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专业质量监控体系探究

艺术教育专业质量监控体系探究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如何建立更加精准有效的监控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教育专业,要不断探索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牢固树立自省意识,紧紧围绕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展开,通过建章立制、信息获取、反馈改进等方式,确保教学的质量效果不断提升,达成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艺术教育;质量监控;举措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美学教育进校园,提升中小学生美的鉴赏力和欣赏力,为此,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正逢其适,而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把控、管理、监控则迫在眉捷。

一、要坚持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导向

(1)“艺术学”更主要,还是“教育学”更重要尚需厘清。诚然,“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培养目标和各级各类质量标准等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尺,同时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前提和依据。”[1]而个别院校对于艺术教育专业人才方案这个核心依据重视不够、目标不清。在事前人才方案的制订过程中,社会调研、听取意见不够,对于课程体系的完备性考虑不周,更加强调“艺术学”占比,而轻视“教育学”的比重。当然,由于个别二级院系缺乏自主性的质量监控机构。教材的选用存在执行国家标准不足,自主编写的材料质量较弱,甚至出现不重视教材现象等问题。而且教学中对于“教育学”的规律把握不深、实践示范不够,始终囿于传统“艺术”的教学。课前准备不充分不统一,授课中教学的方法探寻浮于表现,泛泛而教,不够深入,课堂的效果也是索然无味、应付了事。课后作业、试卷的评析不够严谨,归档、存放责任意识弱,教学的自我反思性意识不强。

(2)师资人员的建设上不均衡。目前看来,艺术院校开设的艺术教育专业中,纯“艺术”身份的教师占比十分高,与此相反,“教育学”背景的教师数量偏少。从教师的结构上来看,学源、学历还不尽合理。教师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够主动,更多呈现被动式,此外,教师对接中小学的教育人才的需求与需要方面的调研工作、情况把握尚有不足。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课堂的组织上不够用力、用心。普遍存在重科研、重创作轻教学的心理。

(3)规范性的建设上仍有漏洞。一直以来,规范性属于艺术类院校较为突出的顽瘴痼疾,轻形式、重内容;轻理论、重技能。教材的选用,特别是个别自主编写教材上关于教学类探究仍然不够,内容的质量也不高。大纲、教案、讲义、课件呈现出一定的“五花八门”,彼此在相关性上有差错,在执行过程中有出入,整体而言,执行国家标准还有一段差距。对于教学技法的研究、传导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丰富,课堂讲授的针对性还需进一步的强化,即注重未来授课对象的年龄阶段和学识基础。对于教学质量的日常监督体制、评价机制需要完善,特别是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的整理、处置,其传导效应还没有充分显现。此外,课业相关档案的内容完备、格式统一、存档放置等规范性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与强化。

二、要提升教学质量监控的可靠举措

提升教学质量监控既要有自省的意识、自觉的理念,更关键的是要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监控体系。

(1)健全机构,建立机制,确立标准。第一,健全机构。二级院系要组建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专业教学质量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教材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组、日常督察委员会等,坚持教材委员会负责教材的选用及编写审定;教学委员会包括开学前的教学准备检查、期末教学结课检查、毕业教学作品(论文)检查,日常督查委员会,包括课前教师的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的准备,课中教师教学的精神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情况,并及时提出反馈意见。从而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沟通、注重协调,推进协作、形成合力,按照学期节点、年度安排,形成了统一、高效、有序、有效的工作格局。第二,建立机制。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总结会,听取教师、教研、教秘等方面的意见,主动查摆问题,抽丝剥茧。通过调查研究、走访国内同行教学上的经验,听取用人单位的建议,坚持好的经验、弥补不足,在上级的领导下,确定整改方案,通过设置时间表、路线图。不论是教学委员会开展教学检查、听课指导,教研室的统一备课,还是教师的有序授课,要不断地压实担子、逐步地压荐责任、全流程监控、反馈。通过年度的教学工作会、月度的教研工作会、周度的备课工作会立行立改、不断落实。加强任务改进的督查落实,督查通报相关情况,并计入年度工作考核和薪酬绩效。第三,确立标准。通过对准国标,较准行标,建构校标,确保艺术教育专业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保证教学工作始终围绕标准、紧盯标准、服从标准、适应标准,加大会议传达、舆论宣传、实践示范、实际操作的力度和效度,从而提升艺术教育专业教师标准意识,使得标准理念深入人心。

(2)夯实基础——夯制度、夯队伍、夯能力。第一,夯实制度、完善监控。二级院系要坚持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性,全面清理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及时废除不合理的制度,更新和修订适应专业发展新时代下的教学新制度,坚持制度的民主化决策,听取各方意见,调动教师认真教学、敬业爱岗的积极性,注重制度的有效性、执行力,特别是课堂秩序的管理。优化制度创新,形成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良好局面。保持与学校教学督导体系的良形互动,制度本院系的二级督导制度,包括艺术教育专业在内进行实时监控。第二,完善队伍、增加能力。通过“内培外引”,巩固“艺术”背景人才,又大力补充“教育学”背景人才,从而解决师资结构不均,补齐人才短板。“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书育人能力关键在教学能力、科创能力的提升,为此,艺术教育专业教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通过给足经费、搭建平台、给够自由、保障充电等方式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并以教学比赛、优质课堂、示范课程等方式来推陈出新、奖掖新人,打造人人教学“力争上游”的局面。同时,建立教学问责制度,通过适时收集、统计、分析教学质量信息,针对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形成质量整改意见,或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和处理,以形成警示作用。第三,加强信息的收集,研判,制定下一步的监控整改计划。“教学质量监控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功能在于准确把握教学实际运行状态信息,分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质量偏差,及时向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进行反馈,并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教学信息的分析与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2]为此,建立听课制度,通过校领导听课、教研室听课、行政人员听课的“三网融合”方式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授课信息。巩固学生网上课程评教,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召开学生评教座谈会,收集课堂教学信息,特别是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获得一手信息,并且公开教学信息。建立同行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常设机制,通过学术交流、互访交往,发现问题、凝练问题,更好研判教学的针对性,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上级领导及教学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同行、用人单位的意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意志下,通过较为全面的大数据分析,“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科学监控、依规管理。

参考文献:

[1]曹瑾等.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7(6).

[2]徐爱萍.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

作者:茹婧斐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