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解析(3篇)

小学语文教学解析(3篇)

第一篇: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俨然已经成为了近几年甚至今后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小学语文新课改提倡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教育方向,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学习进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做到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发展方向;质量;效率;意义

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丰富的展示方式,不仅能有效地增加知识的立体感,把抽象的知识生动鲜明地展示给学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优点多多。但面对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尚不全面,缺乏分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想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切实,巧妙且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育媒介手段,能够跨平台跨时空地获取不同时间、地点的声音、图片、文字或者视频,使得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局限在有限的课本上,可以将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增加课堂的课程容量,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更加节约时间,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更容易突出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更快更深刻的吸收所学的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内容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并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巧妙地突出教学重、难点。如在讲《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在网上找几张北京、天安门、新疆、天山、雪莲的图片,先让学生描述自己想象中的北京、天安门、新疆、天山、雪莲,然后再展示图片,加深学生的感触;找一段天安门的升旗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可以全班起立观看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找一张弯弯的小路和一张宽宽的公路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图片的对比直观地感受“弯弯小路”和“宽宽公路”的不同;同时也可以走出课本,找一些关于北京和新疆的名人事迹、历史故事、风俗人情等文化资料,或通过文字或口述或播放视频,让学生对这两个地方有更深的了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好奇心重,特别是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求知欲较强,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教学活动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把原本单调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舍不得分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在这种学习劲头下,相信语文课堂不会再出现“教的困难学的痛苦”这种现象,而是变得事半功倍。如在讲《端午粽》一文时,上课前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小组人数准备几个粽子,种类尽量丰富一些,红枣粽、花生粽、红豆粽、鲜肉粽、火腿粽、白粽等等。上课后可以先问问学生的口味,然后按需发下粽子,每小组确保至少有一个,然后让学生当场打开吃吃粽子。教师在课堂上发东西吃这种事情应该是屈指可数的,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再让学生评论一下粽子的味道,在家里最喜欢吃谁包的粽子?什么馅的粽子?然后再问问学生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接着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准备好的诗人屈原的画像图片及个人简介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记住屈原;还可以准备一些门前放置艾草的图片,给学生讲解一下为什么端午节门前要放艾草;再准备几个简短的赛龙舟的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龙舟及其比赛方式,延伸一些课外知识。这样的一节课中,相信学生绝对没有走神的心思,因为所有的注意力和兴趣都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处于意志发展初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积极向上、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能够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对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情境氛围,培养和开拓学生的认知发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思考。如在讲《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文中所出现的动物图片,然后打印出来,做成动物面具,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动物;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以在电影中截取一段“大年夜的晚上,又黑又冷,天上还下着雪,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走着”的片断,拉上窗帘关上灯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真实画面中感受小女孩的处境;在讲《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找到该影片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随着背景音乐从紧张到舒缓的变化,体会小蝌蚪找不到妈妈的失望和找到妈妈的喜悦,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犹如一朵绽放的花蕾,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只要方式恰当合理,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日益生辉。

【参考文献】

[1]支玉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郑宏玲.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

[3]夏家发,刘云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卓进,肖红.小学语文教学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5]刘海涛,豆海湛.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激趣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陈翠云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徐庄完小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理念渗透策略

【摘要】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只是让学生掌握有限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积极的影响,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拥抱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理念;渗透策略

小学教学阶段承担着重要的启蒙任务,并且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显著的作用,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接受启发,收获重要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对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教学研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思考,将德育理念进行有机渗透,从而将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高效结合。那么我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如何渗透德育理念。

一、注重文章的思考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还要读懂文章的内涵所在,从中收获启发。因此,渗透德育理念,可以借助这一类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与感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体会。就以《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结构,而需要让学生读懂做人要诚信,不自欺欺人的人生哲理,从而引导学生的生活与做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读懂文章,能够知道文章的主旨大意,从而为后期的思考感悟做好准备。随后,教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故事中思考,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员,用一种旁观的角度来看待发生的事情。这样的视角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启发。同时教师要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和感悟,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从文章中接受启发,收获重要的人生哲理。

二、引导多维的交流讨论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是一个散发智慧光芒的画面,在沟通交流中,学生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和观点,从而让学生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就以《亡羊补牢》的教学为例,通过对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道理,但是结合现代教学的思路,很多人提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观点。针对这样的对立面,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之后,则可以让学生以这两个观点作为主题进行多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谈一谈更认同哪一种观点。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道理的理解,从而加深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同时,形成一种对立面,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体会,让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更加富有生命力和运用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维的交流讨论,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帮助学生提升对道理的领悟。

三、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

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悠久历史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在这些文化作品当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有着很多文学作品值得学生来进行学习。于是,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赏析,引导学生进行多样的学习活动。比如在进行《过零丁洋》的教学时,教师除了会讲解诗词的本意,更会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那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教师可以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这些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进行赏析,感受古人的爱国忠心,从而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培养个人的爱国情怀。再比如,在进行《游子吟》的教学时,教师会让学生深刻理解诗人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的孝文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开展多样的演讲活动,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并且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能够投入实践,发扬这样的孝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教学内容为引导,渗透德育理念,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四、打造有效的实践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那么渗透德育理念也是如此,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感悟,从而加深理解与掌握。那么,教师要打造有效的实践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就以《我心目中的雷锋》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雷锋的光荣事迹,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那么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则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教师主要以参加社会公益为宗旨,为学生构建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到公益事务中来,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并且在其中感受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从而真正地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内涵所在,能够在生活中积极发扬与传承。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有效的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更好地学习宝贵的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规范学生的实际生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意义,也有着重要的教学优势,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质。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深对德育理念的理解,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德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高效渗透,促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莉娅.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30):63-64.

[2]张庆红.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6(23):91.

作者:危慧君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第三篇:因材施教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即使在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思想仍然有着积极的运用优势,更好地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过程的针对性,保证了教学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因材施教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兴趣与习惯培养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还处于一个较为宽松的阶段,没有受到过多的限制,并且还承担着启蒙教育的任务,因此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兴趣与习惯培养的问题,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还要在生活中完成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以《掩耳盗铃》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让学生了解做人不要自欺欺人的道理。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系统将整个故事还原出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获得启发。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推荐《伊索寓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安排。学生在课后从这些精彩的寓言故事当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也从中收获重要的人生哲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久而久之则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注重兴趣与习惯培养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阅读的影响力,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提升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优化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将能够收获怎样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保障教学质量。比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对古诗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教学十分不利。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加入全面的教学素材,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漫步于诗中,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句形成深刻的理解。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进行探究,能够知道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深刻体会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艺术,更好地感受诗人对这景色的依恋与赞美之情,也提升了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突破理论知识教学的限制

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并不能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要突破理论知识教学的限制,为学生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排练,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阅读,了解大概的故事结构。随后再用课本剧的形式将这样的故事呈现出来,让学生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从中更好地获得启发,了解做人要诚实,不自欺欺人的道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促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在写作教学当中,教师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的纲领式写作,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一起来进行体验,用文字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从而深化活动的体验,也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因材施教思想作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取得全面的进步。

四、对教学计划科学分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思想,需要教师更好地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分层,保证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以《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为例,考虑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重点是要夯实基础,能够对文中的重要生词进行理解,从而能够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为之后的提升做好准备。而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在夯实基础之后,进行简单的提升锻炼,能够让学生用通俗的话语将这样的故事呈现出来,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翻译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主要将重点集中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的理解上,体会重要的人生哲理,获得更好的启发。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分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更好的共同进步。总而言之,因材施教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作为参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反馈机制,能够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与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因材施教思想的特殊含义及内涵,结合现代教学思想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作者:张振群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