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对策(3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对策(3篇)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促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到极大的重视,促使教学理念发生改变,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弊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到阻碍。文章简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教学显现出的弊端,同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科技的发展促使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这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也显现出诸多发展障碍,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言也是极为不利的因素,所以必须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予改进性的解决措施。

一、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弊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并未受到重视。虽然新课改的推行促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创新,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并未得到具体落实,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研究分析可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受重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层面:第一,当前未将该学科列入高考之中,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升学率,因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安排相对较少,特别是实践课程相对较少;第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提升,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属于比较边缘化的学科,因而这部分教师遭受一定程度打击,更多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使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失去教育意义;第三,高中学业相对比较紧张,学生将重点内容放在高考必考科目学习之中,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并不显著。(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取得了极好的成效,高中教育相对比较完善,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模式也是千篇一律,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具体如下:首先,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在某种层面上制约传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的讲课,学生主体地位并未得到体现,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自我学习意识相对较差,属于被动学习状态;其次,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但是因为课时相对有限,很多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教师的教学思想缺乏创新,教学内容相对枯燥,课堂氛围活跃度较低,进而导致教学整体质量无法得到提升。(三)实践操作不强。高中信息技术相对来说是操作性极强的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推广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理论性极强的学科,这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除此之外,很多教师教学资源并未得到合理使用,导致实践教学效果极强,则必须引起重视。

二、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新课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推广可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推动与促进素质教育,新的素质教育指出,当前学生应该必须全面了解学习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而针对信息技术来说,从本质属性上来说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所以从整体角度分析要想最大程度提升素质教育,则首要任务就是更新教学观念,强化教学意识。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推崇以人为本思想,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打破考试束缚,从而将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视度得到提升,强化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力度。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并且兼具良好的业务素养,不能因为课程的主次而降低教学改革与创新力度,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不断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必须强化双向教学意识,与学生家长进行良性的沟通,向其宣传讲解,从而让他们意识到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从长远角度科学看待教学意义,促使高中生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根本上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落后也是导致其教学效率无法提升的直接因素,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完善教学反方法,教师要从思想意识到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课程内容,在教学课程之前,教师通过基础测试,或是与学生对话的形式,从而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储备有所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的小组学习情况为其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例如:Flash动画制作教学,针对计算机能力极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升教学要求,制作观赏小影片;而对于计算机能力较差学生,则可以引导其掌握基本制作方法,并且设计简单动画。采取分层化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自己学习基础上都能够得到提升,改善教学效果。(三)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作为实践性极强学科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教学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必须设置适当课后练习,不断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设置课后练习中,必须要重视多元化结构,不仅要具有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而且还需具有动手操作类型。例如:借助Excel表格制作本班成绩表,或是利用计算机制作简洁名片,从而促使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展开适当的信息技术趣味比赛,创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语

总体来说,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伴随新课改的推行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问题,本文中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具有性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岳冬梅.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J].电脑迷袁2017(04).

[2]毕春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袁2015(17).

[3]姚舜.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4]周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出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袁2012(23).

[5]张成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袁2010(06).

作者:文小春 单位:桂林市第十九中学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里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改革与发展,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高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使高中生能够对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形成良好的适应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形式枯燥

部分学校的教师依旧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认为学生只要会操作计算机,或者对计算机进行基本使用,以及会上网聊天等就是掌握了信息技术,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单一、枯燥,不够新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授课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实际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更加需要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

(二)教学设备不够齐全

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资金上以及关注度上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投入比例较少,导致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不够齐全。此外,部分学校虽然拥有一定的教学设备,但是并没有得到充足的使用和充分的利用,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滞缓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落实。

二、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标杆,完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

高中学校和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要以教学大纲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搭建健全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投入,完善硬件设备设施,完善软件设施,提升基础建设水平。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导入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开展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教学。

(二)因材施教,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各有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与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有一定信息技术教学基础的学生可以拓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空间;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夯实基础,强化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教师既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目标,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培养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的主动性与探索性,从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

