两得。教师在教授作文写作时,应积极创设写作情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从而增加他们对于写作的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并让学生相互讨论故事的深层意义和内涵,然后确定文章主题。可将学生写的作文进行归纳整理,选出优秀的作文,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观看学习。这样,学生们就会觉得作文写作有趣,积累的知识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2.教学中结合阅读训练

为了贯彻生本教育的观念,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结合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掌握一些课外知识,从而拓展知识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课外书籍中的知识,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学结合生本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选择学生喜欢读的课外书籍,从而让学生愿意去读书。阅读可以拓宽人的知识视野,拓宽人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阅读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审美能力及情趣。因此,学生一定要有阅读、审美能力,这对学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特别重要。小学生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还没有能力读四大名著这些经典作品。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的机会。这样,学生阅读的愿望不仅得到了满足,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学会了很多好句子好段落,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如鱼得水。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格林童话》,教师从中摘取好的句子,让学生模仿造句。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格式,写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长时间大量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3.教学中加入生活元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背诵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背诵大量的作文素材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的缺点,会让很多学生写出相似的作文。作文缺少个性,缺少观点,没有思想。现在很多学生写作文的素材都是通过背诵,这不利于学生个人思想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生本教育这一观念,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立足于当下,写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而,将语文教学置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汲取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把自己学到的生活经验运用到语文学习之中,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把在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写到自己的作文之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重现生活场景,结合生活,获得生活经验,积累知识。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学到知识。生本教育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想所思融入到作文之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写出新颖的作文。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特点,从课内到课外,积极组织相关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将来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夏艳艳

第五篇: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

作文训练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任务指令,那就是让学生描述一下班中一位同学的外貌,让老师猜猜所描述的是哪个同学。这样的任务指令既是本次习作的要点,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同学后,思考该怎样来描述。学生经过一番观察、思考,大多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并饶有兴趣地描述其外貌,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这就是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种简单的模式。你看,这样的作文训练很有吸引力,事件有实践性、有过程、有发展,有多方人员参与,有争议性,特别是学生有表达欲望。那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探究呢?这还得从小学生的作文现状说起,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这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学生写作文时常常咬着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无从下笔,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怎样写才好。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乐于写作?在此我就如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而进行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研究的探索,来谈谈个人的三点认识和做法:

一、对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认识

任务驱动是借用电脑术语而命名的,作文中增加了“任务型指令”。指令性要求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来引导规划学生作文,写作的针对性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这类作文早先在英美等国的作文中比较常见,命题者往往是给学生布置一个明确的写作任务,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就是建立在这理念基础上的,将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写作理念,转变为以明确写作目的、加强思维协作的多维互动式的写作理念;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任务指令”,着力发挥条件任务引导写作的功能;要求创建任务目标和写作情境,从而驱动小学生带着担负的责任互动交流,学会“思考”,主动完成既定写作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核心是任务指令,着力发挥任务引导写作目的内容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任务指令设定了写作的思维路径,使作文旨意聚焦于“指令”,它通过发挥“实践与思考”的导向作用,来引领作文教学向“思维”能力的转变,进而提高写作教学效率。于是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语言积累情况,构建开放性结构框架的任务指令。框架不仅要有写作任务的提示、引导功能,还有要一定的弹性,留有学生自由思考表达的空间。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任务,了解要“做什么”;然后创设任务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情绪受感染,产生写作学习的最佳情感状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怎样做”的具体做法。

二、明确目的任务,明白要写什么

我曾在网上看到几堂美国学生的作文课实录,颇受启发。有一堂作文课,老师的要求大意是“选择一份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采访正在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然后写出一份报告。”学生们遵照任务要求去做了,一周后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我看到这种“任务驱动作文”十分注重生活实践,他们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走出校门调查访问,甚至同学间可以协作完成,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学生必须根据任务指令进行思考,“要写什么”这写作目的、内容又十分明确,根本不必望风捕影、无中生有地编造,就可把实践中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张开先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提到了关键点“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命题者设置了任务指令,学生还需仔细分析任务的重点内容和具体要求。从任务指令角度来看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学生写作时就必须抓住核心要求来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的内容。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能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学生的习作与成人的写作乃至作家的创作当然不能等同看待,但他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牵,辞以情发。”(梁,刘勰《文心雕龙》)“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宋,杨万里语)任何文章都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意经过互相碰撞融合,形成话语文章这一物化形态的。写任何文章都要先有一个写作目标任务,而后经历“物质———精神———物质”这样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双向转化过程。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如何做到内容具体明确,当然就需要有个明确的目标,要写什么具体的内容了。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布置具体的写作任务,而后学生由此引发思考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苦于“要写什么”了。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自画像》一文时,先布置了任务,安排时间让学生先照照镜子,看看照片,想想自己的最主要特点;画一画自己,然后再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学生兴趣盎然,写作任务明确,就不会出现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情况,学生“畏写”情绪也就一扫而光了。

