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寻(10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寻(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

【摘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导语相当于教师的开场白,若设计得当,不仅可以在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至教学内容上,还可以推动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印象的改观,对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教学实效的优化均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充分重视导语设计,并将教学内容作为依据,尽可能增强导语的吸引力。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提出了导语设计的几种可行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

前言

作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步骤,导语设计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所以,要想保证教学实效,教师就必须要做好导语设计,确保导语能够调动学生热情。然而,现阶段却依旧有很多教师对导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设计时缺乏综合考虑,致使导语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出于优化教学实效的考虑,广大教师有必要从创新理念开始,重新审视导语设计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语设计

导语设计有多种可行方法,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及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来讲,本文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价值比较高的方法主要有下述几种。

(一)设置悬念法

此种方法可利用人人皆有的好奇心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实践中需要教师以教学需要为依据有选择性的提出问题,即为学生学习设置一些难度适当的挑战,使他们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答案未知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行为也会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变得积极主动,所以,设置悬念在教学中的引入,对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化与学习态度的转变是很有益处的。以《少年闰土》为例,在这篇课文的导语设计中,教师就可采用设置悬念法。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之后为他们阅读文中对于闰土的描写,重点强调圆月、沙地、西瓜、项圈、钢叉、猹等词语。在闭上眼睛时,人的听觉会变得格外敏锐,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在教师阅读时,学生自己就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生动鲜活的画面,少年闰土仿佛就近在眼前。其次,让学生睁开眼睛,教师提问:“你们脑海中出现的少年有什么特点?”

(二)温故知新法

此种方法也被称为过渡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的方式来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期待或引出新课,实践中需要教师把握好新旧知识的关联,灵活运用对比等方式,利用学生对旧知识的熟悉感,将他们的注意力引至新知识上,进而达到“以旧启新”目的,为学生顺利理解新知识打下基础。比如,对于《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教学,教师在设计时就可采用温故知新法。首先,教师说:“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哪首诗是描写庐山的?哪位同学还记得?谁能完整的背下来?”在这个环节,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回忆起二年级下学期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在学生背完之后,教师可说:“谁能归纳一下李白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的?”其次,将话题引至新课上,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说:“谁能说一说苏轼笔下的庐山与李白写的庐山有何不同?”上述方法实际上是将《望庐山瀑布》作为了学生理解《题西林壁》的帮助,更确切的说是利用了二者写的都是庐山这一点,将学生对前者的兴趣转移到了后者上,大大减轻了新课的陌生感。

(三)解题法

顾名思义,解题法指的就是教师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紧扣文章中心词进行导语设计,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方式来使他们理解题目内涵、领会文章主旨。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分解题目可以起到化简作用,使原本复杂的题目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逐词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他们分析能力的增强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分解题目有助于学生把握中心词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使得刻板的文章题目变得生动。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考虑以解题法进行导语设计。第一步,现在黑板上写下“岛”,之后向学生提问:“岛是什么样子的?与陆地有什么区别?”在这个环节中,问题可激发兴趣,有助于小学生参与讨论。第二步,在“岛”旁边写上“群岛”,之后发问:“岛与群岛的差异在哪儿?”第三步,在“群岛”旁边写上“西沙群岛”,并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对该群岛有所了解。第四步,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之后布置任务:“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五分钟后我找一位同学说一说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经过阅读和讨论,学生就会明白该群岛不仅风景优美,同时物产亦十分丰富,此时他们也就不难理解富饶的意思了。上述方法其实就是通过层层分解题目来达到化简目的,与小学生的领悟能力、理解规律相符,可在教学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目光,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语

总体而言,导语设计是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关联。因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给予导语设计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三种导语设计方法,希望可为广大教师优化导语设计带去启示。

作者:孙林英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师范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邹瑞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6,(03):53-53.

[2]罗小平.案例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生活教育,2016,(12):21-24.

