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测试小组讨论法分析

英语口语测试小组讨论法分析

【摘要】

小组讨论是重要的口语测试方法之一,具有相对真实性、交互性等特点。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从讨论话题的选定、被试者的组合、讨论规则和评分标准的制订及评分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小组讨论法在英语口语测试中的组织策略。

【关键词】

口语测试;小组讨论;评分标准

引言学生口语能力的高低,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口语测试来评判,然而我国在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测试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学校的各类英语测试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听力、语法、阅读、翻译及写作,即以笔试为主。这种以笔试为主的测试方法会使教师难以把控学生的口语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即英语口语考试不重要,不必将太多精力放在口语练习上。因此,将口语测试归入学校英语考试对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组讨论法的优越性

第一,小组讨论法具有相对真实性。小组讨论是指由几名考生围绕某个话题进行探讨以解决问题,或就某个观点进行讨论以达成共识,这种交际行为在真实生活中是实际存在的。考生就该问题或观点进行讨论时,一般是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朗读、补全对话、看图说话等是为了考试而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出现。第二,小组讨论法具有交际性。在口语测试的小组讨论中,考生和考生之间要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多个回合的交流,双方不停地交换听、说角色,尽量根据对方的需求提供信息,或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考生通过积极参与交际活动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而朗读、补全对话、看图说话等只需要考生单方面的表达,不具有交际性。

二、小组讨论法的组织策略

组织一个成功的口语测试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就小组讨论法而言,包括讨论话题的确定、讨论中考试规则的制订、考生组合的确定等,下面笔者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讨论话题的选择

第一,话题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具体可参照相应的课程标准,选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话题项目,如,family,home,school,sports,hobbies,books,films,transport,weekend,holidays,radio,health,teeth,shopping,traffic,crime,friends,money,fines,careers等,或其他与学生生活相近的话题,实时性的热点等。第二,话题应具备一定的难度。具体来说,应是一个人解决会有难度,但在2~3人讨论后可以有效解决的问题(Heaton2000)。另外,在保持难度适中的同时,谈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争议性,即问题的答案不是固定的,而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体验或情感态度做出回答。如:Isitpossibleforamanandawomantobepurefriends?Whatareyouropinionsofshoppingononline?第三,话题要能对教学起到一定的反拨作用,即能促使师生在之后的教学中重视已考过的话题及相关话题。话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或教育性。

(二)同组被试者的选定

第一,同组中被试者年龄应相当。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相同年龄的人相互讨论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在与同伴的讨论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小组内部的争论、协商,最终对某一具体任务或问题达成共识,找到一个解决方法。第二,同组被试者的语言水平应相当,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语言能力较强的考生独占话语权的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当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若将内向的考生和外向的考生安排在一起,也可能出现一方独占话语权而另一方完全沉默的情况。第三,在小组成员的人数方面,众说纷纭,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Webb(1989)认为小组讨论中组员以2人为宜,这样组员讨论的责任感增强,每个人说话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Driver(1996)认为以4人一组最为理想,组员之间能分享更多的信息,减少意义协商的难度。但考虑到把小组讨论应用于口语测试,笔者认为2~3人一组更合适,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又能减少评分人员的压力。

(三)讨论规则的制订

小组讨论合理有序的进行需要相关规则的指导。Mercer(1999)等人指出,课堂中小组讨论应使学生清楚相应的要求,如,在讨论组员提出各种意见,组员对本组讨论结果负责,接受他人的质疑,为自己的见解提供理由等。同样,在口语测试的小组讨论中,为了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相关规则也需告知考生,如:

1.时间上,给定每组具体的准备时间和讨论时间。

2.纪律上,不准中间无故退出,不准嬉戏打闹,不准进行人身言语攻击;讨论时间结束时,停止讨论等。

3.其他要求,如围绕给定话题讨论,为自己的见解提供理由,接受他人的质疑等。

三、小组讨论法的评分标准

总的来说,口语测试是直接测试,其效度较高,但口语测试又是主观型测试,信度较差。Bachman(1990)认为信度与效度是语言测试中两个互补的因素,应相对平衡。提高口语测试信度就是提高其评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与评分标准、评分方式等有直接的关系。

