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路径

大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路径

摘要:

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和服务于人才培养,而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具有目标一致性,并互为有效补充。为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建立学习型党支部为核心,打造党员活动阵地,建立党员交流平台,开展党员朋辈互动,营建特色“党员之家”,落实党员活动载体,举办专项党建活动,彰显党员学习风采为实现途径,将学风建设机制融入基层党建活动,使大学生党建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等学校;大学生党建;学风建设;关联性;人才培养

在2014年召开的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同志对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继续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大学生党建是全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目标,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

(一)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具有目标一致性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人才培养。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学风就无法培育栋梁之才。因此,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具有目标一致性。高等学校担负着培育高素质、高层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则是落实这一战略重任的组织保证,是党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的战斗堡垒,也是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科学育人的重要保障[1];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在此环境下,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显得至关重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则是大学生中的榜样,是影响和带动大学生群体素质和水平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关键时期,通过大学生党建工作,实现大学生党员对大学生群体的学风引领和带动,使大学生党建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其应有之义。

(二)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互为有效补充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与群众联系的前沿,是党开展工作和提升战斗力的堡垒,引领整个学校的思想意识形态,担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任[2]。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工作导向是否明确显著,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学风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应紧紧追随党的旗帜和步伐,着眼于社会发展大局,为党培养优秀的储备人才。同时,大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一样,具有长期性和实践性,这为高等学校党建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思想保障和时间支撑[4]。为保证高等教育导向的一致,将党建工作向学风建设延伸,建立高等学校党建与学风的联动有利于两者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以创新精神推进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更使学风建设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两者的有效补充是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党员经过严格筛选,层层把关,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对于普通大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党员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良,大学生党支部战斗力强,对于普通大学生具有榜样示范作用[5]。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的思想和行动中存在一定程度上不如普通大学生的个别现象,甚至有些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中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具有严格的考查标准,入党前发展对象的学习成绩必须过关,但是在入党之后,一些大学生存在松懈心理,缺乏较强的内动力,理想信念不坚定,没有以严格的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具体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热情下降,课堂表现不积极,对于学习缺少脚踏实地的作风。还有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只要自己成绩好即可,无需关注其他同学,党员意识观念淡化,缺少与其他大学生的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没有深入同学中去,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同学的困难,对于学习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和引领作用不强。这些大学生党员思想认识不足,党性修养不高,组织观念淡薄,对班级造成了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使得他们在学风建设中无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实际行动落实缺位

大学生党员除要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外,还要将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重党前发展,轻党后教育”的情况,使得有些大学生党员虽然认识到自身应发挥模范作用,但没有做到时时事事以理论引领实践。由于缺少大学生党员学习制度、考察制度、帮扶制度和考核制度,缺乏明确的大学生党员学风建设途径,大学生党员学业帮扶机会不足,更缺少大学生党员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因此,大学生党员思想意识很难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行动难以落实。还有的基层党组织缺乏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载体,没有建立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大学生的学习交流平台,这也使得大学生党支部地位弱化,大学生党员骨干力量不突出。

(三)群体引领作用不足

大学生党员应具有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支部应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战斗堡垒。但部分基层党组织缺乏应有的组织生活,大学生党建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开展的党建活动基本围绕党员发展考核、支部大会等常规党务工作,且党建活动多局限在大学生党员内部,以开会、报告和交流等传统方式,缺乏创新元素融入,无论对于大学生党员自身还是对于普通大学生群体都缺少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此外,由于缺少对大学生党员适时的约束力,有些大学生党员感觉不到压力与责任,自觉性不强,主动性不够,将学风建设与党员责任义务割裂开来,缺乏在学风建设中攻坚克难的志气、勇气和锐气。

三、大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途径

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针对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使大学生党建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要在机制上进行创新,建立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成员学风建设的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考察制度、激励制度、引领制度及考核评价制度体系[6],充分挖掘对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理论引领、文化熏陶和实践育人功能。

(一)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打造党员活动阵地

大学生党支部要有区别于其他大学生社团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就是要将“学习”作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和优势,高标准、严要求,将大学生党支部努力建设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和出人才的重要阵地[7]。大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成绩过关是对大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党支部要紧紧围绕“学习”这一基本任务展开其他相关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和参加培训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日常学习中强化导向示范,为学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使大学生党支部成为学风建设的风向标[8-9]。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如果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放松了,就会在思想和行动上产生偏差和不足。这其中既有不勤学、不真学和不深学等方面原因,也有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手段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原因,还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成效考核运用少等方面原因,需要综合加以解决。除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深入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和促使大学生党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逐步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和学而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具体来说,党支部成员要通过开展“”、党校学习、党团干部培训和党建知识专题讲座等活动充分而深入地学习党建理论和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负责和跟进大学生积极分子推优大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党课知识考试、制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等工作,提高自身学习成绩,带头为大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建立“学习责任区”,不断扩大学风建设工作的辐射点和覆盖面,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知行合一,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表率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学风引导助推作用[10]。

