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科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做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拉近自然科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生活化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将书本上的内容一成不变地传授给学生。小学科学是一门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阐述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传统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时候课堂都处于一种封闭、乏味的状态。教师只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形式单一。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或者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脱离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觉这门科目晦涩难懂,所以丧失了求知的欲望,对于那些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熟视无睹。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而生活化教学理念给改革指明了科学方向。

二、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从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将科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利用他们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寻找科学,发现科学。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于其充分契合了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从学科特点来看,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的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有效地综合了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必须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科学、用科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逐步发展为抽象思维逻辑,但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一定的具体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性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好学、易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施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要实现科学教学生活化,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学习“磁铁有磁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问大家“大家见过磁铁吗?”很多学生会回答“见过”,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平时看到磁铁时都会用两块磁铁,这两块磁铁一旦挨在一起就会粘合在一起。”这时,教师就可以拿出磁铁让学生亲自实验一遍。等学生实验过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他们会粘在一起呢?”这时就会引发学生一系列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亲自实验看到现象,然后再设立疑问让学生去思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探究作业的生活化

作业本身就是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亲身体验的一个过程。因此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下和自己的组员一起,使用放大镜去观察生活中见到的昆虫。给学生安排任务,让他们找出在用放大镜观察时看到的那些平时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再如,在学习“水和食物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以后观察家里的食物油和水的区别,并做好记录。还有很多可以在让学生生活中自己去实践的,教师都可以将其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

3.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小学生有好玩的个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没有教师带领和监督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忽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比如,在学习“寻访小动物”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引导学生寻找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等小动物,按照小动物的特征去探究它们的生活习性。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倡导学生要保护小动物。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会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应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通过科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对科学充满兴趣,拥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卢慧敏.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6.

[2]张永福.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

[3]殷海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4).

作者:连伟红 单位:福建省泉港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