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3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3篇)

第一篇:浅谈人文主义思想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人文主义思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启示

摘要: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人文主义思想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剖析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认为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1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流传到其它国家。人文主义这个称谓来源于“人文学科”,是由世俗学校设置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针锋相对的世俗文化。人文主义者的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当时反封建的主力军。

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用人性反对神权。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智力,可以创造一切,以此与神权相对立。“人性论”是人文主义者的理论纲领。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者提出“个性解放”,肯定现实生活,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幸福,从而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者鼓吹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他们推崇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识是快乐的源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这是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现代性的人文主义是在19世纪作为术语概念以德文(humanismus)问世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拨,强调“人”的主体性、自由性、不可平均化的个性、不可预料性、非工具性等。现代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自由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是摒弃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把人看作宇宙间最高价值来尊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价值的体现,不是乌托帮的空想。最重要的是人除了在自然界生存的自然规律之外,还是精神性的存在。但这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须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台上,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规则。

2人文主义思想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顺应人文主义思潮,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创新人文主义特征,营造鲜活的人文教育氛围,直接体现人文主义理念与特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得以实现:

(1)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个人需要,提倡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思维品质的过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性,造就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人文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人文主义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爱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人文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它强调每一个学习者皆有学习潜力、学习天赋;学习应当是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自由学习等等。人文主义教学大纲的远期目标是培养符合人文主义心理学标准的人才;其近期目标则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在目前高校招生普遍扩招的形势下,由于学生的水平各异、学习能力各异、学习策略各异、学习动机各异以及普遍的师资匮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学习中心”或“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甚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自主学习英语,从而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校园网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需要学多久就学多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程度的学习材料,设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进度,不断作出调整,并最终实现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 (2)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2004年4月份起,教育部在全国180所院校试点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上来。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改革的手段就是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改革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把现有的大纲朝着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方向改变;二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三是改革评估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具备以下优点:①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②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③光盘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④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这些优点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有着天然的联系。

(3)改革评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必然要求评估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众所周知,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根据被试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其语言能力,因此在语言测试中要充分考虑试卷的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ons)、影响(impact)和可实践性(practicality),利用测试的反拨作用来促进教与学的理念的变化,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良好的语言测试应该建立在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学习论和心理测量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它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手段,并只能服务于教学工作。

3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移植国外二语教学理论;二是推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改革评估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只有顺应人文主义思潮,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单纯对教学法的研究转移到对教学法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双轨研究方向上来。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2]程晓堂.论自主学习[M].学科教育,1999.

[3]孙迎晖.外语教学的世纪思索[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4]尤西林.“人文”的科学性与现代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第二篇:由教学理念的变革论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终身学习能力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既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国家和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推动着英语教学的发展。理清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发展,对于研究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反思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理念

对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系统的研究。顾明远先生将教育理念分为三个层次: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和教与学的理念。顾先生的研究说明,教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一个下位概念,教育理念涵盖了教学理念。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使处于最低层次的教学理念,也有很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指导性,而且在很多情境下教学活动就是教育活动,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因此,也有学者将两者统一为教育教学理念。笔者认为,依据教学理念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学科的不同,将教学理念分为理论层面、操作层面与学科层面的分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从理论层面上讲,教学理念是人们对知识、教学过程及学生心理、学习风格的综合性理解与解释。不从事具体教学实践的人同样可以讨论对教学的看法,也说明了教学理念的理论性特征。当今教育领域主要有两大理念,即终身教育理念和社会化学习理念。这两大理念要求教育者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向学生有效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这两大教育理念也从理论层面为当代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操作层面上讲,教学理念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运用某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把某种教学理念具体化、实践化,即如何将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操作层面的教学理论是一个中间层次的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改革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从学科层面上看,教学理念是以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为方向,以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特定学科教学中对教学理念具体实施。学科层面的教学理念决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学科教学改革起着具体的指导作用。

二、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变革

刘润清先生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语教育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复苏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发展期(80年大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和稳定期(90年代中期以后)。0我国于建国后先后颁布的几个教学大纲分别体现了这三个时期教学理念的变革;

1962年我国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它除了要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读完5000个印刷字符外,并没有其它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本大纲根本无法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这固然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的,但客观的讲,它反映了当时国家和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忽视和国内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的匾乏。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科技人员主要依靠文献资料来了解国外科技发展动态和进步,因此,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上。教育部分别于19851986年相继出台的供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的大纲及供高等学校文理科用的大纲。这两个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的教学理念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长达20年之久,表现在教学模式上,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现在教法上则是“语法翻译教学法”的长久不衰。但是,这一理念明显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2000年前后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界经历了一个理念上比较混乱动荡的时期。尽管1999年的《大学英语修订大纲(修订本)》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并没有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目标加以明确。刘润清先生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的某些学者开始推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以传统精读课堂教学为主、泛读听力为辅的教学模式依然大行其道,并且得到一部分人的维护。外语教学理论的混乱必然导致教学界的观念混乱”,“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有待更新”。

为此,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多次在不同场合下强调,大学英语教学要“转变思想,把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力上来”,网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正是基于这种理念,高教司对1999年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主导的终身教育的转变”,叹要求》提出的教学改革理念体现了当代教育教学理念。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随着对外开放扩大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与计算机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英语教育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加强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事关“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教材的改革。根据《要求》精神,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强调了听说领先,实现了从应试型教材向实用型教材的转变。很多教材都采用了纸质教材加网络教材的立体化模式,这不仅代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而且本身也是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而成。