(二)建立党员交流平台,开展党员朋辈互动

为了加深基层党支部成员之间的联系,提升大学生党支部成员的凝聚力,提高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丰富自我沟通、人际沟通与群体沟通三种交流方式。建立交流平台旨在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交流的机会,促使每位大学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进行自我评议及互评,以期互相了解,互相督促,互相进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加党支部凝聚力,并定期对大学生党支部工作概况进行回顾和提升,这即充分实现了党支部成员的内部联动,又是对党支部成员的思想和行动考查,更好地做到了为学风建设服务。紧紧把握大学生的特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方式开展教育,开通大学生党支部微博和微信平台,建立党员每日一记、开设“党员,我有话对你说”版块,宣传优秀大学生党员事迹,“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对普通大学生的引领。组织开展系列讲话学习活动、“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研讨会,加强学风建设必须与加强班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共产党员等专业党建网站内容的学习和“党员一对一帮扶”,建立“一名党员重点帮扶一名学习困难大学生、两名党员全面负责一个对口班”学业帮扶机制,定期开展党支部成员的学习交流沙龙,分享学习和帮扶心得,改进学习行动方法,提升学习和帮扶效果,通过自我学习和沟通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和服务群众意识。这样的活动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深了大学生党支部成员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进一步理解与实践,更为大学生党支部长期的理论武装与先进性建设奠定重要的人文基础。

(三)营建特色

“党员之家”,落实党员活动载体首先,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改善党员活动条件,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提升党员活动实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建立温馨、和谐、进步和服务的红色“党员之家”。“党员之家”在学风建设中要彰显“又红又专”的特色,使“党员之家”的建设从个人延伸到集体,从党内延伸到党外,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为保证“党员之家”运行的稳定有序,需从团队建设、个人建档、“家庭”例会和民主评议等方面做出基本框架约定。其次,建立党员学风建设的激励、引领和考评机制,通过党员学习自我写实、支部考核和教师评定三部分考核写实表进行定期考察,多角度让党员实实在在感受到压力与责任,强化党员学习的适时性和约束力,对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进行“家庭内部”表扬,激励先进。再次,在大学生党员学风建设实践中,通过特色“党员之家”活动载体开展系统的党支部自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各种实践活动同样作为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和培养考察的重要阵地[11],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大学生党员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时代先锋和模范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结合学风建设工作实际,从党员“好习惯工程”、大学生党支部活力提升和党支部促学风系列活动三大方面实现对普通大学生的引领,打造大学生党员学风建设服务载体,进而提高大学生党员个人能力,增强党支部活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实效化水平[12]。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作息习惯是形成良好学风的首要条件,通过组织开展“好习惯工程”活动培养大学生党员良好的上课、自习、作业和作息。为了使学风建设更具实效性,提升党支部学风建设活力,大学生党支部建立“党员之家”服务中心、“党员模范示范岗”及“大学生党员先锋岗”值班制度,负责考试前后的答疑解惑等工作,必要时党支部成员进行大范围的考前讲解。考中设立“我是党员”亮明牌,促进党员自觉学习,自我监督管理,提高党员服务意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坚持开展大学生党员督导进课堂、进班级和进网络的学风建设“三进”工作,加强检查监督,将大学生党支部相关检查评比的通报结果作为个人和集体评优评奖的依据,进行班风学风评比,创设班级内部量化的学风制度。

(四)举办专项党建活动,彰显党员学习风采

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焦点问题,高等学校举办专项党建活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探索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拓展党建活动范畴,丰富学风建设途径和内涵[13-14]。大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其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以党支部的特色学风建设活动示人,彰显大学生党员的学习风采,使大学生学习风气得到进一步好转,考风得到进一步端正,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升。为推进榜样作用,大学生党支部成立“学风建设宣讲团”,通过明确职责和队伍优化助推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做到学风宣讲进班级。遴选优秀党员分期分批召开“励志成才分享会”,大学生党员通过风格迥异的打开方式做精彩分享,分享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业辅导,还包括个人奋斗的心路历程,让大学生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通过努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开展新生“学习指导帮扶师”选聘活动,从大学生党支部成员中为每个新生班级专门选聘学习指导帮辅师,在新生入学以后指导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选课、英语四级等关键节点上发挥重要作用,制定并出台详细周全的“课堂无手机”和集体晚自习方案,使良好的学习习惯蔚然成风。在英语四级备考期间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引领示范职能,组织召开四级考试动员大会、各班单词听写和四级模拟测试等集体学习活动。除了文化课学习帮扶以外,大学生党支部通过旗帜鲜明的校外志愿服务活动,提升自我服务奉献的精神,激发党员责任感和荣誉感,从实践角度促进大学生党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升高等学校对外宣传力和影响力。良好的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质量的基石,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党员学风建设制度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自身学习质量,还能实现群体引领,以达到大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目的,大学生党支部也日渐成为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就大学生党支部而言,进一步加强其战斗堡垒和凝聚优秀大学生的作用,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就大学生党员而言,明确了党员职责,进一步强化党员表率作用。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提升学风建设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作者:解书华 唐治 王婷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