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浅论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浅论

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与深化需要强大的动力源支持,而教学改革本身作为一个复杂有机系统也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内外部各项动力源在系统中要有效发挥作用,应把握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和自适应性等原则,通过增加导向性、内容性、反馈性、需求性和助推性动力源,产生合力,化解阻力,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而有效推进。

关键词:

复杂理论;动力;大学英语教学;复杂性

作为高等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学时多、指标硬、关注度高等特点,教育部历来将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程。大学英语改革发展到今天,成效显著,各高校致力于推进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让这门课程始终保持着活力。然而,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各种阻力的产生让改革难以深入推进。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如何持续深入地推进是关键。本文从复杂理论视角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建构,试图强化各动力源来消解阻力,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复杂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复杂理论(complexitytheory)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是在20世纪的非线性科学和自组织理论等复杂性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学科。[1]复杂理论将统一性和多样性联系起来,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逻辑性与矛盾性联系起来,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机的系统整体,都具有其组成要素和不同的性质,涉及对象的各个层次、部分在各个方向上的诸多联系,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有序、分割和绝对理性的思维方式,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应用语言学家Di-aneLarsen-Freeman最早将复杂理论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她将复杂理论与语言进化、语言习得、课堂话语等问题进一步结合起来,并得出一系列方法论原则。[2]在国内,复杂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运用也不断拓展。如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下的语言发展观[3];复杂理论:二语习得研究的新视角[4];混沌/复杂系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路径探析[5];基于复杂理论的大学英语测试体系研究[6];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7]等。这些基于复杂理论的研究,对于语言及其演变、语言发展、话语以及语言课堂提出了新的解释框架。复杂性理论告诉我们,系统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各个组成部分呈现异质性,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于不断的变化,系统具有适应性学英语教学改革整体上是也一个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开放的、动态的、自适应等特征。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由师生、语言课堂、教学环境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不断进行复杂交互作用,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其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是非线性的,不是线性的。系统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并不存在稳定结构。一个新的教学资源方式如“慕课”、“微课”将给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件制作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再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是动态变化的。不同层次、类型和区域的高校其办学定位、生源特点、人才培养规格等都不同,其教学改革内容和重点也有所区别。而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变化也使得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显性的因素包括教学理念、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课程教材等,隐性的因素包括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价值观、学习的氛围等,都产生相应变化。最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是开放的、自适应的。英语学习的早龄化、教育国际化、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都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复杂系统作为自组织状态因人的参与具有可调控的性能,能向人们所期待的目标演化。自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两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听说能力是重点),教学活动由“教”不断向“学”进行转变,目前呈多元化趋势。尽管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弊端也日益凸显。因此,为此,各高校纷纷展开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改思路和方案,不断发展而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动力机制与大学英语教学

动力机制即“源动力建设”,即发展动力的根源。动力机制的基本模式研究主要有五类:(1)Forrester(1968)的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倡导综合结构、功能和历史的方法,注重系统各变量之间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和互动机制。[9](2)Pi-aget(1968)的建构主义动力机制(ConstructivismDynamicsModel)构建了认识论意义的双反馈环动力模型,聚焦同化与顺应之间自动调节的平衡机制。[10](3)龚祖文等(1989)的高等教育运行动力机制界定了动力机制与高等教育动力机制的内涵,阐释了高等教育的动力及其构成。[11](4)卢素芬(2011)等学者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动力的提升途径,如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等。[12](5)潘超(2016)提出教学动力机制包括产生助推力的“先学后教”、产生牵引力的“先教后学”、产生碰撞力的“学教生成”三种,其产生的教学合力构成了教学的三向动力机制,促进高效教学。[13]任何改革活动都存在着动力与阻力,改革要持续高效地推进,就必须充分重视并准确地运用动力。在大学英语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如果动力足够强大,就能持续推进并保持和完善改革成果。相反,如果动力不足,阻力强大,改革就难以启动和持续推进,推进了也难以保持其改革成果。因此,一切有助于推进改革、消解阻力的有利因素都视为动力源。从横向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包括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等多元动力源头。内部动力包括学科定位、教学定位、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教师素质、个体需求、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外部动力涵盖国际环境、国家战略、社会评价、学校特色、现代科技等方面。[14]大学英语明确学科定位有利于确立学科知识体系,发挥大学英语的身份动力和职业动力。明确教学定位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避免出现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教学,发挥导向性动力。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方案,涉及培养目标、实施方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良好的课程设置能够发挥强大的指导性动力和内容性动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判断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并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反馈动力,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实现教师素养的提升,使教师主动适应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能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个体需求包括获取专业知识、开拓国际视野、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动机和目的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内在动机如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具有浓厚兴趣,将保持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理需求动力。教学资源是为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拓展学习空间、支持课程管理等提供的直接教学条件,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动力。有效的教学管理能协调教师、学生、行政三方的责、权、利,理顺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有序进行提供保障动力。外部动力涵盖国际环境、国家战略、社会评价、学校特色、现代科技等五个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信息动力、政策动力、需求动力、特色动力和技术动力。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分别涵盖不同关键要素或变量,同时又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内部动力是根本,发挥关键作用;外部动力是条件,影响内部动力。从纵向看,变化的动力因素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同时期,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难点与关键问题的不同。因此,以复杂性的探究方式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及其动力机制,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它不像传统的模式只关注如何找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确定性解决方法,梳理动力要素,促使各种动力要素有效地发挥作用,产生强大的合力,化解阻力,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而有效地进行,提供了新的分析法和思维方式。