[3]韩秋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6,(79):48-48.阅读写作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讨论学习

【摘要】

在当今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环境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引领学生走入语文“大门”,帮助小学生建立感性思维,提高其沟通表达能力的必经之路。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还存在诸多矛盾和苦难,困扰着众多教学工作者。“自主讨论学习”模式的应用和开展,不但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对于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形成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学习展开探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讨论

前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将自己置于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虽然教师把所要陈述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全面灌输。但是,学生对这种课程的参与度不是很高,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自主讨论的学习作为一种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老师作为教学主体,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很多教师在文本教学的过程中,多以自身的经验理论或老一辈所传授下来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对于新技术、新手段的利用,缺少变通。常常过度应用,反而产生反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的时候,就会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上面附有精彩的乌鸦喝水的搞笑漫画。通过动画演示,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若引用的比例不当,则会造成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漫画的搞笑词语上,而忽视对于阅读文本的真正解读。往往一课下来,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被“植入”的动态画面,教学的真正目的并未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学生阅读兴趣偏低,缺少正确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并不是很强,很多学生会由于文字枯燥乏味,而对文本阅读产生排斥心理。即便初期有阅读下去的决心,却也会因为阅读方法不当,渐渐的失去阅读信心,导致阅读学习被“搁浅”。例如:朱自清的《春》,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难度较大,篇幅也略长。学生们乍一看上去,会产生茫然感,感觉阅读之路“任重而道远”。同时,此篇文章中所描绘的“春”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春”并非相同,容易造成学生缺失“背景感受”,心生疑惑,但却没有倾诉的渠道。久而久之,产生放弃阅读的想法[1]。

(三)知识点缺少相互联系

很多教师只知道“生搬硬套”,只注重书本理论,而不注重知识与问题之间的串联。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识获取出现“断代”。问题答案无法实现全面化。例如:在讲《桂林山水》,教师只照着书本讲述概念上的桂林山水,却未能将“桂林山水为什么甲天下?”的原因以学生便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桂林山水就会越听越“糊涂”,导致学生热情的下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学习的研究

(一)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摆正自己的教学地位,自身仅能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切勿以课堂的主宰者自居。教学的开展应以学生作为主体,为学生营造自主讨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引用多媒体课件中,应紧抓教学的目的,不得将大部分时间作为课件的演示,而忽视阅读内容的讲授。在学生开展讨论时,应积极引导,切勿偏离主题。同时,在遇到难以解决,或讨论双方争喋不休的情况时,应做好问题的疏导,以正确的立场介入讨论,注意言语得当,切勿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例如:《春到梅花山》一课教学中,精选几张梅花山的图片,向学生提问:“梅花山美吗?如果是你,你到梅花山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开展自主谈论3分钟,接着老师提问“大家向了解作者到梅花山都做了些什么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带入阅读教学。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讨论意识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能阅读文本,还要求学生能自主参与谈论,学习到文本阅读的真“内涵”。过去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仅盲目的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并以一定技巧,例如在文章开篇或文章结尾抓取文章中心思想,单一机械化的“死记硬背”这些中心思想,以理解全文的梗概,而学生自身的参与意识并未得到真正的激发,阅读教学的实际效率偏低。而自主谈论学习的融入,给小学文本阅读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自主谈论学习机制,给予学生自主发言、自主参与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对自主参与产生的荣誉感,拓展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形成真正的自主讨论意识。

(三)谈论过程,讲求方式

在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时,教师应注意正确讨论方法的传授,以科学的讨论方法提升讨论的整体质量。在讨论中,不但要正确的阐述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注意聆听别人的看法。以实现讨论结果的丰富化、具体化。此外,不在其他同学阐述观点时“插话”,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显著提升学生自身的“倾听”能力。教师在讨论结束后要对课前的任务进行提问,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了解。再找几名小组组长对讨论的内容加以总结,教师对其中错误的理解给予合理的纠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是重要的环节,也是必要的一部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比如,老师作为教学主体,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阅读兴趣偏低,缺少正确的方法,导致阅读内容失去联结。为此,我们必须及时找到应对之策。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收效良好的教学成效。

作者:毕长征 单位:甘井子区红旗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何晓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钟水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3]袁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讨论[J].语文天地,2014,33:55.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

在整个小学期间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去阅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鼓励性的话语,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取得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快乐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由阅读。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巧妙导入。例如,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设置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导入,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吗?3.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些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探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进行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加强阅读教学的感染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紧紧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置身于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教学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参与表演、学生自由讨论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孟母教子》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教学初期,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关于“孟母教子”的内容之后,便安排学生自己编排课本剧,在编排的过程中,可以穿插生活中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情。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一方面可以很快地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这样不但使教学氛围快乐有趣,也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学生在表演完之后,教师可以让表演的学生和观看表演的学生分别说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引导。