三、由任务驱动写作,明白应怎样写

有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就可以按照这任务指令来观察、思考,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这样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任务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内容来写作,不至于随意和偏题。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去写作呢?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在写作实践的指导中,老师可以为此设计“观察———思考———讲述———作文”的实战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老师的要求,老师甚至可以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学生受到了“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老师的“下水口述作文”,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再如写《煎蛋》一文前,我先布置任务,请学生回去请家长示范煎了一个荷包蛋,然后在课堂中交流家长是如何煎荷包蛋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几大过程:开煤气灶———倒油———敲蛋———下锅———煎好一面———翻身再煎———放调料———盛起吃蛋。这样一来,目的明确,方向可靠,过程真实,观察可感,就是原来不大会写的学生也能写出有模有样的作文了。然后再布置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学烧一样菜,并把烧菜的过程记录下来。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吃得饱”了,好一点的学生则能做到“吃得好”了!这样任务驱动的写作教学方法,学生怎么会不爱上写作呢!

综上所述,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色有两点:第一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第二明确要写作的任务。为了强调写作目的要求,老师下达了一个指令性任务,目的让学生更好地围绕指令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写作文。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那么,我们的小学任务驱动作文的探索将进一步拓展空间,更富有影响力。

作者:邱春玲 单位:福建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语文学习》20157-8

[2]李移伦,姚和芳《浅谈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

[3]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语文月刊》20166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探索”、立项批准号FJJKXB16-232

第六篇: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措施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不能再回避。针对作文教学低效这一教学现状,应找出高效的解决策略,努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着手分析,重点研究了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借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准,促进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解决措施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写作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而从小学这一最佳且最重要的时期开始,就启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写作,不仅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具备优秀写作能力人才的关键。然而,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十分低效,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加大对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的研究力度。

1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十分低效,一方面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依旧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不仅会应用最普通的事例,教导学生如何写作,还会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写作。这部分教师普遍以为这样能更快速地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可是长此以往,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致使学生的作文流入俗套,还会禁锢学生的想象与创新能力,导致教学低效;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不懂得如何开展高效教学,或者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合理,甚至有的教师还认为,作文教学不仅耗时长,而且效果差,占据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不偿失,所以刻意缩短相关教学时间,减轻练习量。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小学作文教学十分低效。

2小学作文教学低效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增强写作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学高效进行的着手点,因此,欲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低效这一问题,相关教师应着重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其实,增强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众多,比如,点名表扬、私下鼓励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表扬某位同学,不仅能充分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满足学生的虚荣心,还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值得注意的是,点名表扬的对象应是写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他学生信服,才能避免学生误会教师是因为“偏爱”的缘故。另外,教师应该明白,私下鼓励这一形式,是针对那些写作能力位于全班中等水平的同学,而且,在进行私下鼓励时,应注重时机,注意照顾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防止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产生反感情绪。

2.2增加写作题材,促进形式多样

小学作文对文字应用能力,对文采、字数等的要求都不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世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而不是着重提高学生在某方面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写作题材,促进写作形式多样化,提高文章形式多样性的途径众多,比如,直接向同学们介绍文章的各种类型以及写作技巧。虽然这种方式相对枯燥,但是对部分学生而言,效果良好。再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朗读一些优秀的文章,侧面向同学们展示不同题材文章的魅力,以此吸引学生进行相应的尝试。写作不是教师一人的任务,学生应自主增加课外阅读量,搜集各类题材的优美文章,努力增强文学功底。

2.3自主修改作文,坚持写作练习

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给出作文题目,再提供教师自己的写作思路,然后让同学自主构思,独立完成写作,最后进行批改。这种教学方式无可厚非,但是,修改作文更应交给学生来完成。因为,教师向学生指出某方面的错误,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观点,并没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写,或者不知道应该改成怎么样。但是,如果学生互相交换着进行修改,那么不仅便于修改讨论的进行,还有利于学习他人的优点,了解别人的写作思路,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另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准,适当地增减写作练习量。实际上,写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写作需要积累,需要结合生活,需要具备真实情感,而练习正是帮助学生发现缺陷,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但应注意写作练习量与写作练习的形式,过多过少的练习量都达不到良好效果,为此教师可结合练习形式,如以布置周记的形式,让学生每周练习一次,既保证学生的练习量,又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3结语

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不仅耗时长、实施难度大,还会面临到诸多问题。然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在必行。一方面是因为,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学生将毫无写作能力可言,在考试时也不具备优势,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改善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有效措施,才符合新课改精神,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作者:黄举魁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张耀武.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3(12).

[2]刘淑颖.论述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J].才智,2015(27).

