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创新探讨

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创新探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其管理艺术大多是通过班主任管理语言体现出来的,提升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自然成为班级管理重要突破口。班主任语言设计是一门学问,需要在实践体验中慢慢总结经验,什么地方需要启发、什么时候需要鼓励、什么场合需要教育,这是班主任管理语言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一、运用启发语言,体现以生为本

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语言的筛选,不同管理环境需要配置不同语言,而且要注意体现语言的启发性和人文性。作为班主任,需要利用艺术语言,调动学生积极心理,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做的。所谓言传身教,最重要的体现方式还是言语传授和启发,班主任要对启发性语言展开深度探究。班主任管理语言设计时,需要考虑具体的管理场景,以及面对的学生群体。要运用启发性语言,还要观照学生心理,体现生本意识,这对班主任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如有几个学生集体迟到了,按照一般处理程序操作,先要问清缘由,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适度给出批评,学生认识到问题严重性了,教育也就结束了。教师语言根本不需要设计,都是即兴发挥的。这样操作真的能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吗?教育效果真的可信吗?对此,大家都应是心知肚明的,学生违纪,班主任处理,不是体罚就是语罚,想让学生“长记性”,但操作效果往往难尽人意。如果班主任能够科学设计管理语言,了解情况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效果自然大不同。有教师这样教育学生:“你迟到了,的确不是故意的,老师能够原谅你,但你换位想想,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这样认为,都可以随便迟到,这个班级还有什么秩序可言呢?这样吧,咱们来个约定,如果下次再迟到,你以后负责班级迟到处理工作。”班主任这样说过之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迟到过。因为学生有了换位思考,他会时时提醒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看上去是班主任的“威胁”语言,其实是很有人情味的,给学生带来深刻触动。

二、优化评价语言,做到张弛有度

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是正常的,班主任对学生展开评价时,也要注意分寸,注意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利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班主任也不能姑息和迁就,而是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明白是非曲直,从而建立鲜明的是非观念。班主任在评价学生表现时,对语言的设计常常流于形式,或者是轻描淡写,或者是故作姿态,让学生接受起来感觉有点别扭。有两个学生拾金不昧,将捡到的东西交给了班主任。一个班主任这样评价:“表现不错,捡到东西知道交公,这是值得肯定的行为,说明你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我要在班级内宣传你的行为,让大家都来学习你的先进事迹。”另一个班主任这样说:“拾金不昧,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素质。我们可能都丢过东西,那着急焦虑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我们需要快点把东西交还给失主。”两位班主任,两种不同评价操作,学生的感觉会一样吗?很显然,第二位班主任的语言更贴近学生接受心理,夸奖学生不可太过,一旦让学生感觉到假,就容易得到反效果了。像第一位学生,以后不敢拾金不昧,会担心被当成典型。班主任评价学生语言要张弛有度,多接地气,也就是多说实在话,少来虚的。

三、借助寓理语言,实现以理服人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靠单纯说教是不行的,还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如果班主任能将道理蕴含到故事中、生活案例中,学生接受起来更为自然顺畅。小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结,对故事蕴含的哲理容易信服。班主任不妨利用学生喜爱的故事情节,对学生展开管理教育,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其教育意义。有两个学生发生口角,大打出手,班主任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起因是两个人原来有矛盾,现在怀疑对方在陷害自己,一时话不投机,就撕巴起来。班主任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了他的斧子,观察对方脸色、表情、说话、走路,都感觉太像偷斧子的。后来,丢失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找到了丢失的斧子。这个人再来观察邻居家的儿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这两个学生听完班主任讲述的故事,都陷入沉思。班主任让其回去之后好好琢磨一下这个故事,有时间再跟班主任汇报思想。班主任用一个寓言故事顺利摆平了学生打架事件,而且留给两个当事人更多思考的机会,相信这两个学生一定会好好反省自己的做法。教育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和风细雨可能效果会更好。语言是教育利器,准确说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如何利用。总之,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以语言为武器,调动学生自律意识,疏通学生思想,解决学生纠纷。特别是管理语言,需要讲究启发性、人性化、哲理性、激励性,这样才能成功实现管理作用。

作者:孙成仿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东户屯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