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简析(3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简析(3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有效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特点,从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出发,让语文老师与学生整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全新的思维模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掌握效率与程度。该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思维与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和学生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教学才能再现生活,同时加入音乐、美术等艺术元素,发挥现代多媒体功能,以达到改善教学效率,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

一、巧设情境,提高参与力度

语文教学不止是知识教学,也体现在文化和语言教学上。语言能直观地展现学科特性,所以语文需要灵活应用各种情境进行语言描述,如此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文章时才能及时进入生动、有趣的画面,同时在这个情境中理解文字隐含的情感与思想,从而精确地领会写作与文章意图。老师利用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到这个情境中,为学生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想法。如:在学习《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中,先带着情感朗读文章,同时为学生创设出生动、趣味的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朗读欲望。在朗读期间,为学生层层设问,小鸟为落实与大树间的约定,经过很多困难到达与大树约定的地点,发现大树消失后,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得知大树被运到附近的工厂成为细条时,它又在想些什么?看到大树被制造成火柴,看到正在用大树点燃煤油灯时,它又在思考什么?在问题逐步深入的同时,带领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与寄托的感情。然后再利用教材配图与富有情感的音乐烘托情感,让学生有感情的思索这只小鸟,见到大树被制造成火柴会说些什么?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都在朗读与课文中,对于提问,他们会积极正面的思索,这样不仅给学生营造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加强生活与课堂教学间的联系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和现实生活整合在一起,尽量让文章描绘的场景和现实生活整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深刻的感受与体验,最后收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在这期间,我们应让设计性与艺术性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抓住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小学语文不止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场地,也是感受生活的场所,只有让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整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深化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把生活物品视为教学工具,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周边事物进行分析与观察,这样才能得到深刻的感受与体会。通过对相关现象与事物的客观解释与描述,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兴趣。如:在学习《珍珠鸟》这篇文章时,先对珍珠鸟相关特性进行仔细的描绘,以激发对珍珠鸟的好奇心,发挥想象力联想珍珠鸟形象,这样才能深入课文,更好地理解文章词语和手法,让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同时,从整体上提高创造力、学习力与洞察力。这类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让现实生活和语文课堂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同时对学习内容也有了更全面的感受。

三、充分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氛围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应用音乐,渲染学习氛围,为其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创办活动期间,应选择恰当的音乐,并且和文章内容一致,利用音乐效果来帮助学生调动视觉与听觉,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词时,先讲解相关内容,并且播放与之对应的相关音乐,在优美的情境音乐中朗读诗词,通过愉悦、优美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词韵味,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获得饱满的思想情感。让文字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学习能力与审美能力,还能升华情感,丰富感知力与想象力,进而充实情感体验。

四、借助语言艺术优化情感

小学生涉世不深、经历有限、年龄小,在课堂教学期间,老师必须将实际情感与体验作为创设情境的背景,充分利用语言艺术创设情境,特别是与生活相似或者接近的情境,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提高学习热情与兴趣。在操作期间,语文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文字蕴含的愉悦、疑问、悲伤、惊恐等情境展现出来,让学生得到感同身受的效果,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章隐含的情感。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直观地呈现出黄果树瀑布的壮观。通过细细品味老师的语言,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逻辑思维,在心中勾勒出黄果树瀑布的画卷。在学生利用联想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情感体验,让教学更具有趣味性。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发展到现在,教学手段正在逐步更新与进步中,多媒体作为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极大的价值。将多媒体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改善教学效果与氛围。多媒体利用美妙、清晰的图片与画面,能直观、形象、生动地体现教学内容。如:在学习《日月潭》时,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日月潭画面,这样才能直观地展现日月潭景色,带领学生欣赏独特的韵味,从而深入文章内容与各个知识点。除此之外,针对多媒体的特色功能,还可以在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者喜爱的文章朗读,播放与之吻合的音乐,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与肯定。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当下,国内教育必须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有效性。在这期间,不能单纯追求先进的教学模式与设备,要从学生的实情出发,深化理解,将主导地位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作者:沈素芹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初探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教学成为新时期的课题和教师们共同的追求。