[3]丁晶.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

第七篇:小学作文教学趣味性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小学生对作文感到大伤脑筋,作文题一出现,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畏难情绪。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增强小学生作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提高作文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为了增强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作文题目的趣味性

作文的题目最先影响到学生动笔的情绪,如果作文题目太乏味,就缺乏吸引力,就很难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如果题目具有趣味性,就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心,消除他们恐惧作文的心理,从而跃跃欲试。比如,语文课本上有一习题,让学生填写有关保护视力的几点做法,借此我也出了《眼睛的话》一题。“哈哈,眼睛也会说话!”学生的作文兴趣立刻活跃起来,他们采用儿童喜爱的拟人写法发表对保护眼睛的认识。老师说,最近有不少眼睛到我这儿来告状,说许多小朋友不爱护它,严重影响了它的视力。你们每个同学就把自己当作眼睛,为保护视力说说话吧。于是,有的学生一开头就写到:“小朋友,你认识我吗?我的名字叫眼睛,就在你的脸上,天天陪着你,是你忠实的朋友……”接着他们就介绍了眼睛的功能,像一部照相机,……又举例说明了近视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视力。这样情之所至,文思大开,他们再也不感到作文难写,作文乏味了。

二、引导观察激发兴趣,增强作文的趣味性

有了一个调动学生情致的作文题目,还不能解决学生有话要说,有词可写的问题,还需要教师认真观察所要写的事物。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从观察入手,激发兴趣,然后动笔作文。在指导写动物的作文时,我先布置观察任务;要学生养一只小动物,精心饲养,细心观察,或者是去观察邻居、朋友家的小动物,比如猫狗虫鸟之类。我还带学生到动物园去参观。回到学校我便和学生进行谈话。你喜欢哪些小动物?喜欢它的外形美还是它那有趣的动作?它美丽在哪里,有趣在什么地方?小动物之间友好吗?会不会吵架?谈话中学生把他们观察到的种种情况,争先恐后地予以交流,课堂气氛热烈。于是我提出愿不愿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这时学生就有了一种表达的需要。在强烈的作文动机驱使下,一篇篇习作产生了:有刻画长耳朵小白兔的;有描绘小巧玲珑的小松鼠的;有介绍色彩斑斓的可爱小鸟的;也有刻画呆萌可爱的小鸡争食的等等。一篇篇充满童趣的作文发自孩子的内心。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言之有物,增添作文的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以记叙文为主,这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力求使学生熟悉并热爱所记叙的人物和事件,不仅使他们有话可说,而且要激发他们有话必说,这样才能引起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产生写作欲望。生活本身就是一幅彩色的画面。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要积极为孩子们“抢镜头”,给他们创设写作的情境。如春天到了你组织学生到海滨游览的时候,如果我们笼统地做一篇作文——《记一次春游》,学生就要咬笔杆了,即使见闻很多,却往往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到海边踏浪,让孩子写下《在大海妈妈的怀抱中》,组织他们在海滩上、礁石上捉螃蟹,让学生写下《海滩歼敌》;还可以品尝新鲜的海味,写下《螃蟹晚会》。活动完了我们辞别大海。这一字字,一句句,一声声,一篇篇不正是激动人心的大海之歌吗?这样创造生活情景,作文课就不是“无米之炊”了。

四、开启思维,引发争论,激发学生构建作文框架的兴趣

学生写作文但凭感性(观察)是不行的,它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俗话说“文成于思”便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要解决学生“没有什么可写”的难题,只有在指导观察培养兴趣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还要开启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构成作文的框架。首先,培养学生确定写作中心的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主要方法是用讨论的形式,确定作文的中心。上作文课,我总是让学生根据要求各抒己见,谈自己的写作中心,叫他们不要有顾虑,要大胆说。如在讨论《给老师的一封信》的写作中心时,多数学生只谈“歌颂”、“感谢”之类的中心,少数学生谈“理想”一类的中心,这说明学生有顾虑,不敢向老师提建议,鉴于这种情况,我给学生讲,你们给老师提不足的地方,能使老师更好地工作,这下学生明白了,思维也活跃了,有的谈出了“学习中的快乐与烦恼”,有的提出了“老师不要对差生冷淡”等写作内容,这样的训练既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避免千篇一律。其次,培养学生“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即构建作文的框架,这是学生的思维加工过程。学生的思维有无条理、有无新意,是决定文章好坏的主要一环。比如指导《新年联欢晚会》的作文时,我帮助学生设计段落,安排文章结构。这份图文把文章写作顺序、材料的选择显示在同学们面前了。学生有了作文的框架,写起来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再也不是“苦思而不能成篇”了。

