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析(3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析(3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实效性研究

科学实验强调的是学生的亲手操作,意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能力的提升。科学实验课程应该注重课堂实效性的提升,其彰显的根本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提升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切实的感悟。小学阶段应该重视课堂实效性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踏实勤勉,并在课前认真准备,让学生在探究中真正体会科学实验的快乐。

一、引导兴趣,活跃小学科学课堂

科学实验课堂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便会提高很多,而兴趣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教师在教授时应该采取适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其探究的动力便是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各类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情节时,可以借助悬念、实物、游戏、魔术、故事等科学方法设计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当教授《给冷水加热》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借助魔术形式设计情景:将装着冷水的袋子封好,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刚放进去时,它是沉在底部的,过几分钟,袋子浮上来,学生对此现象疑惑不已,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对新课内容感兴趣的基础上,更加高效地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情景,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景,运用具有实效性的策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情景之中,通过自我动手操作,从而让学生树立起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导体与绝缘体》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20类没有检测的事物分给各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对这些检测物是不是能让小灯泡发光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环节,积极性被调动,而且,通过操作验证,学生也学会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异同。学生既学会了知识,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又增强了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意观察,提高小学科学实效

每节课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有了目标,才能赶上教学进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目的,并且重视目的。有了目的,才会使得科学实验课堂更具实效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关于斜面的知识时,学生通过大量实验积累了数据,这便为进一步的探究奠定了基础。进行此实验时,大部分教师就是直奔目的,对最后的结论进行提问,只重视最终结果,而不重视过程,这样很难有实效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找结论,那么,教师教学的目标就完成了,而且效率极高。规范性问题,科学实验毕竟是科学实验,它有很多具体的操作规范,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实验时,应该强调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真正在规范的动作中学会新的知识。随意性的操作有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实验结果产生,这样也教不会学生新的知识。结构性问题,观察实验应该注意两部分,一是课本中具体的内容,二是实践活动中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部分的内容,教师应该选取好的教学材料,从而让学生与新的科学概念建立必然的联系。例如,在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材料来为学生讲解新的内容,而不应该找出许多教学材料,却没有效率。

三、指导方法,完善小学科学实验

逐步完善观察实验开展效果的评价机制,有了动手实验的结果报告,就需要教师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课堂评价是鲜活的、动态的,课堂上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最合理的教育与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专业素养,不断让自己的评价更丰富,不断让课堂变得更高效、精彩。教师进行评价时,语言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师在评价时,切记要做到真实、客观、具体,避免套话、空话的过多使用。譬如,课堂上总是有“你做得真棒,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了不起”这些所谓的评价,这些评价涉及的范围很广,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表现得好,其他学生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此学生的优点,而且,实验数据的评价、总结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新学的知识。自制教具促进实验教学,科学实验课堂需要较好的教学质量,而且进行实验时,教师应该多借助工具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实验工具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自制教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新的知识。例如,《声音的产生》这一章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摸自己的声带,或者教师可以带鼓到教室,通过敲鼓产生的声音让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方法。学生在教师自己创造的教具中可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小学实验课堂的实效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而且,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科学实验探究课程越来越受到小学教师的重视,所以,这些现状也使得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应该加强科学实验课程的实效性,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手段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实效性,进而提升科学质量水平,落实素质教育。

作者:占龙凤 单位:高邮市送桥镇送桥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课激趣策略探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灌输,科学实验被当作一种灌输基础知识的手段,具体到教学中,教师更是充当家长的角色,大行包办代替之能事。我认为这样做是一种缺乏对科学课程目标的正确理解的做法,甚至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一是学生没有兴趣,二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实验教学中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参与,这是新课程向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经验总结,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热爱学生,爱心激趣

一般来说,优秀的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非常喜欢他们,教学时,他们一般很少有心理负担,往往放开手脚积极参与。不过这都不是绝对的,有些优秀的学生因为动手能力差,可能对实验操作缺乏兴趣,也有些后进生因为动手能力特别强,而对实验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无论什么情况,教师都要从热爱学生出发,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时,一位女同学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我有意让她把实验向全班演示一遍,由于过分紧张,她竟然划不燃火柴,待到我帮她点燃酒精灯,她不小心把烧杯打碎。全班学生齐声说:“要赔!要赔!”我安慰她说:“要赔,当然要赔!这次摔破还是老师赔!”这位学生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再一次鼓起了做起实验的勇气和信心。这燃烧的学习兴趣不但没有被熄灭,反而被激发得更“火”了。她将实验操作的要点牢牢记住,教师一点拔,她就心中有数了。也许我们的实验教学中,总会有不少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但是我们只要怀揣一颗爱心,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点燃。

二、改进方法,巧妙激趣

科学实验一般是由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教师指导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动手来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因此,有必要在科学实验全过程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在实验准备阶段,教学《种子的萌发》时,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很多种子。他们在校园里找土壤,收集透明的饮料瓶,为种种子做准备,因为学生亲自参与了实验的准备,实验时兴趣倍增。实验的设计,教师应当同学生一起商量,最好利用学生设计比较理想的方案,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一些,即使不能采用学生的方案,也必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学生在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会大有兴趣。总之,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的理想途径。

