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实践探析

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实践探析

摘要:在高校教育职业化发展新形势下,英语教育的改革实践研究应面向教育资源、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三个方面。教育资源的开发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要求为中心,强化高校教育资源的职业化构建。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的构建,突出社会交际、社会情感教育模式构建为新方向,推进高校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课程设置面向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强调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诠释出当今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实践新定义。

关键词:高校英语;职业化发展;改革实践;深层探究

高校英语教育走向职业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全面整合一切可用因素,探讨教育资源、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突出教育的社会化、职业化发展新特征。高校英语教学历经数十年的风雨变迁后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新环境发展下的高校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与融合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必然方向和必经之路[1]。在教育资源的改革实践要素探索中,注重教育环境资源、人际沟通对象的职业化探究。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以真实社会、职业情境构建为重要突破口,构建社会情感教育新模式,科学、合理设置职业实践及多元互动课程,为高校学生提供职业真实度较高的教育平台。

一、现代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改革实践方向

现代高校英语教学注重高校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沟通、语言表达的实际应用,为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作用力。随着高校教育职业化改革与发展新形势的到来,为适应全球一体化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正在努力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良好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2]。英语教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也成为广大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普遍探究的课题。以学生社会职业发展为中心,能力培养的根本依托社会职业新需求、新标准,提升高校学生语言交流的应用能力。在现代高校英语教育发展中,结合教育资源的实际应用,进行课程模式、课程设置的职业适配性的深层次探索,为高校学生语言交流、语言沟通能力的职业化发展产生积极引导与服务作用。在提升高校学生职业岗位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同时,为现代社会职业人才的全面培养打造切实可靠的应用平台,诠释出当代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实践的方向。

二、高校英语教育资源管理的改革实践

1.职业环境资源的开发

职业环境资源的开发与整合,重点是社会环境与教学环境的相互兼容,并将职业环境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职业引导作用,达到环境引导的目的。职业环境资源要素的整合与开发应结合两个方向积极开展:一是职业情境的构建与整合;二是职业交际场景的多方共享。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输出环节,能够检验英语语言的教学成果,高校英语口语教学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引发教育界的深入思考[3]。职业情境的构建通过借鉴、参考真实的职业环境、职业氛围,构建相似度较强的课堂教育新环境,加快高校学生语言的职业应用能力培养脚步。职业交际场景的多方共享应以实际的职业语言交流环境构建为基础,探索环境构建的职业性因素,通过吸取、融合企业环境资源,达到高校英语教育与企业环境资源相兼容的目标。这既是现代高校英语教育资源改革实践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增强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条件,为学生社会职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资源保证。

2.企业“软件”师资的共享

“软件”资源的扩展不是单一立足校内教师能力的全面挖掘,优化高校英语教师配置的合理性,重点是充分吸纳企业“软件”师资,促使高校英语“软件”教育资源得到职业性角度的拓展。企业软件师资的开发、整合与共享,围绕高校英语教育“人本主义”理念,通过师资、学生的双重主体思想,构建教育资源改革实践发展新方向。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完善,高校要想持续发展,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深化人力(师资)管理理念[4]。企业“软件”师资的吸纳、共享,集中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为高校英语教育“软件”师资的全新构成要素;二是将企业培训人员作为“软件”师资共享新方向;三是将企业管理人员作为高校英语教育“软件”师资的全新补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掌握最新的人才需求方向与需求标准,高校英语教育通过吸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利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积极渗透。企业培训人员的共享目的是强化高校英语教育中学生职业发展思想、理念,转变高校学生传统英语学习视角,推动学生语言组织、沟通、表达转向职业化发展新角度。企业管理人员的吸纳与共享是进行企业管理要求、企业管理新动态广泛传播的必然条件,助力高校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普遍深化。这既是当今高校英语教育提升内在改革实践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高校英语教育构建职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全新作用因素。

3.提升教育资源的社会应用水平

高校英语教育职业化发展新方向的确立,目标是不断提升教育元素的社会真实度,以真实的教育资源影响高校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高校英语教育资源改革实践中,人际沟通对象的职业仿真度极为重要。高校传统英语教育效果的呈现,是教育资源开发并未以社会实际应用为标准,教育资源缺乏实际影响力,学生语言沟通、语言表达只体现在“纸面”上,教育资源的改革实践明显不足。提高教育资源实际应用的性能作为广大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普遍研究的方向,以真实的情境教学模式为根本出发点,提升人际沟通与交流对象的职业色彩,促使语言沟通与交流心理的积极转变,语言组织、语言表达的方向由此发生变化。这是高校英语教育社会职业化发展进程中以教育资源的职业化完善为根本出发点,这是达到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提升的重要条件。促使高校英语教育资源要素的探索能够以社会职业标准为参考,并为高校教育社会交际情境模式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高校英语教育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1.社会交际情境的科学构建

