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所有课程均包括德育渗透,而在这些学科中,语文具有特殊性。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语文学科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沉积,因此人文性很强。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怎样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目前的职责之一。

一、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1.重教学轻德育

德性和智性本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进入学校求学,理应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要有扎实有效的文化教育,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然而,现在的教育偏离了教育本质。急功近利的思想,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重智轻德的教学观都是扭曲教育本质的罪魁祸首。使得教育不再以人为本,而是以分数为重,以所谓的学习成绩为主,把成绩作为检验的唯一标准,使得德育在学校教学中流于形式,未见其实。很多课堂中,这种重智轻德的教学观念使得语文教学所蕴藏的德育道理与资源白白浪费了,也使得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任务成了流于形式的摆设。

2.渗透方式僵化呆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师缺乏德育渗透的观念,德育渗透时缺乏方法和手段,不会渗透。甚至不愿去钻研教材,挖掘德育资源,寻找正确的切合点,在课堂上只会生搬硬套地灌输,一味地讲道理,不去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联系实际,渗透的方式僵化呆板单调,这都使得“德育渗透”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往教材深处挖掘,思想教育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润物细无声。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对这样人才的培养就要进行教育,因此,语文教师既要做到教书,还要做到育人。这样德育渗透就更加必要了。

1.深度挖掘教材,有针对性地德育渗透

在学习中进行情感教育。2016年更新了语文教材,在新的教材中包含古今中外名家名篇,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爱国精神。这正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通过散文培养情操,通过诗歌感染精神,通过小说培养兴趣,通过剧作发挥创造力。再把这些都与德育融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的修养。

2.透彻讲解分析,有目的性的思想引导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可见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讲解课文的过程,既是传递知识,也是吟唱道德的旋律,又是演奏道德的音符。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这美丽的乐章中加上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强了思想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具有优秀的精神品质。

3.明确写作训练,有感悟性地思想升华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品味生活和感悟人生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进行渗透德育也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学习,从身边的琐事中去体味人生,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得到思想上的升华。教师通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感悟人生,通过感悟后,形成自己的习作,发表自己的感想,进而从中体会父母的不易,自己的幸福,学会多体谅他人,用自己的肺腑之言形成思想,形成系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热爱,这就是德育渗透的成功。当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系列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条地套用,而是教学的灵活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拘泥于某种形式,在教学时应随机应变,结合实际情况,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健康成长。

作者:任守燕 黄文博 单位:吉林省辉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