五、通过联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作文写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导他们深入生活,通过感官的所见、所闻直接写出来,然后通过联想使之升华,并补充完整。比如:我们在让学生写作庄稼的生长过程时,就带领他们观察玉米的生长现状。当孩子们看到郁葱葱、绿油油的玉米地时,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玉米为什么长势这么旺盛,它应在什么季节播种,种子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发芽,农民伯伯怎样种植玉米等问题。孩子们通过联想、回忆春天农民种地的繁忙景象,写出种子从播种到发芽、到间苗、到除草、到治虫、到成长,再联想到秋季收获的全过程,从而完成一篇“玉米”的习作文章。

六、深入角色,感受写作兴趣

初学写作,最好让孩子们体验生活,在实践中感受写作的乐趣。比如:要写“老鹰抓小鸡”这一题目,老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在学生参与了游戏的全过程之后,让大家把这一过程写出来。由于学生是游戏的主人翁,亲眼观察、亲身参与,所以写起来言之有物,顺序分明。时间、地点、人物都能交代清楚,写起来得心应手,从而不再冥思苦想和左顾右盼了。

总之,如何使学生对作文由恐惧,到敢写到爱写,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切不可一味逼迫学生、训斥学生。只有他们爱上作文,才能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

作者:赵春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侯里小学

第八篇:乡村小学教学点作文教学略谈

一、分层教学,差异指导

作文教学特别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突出学习要求的层次性,制定学习目标,对作文感悟较差的作保底要求(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的标准),作文能力特别弱的学生,老师可以自己定标准,降低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优秀的学生的教学要求要超过教学大纲,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写出超越这个阶段的作文。例如教学《爸爸带我去钓鱼》作文时,认真指导学生审题,抓住主题———钓鱼,然后给学生提出确定目标:初级目标———写出钓鱼活动基本的过程,要有顺序,或按时间的顺序,或按事情的顺序。初级目标是全班学生必须达到的。把钓鱼的过程能基本写下来;中级目标———除了把过程写完整,还要增加要求,把钓鱼过程描述出生动有趣的活动。高级目标———进一步把活动过程运用巧妙的构思,写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分目标等级。让各个层次的孩子们接受,都喜欢作文。每个层次的孩子都得到表扬,学得都有劲头,最后是互相促进,整体提高。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完成本级目标任务后,就有信心去争取高层次的目标完成,随之而来的各个层次不同的学生对作文都有了希望和兴趣,激发了作为主体作用在过程中萌发、强化,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能力自然得到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巩固和发展。这种分层次目标的教学的形成还需要差异指导,可以用统分的教学模式。即要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的范围里适合大多数,还要有“提高优生”、“辅导差生”的教学环节。也就是说一节课中,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既有统一的讲授、矫正、分析,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个别自学,单独指导。这就形成了课堂的互补,统一的面向全体的群体教学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相互补充。给学生一个适合的环境,不同差异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让自己特点发展的各自的环境,知识能力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开心的学习作文。统分上特别要注意统分对象和统分的时间,要按照学生的差异度和教材的具体的难易度,要互相结合好。要处理好教师的学习纲要和自学提纲。自读,自练,自思,自议都要与统分的对象和时间结合。让每类学生尽可能统分在关键处,统分必要时,统分结合,差异指导,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学习的最优化。例如《一次体育比赛》统教方面:作文题目的要求是比赛,那么要让学生明确整体目标,重点是要把比赛过程完整的写出来,而且要有顺序,按事情的顺序或时间顺序。还要明确作文的难点是什么,难点,突出比赛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趣的地方。接着就要分教:中差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一篇范文来参照,模仿。要求把游戏过程写明白,首先写清楚比赛是参加什么活动,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把比赛过程写清楚,比赛场上观众的反映怎么样。降低作文的要求和难点,先参照,模仿,在升级到自己写,扶中有升,边扶边放,把中差生的坡度降低放缓,难点降低,在扶放的过程中,得到领会,习作要求就能达到,最后中差生可以逐渐完成作文材料练习写作的任务,达到作文提供的提纲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程度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独立去完成作文任务,根据作文的训练内容去构思,练习,大胆地放开去写。疑难的地方由老师去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分组练笔,这样就达到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放手,教师在放手的过程中,还要扶一扶,由放到扶,放中有扶,学生自学能力在逐渐提升。

