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强化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强化

只有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我们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民族学校双语教学质量,培育双语兼通人才”的目标才有可能达成。审视民族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存在目标不明确、兴趣不浓、动力不足、情绪不稳定、态度不端正、自律性不强等诸多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大多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学习习惯就是某种学习行为在特定条件下自动化的再现方式。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恰恰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情绪情感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提升民族学校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呢?

专注学习的习惯。其教育要点或评价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不想与当前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二是持久保持注意力集中,不开小差;三是科学分配注意力,适度联想,边听(边读)、边想、边记。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一是主动学习,不需他人督促,主动地预习、听课、复习、完成作业;二是有计划,按计划学习;三是能坚持,要持之以恒。积极思考的习惯。养成积极思考习惯,一是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二是积极探究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通过自主探究、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虚心请教等方式解决问题。及时记忆的习惯。养成记忆习惯,一是掌握必要的记忆方法;二是及时复习、及时记忆;三是准确回忆并运用记忆内容。认真观察的习惯。观察,即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体态语言、各类实验的操作和变化过程以及社会、自然现象,加深理解,发现规律。养成认真观察习惯,一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二是细致地观察;三是把握要点,发现规律,准确表述。深度阅读的习惯。养成阅读习惯,一是选择适宜的书目,并按计划阅读;二是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三是记读书笔记,整理阅读内容,表达阅读心得。

以上六种学习习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只有整体构建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重点、目标要求及管理评价体系,并持之以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是将学习习惯培养纳入课堂教学之中。依据学科特点优化课程教学,强化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研发并开设诸如专注力、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训练、阅读训练等相应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将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让人人崇尚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教学理念、教学制度和学习风气,不断激发和巩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机。三是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激励是促使学习行为转化为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只有将教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情况和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情况纳入评价范围,才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四是家校结合。形成家校理念趋同、目标一致、方法互补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机制,是提高养成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学校和教师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成为孩子的榜样,是提高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效的关键环节。

作者:谢德全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局民族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