三、广泛阅读,拓展延伸阅读教学空间

阅读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能仅靠课堂阅读,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还需要组织课外的拓展延伸,这样才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所获取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弥补这一不足,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阅读积累。只有通过这种课内课外阅读学习的相互结合,才能使学生逐步获取丰富的语言积累,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结合到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以提高阅读的时效性。例如,在学习完《维生素C的故事》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拓展延伸教学环节。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有维生素C,还有哪些维生素呢?它们都有什么作用?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素材,这样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将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表达出来,让学生养成主动阅读、主动思考的好习惯,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不断探索出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作者:严广东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途径

摘要: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是学习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知识传递,开拓学生视野以及锻炼学生开放式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逐渐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有效性

1引言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就需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小学生了解世界、获取知识和感官体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和奠定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基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阅读教学的感染力有待提高

经教育专家与学者针对小学生的具体年龄段特征而精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文具有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浅显易懂等特点,但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展示出来的效果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阅读出来的感染力存在千差万别。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感染力,一贯平淡、沉闷枯燥的阅读教学,阅读者与聆听着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例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时,教师在阅读这篇气势磅礴的课文的过程中若缺乏与之相符合的激情,阅读语调平平,语气、语态无变化,就会造成学生感受不到雅鲁藏布江峡谷的那种天地浩荡的气势,也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2缺乏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熟知课文内容及知识重点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小学生的年龄段特征使其具备追求新颖与富于变化的特点,所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缺乏突破创新,一直沿用原有有效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认知变化适时转变,逐步形成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有的教师习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开始成效显著,一直采用就不在调动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3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不高

根据一到六年级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同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阶段的教材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以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大众化或超范围、能力的教学,不能匹配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将会极大地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3.1优化、落实“读”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能力,教师应紧抓这一要点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在学生深刻感悟、体验课文知识的基础上,给予正确、合理的朗读指导。课文阅读时提升学生感悟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运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阅读一篇课文也可以说是在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这种审美的热情会使得阅读成为一种心灵的体验,深入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之相互间产生共鸣。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给予适当的感情煽动,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意愿,在阅读中学会深思,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语文课文的学习当中。其次,教师应有层次性的指导同一文章的朗读,使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逐步的推进。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在阅读时逐步的趋同,在加上合理的技巧才能将这篇文章深邃的精神表现出来。例如,某位老师在进行《燕子专列》的教学时,指名学生朗读描写贝蒂冒雪救小燕子情景的语句,教师在第一位学生读完后评价到“看得出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谁还试试”随后继续读的学生有了更明显的进步,教师随即评价到“我听出了你真有爱心,”接着有更多的同学开始踊跃举手,并且朗读的越来越好。学生在合理的指导中不断的进步,充满激励,更加热爱阅读。再次,恰当利用多媒体,创设合理的情境。多媒体的使用使得课堂上无法用语言述说的情境,运用制作出的课件能够创设出美轮美奂的情境,例如,王松舟《圆明园的毁灭》中一把火的镜头,陈冰冰老师《童年》中音乐的渲染,都把课堂气氛推向了极致。

3.2拓宽阅读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应拓宽阅读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一,学会摘记。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养成随时记录精彩美妙的语句、片段的习惯,经常诵读并吸收内化,适当地学会运用。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书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的篇章就写写读书笔记、心得、随感等。第二,学会略读标记。略读是课外阅读的重要阅读方法之一。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并精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和自己学习有密切关系的章节,边读边想,同时,在文章的重点地方、以及自己感悟最深的地方要做上标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只有将阅读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长期多练习,才能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与信息,养成读书即动笔墨的良好习惯,从读书中真正有所收获。第三,学会分享交流。培养学生阅读后的感悟分享,同学相互之间多交流心得、分享阅读感受,遇到的疑难问题多讨论解决,并且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知识竞赛,这些都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并且也会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4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优化、落实“读”字,拓宽阅读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秀莲 单位:龙海市石码第二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毕银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21.

[2]敖艳梅.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4:47.