语言沟通与交流能力的提升既是当前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语言组织、协调能力全面发展的基本体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走向深化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深化改革的目标和定位有待于进一步具体和明晰[5]。面对社会高校教育职业化改革与发展新形势,提高教育模式的改革实践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把社会交际情境教学模式作为根本立足点,凸显英语教育面向真实的社会发展动态、真实的语言环境、真实的职业诉求”。社会交际情境模式的构建包含的因素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语言交流对象保持高度的广泛性;二是语言交流内容具备实际性;三是言语交流氛围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语言交流对象的广泛性目的是“不断扩大语言沟通与交流的对象,结合不同对象的内心总结语言沟通的方式与方法,不断提升高校学生英语交流的实际运用能力”。语言交际内容的实际性是“为高校学生语言组织、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做准备,通过实际的语言交际内容感受到知识点应用的主要出发点,达到情境交际模式表征社会现实的目的”。语言交流氛围的真实性是“通过真实的语言交流氛围的构建,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心理、语言组织的方向(如商务交流活动氛围、业务洽谈活动氛围的构建等),提升高校学生语言沟通与交流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语言沟通与表达的职业适应能力”。这是当前高校英语教育面对社会职业化发展新背景,提升内在改革实践的重要因素,教学模式构建的出发点来源于社会实际和真实的职业发展要求,提升高校学生语言能力的实际应用效果。

2.社会情感教育模式的应用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情感已经成为现代高校英语教育的全新发展方向,情感表达、情感交流的准确性能够影响高校学生社会职业发展,同时影响高校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更是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与任务。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6]。社会情感教育模式的构建在高校英语教育模式构建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内在蕴藏的教育改革实践价值更为深刻。社会情感教育模式的构建要素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内心情感方向的准确引导;二是自我情感交流意识的正确构建;三是社会体验、感知角度的科学优化。内心情感方向的正确引导,重点是自我内在情感生成保持高度的准确性,教师通过语言沟通与交流,达到疏导学生自我内心情感的目的,并向学生渗透正确情感生成的标志与象征条件。自我情感交流意识的构建关键是指导学生情感抒发与交流的角度,进而生成正确的情感交流方式,表达正确的内心情感。正确的体验与感知社会重点是引导学生看待社会事物态度的转变,通过内心感知社会事物发展存在的必然性条件,生成积极、客观、向上的社会情感,有助于学生内心所想能够正确进行语言表达,语言能力的发展立足于真实的内心感受,社会情感教育模式呈现出改革实践特点。

四、高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实践探索

1.合理设置职业实践课程

职业实践课程的合理构建根源是合理穿插社会职业环境因素,结合真实的职业语言氛围、语言沟通内容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课程的科学设置以高度的合理性为根本,强调学生知识掌握与知识应用的协调发展为核心方向,知识传导课程与职业实践课程相互协调,使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满足职业应用的具体需求。在课程设置中,合理性分配实践课程的职业性因素,在理论传导课程中将职业性因素进行相应融合,促使理论课程知识的传导为职业实践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职业实践课程的开展效果。通过职业环境合理性的融合,明确表达实践课程的职业化发展特征,通过真实的环境与氛围为学生营造切实可用的语言沟通、语言交际氛围,满足高校学生语言应用、语言能力深化发展的新要求。这是当今高校英语教育立足课程设置以及社会实际应用,进行课程内部职业性因素的科学探究、合理穿插,最终增强学生语言实用能力的重要推动力,为高校学生职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构建多元互动课程体系

探究互动课程的主要构成因素必须结合多变互动原则,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环节,表达出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特征。多元互动课程的科学设置应立足学生与社会、教师之间的广泛性互动,融入课程环境、课程氛围、课程内容的真实性,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课程教育体系,提升高校英语教育的实用价值。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切入点是教学情境的改变,职业交际环境、职业交流氛围融合到课程教育中,学生通过感受岗位沟通与交流的不同,展现学生语言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组织的形式与特点,教师提供相应的引导与服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社会公共实践课程的科学设置,通过真实的环境总结学生语言沟通、交流的特点,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向作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课程主要开展形式是课堂教学与课下交流,以学生内心情感沟通为主体,带动高校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发展的系统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主导中国过去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也完成从结构语言学向认知语言学语境的转向。当前,中国大学外语教学正经历新的危机,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主动求变,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专业人才培养[7]。通过上述三种课程之间的科学、合理编排与设置,有利于增强高校英语课程之间保持多元互动,展现当今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巫玮,杜云云.试论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与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60.

[2]刘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多模态高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J].外语研究,2014(6):63.

[3]李冰.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9):161.

[4]邢佳.高校英语师资培养的要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4):91.

[5]董艳,柯应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研究[J].江苏高教,2014(4):99.

[6]张福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社会科学,2015(8):78.

[7]乔小六.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再认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56.

作者:孙瑞云 张鸣瑾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