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应用

摘要:

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现代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调整与更新是现代教育改革推动的必然趋势。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分层教学视野下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

分层教学;高职英语;应用问题

一、引言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工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模式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个性化、多元化、实用性教学模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改革趋势。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分层教学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模式也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变化。现代教育围绕着教学任务,注重“以学生为主”原则的贯彻。分层教学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学生能够通过直接参与实际工作进行学习[1]。分层教学能够满足现代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既能够查漏补缺又能够巩固自身的知识,这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分层教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提出的,并于2000年引入我国教育界中,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力和应用效果。分层教学是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以学校教育平台为载体,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习工作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2]。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一般具有交互性强、突出主体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拓展,同时学生与教师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互动,符合新时代教学的特点。分层教学教学具有寓教于实践的优势,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分层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

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数量过多的学生以及课时的限制,为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是各大高职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成为近些年来的社会热点。校企合作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的一种教学模式[3]。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和应用。分层教学具有实践性强、主题鲜明的优势,在辅助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许多课程的辅助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专业实习课程中的问题,利用分层教学辅助专业课程从而提升其教学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且分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分层教学的特点,能够渗透于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够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要点,并且通过直观的实习工作,加深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印象,更好的掌握各种应用技术和技巧。分层教学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学生也能够自主学习[4]。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讲解或回答学生在分层教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能够提升自主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

四、分层教学应用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分层教学体系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高职院校学生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生、中专、技校或是对口生。目前高职英语考核内容完全脱离了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多采用与普通高校相同的标准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没有认识到高职学生结构的复杂性,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第二,分层教学要求脱离学生的专业需求。传统的高职英语考核中过于强调英语基础知识,即考核内容偏重于普通英语,却没有重视到不同专业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原则;另一方面其过于强调理论体系与学术知识,即考核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脱离,不符合学生的专业需求[5]。第三,分层教学与学生的应用能力相脱离。分层教学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有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优秀人才的业务能力需求。因此,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需要突出专业性与实用性。但是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其仍旧存在偏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考核,这使得教育教学仍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导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6]。第四,分层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离。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发展时间短,其教育教学体系多参照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使得其脱离了高职学生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没有对现在就业市场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调研,也无法了解高职学生就业市场对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7]。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以动手操作为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需要做好市场定位。总而言之,由于没有准确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从而无法建立准确的教育教学体系,更无法把握英语技能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影响,无法给予有效的评价结果。

五、分层教学应用于我国高职学校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学生结构的复杂性使得高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需要采取统筹评价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量化教育教学以及弹性的考核指标来评价学生英语能力[8]。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既需要重视实际工作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第二,结合学生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工作对于人才的英语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传统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多偏向考察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词汇、语法)以及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但是不同专业工作时需要掌握的英语能力各有所侧重点,例如电子专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会计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由此可见,传统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体系以及不适用于现代的高职院校中。因此,在实际考核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依靠学生的实际专业确定考核内容。此外,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加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交流、技能操作、产品介绍等内容,通过增加实践性较强的评价指标,凸显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专业性与职业性。这使得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符合现代职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第三,结合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分层教学教育模式注重以就业市场为向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内容。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以及生活可能影响较大,作为高职院校,其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应当突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强化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核。首先就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核,采取英语运用能力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此外,转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指标,并采用量化考核指标,从而形成全面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体系,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第四,结合就业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分层教学模式主要以就业市场为向导,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不同专业工作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各有所差异,高职院校要积极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信息,建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结合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了解人才的优势,并根据评价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高职英语教学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此外,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够增加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灵活性与实践性

六、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分层教学教育模式,分层教学的本质就是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使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习者都能够信心满满,在接受高职英语教学的时候能够备受鼓舞,分层教学要求将层级教学深入教学课堂中,不断更新和改变高职英语教学教育模式,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邓跃平,陈嫔荣.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按专业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外语学刊,2012(4):123-126.

[2]闻军杰.初中起始年级英语分层教学的尝试——以《英语(新目标)》“预备篇”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9):24-26.

[3]黄丽茵,吕永平.中职英语视听说课分层教学初探--以广州亚加达外语职业技术学校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213-213,214.

[4]段士爱,张丽芳.浅谈英语分层教学--以日本岐阜县高山市东山中学为例[J].知识经济,2015(18):117-117.

[5]谢晓锋.分层教学: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155-157.

[6]陈海飞.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实施[J].科教文汇,2016(7):100-101.

[7]许颖.体校运动员英语分层教学中的听力教学模式——以上海体职院附中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3):305.

[8]赵君萍.激励合作共赢--青少年英语分层教学中常见误区及实施建议[J].文教资料,2015(31):166-168.

作者:李点点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