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分析

摘要:

对母语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是文化能力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对浙江某高职院校200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关于中国文化的词汇及知识积累,无法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母语文化,从而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因此,高职外语教学应采取树立平等文化观、更新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材中母语文化的内容、增强教师母语文化修养等策略对母语文化进行渗透,使高职学生理解母语文化,鉴赏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母语文化失语;母语文化渗透

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民族复兴的发展战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是多样的,首要的一点是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强化中国文化传播力,使中国文化“走出去”[1]。语言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一种语言并非只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用汉语讨论西方文化,也可以用英语讨论中国文化。因此英语不仅是传播西方文化的载体,也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近年来通过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得到重视,但是母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个没有充分了解母语文化的个体无法真正理解其他文化。母语文化的缺失会使学生在与西方人交流过程中,无法用英语表达或介绍母语文化,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及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从而达不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因此,成功的英语教学必须立足于本国的母语文化学习,“引进来”与“走出去”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一、高职英语母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学术界开始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束定芳、吴林等学者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了母语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应策略,并在本科院校的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研究多偏向于理论性,强调母语文化输入的重要性,实质性研究尚少[2]。笔者在浙江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中抽取了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高职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母语文化失语的现状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探究高职学生对母语文化态度及学习需求。被调查的学生都是普高生源,且已经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B级)考试。调查对象涵盖了四个专业:会计、旅游、电子商务和物流等。总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91%。由于高职学生语言基础比较薄弱,且高职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欠缺根源之一是高职学生所积累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量十分有限[3]。故本次调查未以段落翻译或作文表达为测试点,而是抽取部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特有词汇设计成问卷,从词汇入手对高职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进行测试。这一部分问卷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小部分汉译英,要求学生将25个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汉语词汇翻译成英语;第二小部分为词义配对,要求学生把25个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词汇与汉语表达相匹配。这50个词汇涉及中国传统节日、名胜古迹、饮食、名著、中国古典乐器等各个方面,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词汇。第二大部分定性研究主要调查高职学生对中国母语文化的态度及高职母语文化教学现状。

(一)定量研究分析

调查中发现,25个中翻英的词汇中学生正确率最高的是西湖(theWestLake)、春节(theSpringFestival)、米饭(rice)、中秋节(Mid-autumnFestival),正确率分别为98.3%、96.1%、93.4%、92.3%。正确率少于5%的有刺绣、灯笼、春卷、故宫、颐和园等。同时又把50个词义配对中每个词汇赋分2分,满分100分。其中60分以下153人,及格率为15.9%。60-70分23人;70-80分6人;最低分28分,最高分76分。表1和表2的数据。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中国母语文化相关词汇的英语表达能力相当薄弱(见表1、表2)。如果连最基本的词汇都无法正确表达,更不用说高一层的句子交流了。这无疑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

(二)定性研究分析

在定性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及高职母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共有10个有关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态度及高职中国母语文化教学现状的选择题。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3和4。根据表3可见,对母语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共有6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6.8%;对“学习母语文化与外语学习可以相辅相成”持基本赞同以上的学生有35人(占19.2%);对“学习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持基本赞同以上的学生有54人(占29.7%);对“在和西方人交流时,愿意和西方人探讨中国文化”的学生58人(占31.9%);认为自己具备用英语熟练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的学生仅有3人。从数据分析,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高职学生意识到了外语学习和母语文化的密切关系。总体而言,学生对于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表4反映了目前高职英语课堂中母语文化教学的客观情况。从表4中可见:对“在英语教材中很容易看到与西方文化知识相关内容”持基本赞同以上的学生有160人,占近90%的比例;对“在英语课上,老师时常会穿插介绍西方文化知识”持基本赞同以上的学生有156人,占85.7%;而对“在英语课上,老师时常会用英语介绍一些中国文化知识”持赞同以上的学生却仅有39人(占21.4%);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知识的内容很多”持不赞成以上的学生多达175人,占总比96.2%。这些数据表明在高职英语课堂上,西方文化与母语文化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西方文化的输入大大强于中国母语文化的输入,文化输入呈现出失衡状态。由此可见,虽然文化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得到了重视,但母语文化的输入处于弱势,这造成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缺乏关于中国文化的词汇及知识积累,无法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母语文化,从而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状况,造成了交际障碍或失败。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原因

(一)英语文化的强势性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霸权地位的巩固,西方国家以英语为载体,不断输出它的价值观、世界观。英语文化的强势性造成了西方文化的单边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学生的母语文化能力和民族认同感部分被弱化,中国的母语文化被忽视。英语文化的强势性导致了文化交际的失衡,造成了中国母语文化的缺失。

(二)课程设置的偏失性

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没有涉及母语文化教学。在高职高专课程设计中,非英语专业英语课时每周为3-4节,且一般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仅为一学年,虽然英语老师有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面对有限的课时数却有心无力,颇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课程的设置与学时的不合理安排,构成了高职学生汲取中国文化的一大障碍。