三、创设情境,情趣激趣

良好的实验情境,是学生产生实验兴趣的直接动因。配置物品齐全的实验器材,营造舒适的实验环境,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求知的强烈欲望,促进他们向理性认识发展。如《压缩空气》一课,我采用一把空气枪,给学生做演示。随着气枪打出子弹发出的“啪啪”声响。学生的问题自然地产生了,“子弹为什么能射出去?”“子弹为什么不能射出去?”因为一部分学生玩成功了,而另一部分学生没玩成功,这样学生的问题被引发出来了。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效果显著。

四、模仿开始,成功激趣

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时因为对操作程序的不熟练,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困难。这个时候的教学,教师就要树立模仿示范的作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实验逐步推进,化繁为简,进而取得实验成功。这样做,也就意味着帮助学生树立实验的成功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循序渐进的模仿,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五、及时评价,反馈激趣

注意学生参与的反馈。在时间上,当堂及时反馈,多次反馈;在空间上,借助各种手段对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反馈;在反馈关系上,不仅教师向学生反馈,学生还应参与反馈。通过反馈,教师了解并肯定学生的参与态度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矫正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敢于探索,勇于进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使他们的参与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富有创造性。这样,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才能做到基于实验操作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立成功心理,以追求最大的成功。

作者:朱明利 单位:江苏省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第三篇: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教学优化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还是比较难的。为了优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预做实验、器材的选择、演示时机的把握、指导观察实验、应用多媒体手段等方面入手。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上课时配合讲授和谈话,和做示范性实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小学科学课的实验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还是比较难的。实验要效果明显,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对比较细微的实验现象是很难观察到的,因此实验现象要显而易见的;实验要简单易做,课堂上时间有限,对操作烦琐的实验,学生会失去耐心而浮躁,影响效果;稳定性好,实验就是为了从现象寻找规律,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相同,一次一个样,就无规律可循了。所以为了优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演示实验前需预做实验

对于一台戏来说,彩排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一个实验来说也必须进行彩排,那就是预做实验。(1)预做实验,利于熟悉实验内容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之前,我预做了研究“固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铜球在加热前可通过一金属环,加热后则不能通过金属环。实验看似简单之极,倘若不预做实验金属球加热时间不够长的话,金属球仍能通过金属环。原本“三个手指捏田螺”的简单事,却与你的意愿背道而驰了,此时的教师一定很狼狈。如果预做了实验,熟悉了实验内容,就避免了出现上述尴尬局面,教学也就取得了最初预想的效果。(2)预做实验,利于器材的准备及选择如《沉浮的秘密》一课,橡皮泥改变形状后由沉变浮,一开始我用“培乐多彩泥”试做了这一实验,发现沾水后,彩泥变成了彩糊,无法进行正常实验,于是我改用了含油较高的普通橡皮泥,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演示实验操作时需注意问题

1.选可见度大,便于观察的器材

演示实验是面向全体学生,要保证全体同学都能清楚看到,因此需选择效果明显、可见度大的器材。如做液体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明显度,我选择了底较大的平底烧瓶、内径较细的玻璃管,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并在水中加入红墨水,为了让实验更明显,我在玻璃管后面放置了一个有标尺的纸屏,这样红色液柱的升降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做同种电荷相斥实验时可用锡纸包上泡沫塑料小球,用丝线吊在支架上。当带电体接近小球时,先将小球吸过来,这样小球就带有与带电体相同的电,小球又迅速被推开。由于小球体积大,便于学生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性能稳定,便于操作的器材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假如实验现象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就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蛮不讲理”,所以实验现象一定要稳定,操作不能太过复杂。

三、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1.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

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先了解实验的内容,及实验的原理,需要用到什么仪器,及操作程序。如果没有实验前的渗透,学生往往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也不会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2.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好的科学课不是学生坐得纹丝不动,对教师的问题有问必答,而是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谨慎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错误,但应该适时放手让学生亲自己动手。遇到有操作危险的实验,要先讲解后实操,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在动手中,让学生大胆想象,在探索中去了解科学知识。四、演示实验中应用多媒体手段1.对演示实验的放大作用在教学过程有一些实验由于比较细小,很难让学生们观察得很清楚,这会降低实验的效果,影响教学的质量。在讲解毛细现象演示实验,实验效果要在近距离才能看清,适时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放大,则既方便效果又好。

2.对演示实验的减慢作用

太快的动态实验过程,由于时间太短,现象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再进行演示,既可在播放时减慢实验进程,观看实验步骤,也可在播放时截取实验片段反复播放以观察实验现象。如白炽灯发光实验教学,课本上是文字讲解的,但是用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一般。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拍摄下实验片段,用慢速播放,白炽灯灯丝通电后由开始的发红逐渐变成白炽状态,教学就变得非常形象和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3.对无法演示的现象的模拟作用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实验条件、实验器材等因素的限制,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的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讲述时枯燥无味,抽象空洞。如: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过程及规律(地球和月球的运动、日食、月食的形成),虽然借助三球仪可以演示三者运动情况,但与实际差别还是很大的,学生还是不能在脑海里建立良好的模型。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结合就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转的自然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了直观的经验,得到感性认识,理解加深且牢固。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一种方法,是科学学科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对所学习的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观察现象、分析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作者:邵栋 单位: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