2.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新模式的改革是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目前,基于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已经逐步确立并得以推广。为充分发挥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广大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3.评估体系的改革。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估强调对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估,不利于发挥评估的激励功能。改革后的教学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既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也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充分发挥评估体系的激励功能。

围绕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材与教法、教师角色转换、学习策略和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所做的努力主要围绕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而开展,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反思

《要求》明确指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主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从《要求》的这一表述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尽管这是主要目标),而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1.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和社会化学习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学者和组织对其理解和解释也不尽相同,最具权威的是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终身学习定义:“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终身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终身学习活动效率,使终身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是今后社会所需求的素质和能力,即在激烈变化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强调个人学习活动在一生中自主地、多元化地、持续地或经常性地进行的能力。从目前学者对终身能力的研究来看,终身学习能力包含多种能力181。笔者认为,从学科教学的角度上讲,终身学习能力至少应包涵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协作学习能力为保障,创新学习能力为目标。

2.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是《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同时也符合当今社会的教育教学理念。然而,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下,过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协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从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分析,仅20042009年间,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文章多达400余篇,关于协(合)作学习研究的文章有70余篇,而对创新学习能力的研究文章更是不足40篇。这充分证明了目前对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忽视。

协作学习能力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利用网上信息传递的便利条件,提供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协作学习情境中,各种背景的学生在掌握认知任务的不同阶段,他们彼此之间提供支持和帮助。随着学生协作能力的发展,他们相互之间用自己的话语表述自己的看法,并向小组或全班陈述。由于整个小组的成功取决于小组中每个学生所分派的任务的完成程度,所以协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协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研究表明,协作学习更强调小组学习的成果、协作学习持续时间的长短、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协作学习的场所、协作学习的有关技巧、激发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动机与积极性、重视协作学习在教学和培养人才中所起的作用。

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目前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也不容忽视,现代网络环境下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统计结果显示:网络环境可以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不可扭转的趋势,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轻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倾向,这应引起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基本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具有在未来竞争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第三篇: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灌注式的教学模式一立比较通行,学生往往成为教学的客体。木文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出发,结合建构主义一些主要观点,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者深刻的启示。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ness)”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了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在行为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认为学习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人过程,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牢固的“刺激一反应”(S---R)联结,教学时,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检测行为和预侧行为,从而也就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它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垄断”了大部分发言权,而学生只是听课和记笔记,几乎没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产生不了成就感,因此也就失去了内在的学习动力。第二,它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Kraehen(1981)研究表明,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决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系统,而加速该系统发展的前提是学习者必须有机会接触足够的可理解性输人,并将这些输人充分吸收。Krashen(1985)还指出:外语课堂的主要作用是创造箱人被吸收的环境,以促进语言习得。而以传授语盲知识为主的课堂一方面很难提供足够的输人,另一方面,由于它只强调语言的形式和准确性,必然会导致学习者紧张,焦虑,致使输人难以被吸收。第三、灌输式模式妨碍了教与学双方的沟通,使教师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由于建构主义本身流派众多,观点各异,提出间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式、术语的使用等方面各不相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思想主张,因此,作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体系并没有形式稳定的、清晰的体系,仍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但是总的来说,建构主义者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其观点大致相同。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构建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理解、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它有如下特点:知识是学习者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的,既非直接来自主体,也非直接来自客体。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是意义的生成过程,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他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其他人来代替。每个学习者都以原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知识的进人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知识是在配合自身追求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形成演变。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人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知识积累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这些经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当作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来。教师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的支持者,教师的作用由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商级合作者。教师还是学生积极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的教学带来一场教学的革命,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移,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评价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阐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有利地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而我们以前更多地强调了认识的客观性,而对认识的能动性认识不够。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第一、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从“双边”向“多边互动”转移。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教学理论对教学—教师(知识的传授者)与学生(知识的接受者)之间的双边活动,只看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认知主体的学生同伴之间的社会互动。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且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其中,教师与同伴都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学生同伴之间由原来的竞争关系变为更有建构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接受过程,而是包含了师生间社会和夕化的科学谈话、相互作用和实践以及学生主动地建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是通过新的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师应承认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给予学生以“学”的主动权。但是在具体的大学岁语教学过程中,几乎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逐词朗读、讲解,学生则不停地抄笔记。整个过程中,学且主动学习,练习外语的时间很少,时向一长,学生则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改变这一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应研究翻育学、教育心理学,自觉地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批判地吸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要摆脱行为主义思范的束缚。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景”“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索。教师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更垃通过他们之间的语言,为学习者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一种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和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该更加可能作为在社会和情景关系中发生的合作建构和再建构。这种环境将使一种作为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获得认识和遥解的、主动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二2003)。

所以,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的是创造出真实、活泼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双方都处手积极状态,实现课堂教学情景化。就多际情况来看,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是难以做到的。但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物、动作、图片、幻灯投影或录像教师为学习者模拟情景,创造出逼真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外语教学达到较好的应用目的。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并且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符合当今教学改革和索教育的思路,它必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积极有效的启发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