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反思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反思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然而,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有些方面滞后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探索与改革,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1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是一个复合概念,其中包括了“高等”和“职业教育”两个构成要素。基于字面意义而言,可以有以下三种理解方式:第一,将其归入到“高等教育”范畴当中,即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具备鲜明职业性与应用性的特定教育形式;第二,将其归入到“职业教育”范畴当中,即高等职业教育是办学层次相对较高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第三,认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并列且没有交迭的教育范畴。总体来看,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有效转变断头教育现状,逐渐发展为定位明确、形式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为职业教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也可以给广大青年步入成才轨道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尤其是在当前产业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大批的高技术型人才,并释放出大量人才红利。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办学观念和模式陈旧,定位模糊

长时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是延续传统的办学理念和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普通本科教育相似,重专业理论的学习,轻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导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理论传授和校内教育环节学时偏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不足。专业设置狭窄,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受传统办学思维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还未与企业形成产学研合作,企业缺乏参与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与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严重缺乏竞争力。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观念尚未摆脱普通教育的框架束缚,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于时展形势,在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不够,导致学生的实习期较短,而且实习效果不佳,进而影响到了一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尚未形成和行业、企业互利共生的办学机制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未能凸显出应有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尤其是与产业行业、企业单位之间的互动性不强,缺乏互利共生的办学机制,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也就是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不一致;再者高职院校在功能定位上缺乏科学性,未能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而基于行业、企业角度而言,其参与高职院校教育机制的积极性也不高,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味地追求人力资源的低成本性,而且就业准入执行也不规范,在用工构成方面,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员工,从而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受阻。

2.3办学水平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对教育质量的实际需求

教育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所在。目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升级转型的持续深化,社会对于教育质量的实际需求日渐提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却未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具体表现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生产服务一线的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以及新工艺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知,仍然是习惯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而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方面也是千篇一律,缺乏鲜明特色,通过对比不同高职院校同一专业课程设置可知,其相似率达到了90%。尤为严重的是,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在同一专业课程设置上,其相似率也达到了70%。部分高职院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往往是青睐于大众化同时实训设备要求较低的专业,包括财会、金融、保险等;至于从事一线生产服务的专业,比如机械制造、生态农业、都市园艺等,则不够重视,由此导致了社会急需的专业性人才缺失,而其他大众化专业人才却供应过度,形成人才浪费。

2.4教材内容陈旧,新知识融入不足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可谓是日新月异,各种类型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写也应该紧紧把握时展方向,及时将各种新知识与新技术融入其中,以避免人才培养与时展相脱节。但是目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教材编写上还是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未能及时更新教材知识,同时也没有将新知识融入到教材中,如此不但会对教材编写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尤为严重的是还会耽误学生的职业发展。

2.5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师资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

2.5.1高等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总体数量大幅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迫切需求。但是在“双师”的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教师的年龄比例偏小,容易导致“传帮带”断层,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在职称结构中,高职称教师比例偏低,在高职院校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缺乏领军人才。

2.5.2“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制度不够健全

“双师型”教师的建设离不开高等职业院校制度的保证。人事制度、职称评定以及考核制度等还不够完善,无法从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难题。高职院校待遇远远不如一些大型企业,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还有待完善,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还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3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途径

3.1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科学设置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培养生产、服务、建设以及管理等一线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将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导向,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群进行专业设置,凸显出时代行业发展特征,积极开发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强化特色专业学科建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与时俱进。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则要以办学质量作为核心,紧密围绕社会发展新需求,遵循“发挥优势、强调效益、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强化自身为地方经济发展而服务的基础能力。

3.2教材编写应具备前瞻性,采取校企共编的方式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方面,要以社会实践普遍应用的技术纲领以及国家职业知识相关标准作为主要方向引导,及时将最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理念纳入进来。同时,为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无缝衔接,还要采取校企共编的新模式,以便能够将生产服务一线知识资料体现在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的新要求,最终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的。

3.3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的模式是达成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学校传授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能力的各自优势,而且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高素质人才。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场所,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是教学空间的延伸,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中,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真正的双赢。学校要制定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的方案,由企业的导师指导进行行业内的技术实践指导,同时学校也要参与管理工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3.4构建和谐收费体系

此外,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合理降低学费。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收入水平较低。每年开学,都会有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而走上了辍学的道路。但是单纯地降低收费标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构建和谐收费体系,能够让大多企业和行业承担起部分责任,有效减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费负担。政策部门要完善学费标准的制定,多样化学费制度,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使收费标准趋于合理化。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国家也要为学生家庭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学习技能机会,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4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高等职业院校要构建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专业课程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寻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道路,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衍,郭珊,徐梦佳.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加强“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

[2]李玉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

[3]李颂辉,郭媛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实证研究简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

[4]马东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专科与本科一致性与差异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

[5]郝天聪,庄西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之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6]钟葳.探索经济新常态下株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

作者:边瑞瑞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