二、看书,说书

1.看书。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内外读物、报纸杂志、国内外名著、佳作,精美童话等,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多了,学生的写作材料不断充实,写起来有东西可写,就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的写作经验,像一些名篇佳作中的人物描写、语言运用,不管是写人写物,还是文章的层次安排都恰到好处。只要用心去读,持之以恒就会学而得之。借鉴别人的东西变为己用。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道理就是如此。(1)熟读课内范文,对于农村教学点的孩子们来说,课文是他们接触最多、理解最为透彻的文章,课文中有许多语句优美、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对于这样的课文,要求学生把语句优美段落甚至于整个篇章熟读于胸,脱口而出,让学生读书与背诵初步感受到文章之美、用词之妙,例如课文《荷花》《翠鸟》《桂林山水》这些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能背诵,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妙处与语句优美,从而喜欢上作文。(2)多读课外美文,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孩子们,多看课外书籍,向学生多介绍一些优秀的优秀儿童书籍,如《安徒生童话》《儿童文学》等,鼓励他们把自己所喜欢的这些书本上的优美语句和段落摘抄下来,熟读成诵,这都为学生写作用词造句夯实基础。在黎苗山区,孩子们的课外书籍较少,阅读量不够,这就需要老师去解决这个问题。借阅学校的图书,或就近的单位去借书等等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困难。乡村边远山区的孩子到处借书困难不少,但是在农村有许多老人留下的一些比较粗糙的民间故事书,就是最好的课外读物。(3)让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中最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单靠学习课本上的有限的文章是不够的,要尽可能多地阅读课外读物,学生书读多了,就能开阔视野,受到良好语言熏陶,脑子中储存大量优美的词汇和句子,就像电脑桌储存的各种数据资料,学生写作时,就可随意提取。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对文章的选材、组材、布局谋篇和写作方法的学习、领会和研究,理解了文章的思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受到启发,就会逐步掌握写作的方法。

2.说书。在民族地区流传很多传说,并口口相传。比如黎族的大力神故事,黎母婆的故事。学会把家乡的故事娓娓道来,并会生动地描绘,逐渐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训练对教学点的学生很容易接受。会说是作文练习最好的方式。其实讲故事与写作文都有相关之处,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果都与作文相似。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讲故事很感兴趣,不但学生会讲,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讲出几个故事来,只要老师一提讲故事,学生就会争着抢着来讲,课堂里一下子就会热闹起来。这样,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讲故事的形式写的作文比照本宣科的写作文有很大的进步。

三、规范化的语言是作文教学最不可忽视的表达的训练

作文教学包括两种语言表达能力是最不可忽视的,对作文训练起到至关作用。一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二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和写的训练。无论是哪一方面的训练,都离不开学生对词语的选择、句子的锤炼等。不仅具有综合性,而且还具有实践性。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众所周知,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很少用普通话进行语言表达及交流,这样造成在作文中常常出现错字,造成用词生僻,不符合普通话的构词方式,句子不通顺,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语言不规范,而且严重影响了作文的内容的表达效果。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自己要使用普通话,而且加强对学生普通话训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普通话选词、择句的锤炼,提高学生规范化的说写训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写作方面正确的语言表达。

四、学会观察

通过让这些农村孩子观察生活,有感而发,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打动读者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算为文章。每次布置作文,总是学生哀声一片,有的没看到作文题目,就高度紧张,内心恐惧,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缺乏材料可写,之所以缺乏材料是因为这些农村孩子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或接触过的人往往不注意观察,也不知道怎么去观察,也不把它记在心上,造成“无米下炊”,束手无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想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然而自身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就是获取素材的最好途径。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一些农村、家庭的活动,比如劳动:插秧、收割、拾木材等。还有一些社火活动,黎族“三月三”节日里的各项活动对于黎苗的孩子非常熟悉,张口就能说出来,老师再加以引导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还有学校举行的活动,例如:接力赛、足球赛、歌咏比赛、智力竞赛、植树活动,让他们亲自经历,从中获得感受,写起作文有话可说,真实生动,既能锻炼学生身心,又能促进作文能力提高。

五、记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写作文没东西写,也不知道如何写,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基础。没有写作基础,是绝对写不好作文。为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靠每周一篇作文是不够的,必须加大习作的练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只要坚持去写,日记写多了,写作的水平就会慢慢提高,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渐渐地,学生就会感觉到写作文有东西可写了。作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关键在于学生亲自去写,在一次次写作实践中提高作文技巧,掌握写作的方法。每学期的教材中都有一定数量的作文,但这些作文在内容上、方法上有一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日记就是多写多练,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熟能生巧,引导学生善于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无论是大事还是生活琐事,把自己对某件事的所感所想都写下来。看书时,把一些优美的词汇、句子分类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不仅丰富了写作素材,还可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平时多写多记多练笔,写出的作文不会空洞乏味。这些在日记中都能得到体现。

六、优化作文评语,促进学生自我修改

作文修改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修改,二是自己修改。传统的作文讲评,教师往往总是把学生的缺点放大,过多的指责学生,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写不好。这样对学生打击很大,久而久之,没有了自信心。反之,多称赞学生,表扬学生,只要有一点优点,有一点好词好句,就马上抓住它,进行赞赏,学生感觉自己也有作文能力,自信心倍增,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积极性充分得到激发。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的劳动,既有创造性又是成果的展现,老师在作文的批改上用的评语很重要,赏识性的语言,肯定的语气,都是给学生一种态度,老师的态度可以决定一个孩子对作文的喜好。即便是对待较差的作文,也坚持以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其中的“闪光点”,整篇不行,欣赏段落;段落不行,就欣赏句子。鼓励学生,能写好一个句子就能写好一篇作文。还要鼓励学生自改,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改养成用词的选择、句子的锤炼、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的习惯,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写作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红 单位: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第九篇:小学作文教学资源网络语言运用