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具有语文能力形成和人文精神锻造的特性。因此,教师要针对特性来处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新课程的推进。1.抓语言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文本作者、教材编者、教师、学生这四个主体来确立语言学习目标,设计语言学习过程,充分开展与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2.挖人文意蕴。阅读小学新课程的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所选课文文质皆美,蕴涵丰富,无论是高山流水、自然风光还是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或是富有童趣的诗歌、童话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依托。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和情感,以及写作的背景,编者选文的目的,紧紧立足于文本,考虑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的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使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

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去发现、研究,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来优化课堂教学。1.把握语文教科书。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并理解、驾驭教材,运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有效地指导学生收集教材提供的信息,还要联系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减。2.挖掘生活资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的观点告诉我们题材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巧用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给予我们许多相互交流的优秀的教育资源,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声音、动画及影像功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演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其次,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和整理信息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一篇大文章,“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旋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但追求高效而美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

作者:范晓云 许文燕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东关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作为小学语文学科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存在的。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肯定与提高。如何提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育行业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创新型、实用性的现代化转型,以构建高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古诗词的言语优美、节奏鲜明、意境悠远、内涵深刻,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哲理。作为我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精髓,小学语文教师应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与策略,切实做好古典诗词教学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积极感受古典诗词之美,提升审美与鉴赏等综合语文素养与能力。

1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中国华夏几千年文化遗产的瑰宝,其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韵律、清新的意境、丰富的哲理成为对学生启蒙教育、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题材。古诗词弘扬了民族文化,体现了古人的社会认知与人情哲理等,因此,古诗词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培养其人文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惜友、思乡等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是对学生特殊审美功能的有利熏陶,有利于学生审美视野的拓展、审美感受的提升以及审美标准的树立;古诗词简洁、短小却意蕴丰富,给学生留有艺术再创造的足够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构建,进而提升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开发智力,全面提升其语文素质。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2.1在朗读中感受古诗词的文字美

古诗词中有很多富有美感的词句,而朗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味诗词的文字美和韵律美。比如: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首诗,其整体文字都很美,只寥寥数笔就将“垂钓”小孩的认真趣态惟妙惟肖地展现。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吟诵、朗读的过程中,于脑中描绘一个稚嫩孩童水边垂钓所表现的天真与童趣,从文字中感受“蓬头稚子”的天性和“遥招手”的画面,深入体会作者的文字美感。

2.2感受意境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有一种特殊的审美功能,其能够完美融合音韵美、哲理美与意境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其审美能力,从而陶冶小学生的性情。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词意境宏大气魄、气壮山河,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瀑布景象。教师可在带领学生朗诵的过程中播放一段合适的音乐,促使学生插上现象的翅膀,进入诗人的诗歌意境之中,从而深刻体会那种澎湃、恢宏的壮丽景象;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其审美视野,更深层次地感悟诗词的意境之美,有效提升其审美情趣与能力。

2.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教师可立足于古诗词背景中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前人赏析等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创作情境之中,感悟诗人的经历、感受及思想感情等,从而感悟人文情怀,受到人文教育。例如:教学《相见欢》时,教师就可以将李煜的生存背景和经历等合理引导教学之中,奠定一定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石壕吏》的教学则可以唐末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及相关资料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百姓疾苦问题,从而体会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意义,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

2.4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中国的古诗词很多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教师就可整体分析是所彰显的作者情感,促使学生体会作者在诗词创作中流露的真情实感,引发其情感共鸣。例如:明朝名臣于谦的《咏石灰》,整体营造了慷慨激昂的情感。诗歌借物言志,作者将自己比喻成石灰,抒发了在经历曲折多舛的仕途生活之后,所展现的不屈服、无畏惧的精神与情感。因此,教师应以诗歌为基础,引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共鸣,感受作者满腔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有联系性的诗词归纳、分析,比如:同为唐朝诗人的李白和杜甫,作品一般都是对社会生活画面的反映,但是因不同的环境与经历,所以气质也不同,呈现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也不同,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思考等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诗词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作为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和瑰宝。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更应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涵义与内涵,感受古诗词所传递的美感与情怀;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精神,促使其真正认识到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意义,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奠定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80.

[2]刘长熔.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探讨[J].教育•科研,2009(27):46.

作者:胡田田 单位: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