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体育游戏养成教育研究

混龄体育游戏养成教育研究

混龄体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许多与不同发展水平同伴交往及学习的机会,幼儿在自主结伴游戏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每个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锻炼、提高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了体育活动的目的,还扩大了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的机会,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相互帮助等良好的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但同时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如何创设安全、有序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活动常规,保障活动高效、顺利地进行,从而达到混龄体育游戏的预设目标呢?为此,我们在组织幼儿混龄体育游戏中养成良好常规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定期开展,形成常态

全园性的混龄体育游戏,已成为我们体育活动课程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周三上午定时开展,保证时间和质量。为确保活动有效,我们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不仅提前告知家长混龄游戏的时间,还向家长宣传活动意义、开展方式及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如在每周三给孩子带好水壶、穿适合运动的服装、针对孩子的情况部分家长还可以提前夹好汗巾等保育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混龄体育游戏的开展成为常态性的体育活动。

二、建立常规,养成习惯

建立良好的混龄活动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为此,根据活动需求,可以制定一些体育器械取放常规及使用常规、运动区域活动常规、卫生保健活动常规(如厕、喝水等)、文明礼仪常规等。教师首先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幼儿初步明确各个环节的常规要求,然后在每次的活动中与幼儿共同落实常规要求,逐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三、巧设标志,规范行为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影响获得的。在混龄自主性体育游戏中,我们根据幼儿七大动作技能及场地特点,划分了多个运动区,每个运动区的规则和材料均不同。为确保幼儿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良好的游戏秩序,我们设计了三类作用不同的活动标志,通过“让标志会说话”的教育途径,让幼儿在环境中自然习得规则,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1.规则类标志:这类标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应该做的”和“不能做”的动作或要求。其中“应该做的”标志主要呈现各个运动区域的游戏规则及正确的玩法;“不能做的”标志主要呈现运动过程中不能做的危险动作。如:跳跃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区域,孩子们需要通过一段距离的助跑,然后借助手臂力量弹跳到高约1米的地垫上,对孩子的动作能力及心理层面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游戏起初,孩子出现了许多危险动作,如跳上垫子后用双手先撑地,然后滑下来,很容易导致颈部及前胸受伤,更有孩子从高处向远方跳跃,没有落在铺有软垫的安全区域,而是落在较硬的塑胶跑道上,一旦动作变形将会导致脚部受伤。为此,我们在跳跃区的规则提示牌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不仅呈现了正确的跳跃动作,而且呈现了多种禁止动作的标志,如禁止头先着地、禁止跳出安全区域……每个进入跳跃区的幼儿先行阅读规则后方可游戏,幼儿通过标志的提示理解并遵守活动规则,规避了一些危险动作的发生。

2.场地类标志:这类标志主要是表明各个运动区域的场地范围、游戏起始方向与路线,也包括各班级休息区域的具体位置。如:车类区的行驶路线及交通标志、钻爬区的起始位置、轮胎区的场地范围等。同时,每个班级幼儿自行设计了班级吉祥物,并贴在本班休息区,方便幼儿及时找到对应的休息区喝水、增减衣物等。

3.提示类标志:整个混龄游戏主要包括从布置场地—自主结队找朋友—热身律动—自主游戏—收拾场地—放松活动等环节,持续近一小时。为使幼儿能有序自主地参加混龄游戏并完成各环节任务,我们采用了音乐提示法,即在每个环节选取幼儿熟悉的音乐标志作为任务信号,通过音乐标志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

四、师幼协同,维护秩序

1.明确教师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实行教师区域负责制,不仅要求每位教师要明确每个运动区域规则及统一要求,还强调观察与指导相结合,在常规指导及维护秩序方面对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教师观察时的站位确保能关注到活动区域的每一位幼儿。在观察中,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器械,遵守秩序,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危险的动作及行为时,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设立“小红帽”,发挥幼儿协同指导的作用。我们尝试让大班的孩子轮流担当“小红帽”,让孩子们参与活动管理,帮助老师维持活动秩序。在提醒别人、维持秩序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增加了孩子的责任感。

五、同伴提醒,理解规则

我们的混龄体育游戏分为七大运动区域,游戏项目多达二十余种。这些活动项目的规则、玩法,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较易理解,而对于小、中班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基于对部分运动项目的规则的不清晰;另一方面,小、中班的孩子还不够自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违反游戏规则的动作。为此,我们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让大班的孩子带领1至2位小中班的孩子进行混龄游戏,从而帮助小中班的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通过这种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实现了低龄段幼儿自主建构学习,而高龄段幼儿则更加充满了自信,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如车类区是个热门的运动区域,我们在车类区设计了各种车类的骑行路线及交通标志,便于维护游戏秩序及规范骑车行为,中大班的孩子看到场地的标志线后,大部分都能根据路线图及标志进行游戏,而小班的孩子由于认知经验不足,对场地上的各种标志的意义不理解,依旧是想往哪开就往哪开。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后,人群中时常传来这样的声音:“弟弟,这是三轮车的车道,我们走这边。”“妹妹,这个是右转标志,我们向右转。”“停、停、停,这里是禁止车类行驶的标志,弟弟我们赶紧掉头。”……孩子们在相互交流、示范模仿中逐步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享受着游戏的快乐。

六、正面教育,强化常规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看,单纯的批评与惩罚并不能让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为此我们将常规的正面教育放在首位。为逐步培养幼儿关注常规的意识及习惯,我们将幼儿遵守常规等良好的行为表现以学习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列入每次活动后的评价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通过正面评价帮助幼儿树立榜样,从而使幼儿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混龄体育游戏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仅让幼儿在一个井井有条、安全的活动环境中得到体能锻炼、动作发展,还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谦让、合作、分享、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受益一生。

作者:汪琳 陈荣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云溪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