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实践教学探索

职业素质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进入企业之后,企业除了要求其知识、能力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之外,还要求与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意识相适应。因此,在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与企业文化之间的沟通及同质性。选取“三相异步电机维修实训”这门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探索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企业文化;职业素质;实践教学

职业素质是职场的立身之本。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大量的调研表明,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并非体现在知识及专业技能上,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认知上的欠缺与不适应。学校在培养动手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但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上却少有实招,片面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做职业人的道德和精神[1],导致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将企业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渗透并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如将“生产技术管理”“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先进企业文化引入校园①,既重视科技价值追求,又注重适应企业、融入社会,追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一、引入先进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立校企文化相互融合的新型校园文化,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保障[2]。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性文化,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以促进企业生产与经营为根本出发点,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职业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在终极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3]。企业用人选择既要看职业技术、技能,更看重职业素质。职业院校对学生除了进行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外,还必须进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等方面的职业素质教育,以更好地实现与企业上岗要求的“零距离”。

(二)有利于学生向优秀员工角色的转换

大多数职业院校往往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这种现象导致高职毕业生到企业后很难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严重阻滞了学生向企业优秀员工的转换过程。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为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校园文化提供了方向,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校提前接受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企业文化理念,不仅可以扭转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偏颇,还可以极大地促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这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心灵塑造、行为干预、情感熏陶和意志锻炼,使学生最终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伴随人一生的文化力量,把高职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职业人,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不同身份的完美转换。

(三)有利于新型校园文化建设

把现代工业文明、工业文化的要素通过适当的方式移植并渗透到教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中,使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磨合与相互融合,有利于形成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高职内涵式沉淀,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及竞争能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新型校园文化的发展,使得校园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职业教育特色更加突出,使学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增强,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构成及功能,对高职学生实施企业文化教育有很多种途径。其中,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实施企业文化教育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途径。

二、引入先进企业文化,同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三相异步电机维修实训”课程是将电机学、电力拖动、电气控制三门课程有机整合而形成的,在知识结构上较全面,是电气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这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现场环境与企业的情况类似,具有代表性。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就是模拟工业现场电机的拆装与维修,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质,为学生毕业进入企业打好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了诸如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使得课程开设的意义大打折扣。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工业企业中广泛采用的“6S管理”体系,以补齐短板,同步进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在三相异步电机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生产技术管理的理念,旨在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标准、安全生产及工作责任心养成等;引入“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效益”“节约”“效率”素养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环境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行为干预的过程中,提高其综合素养,为将来能迅速适应企业要求打好基础。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模拟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边教、边做、边学、边练地开展教学活动,将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取职业技术、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职业素质。首先,是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地把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预设进去,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按“生产技术管理”及“6S管理”的要求去运作,让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去逐步学习、体会、消化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其过程将遵守工作流程、操作方法、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工作责任心等企业文化元素一一体现出来,形成意识,实现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的转变,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积极、自觉地学习企业文化,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其次,是强化过程管理。在实训过程管理上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管理工作从细节抓起。职业素质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功夫,是长期学习、实践、积累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二是过程管理从严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及时发现学生在职业素质上的欠缺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引导,而且要点破、点透,从严管理。三是考核工作全面抓。将“生产技术管理”及“6S管理”制定的相关规定及标准纳入考核范围,全面评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将学生取得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成绩量化并当场公布。四是养成教育全程抓。在课堂教学、实践训练过程中,抓住各种有利时机,采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方法,“应时”“应景”开展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用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职业道德,强化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自始至终在每一个环节抓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养成自我培养职业素质的好习惯。如“电机嵌线专用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实训在项目的内容设计上,发放的物品在数量、质量、型号、规格上都不同程度地被预设了各种问题,指导教师强调该项目实训的工作任务及要求后,发放各类专用工具及材料,学生领到物品后,按物品发放单核对物品数量,并将核对结果在物品发放单上填写清楚;依次对领用物品的质量、规格、型号进行核查,将核查出的问题分别在物品领用清单上注明并进行更换;确定所领用物品均无问题后,在物品发放清单上签字;对领用物品进行卫生清洁,对工作台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扫;将清洁后的物品整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上;按实训要求将实训物品的名称、型号、规格、用途等内容书写清楚并摆放在物品上,做到活完料净场地清;最后请指导教师核查评定成绩。对发放有问题的物品未能发现及未按要求完成的,要在考核中扣除相应的分数;对考核成绩不达标者,填写“实训补做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安排重新补训。看似简单的专用工具及材料认识实训,其过程将企业文化元素及监督管理、考核评定工作一一体现出来,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以课外活动为载体

“三相异步电机维修”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外业余时间的实践训练和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利用课外业余时间在实训室完成规定的课外训练任务。在具体管理上同课堂实训管理一样,由值班指导教师负责实施,让学生做中学、练中学,在提高操作熟练度和实训产品质量的同时,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了调动学生做项目的积极性,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技能大赛,竞赛的内容源于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考核参赛选手完成的实际过程及结果。通过技能大赛,既考查选手操作技能、完成产品的质量,也考查其执行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安全生产规范、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环保意识、成本与效率意识等表现,凸显了职业教育贴近生产一线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工作责任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以企业实践为阵地

顶岗实习是学生参加实践过程的重要环节,从学校走向职场,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实地感受和接触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同企业人员的技术、文化交流中,深入了解企业的需要,将在学校教育中已获得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加以检验、充实和提高,尽快适应企业生产环境,真正实现从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从学校精神到企业精神的根本转变。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践行先进的企业文化,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校园文化,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训、课外活动等方面提前接受职业素质教育,并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实地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在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上再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成为企业优秀员工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郭斌 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电气工程系

注释:

①关于印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6S管理标准》的通知,院发[2009]36号。

[参考文献]

[1]徐生.教育的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追求[J].理论前沿,2009(4):17-19.

[2]郝维钢.探索校企文化对接途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0):48-51.

[3]任耀生,于红军.以行业企业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与石化工业文化的对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