【摘要】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并且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冲击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但是网络语言与表达方式的相结合,体现出了语言的生动性与幽默性,可以作为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资源加以研究。被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用于写作中的那部分网络语言也必然会在人们的不断改造与创新中走向规范化。

【关键词】

网络语言;写作运用;表达方式

本世纪初,伴随着网络交际的普及,网络语言的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变体,其体现出的创新性、形象性、诙谐性,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等,可以而且应该为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所借鉴。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

关于网络语言的含义,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以劲松、麒珂为代表的一批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跟网络有关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于根元在编写《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时也曾引用这一观点,并在《网络语言概说》中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二、网络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运用技巧

1.网络叙述语言。一般而言,年轻群体是网络的使用主体,他们热情、奔放,追求自由、崇尚个性,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创造性,因而他们使用的网络语言颇具幽默感与诙谐性。当网络语言与传统的叙述方式相结合时,就成了网络叙述语言。与传统写作语言相比,网络叙述语言具有凝练生动、风趣诙谐等特征。网络叙述语言常常出现在网络文学中。

2.网络描写语言。网络描写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网络语言中用于描写事物的那部分语言。描写的手法一旦与网络语言相结合,会使描写凸显出具象性、诙谐性的特征。例:某学生作文中对网恋的一段描写:“艾青: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新的网恋爱的深沉……鲁迅:网恋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徐志摩:轻轻地我网恋了,我敲一敲键盘,给你一个电话号码。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恋可恋,非常恋。孙中山:网恋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拿破仑:不想网恋的网民不是好网民。欧阳修:网民之意不在于网恋,而在乎网络之间也。”这段话中套用了很多著名人物的名言,通过用“网恋”这一主题词来代替原句中的部分词语,达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语言效果,显示了学生极强的创新能力和讽刺意识。这就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在将网络语言作为作文教学新资源进行开发研究时,要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网络描写语言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网络语言情境,切忌生搬硬套,应该选择适合用网络描写语言来进行描绘的事物为描写对象。

3.网络议论语言。网络议论语言,是网络语言与议论方式相结合的产物,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网络议论语言,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网络评论语言”。但是与传统议论文相比,其更关注社会生活,常常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议论对象。正如刘晓凯所说:“网络语言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以社会生活为根基,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网络语言折射的是某一社会热点或某一重大事件,紧贴社会生活,因此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点。网络语言紧贴社会生活这一特点,反映出网民对某一社会热点或重大事件的关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例如:范跑跑、楼歪歪、周老虎等。”学生是网络中相对比较活跃的群体,对于网络上出现的重大社会事件多有涉猎,再加上作为“祖国的花朵”,时代赋予了他们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他们在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议论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热点的看法。例如日本人在中国丢了自行车,一天就找回了;中国人在中国丢了孩子,一辈子都找不回。这句话的背景是,某天一日本小伙环游世界时,自行车在中国武汉被偷,但是中国警察在一天之内就帮他找回了被偷的自行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一直频发孩子被拐卖的事件,但是被找回的孩子却是寥寥无几。于是,学生网民就针对上述的社会事件,发表了议论,虽然语言很浅显,但是折射出的道理值得所有人思考,中国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受到了国人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可见,网络议论语言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引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走在了社会发展的前沿,并且增强了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语文教师可以将网络议论语言作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新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三、对网络语言写作运用的冷思考

“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业已真切、生动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在不断地为时尚增添着新的活力。作为现代汉语新语体之一的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亦势必继续以强劲的态势通过网络内外的互动,在规范中实现不断完善而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被学生运用于写作中的那些网络语言,必然会在人们的不断改造中走向规范化。

1.以宽容的心态做出适当的回应。学生对网络词汇的运用,我们应该对语言自身的排污净化能力有足够的信心。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其发展也必然要受到语言发展规律的制约。学生运用于作文中的那部分网络语言,“只要能为社会约定俗成,就可以作为语言成分被保留下来,语言本身也因此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既然我们坚信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强的自我净化排污的能力,那么我们对网络语言介入小学高年级作文中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就应该坦然看待,“存在即合理”。

2.以正确的引导规避可能的错误。虽然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违反传统语言规范的现象,也确实影响了我们传统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具备的传统现代汉语所缺乏的个性化、诙谐性等优点,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加以合理引导与利用,不但可以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正确与否的鉴别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当网络语言与传统抒情方式结合成为网络抒情语言时,多是为了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此时,为了避免“语言暴力”现象的发生,语文教师就要及时提醒学生在作文中不要过多的使用网络抒情语言进行情绪的宣泄,以免影响到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对于网络说明语言,语文教师要着重强调其不同于传统说明语言的精确性。在词汇方面,网络说明语言体现出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词汇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如“YY”,可以有多种理解,诸如“语言”、“意义”、“友谊”、“愿意”等。对于这部分网络语言就不适合运用到写作中,否则很容易产生歧义,令人费解甚至完全不能理解,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慎用甚至不用网络说明语言。

