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家庭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儿童家庭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222红旗乡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在调查农村儿童家庭养成教育情况时,我们主要通过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访者家庭养成教育的相关情况。从我们的调查中得知,红旗乡的孩子在六年级(不包括六年级)以前,绝大部分都在红旗乡本乡的明德小学就读,但是因为明德小学没有开设六年级课程,所以六年级的学生都到红咀小学就读,还有小部分学生随打工父母到临洮或者兰州上小学。而在明德小学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由母亲一方照顾,父亲则多数到临洮或兰州务工,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及家中农活均由母亲或祖辈照料。从以上可以得知,红旗乡的孩子基本都在本乡就读,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家庭教育主力军仍是母亲。

二、红旗乡儿童家庭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红旗乡儿童家庭养成教育的现状

1.在本乡就读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在本乡就读的学生家庭,父亲基本上都在外务工,家务由母亲操持,在母亲忙于农活时,祖父母会帮忙照看孩子,或由家庭中的哥哥姐姐照顾。(1)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情况。在对红旗乡明德小学学生的家长进行走访时发现,很多学生家长因为忙于农活,采取的都是放养式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在校的基本情况了解甚少,他们既不会主动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也不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在和孩子沟通方面,他们和孩子基本没有过多的交流,有的甚至很少和孩子说话。(2)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心程度。而谈到孩子的学习时,绝大部分家长都表示不太关心。家长们都提到,孩子学得好那自然是好事,如果学不好,我们做家长的没文化,也教育不了,只能看孩子自己会不会学,想不想学了。(3)家长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情况。在调查中也发现,对于和学校老师交流,很多家长除了参加家长会以外,基本不和学校老师主动联系,更不会通过老师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很多家长都认为,参加家长会就够了,没有太多必要再和老师联系。

2.在县(市)就读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在本县(市)就读的学生家庭,都是由于父亲在县(市)务工,母亲和孩子随父亲在县(市)租房子居住并让孩子在县(市)上学。家庭仍由母亲操持,很多家庭的母亲只在家照顾孩子并不工作,收入由父亲一人承担,而父亲几乎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1)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情况。通过调研发现,在县(市)上小学的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明显增多,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都会叮嘱孩子好好学习或询问孩子当天在校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而当孩子放学回家做作业时,尽管家长不太懂,但还是有一部分家长陪着孩子做作业,等孩子完成作业。而孩子也很乐意与家长聊天,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家长。(2)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心程度。在县(市)上小学的家长由于受到当地教育氛围的影响,他们,虽然家在农村,但是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十分关心的。基本每天都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没有没学会的,有没有遇到困难的,并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出息。(3)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情况。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县(市)上小学的家长除了参加家长会以外,还经常和老师打电话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情况,并主动向老师请教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与学校老师交流十分密切。

(二)红旗乡儿童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本乡就读与在县(市)就读的学生,由于地理环境与教育氛围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纵观这两种情况,其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1.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

在对红旗乡的学生家庭进行走访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毕业或未完成小学学业者占绝大多数。因为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基本上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课业辅导或家庭德育教育,即使是在县(市)陪读的父母,平时也只能与孩子就课业以外的一些话题进行交流,而对于孩子的课程就爱莫能助了。

2.家长与孩子交流情况少,亲子情感互动欠缺

家庭养成教育的失败之处在于家长和孩子没有交流。孩子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家长的影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农村家长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然而,在农村,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单纯的放养式教育使得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心里所想的,也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亲子情感互动欠缺。有一大半的家长不检查孩子的作业,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了。

3.对孩子的教育大多由母亲一方承担,父亲教育严重

缺失无论是在红旗乡上小学,还是在县(市)里上小学,21户学生家庭中,只有2户学生家庭的父亲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经常询问孩子学习情况,而19户家庭都是父亲忙于生计,很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很少过问。其中6户家庭由祖父母负责教育孩子,5户家庭由哥哥或姐姐负责教育孩子,余下的8户家庭均有母亲负责教育孩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红旗乡父亲教育的缺失很严重,而这很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4.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较多,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家长双方都在兰州市或其他地方打工,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的身上。这种隔代教育或旁系亲属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首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所具有的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养育”观,在观念上过分溺爱孩子。而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三、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鉴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经济落后

农村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禀赋与经济发展的限制,大部分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家长们根本无力投资改善家庭教育设施,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其结果是大部分农村家长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抛下子女到城里去经商或打工,将更多精力用在赚钱养家糊口上。

(二)农村家长文化素养偏低

由于农村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远远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首先,许多农村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其次,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再次,文化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交流。

(三)农村家庭关系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给孩子学习上、生活上会有更多的温暖、关心和帮助,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恶劣的家庭成员关系,则会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譬如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口角争吵,甚至摔东西、扭打,天天吵离婚,不管子女,这样的家庭怎能不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呢?不仅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也让孩子从小产生了冷漠、孤独、自卑、仇恨等心理。

四、红旗乡儿童家庭养成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农村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和原因,但是依据以上的问题与成因,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考量。

(一)社会、家长、学校应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诚然,家庭养成教育主要在于家庭提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但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社会、学校和家长在他们家庭养成教育中更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政府应当适度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学校教师要当好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教师应该多奉献一份爱心,给孩子多一些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应多多留意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生活中的烦恼,在感情上的困惑等,以弥补家庭教育责任缺位及远离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亲情缺失。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纸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教育宣传,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五、总结

总之,处于经济落后,家长素质偏低条件下的农村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努力创建优良的家教环境,切实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育人的目的,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李健林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