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阐述和研究了技工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为技工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技工院校教育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工院校;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要在社会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因此,职业素质的高低就成为判断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传统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育,不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呈现出缺乏责任感、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等诸多弊端。校企合作为技工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供了机会和平台,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如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1校企文化共融、循序渐进提升职业素养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直观体现,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的投射和折射,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素养教育基础,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在校园环境之中融入企业文化要素,能够有效地发挥出环境育人、环境催人的作用和目标。从微观校园环境建设之中看,在校园走道和教室走廊之中张贴励志标语和车间操作规范都是校企文化共融的主要方式。班级和教室是彰显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最佳场所,学校可以在教室内张贴和专业特点高度契合的标语,在增加班级凝聚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专业工作的本质认识。此外,学校还要在实训场地之中进行企业生产环境氛围的仿真塑造。在实训场地之中要严格地划分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门、会计部门、生产车间等职能部门,在各个职能部门和区域中还要按照工作职责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风格。传统传统实训场地,各个车间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衔接,模拟车间则需要将设计、生产加工、检测安装、调试等生产步骤集中为一体,使其具备现代化生产车间的功能,这样既可以节约场地空间占用,还可以让学生明报前后工序之间的关联,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仿真的企业工作氛围能够加强学生对组织和纪律的认识,在学生心中种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意识,在无形之中形成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感,使其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校企共育、构筑一体化教学模式

2.1学校和企业应当共同建设分段式交替育人模式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支撑技工院校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核心。多年来技工院校一直采取的是课堂中心教学模式,按照专业学科的逻辑作为教学开展的基础,这种过分强调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机会。有的技工院校只教导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一些技能就万事大吉,导致学生毕业之后拿着一堆证书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以说传统技工院校教学模式或者理论实践相脱节,或者学不能致用,这些都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对高端技术人才培养造成了很大阻碍。笔者认为解决这种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重新梳理职业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将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作为核心,秉承以人为本人才培养原则。技工院校学生在学校需要形成的能力不绝仅仅限于学业能力,事实上能力是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这些因素集成在一起成为学生将来就业或者谋生的关键。因此以人为本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任务作为平台和媒介,突出工作情境的重要性,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自我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同学生在个性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上大相径庭,各个阶段学生所需的校企合作深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分段校企交替、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种可行之策。笔者认为在技工院校学习的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教育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岗位基本技能培养和基本职业素养培养上;第四学期到第五学期则应当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岗位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沉淀上;第六学期到第七学期,教育的焦点要放在岗位核心能力拓展和核心职业素养培养上;第八学期则要进行顶岗实习,实现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

2.2构筑多元化考评机制

传统技工院校考评大多以智力考核为主,学生成绩好坏往往成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显性素养而忽视了学生的隐形素养,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是完全相悖的。事实上,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更多地是看重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比如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在缺乏服务意识、对客户问题漠不关心时,那么势必会增加企业的客户维护成本、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缺乏基本敬业精神的员工一定不会是合格的员工。很多时候,企业宁可要一个职业能力一般但是具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工作马马虎虎、不遵守规章制度、不具备职业道德素养的员工,即使这个人能力非凡、学业优秀。因此,企业需要将构筑多元化考评机制。多元化考评机制主要体现在考评时间和考评范围的全方位。学校需要在学生进校学习之初就开始着手构建职业素养档案,该档案应当覆盖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时间和在校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涵盖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实习实训环节表现等多个教学阶段,对学生在学校、在宿舍、在课堂;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在校内学习、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评价,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仅仅专业课成绩优良是远远不足的,还要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积累职业道德素养,形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做到知而思、思而悟、悟而行、行而固、固而成,实现学生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殷红,米靖,卢月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12).

[2]沈时仁.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养成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6).

[3]刘天英.试论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0).

作者:熊小琴 熊昱 单位:江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