3.以客观的态度辨识运用的价值。学生作为运用网络语言的主体,将网络语言用于写作时,除了社会的认可和教师的指引之外,还需要尊重客观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为用网络语言写作而运用,否则不仅只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还有可能弄巧成拙。例如,学生使用网络议论语言进行写作时,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不能肆意评论,更不能语言偏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这样才不违背使网络语言成为作文教学新资源的初衷。其次,也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辨别网络语言优劣的洞察能力和改写网络语言于写作中的仿写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主观上对能够运用到写作中的网络语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网络语言作为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新资源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网络语言介入小学高年级作文,成为新的教学资源,在小学高年级作文中的运用技巧是一片全新的领域,某些激进的专家学者应该放弃对网络语言的偏见,静下心来思考网络语言能够为小学教学所借鉴的地方。对于那些“有营养”的网络语言,应该系统分析其运用技巧,而不是全盘否定。只有这样,网络语言才能不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戴茜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第十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教育研究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论”,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也就是说生活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相伴而生,社会是大的教育课堂,做是学和教的中心,要关注学生做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做中探寻学和教的方法。这一理论很好地契合了新课改要求,它关注生活、社会与实践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认为只有在生活实际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能力与语文素养,有必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以此打造真正的生活化作文教育,让学生徜徉生活海洋,抵达作文新境界。

一、贴近真实生活,提升作文内涵

“生活即教育”理论认为,生活为教育指明了方向,阐述了教育的内涵,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这也是教育的真正意义。生活决定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生活。再者,“生活即教育”还强调,生活与教育相伴而生,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且教育具有终身性。这说明,在人的生活中,我们都在接受教育,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这也是教育的真正意义。为践行“生活即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贴近真实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思想与内涵,以此提升学生作文内涵。

1.引入生活素材,丰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是巨大的素材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作文教学来说亦是如此,生活中不仅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有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感悟与实践的良好的生活体验素材。显而易见,写作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写作出真情实感。由此,引入生活素材,包括工具材料、民间习俗、地域文化等素材,以及生物、实物素材及情感素材等,丰富作文教学内容。如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变色龙》、《金蝉脱壳》等文章,都讲述了昆虫、生物的奥秘。自然界是很奇妙的,带给人们无数的智慧,在生态和谐下人类才能生生不息。该单元后的习作要求为“观察一种动物”,可以是猴子、鸟儿、公鸡、鸽子等等。在该任务下,进行习作指导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生物素材,比如活的蜻蜓、鸟儿、鸽子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动作、生活方式与习惯等。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探寻生物的奥秘。通过引入生活素材,作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材可写,习作依赖生活的汩汩源泉,自然会无限精彩。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导向下,才能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写出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即教育”理念,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借助生活中的问题、场景、画面、实物等,在多媒体、图片、实物、幽默语言的辅助下,创设和谐、轻松、自主的生活化情境,鼓励创新,激励表达真情实感。如《秋天》这篇课文,以一首小诗的形式,将秋天的魅力描写得淋漓尽致。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关于秋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秋的脚步和足迹,以及人们对于秋的感受,以此激活学生写作关于“秋”的文章,围绕“我喜爱的秋”展开写作训练。之后习作1的要求为“设立一个节日并想象别人是如何度过的,将其写下来”。教师也可借助实物、语言或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节日情境,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日的意义,了解度过方式。并鼓励学生创新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写出原因与度过方式。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利用生活中秋天的美景、秋天的习俗等资源,激发学生想象设立“赏菊节”、“枫叶节”等,激活学生写作兴趣,优化作文教学质量。

二、融入社会生活,丰富写作内容

“社会即学校”指出,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学校也是一个小型社会。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习,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引导运用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再者,有必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合一的大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大的真实的社会课堂中,学了理论外的其他知识,也深入巩固和应用知识。