[3]付小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2.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运用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将多媒体技术渗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功效。

【关键词】

语文阅读;多媒体;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适当应用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使枯燥的阅读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产生学习的灵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通过近几年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少,视野还不够开阔,对课文中提及的很多事物,如《长城》《莫高窟》《兵马俑》《金字塔》一类的人文历史缺少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从多角度地引起学生对人文历史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感官兴奋,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在让学生阅读《长城和运河》时,首先介绍长城的雄伟,阐述长城的建筑特点以及它的历史,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丛山峻岭中蜿蜒曲折、延绵无际的长城视频。让学生从“高山”“悬崖”“高大”“雄伟”中领悟出这项工程的“宏伟”和我们祖先的“伟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多媒体重放让学生跟着画面视觉阅读,让小学生的感官尽可能都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多媒体存储容量大,真实画面趣味性强,能够让小学生的兴奋状态维持长久。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利用色彩、声音和感觉思维把沉闷的历史人文内容变成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能够主动参与其中的课堂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多媒体配合下的阅读,会让学生变得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能让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抓住阅读课文的主题,在快乐中轻松学习,无形中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准确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提高阅读效率。多媒体技术具有趣味性强的特点,能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使用多媒体,能使单调灌输式的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将无声静止的授课变为声、动结合的教学,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情境中。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将庐山各个景点的秀美风光向学生做简单介绍,最后用多媒体定格“庐山瀑布”,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古诗中的情景:“同学们,在庐山众多的风光中,最秀美壮观的就是‘庐山瀑布’在万丈青山的衬托下,银链般的飞流凭空直下,扬起阵阵水雾,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庐山瀑布’以它的秀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征服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也征服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写出了不朽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下面我们就在庐山瀑布的美景中一起来阅读《望庐山瀑布》”。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这时的阅读就会起到超乎想象的效果。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易产生新奇感的特性,巧妙利用多媒体。用多媒体技术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掌握阅读内容,把兴趣变成动力,让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边看边体会诗词的意境,即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还会让他们记忆深刻。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切忌盲目使用,过分依赖,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用得过多学生也许会失去新奇感。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与教材相关材料的积累

多媒体内容的组织离不开平时对事物的观察和积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很少,需要大量素材辅助阅读。虽然有教学参考书,但内容也不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事情与我们所教内容是有关联的,需要平时对材料的积累,为以后多媒体的制作积累素材。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收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能使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内容充实,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认识世界。在制作《虎门销烟》课件时,我把平时收集的中国近代史资料进行了细致的阅读,把和课本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图片加入课件中,让学生知道在“虎门销烟”前后的世界环境和我国的状况。介绍硝烟后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结局,我是这样展开的:“同学们阅读了《虎门销烟》,我们感觉正义得到伸张,民族气节得到发扬,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虎门销烟》的后果是什么吗?后果是给我们带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民族英雄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伊犁,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百年屈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应用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内容适当,还不能过于复杂繁琐,要让学生易懂易学,有助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可以适当地把辅助内容列为学生阅读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开阔视野。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了乐趣,也让小学语文阅读课有了新思维、新创新。但多媒体的应用,还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去探索,发挥优势,克服弊端,为语文课堂教学扬帆助力。

作者:魏卉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老坝口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

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相对较难的教学内容,而且,阅读能力是会陪伴学生一生的,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老师们需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研究,他们希望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笔者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有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现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而且阅读教学是老师们花了很长时间在进行的一个教学内容,无论是课本教学,还是课外阅读的讲解,都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阅读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成绩,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老师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将在下文中谈论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但是绝大多数老师都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是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他们更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性认识,这样就使得老师变成课堂上的主体,这样的教学不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老师们的纯理论灌输教学很难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感性认识,好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让学生有情感的渗透。

(二)教学手段太过单一

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通常采用的都是语言教学的方式,老师们会带领学生精读课文,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会去详细地理解,老师们会引导学生去思考每一个问题,带领学生去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广泛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不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这种程序化的提问教学方式也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也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好的教学经验。