(三)改变教学观念,潜移默化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征,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探究意识的。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让所有学生多视角地观察,多方位的探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而促使他们提高创造能力,形成发散性思维,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及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网页中的超链接》时,先讲解网页超链接的基础知识,然后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们自行操作,遇到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后,再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既能够达到教学效果,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品德与信息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例如在布置作业后要细心的批注与反馈,发现学生在网络上有谩骂、攻击的言语与行为时,要正向教育,有效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绿色使用网络媒介、合法运用信息技术的观念,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信息敏感度与信息意识,将信息学习与信息资源的发现真正的融入在生活与学习当中,增强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广泛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里面的信息良莠不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经常教育培养学生要对信息有自己的甄别能力,做个文明的信息使用者和传播者,这也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是时展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常见的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以及各种常见的工具软件。提供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网站和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们提高网络学习能力。例如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预留题目,让学生们在课下通过网络资源查询资料,通过交流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第二,培养学生对信息存取、加工和整合的能力。例如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量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对其加工整理,进而转化为可以为自己所用的重要资讯。总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个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也是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去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教学瓶颈,寻找新方法、新途径,促使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

作者:郭俊巍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营城第一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各个地方、各门学科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且改革成效也较为明显,不仅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而且对传统教学弊端的消除也卓有成效。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由于起步较晚,课程建设尚未完善,且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教学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与不足,制约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一、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本人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对课程教学标准理解不深入

新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是教师教学的“纲领”,对教学方向、内容、形式、手段等的正确选择与运用具有指导性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简单概括起来,即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技能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拓展学生视野,使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与合作,继而促其成功实现综合能力及个性化的发展。然而,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理解不透、把握不明是突出问题。典型表现为: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偏重于信息技术基础技能的教学,将信息技术基础技能教学当成学科教学第一要务,而忽视情感教学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出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缺失等继发性问题。

(二)对学生学习基础情况掌握不全面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认定学生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技术基础技能,但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却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技能水平不同认识不足,忽视地区、学校及学习环境的不均衡因素影响,而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技能水平视作“同一水平线”上;二是对学生个体差异了解不清,教学缺乏层次性、针对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学习环境下的学生所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基础素养也存在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今天,仍然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教”为主导,学生被动地“学”,教学过程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悖。

(三)对信息技术教材研究不透彻

依据新课标所编写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坚持围绕以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需求为中心,以信息处理和交流为教学主线,强调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与实践的相互作用,这与旧教材强调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为主”的说明书式教材有很大的差别。这给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现教学突破提供文本基础,但同时也使教师教学面临更大的挑战。部分教师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本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有限,使其在研究、解读以及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教材的研究不透彻、解读不深刻、实施不到位,进而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四)对教学评价模糊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现状却只凸显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对过程性评价认识模糊,实施过程性评价缺乏有效手段;二是部分教师完全忽视过程性评价,而单一采取总结性评价。这种倾向于功利性、总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缺乏客观,且容易致使学生陷入“应试怪圈”。为此,改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对学生实施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坚持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出路探寻

针对上述存在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中的问题,本人特提出以下四点对策,逐一应对,以期通过此来成功破解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僵局”,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现优化找到出路。

(一)及时更新观念,深入研读新课标要求

认真研读新课标要求,准确把握新课标理论精髓,同时及时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是高中信息技术推进新课改的先决条件。教师要从新课标本质入手,熟练掌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恰当选择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与兴趣,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二)深入了解学情,实施“生本”

教育“以人为本”是高中信息技术实施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破解教学“僵局”的重中之重。纵观上述问题可以发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对“生本”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对此,教师要回归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解决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改革实效。

(三)重视教材挖掘,灵活使用教材内容

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涵丰富,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并对其进行再创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重视教材但不唯一教材,在挖掘和运用教材过程中,注重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做到灵活运用教材,有机整合内容,以实现教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优利用。

(四)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最后,要不断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出发,科学且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与实践。总而言之,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多角度、多途径深入探索,同时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全力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舜.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2]张成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06.

作者:赵晶晶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