(一)评分标准的制订

1.避免口语等级为单数

考试组在对考生的口语水平进行界定时,往往会制订出口语等级,这时最好制订出偶数个等级。这是因为若有奇数个等级,则会出现一个“中间分”。评分人很容易在出现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对水平并不相同的考生都打中间分,如考生实际水平与平均水平相差不多,低于或高于平均水平,都可能会被评定为平均水平。但若是偶数个等级,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如,在口语考试中若设有6个等级,则口语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就评定为3级,高于平均水平的就评定为4级,避免出现很多考生均为中间等级的情况。

2.避免评定说明冗长

在实际操作中,若各等级的说明十分繁琐,需要注意的方面太多,就可能会造成评分人瞻前顾后,详细考虑每一个评分细则,迟迟不能做出评定的情况。如,每个等级都包含语法、内容、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准确度、词汇、体态等方面,对评分人来说兼顾这些方面已经有一定的难度了,若每个方面的评分说明又非常冗长,如,在语法方面,要求评分人关注考生有几处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否影响到意思的表达,语法错误是低级的还是高级的等,这种要求会造成评分人顾此失彼,在考虑每一项细则时忽略考生整体表达的流畅度及合理性,这样的评分反而不准确。

3.避免以本族语者口语水平为参照标准

口语测试标准不能直接用英语国家的标准,也不能随意找出一个国内的标准就直接使用。口语测试标准要结合被测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口语测试的目的。以期末考试的口语测试为例,等级及等级评定说明的制订要结合该校学生的口语水平,如果制订了6个等级,但几乎没有学生能达到5级或6级,大部分学生为3级,这样的评定结果会大大打击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4.口语等级设定不宜太多

由于口语测试评分的主观性,评分标准只能采取等级的形式。心理试验表明:一个正常人对事物属性程度的合理分辨能力不多于9个等级。因此,口语测试的评分标准一般有5~9个等级,低于5个等级则无法详细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评分方式

一般而言,在使用小组讨论法测试学生的口语水平时,通常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相结合的评分方式。分析法是把口语分解成若干个要素,如语法、词汇、语音、语调、准确度、流利程度等,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要素分别评分,各要素得分总和即为总分;综合法是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凭总体印象给考生评定等级。综合法能从整体上把握考生的口语表现,效度比较高;分析法注重口语的各组成要素,评分更为客观,信度较高。

(三)考官评分注意事项

口语测试中考官人数要比考生人数多出一个,若每两个考生为一组进行讨论,则需要三位考官,且其中一名为主考官,负责口语测试的进行和给出对两位考生的总体印象分;另两名为副考官,每人关注一位考生,只负责用分析法评分。在具体的评分过程中,考官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以学生观点的对错为依据

口语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关系到个人的经历、知识及价值观等,其对错不宜作为评价其口语能力的依据。考官不能因考生观点正确新颖而多给分,同样也不能因考生观点的错误或陈述的事件与实际不符等而扣分。

2.避免受同组考生表现的影响

在以讨论法测试考生的口语水平中,虽然在用分析法对考生表现进行评分时每个考官负责一个考生,但毕竟讨论是两个人进行的交际活动,考官也会不可避免地注意到另一个考生的表现,参加讨论的两位考生的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别,而这种差别容易使考官做出不恰当的评分,这是由人的一种对比心理引起的。这种不恰当的评分大致有两种情况,假设考生A和考生B为一组进行讨论,若考生A在讨论中表现正常,考生B在讨论中表现失常,则易使考官产生一种错觉,即考生A表现十分好,这时对考生A的评分可能要高于其实际水平;另一种情况为考生A表现超常,考生B表现正常,这种情况也会使考官产生一种错觉,即考生B表现不好,这时考生B的评分就可能会低于其实际水平。因此,在采用小组讨论法的口语测试中,考官要严格遵循考试标准进行评分,避免对考生表现进行对比,对一个考生进行评定时,避免受到另一个考生表现的影响。

结束语

口语考试是检查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在诸多口语考试方法中,小组讨论法以其交际性和真实性的优点脱颖而出。学校要重视英语口语考试,尤其是小组讨论考试法的运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组织考核方式和制订评价标准,让口语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作者:魏芳慧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引用文献

Bachman,L.F.1999.FundamentalConsiderationinLanguageTes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HeatonJ.B.2000.WritingEnglishLanguageTest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