二、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重视朗读教学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多去进行朗读,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和听说能力,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可以是老师给学生范读,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普通话的标准性和自己的情感,老师也要组织学生自己朗读,分小组朗读等,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感受文本内容和文本中蕴含的感情。比如说,老师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范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朗读,把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在学生自己朗读完成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进入到阅读教学,老师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比如说,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兴趣,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志愿军们曾经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战争结束后,志愿军们要离开朝鲜,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时候,面对着来送别他们的朝鲜人民,每一个志愿军都在心里默默地说了一句“再见了,亲人”,就是这样一段简短的话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志愿军们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抗战的视频、图片,老师们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下音乐《志愿军战歌》,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志愿军们顽强战斗的精神,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这些资料,能够增加课堂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情感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情感的教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情感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多种情感,感受情感的熏陶,还能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比如说,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需要让学生明白此“亲人”非彼“亲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有一起出生入死、并肩作战的经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时候都没有落泪,但是在送别志愿军的时候就落泪了,因此老师们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中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

三、结语

老师们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们需要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老师们也需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们还需要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作者:赵城秀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唐全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3).

[2]纪艳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散文百家:下,2015(4).

第七篇:小学语文导读式阅读教学应用

【摘要】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人们学习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正式接受阅读训练培养的启蒙阶段。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得以提出并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读式

阅读是当代人们需要具备的一项基础的学习技能。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渗透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阅读技能的掌握一直被视为重中之重的内容。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导学阅读教育模式逐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运用并得以推广。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具体分析了导读式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

一、导读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导读式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循导学读。在接触文本内容时,老师依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对文本内容进行逐渐深入的解读和理解。导读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其中包括略读、精读等形式不一的阅读方法。在导读式阅读的引导下,学生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阅读目的。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或是针对同一篇阅读文本采用先略读后精读的模式,其目的也是为了更高效的完成阅读,实现自身最初的阅读目的。

二、导读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语思统一原则

在开展导读式教学时,既要让学生进行阅读又要让学生进行思考,这就是语思统一原则的内涵。一篇文章一定有其想要转达的内容,学生们应当在阅读对中其中所传达的内容有所感悟或了解。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坚持语思统一的原则,老师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更注重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二)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是导学式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时,老师们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论是阅读的过程还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老师们切忌以灌输的方式来取代学生自身的思考。

(三)以读为本原则

以读为本也是导读式教学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导读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有效进行阅读。一些老师在开展导读式阅读时将过多的时间放置于引导的过程,这使得留给学生自发阅读的时间大大缩减,实际上这就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不良教学现象。

三、导读式阅读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引导预读

导学式阅读在开展的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展开的。引导学生预读课文即为导读式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即将要开展学习的文本给学生们布置相应的思考任务。首先在一篇文本当中学生们总会碰到不懂的字词或是成语等,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要培养起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预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字典以及网上检索等方式解决这类问题。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思考,即了解文章大意,学会给文章划分大致的段落,对文章整体的框架以及脉络都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后部分学生可能在阅读完文本后会对文本的部分内容产生一定的疑惑,学生们可以就这些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在不能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老师进行课堂讲解时学生们可以提出这些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指导细读

指导细读是导读式阅读教学中相对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有效开展对于提升学生对阅读的深度理解以及掌握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指导细读的过程中,老师们应当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指导细读这一步骤通常是在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完成,这就对老师对于课堂时间的安排以及课堂时间的把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一篇学生已经大略了解的课文,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再仔细通读一遍,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熟悉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增强对于课文自发的思考。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次对文章进行解读,例如在一篇叙述的文本中,通常都会有事情的发展经过,同时作者的情感也会有一个不同层次的递进。结合不同的文本内容学生需要做到对故事以及情感的发展做到较好的理解和把控。引导学生分层次进行理解学习的目的也就在此。最后,对于文本的解读应当细化到段落当中运用得当的词句,通过对于词句的精读一方面学生能够从字眼中体味到笔者包含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词句的推敲也能够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这对于日后提高学生的写作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文本中的好词好句或是对于事物有一个细致入微的刻画或是在点滴之中渗入了笔者自身的情感,因而字词的解读对于文章的把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组织议读