(三)教材内容的片面性

高职学生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基本上是直接选自于英美的出版物,内容围绕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价值取向、道德理念等各方面,缺乏涵盖中国文化内容的文章。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是中国人该如何理解并适应西方文化,却鲜有提及该如何用英语表述本国文化,如何用英语向对方传递中国文化的信息。如王继慧所提教材里中国文化因子严重缺失不利于我国人才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和中国文化的传播[4]。教材内容构成了当前学生在课堂上汲取中国文化的一个软肋。以《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为例,书中有一块背景知识介绍模块,但是所涉及的不外乎西方文化的习俗、节日、思维方式等。如:“第一家麦当劳餐馆”介绍的是西方的饮食文化;“潮流和时尚”介绍的是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整套教材中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素材很少,教材中没有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精华。高职开展行业英语教学以来,涌现了不少行业英语的教材。《建筑英语》、《汽车英语》、《应工英语》、《艺术英语》等不一而足,行业英语教材中母语文化内容更是难见踪影。母语文化内容在英语教材中的缺失是当代大学生母语文化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文化积淀的薄弱性

具备对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其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且对母语文化有良好的了解。在这两个条件上,高职学生都处于劣势。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用英语表达思想都很难,传达中国文化更成了难以跨越的鸿沟。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知识储备欠缺也影响了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不仅是高职学生,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的中国文化底蕴也有不足。母语文化积淀的不足,使得部分老师对英美文化的认同甚至超过自己国家母语文化。(五)文化教学的单边性虽然教师意识到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但一直以来文化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被忽视。教师对于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母语文化传播能力的认识不足导致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一边倒倾向,使得英语课堂上文化输入失衡。文化教学的单边性也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优越。

三、母语文化渗透策略

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职英语,要充分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母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输出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使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母语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树立平等的文化观

2011年党中央提出“一线教师要首先树立平等的中西文化观”,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平等的中西文化观,教育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既能表达对方的文化,也能成功表达自己文化,在文化“拿来”中坚持中国文化“输出”立场[5],实现沟通过程中的双向交流,改善母语文化失语问题。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平等的文化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还能够避免其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促进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中国优秀文化,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以“平等”的姿态来实现有效的交流[6]。

(二)更新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没有意识到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为高职学生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因此,在高职课程设置中可增加有关中国宗教、饮食、民俗习惯等选修课程,把中国文化纳入教学体系,用中西文化对比的方法输入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够用英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介绍。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要找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平衡点,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及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母语文化的渗透,由浅入深地为学生输入母语文化的规范英语表达。为使学生得到直观形象的认识,课堂内可开展多样的项目式活动,通过项目式活动与学生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学生带着目标,在“研—做—展”的过程中积累母语文化,增强文化敏感性。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为学生开设母语文化的专题讲座,定期邀请专家介绍各个维度的中国文化,可以是英语,也可以是中文。通过各类讲座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母语文化。社团活动也是母语文化学习的有效渠道。戏剧社团、演讲社团、影视社团、口语社团等的活动主题和内容中可加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影视社团不应只欣赏英美大片,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刮痧》(GuaShaTreatment)、《喜福会》(TheJoyLuckClub)、《推手》(PushingHands)等不失为好选择。戏剧社团除了表演莎士比亚的剧本外,更可以依据所学知识自编剧本,自创台词,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口语社团应不拘泥于圣诞晚会,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很好的讨论话题。口语社团中外教的加入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更可以由学生向外教介绍中国文化。在和外教交流过程中,外教无不对中国传统节日、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特色饮食等充满了好奇心。外教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能促使学生去自觉探究母语文化,学习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

(三)增加教材中母语文化的内容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因此要充分发挥英语教材对于母语文化的提升和传播功能,通过吸收母语文化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英语教材编纂者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适当添加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帮助学生在中国母语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对比中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7]。然而教材的编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现行教材体系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合理选材,增加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英语语料。BBC,ChinaDaily,ABiteofChina等中不乏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语料,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切入点,结合所授单元的主题,拓展知识,把中国文化的渗透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文化对比,可以增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的态度。

(四)增强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及对学生实施直接母语文化教育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早在2002年阮炜教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英语族母语能力的欠缺意味着英语从业者的生命感觉已大打折扣[8]。在现有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内容严重缺失的情况下,英语教师传播中国文化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英语教师作为英语专业毕业生,对“英美文化概论”、“美国文学”等课程有系统地学习,但是很少有英语教师对中国母语文化知识有足够的储备。英语教师自身母语文化知识的匮乏,使学生无法充当中西文化的桥梁。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仅应有目的语和母语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应该具有目的语及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母语文化传播,进而改变高职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的现象。高职学生由于缺乏中国文化的词汇及知识积累,无法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母语文化,从而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既要知彼,更要知己。因此,高职英语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要采取各种策略培养学生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自信和对外传播意识,使他们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从而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谢晓娟.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108-111.

[2]朱红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融入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80-184.

[3]宋伊雯,魏晓旭.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语”现象调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5-51.

[4]王继慧.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因子呈现状况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2版)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4-76.

[5]吴林.从“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析高职英语课堂母语文化导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4):100-103.

[6]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86-89.

[7]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

[8]阮炜.“英语族”的悲哀[J].读书,2002(12):134-136.

作者: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