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实践教学

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实践教学

摘要:实践教学蕴含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在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应避免走入误区,从教师、课堂、管理者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实践教学

当前很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实践教学任务,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也如此。

1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误区

文学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文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乏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1教师只求创新,忽略重点

最常见的误区是上课看似形式新颖,任务较多,听起来似乎改变了以往由教师一味传授的固有套路,但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重点关系不大,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知识并没有牢固掌握。许多老师不管课上讲的什么内容,内容是否适合设计实践活动,通过实训的形式模拟、展示,片面地追求外显的形式,实践活动缺乏内涵和深度,看似气氛热烈,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却知之甚少。

1.2低估学生能力,课堂效率低

目前,文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大多以情景剧表演、根据文学影视剧视频讨论或做影评形式居多。大学生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成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学生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课堂,现有的实训形式比较单一,在所有文学类课程中都照搬的话,只能受到少部分学生的喜欢,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求知需求,进而导致学生的兴趣慢慢变淡。

1.3受条件所限,效果不明显

很多实践性教学环节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支持,比如表演的道具、多媒体、扩音器等,但限于有些学校或场所的条件,即使开展了实践环节,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太大作用。同时,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和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但实际上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完成了任务草草结束,没有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优缺点做认真分析、评价。

2设计高效实践教学环节的对策

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从而反哺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课堂的组织者——教师

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比来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是寓教于乐,更蕴含了丰富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给人文学科在大学的意义做出了这样一个比喻:人文学科之于大学,就好比北京大学里的未名湖,华中师范大学中的丽娃河,是一所大学“灵气”之所在。那文学类课程之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而言,是否也可以比作北京大学里的未名湖,华中师范大学中的丽娃河?教师应充分预设实践环节的每一个细节,既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文学类课程之“灵气”,又使其不失文学知识的积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从而能够在讲授不同内容时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契合点。

2.2学生学习的天地——课堂

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因其所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类课程的老师应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让文学类课程的“灵气”闪闪发光。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自己、交往沟通等能力,使课堂达到“教”与“学”的平衡。学生通过高效的实践环节来接触和体验新知识,比单纯的接受老师的讲授更容易全神贯注,减少了与同学、老师的陌生度,实现了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润滑剂。当然,太多的实践环节占用时间过长,有时一些流于形式的实践环节还会影响教学目标的正常完成。教师应当协调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关系。

2.3教育教学的指挥棒——管理者

实践环节的开展大多需要相应的教学工具和硬件设备,这些物质支持可以为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学校的管理者也可以为文学类课程的老师多提供一些交流平台,比如可以组织校内或校外研讨会,让老师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借鉴,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开阔教师们的视野,拓展教学思路,提升教育理念,使实践性教学和学科理论有效融合,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实践性教学具有较强的教育潜能,但就目前而言,做到文学性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真正协调统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探索。随着不断地实践,文学性课程的课堂一定会更加轻松,学生们会更快乐地学习,更自由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红艳.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实践性教学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7).

[2]杨培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王婷婷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