组织议读也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重要导读的教学模式。在经过了略读以及精读的学习过程后,学生们对文章内容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就学习的文本组织议读。对待同一件事物一百个人眼中就会产生一百种不同的看法。课文的理解也是同样的道理。因而展开议读即等同于全体同学共同对文章进行解剖探讨,各自不同的观点得以提出并加以探讨。这样的导读方式好处颇多:学生们可以在议读的过程中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思考;议读的模式遵循了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起到促进作用。完善课堂秩序对于议读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做到掌控好全局,有序的引导学生开展议读。同时在议读的结尾,老师可以对于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的梳理,并针对所学的文本进行总结和回顾。这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学生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要点。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对于日后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大多容易受兴趣的影响,因而这就需要老师充分掌握科学的方法,有效利用导读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作者:林潇慧 王龙 单位:浙江省玉环县芦浦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2]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3]余胜泉,陈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4).

第八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被普及,我们在进行教育工作时,需要进一步思考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的终身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阅读兴趣的培养。本文主要介绍了强化阅读教学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素质教育;学生;阅读能力;兴趣;小学语文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小学生的鉴赏水平

当下的语文阅读教育,过于重视程式化的教学,将一篇优美的语文课文完全肢解了。教师不带着学生去品读课文中的语言,不去领略文章中优美的情感表达,那么语文课文中的那份灵气也就不复存在了。当下的语文教师在分析小说时,一些教师对遣词造句的精华不去分析,而是过于强调文章的结构,将一些生硬的符号抽象地塞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这些乏味的知识讲解中,已经渐渐对原著的情节模糊,扑面而来的是一些无用的东西。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并无太大的优势。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来看,这也是提升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所以,深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教材课文之余,带领小学生去欣赏一些课外文学,促使学生了解更多题材的文学欣赏,了解人物性格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十分有帮助。所以,强化阅读教学,促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对一部作品的赏析,长此以往,学生会从中提炼出一些思想观念,进而使得自身的文学鉴赏水平不断攀升。

(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方式影响,其中描写人物的方式和遣词造句的手法都会潜移默化在学生心中,促使学生对写作有一个更高的认知。再加上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练习写作,会使得写作的水平渐渐提升,强化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语文词句训练

要想切实提升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首先,教师要为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篇完整的文章离不开词、句,一篇文章需要数个段落组成,而段落也需要句子来构成,句子再细分,可以落在词这个单位上。所以,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词句教学。在具体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组成的方式方法,让他们理解如何用词句表达出最理想的效果,这样在阅读文章时,才能够将其中的情感准确的体会出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教师都不能敷衍了事,不要让学生简单地读几遍就完事,要根据知识点内容布置下去具体的作业,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进而起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讲授《草原》这一篇课文时,教师要考虑到文章对草原秀丽风光的描写,以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那种欣喜之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情感,对文章达到深层次的理解。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意愿决定了整个课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的内容,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性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对自身的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在阅读教育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规划具体的阅读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更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精髓,促使学生阅读水平逐渐提高。

(三)重视课外阅读引导

拓展课外阅读,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独立性,这也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对语文教学现有的漏洞进行弥补,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事业,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去评判什么样的书值得读,什么样的书不值得读。鼓励学生去读一些有远见、有积极意义并且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的书。小学生通常比较喜欢听故事,且对这个世界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可以为小学生推荐一些历史故事、童话寓言以及少儿科普类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摘抄名人名言,做一些阅读笔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大有裨益,同时在长期的累积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作用越来越重要。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见识面,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下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着诸多困扰,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作更多有利的条件,积极钻研更多渠道,为学生打开阅读的新世界。

作者:苏宏标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灵溪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4).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3]张丽君.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第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

良好的阅读方法对于小学生在语文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学校和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表现的过于功利,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鉴于此,本文重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分析和探究,以唤起学校和教师对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

语文阅读;小学生;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语文这一单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尤其是初学知识的小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以及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语文阅读的理解也夹杂着过多的个人色彩,没有实实在在去为学生考虑。基于这些弊端,需要探究合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首要的是确定被阅读文章的内涵,再讨论阅读方法的教授。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之前,要注重提醒学生自己去探究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除此之外,才是运用一套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深或不理解时,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于功利

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为了考生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日常阅读是为了平时考试能有优异的成绩,高年级的同学则是一直为了升学考试做准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如何更好回答问题,而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还消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得不偿失。