三、基于复杂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动力机制构建

大学英语动力要素的多元化、复杂化构成了其动力机制的复杂性,因此要充分调动各种动力形成合力,需要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建构合理的动力机制,把握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和自适应等原则。

1.把握整体原则增强导向性动力源。复杂理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认为系统由很多不同的子系统所构成。[15]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具有整体性的有机系统,涉及多层次、多目标,作为导向性动力源,大学英语的学科定位及其教学目标和大纲的制定,是各种需求经过协调整合之后形成的共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能仅限于局部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教学方面的改革,而应注重整体性发展,根据学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从教学理念到思维方式的革命。从整体性把握各个环节,实现从重技能到与内容与技能并重转变,不再单纯地进行外语教学,而将听说读写技能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从以输入为主导的语言技能教学向以输出和内容结合的高级语言技能转变,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把握开放性原则增强内容性动力源。复杂理论认为复杂系统作为开放系统,与变化的环境进行密切交换。[16]作为大学英语改革的内容动力源,课程设置的改革尤为重要。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具有开放性,即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的同时,注重语言作为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和符号系统。因此,学校可根据不同定位、层次和目标,探索并形成适合自己的课程设置体系,合理结合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大类课程。开放性的课程整合设置能够充分展现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不是单一的片面课程描述。在设置上尤其注重加强英语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改变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相剥离的情况;采取EGP和ESP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对学生选课加以引导,并同时设置任意选修启发学生自主创造性。

3.把握动态性原则增强反馈性动力源。复杂理论认为复杂系统是动态的、多变的,作为大学英语的反馈性动力源,评价体系为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推动改革不断深入。而大学英语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如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评价与测试等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应出来,因此,应充分考虑其动态性,探索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例如评价指标应关注社会对高校人才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的动态变化;重视评价的发展性,突出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体现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意识;评价方式多元化,合理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加强对动态学习过程的评价,提倡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建立评价驱动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校内自我评价为主、其它多样化外部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

4.把握多样性原则增强需求性动力源。复杂理论关注复杂系统的多样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英语能力要求的改变,使用英语环境的变化,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学习者本身的多样性,使学习需求和教学需求都不断发生相应变化。因此,从多样性原则来把握需求性动力源,能有效满足需求提升动力。如对于生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的学校,可按照不同要求实施分类、分级教学,制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情况选取相应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进度,划分基础级、提高级和拓展级等层次,让学生从一刀切到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手段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教学中的话题、学科知识、语言材料以及组织的学习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需要以及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5.把握自适应原则增强助推性动力源。复杂系统的自适应性表现为对系统环境的变化,通过调节自身结构做出自适应反应,使系统对外部环境做出正确、合理的响应。[17]教师自适应性教学变革是大学英语教学变革复杂系统的支持动力,教师应主动适应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要求,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快自我专业发展、了解学生课程需求、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参与课程变革等途径,来提高自适应性教学变革的能力,促进学校发展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总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具有非线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等特征的复杂系统,从复杂理论视角探讨改革的内外部动力,关注并强化各个动力源,消解阻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作者:杨莉 吴舸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