1.拓宽学习范围,产生习作感悟。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思想,有必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真实的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感悟、参与和实践,收获更多知识,并提出社会相关问题,引导探索实践,以此在不断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中,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即为延伸学生的学习范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学生善于发现,积极反思与探索感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如《九寨沟》、《桂花雨》,都是关于自然风光的介绍,习作3中,例文以写信的形式介绍了王磊家乡的风光。在该单元任务导向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范围,走入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当地的自然风光,在社会风光中感受家乡的魅力,并以书信形式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名胜古迹,鼓励学生写作解说词。例如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我的家乡常熟市位于江苏东南部,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古城三湖环抱、依山而筑,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尚湖风景区风光秀丽,碧湖掩映青山,可谓是湖光山色,如入仙境。所谓尚湖,是因姜太公在此垂钓,遂改名为“尚湖”。湖区宽广的湖面,与十里虞山山水相映,显得韵味无穷。每年春天,尚湖都要举行牡丹花会……还有一片水上森林更是壮观,林中终年栖息着大量飞鸟野禽,是爱鸟观鸟的好地方。被汪道涵誉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再如:我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虞山绿茶、桂花栗子、阳澄湖大闸蟹、鸭血糯米……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它有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青背,阳澄湖大闸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脐腹洁白晶莹;三是毛黄,两只大钳上的毛金黄金黄的;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阳澄湖大闸蟹上市的季节。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阳澄湖大闸蟹煮熟后呈橙黄色,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在海外久享盛誉,被称为“中华金丝绒毛蟹”。由此,激活趣味的写作课堂。

2.参与社会实践,合作中丰富思想。瞿秋白表示:“只有实际生活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社会实践能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实际生活,在生活中产生社会思想。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形形色色且丰富多彩。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贴近社会生活的教育,而不是拘泥于教室内的教育。为践行“社会即学校”思想,让学生在大的教育课堂中收获更多知识,展开更多感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互动合作,丰富学生思想与内涵,并学会运用知识与方法。如五年级习作6的要求为“介绍你喜欢或崇拜的人”,提示思路为: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从报纸或书籍中了解到的人。在该任务导向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题为“访谈自己喜欢的人”,并激励学生写作访谈记录和介绍性文章。再者,针对《谈礼貌》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展开关于“生活中的礼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礼貌词及礼貌的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在互动合作中丰富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写作更多好文章。

三、教学实践统一,提升作文素养

“教学做合一”认为,“做”是学和教的中心,做的方法能确定学和教的方法,“行是知之始”,只有基于做,才能实现真正的学和教。由此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必要将教、学、做这三者相互融合与统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探寻生活奥秘,激发写作主观能动性。

1.参与课文实验,验证教材中的知识与方法。语文教材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整理出来的教学内容,蕴含了教育家们的心血和智慧。语文教学时,有必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索所学知识。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文实验,将教材中所说的道理、知识与方法一一验证,由此让其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如《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中提及,将苹果横切能得到五角星,真的是这样吗?《人类的“老师”》中,蜻蜓翅膀末端有比周围略重的厚斑点,能起到防止翅膀颤抖的作用,紧握鸡蛋捏不碎,鸡蛋的薄壳能承受很大的重力,这些都是对的吗?基于这些疑问,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验证。教师再激励学生提出更多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你们对什么感到好奇,但是又不难确定呢?请结合小实验,并写作实验过程与心得。”于是,在激励策略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验证并拓展探索,鼓励学生写写《一次有趣的实验》、《我明白了……》题材的文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实践所得,所思所悟,激励写作高质量的文章。

2.鼓励课题研究,创新写作形式。“实践出真知。”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运用实践验证、探寻真理的习惯。为了深化学生对某个知识或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可以鼓励学生展开一定主题下的课题研究活动。虽然课题研究较多使用在数学、物理等理性学科中,但是语文教学也可以引入进来,丰富学生的涵养,优化学生创新思维,并基于课题研究过程,拓展学生写作形式与写作内容。如《云雀的心愿》一文,讲述了森林被破坏后,洪水泛滥、土地沙漠化、气候恶劣,生物的生活环境变得可怕。这篇课文反应的是社会的实际情况,为了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保护森林”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提示学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研究出发,探寻保护森林的方案。学生展开分小组的课题研究活动,并记录研究方案、过程与结果,最后进行反思与总结。写作倡议书与关于环保的文章。通过鼓励学生课题研究,能拓展学生的写作内容与形式。

3.组织趣味活动,丰富素材储备与写作实践。真正的教育,是实践活动中的教育。实践能检验知识,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和运用知识,激发写作兴趣,储备写作素材,展开自主写作实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必要拓展学生学习范围与形式,通过组织趣味、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社会实践中,感悟、体验与实践,激活写作乐趣。如四年级“雏鹰争章”主题活动下,可组织学生展开趣味的人物访谈、调查活动,通过深入调查实践,了解身边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方面做得好的人,并鼓励学生写作推荐文章。教师提示:推荐文章要突出主要事迹,做到详略得当。如学习《走,我们植树去》、《燕子》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春游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大自然中感受、观察生活,展开观察实践,并激励写作关于“春的魅力”的文章。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趣味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励学生写作表达。徜徉生活海洋,能抵达作文新境界。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论”,让学生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感受生活魅力,储备作文素养,增加知识与方法积累,展开教学做合一实践,如此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且结合生活实际,在多样化的写作形式下,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写作兴趣。

作者:羽晴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