(二)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能力

自主阅读的能力可以说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有提及的话题,却始终得不到贯彻。不是说学生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老师自身没有去执行。小学生的学习初期正是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的阶段,教师却对学生强制灌输自己对阅读的经验和理解,再加上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畏惧以及唯教师论,往往使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老师的认识是正确的。一旦形成这种思维定式,学生在阅读上将会更加依赖老师,而缺乏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阅读内容过于松散,以老师要求的为主

小学生阅读的文章通常是以老师要求的为主,内容过于松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又一问题所在。中国应试教育的缺陷从学生最初的学习阶段就能体现,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的任务就非常繁重,老师再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限制,增加了老师觉得应该阅读的文章,盲目扩充了阅读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为感兴趣的就仔细阅读,不感兴趣的过一遍就好,这样就导致阅读的内容非常松散。学生平时的阅读也是以老师要求的为主,就不会主动去阅读自己爱看的书目,使得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三、探究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教与学是两码事,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教授知识中,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应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阅读,形成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取代老师就是权威的观念。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需讲授一些阅读的方法,告诉学生怎样去阅读以及更好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让学生能够有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理解的能力

要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水平,需在平时的阅读中强调对文章内容能有多方面的理解,就像解习题时举一反三的能力。小学生的日常阅读和生活阅历都不够丰富,因此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对阅读多方面的理解。这时老师就应该具有较高的阅读水平,而不是仅仅依照参考资料来对文章进行讲解,需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多元思考的能力。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都过于刻板,小学生本就比初高中生缺少耐心,过于刻板的教学,只能降低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更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比如说增加一些竞赛的内容或者让学生组成小组去讨论,然后分享讨论结果等。通过灵活教学的方式,带动课堂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枯燥乏味的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就需要担起教育国家未来栋梁的重任,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爱上阅读,语文成绩也能得到提升,可谓是一种双丰收。总之,小学生提高成绩和升学很重要,但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义务,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吉埠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

[2]谢启华.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3]徐新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4]徐光华.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5).

第十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且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分层教学,确保教学的全面性;优化阅读教学的步骤,确保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体验阅读,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验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把握文字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促进其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我国在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进而持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往往较少,教师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而后指定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全面,教师仅重视学生是否能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唯一答案,但是缺乏对学生独立的意见和看法进行鼓励和引导。所以,许多学生在课堂中的独特看法常常会被教师完全抹杀掉。第二,教师在安排学生合作探究时,一是容易过度放任学生,并不管理学生讨论以及合作的过程,只是提出相关的问题,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二是过度管理,课堂气氛较为严肃和紧张,缺乏探究合作的气氛,使得探究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上,难以获得良好的结果。第三,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训练并不到位,缺乏相应的指导过程。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比较独立,没有结合其他教学内容一起进行,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久而久之,就对阅读训练丧失了兴趣。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分层教学,确保教学的全面性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根据层次和阶段的不同,逐渐地提高难度。应用分层级教学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所需的知识内容,确保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新课改不断强调分层教学的重要性,目的是让低层次的学生能够弄懂知识点,让中层次的学生学好知识点,让高层次的学生乐于学习。事实上,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优化阅读教学的步骤,确保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想要确保阅读教学充分发挥效果,教师需要重视相关教学步骤的落实。第一,教师需要设定好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情况。第二,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可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独创性。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行拓展联系。第三,教学策略需要根据教学情境来选择。教师需要在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合理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第四,教师需要应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针对性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并且给予相应地鼓励和表扬。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真实水平,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三)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体验阅读,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进而加深阅读的相关体验,并且得出相应的思考和感悟。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韵律较强的文章,学生通过想象、吟诵以及朗读感受并且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以及思想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鼓励他们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使其获得良好的阅读感受。朗读属于具有个性并且融入理解和表达的一个综合的语文活动,不同的人会对文章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要加入鼓励的元素,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视角读解和体会课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有创意的、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学生能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语感,陶冶自己的情操,突出自己个性的魅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文本、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的练习,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通过体验、构建、理解、创造获得了独特的精神体验。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生活问题,并且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阅读理解,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到有用的东西,并且喜欢上语文,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车海霞 单位:甘肃省金塔县三合小学

参考文献:

[1]胡春林.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睛作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3):4.

[2]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4):89.

[3]刘玉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增刊1):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