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

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能力,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并没有及时搭上这趟改革的列车,虽然物理实验教学在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却依然在传统落后的模式中徘徊.建议: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从实验室设备升级,教学理念的开放,教学方法的改革,评价与管理制度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实践及探究能力,促进高校物理学科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

高校物理实验;物理教学;学科发展

物理实验是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物理发展、创新的积极推动力之一,在物理学发展上雄居要位.现如今,社会步入科技、信息高度发达时代,各领域对高校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各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在此背景下,物理实验因其显著的实验操作性,不再是物理高级科研人员的专宠,而是成为高校理科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动手实践科目.分析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指出不足、锐意改革,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探索与创新能力、促进物理学科整体均衡、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是物理科学发展的两大基石.任何物理理论均需物理实验结果的验证,而每一个物理实验也必须以某一物理理论为支撑.物理实验促使物理理论不断提升,物理理论导引物理实验不断创新、二者相辅相成、是物理科学发展的共同发展体.新时期下,社会高度信息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初次上岗动手能力要求明显变高.而物理实验教学因其显著的操作性成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极佳途径.目前我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巩固,将学到的理论变为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对理论、实验深入思考、勇于质疑,科学分析、全面总结、不断创新实验方法、完善物理理论、最终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2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2.1物理教学的综合发展失衡

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虽在物理科学发展史上起着同样重要的基础作用,但在现实的高校物理教学中,对物理理论的课程研究建设明显偏重.尤其是随着学分制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大,有些高校理科院系以总学分偏高为由,压缩甚至直接取消物理实验课,这使高校物理教学的整体发展失衡,严重影响物理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实验教学整体落后

表现为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手段滞后、管理与评价模式呆板.目前我国高校实验仪器仍然停留在30或40年以前,课程内容陈旧.新、老教师均反复引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去验证几代人早已熟知的物理理论,犹如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当今超前的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以及相关先进的物理理论成果、实验方法、手段等,并未引领学生深入了解.使学生失去了贴近科技、孕育先进思想的良好时机.对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许多教师把实验过程逐一写在黑板上,自己先演示一遍,学生再模仿,无论结果如何下课时间一到,本次实验结束,学生如有疑问、或是数据没出来、想重新做实验,很难找到老师,即使找到了,教师也总是因忙、有课、或实验器材已撤等理由拒绝,若想根据自己的思考做一些额外的实验,很难得到满足.教师教改、科研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先进的仪器也基本不能提供.如此封闭、落后的管理,遏制了学生动手实践、创新的欲望,扼杀了教师教学科研、改革的热情,久而久之,物理实验教学跌入落伍的困境,现有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高校教学改革要求相距甚远.

3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建设先进的物理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发挥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开放实验室、科技竞赛等实践课程体系的作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培育其参与实验、竞赛、科技创新的内驱力、调动教师实验教学改革热情,推动高校物理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1硬件升级人才创新有平台

虽然旧的设备、仪器也能满足一些实验要求,但作为与时代科技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物理学科,要培养学生先进的理念,就必需要依托新型设备和手段,通过熟悉、操作先进的仪器,才更容易派生出先进的思想与创新意识.将来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大学生应该以了解先进的设备、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背景,这也是社会的要求与期待.另外、高校物理教学、科研人员是人才培养的保障,物理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发展也离不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手段.为此,高校需要忍疼割爱、剔旧换新,加大经费投入,建设现代化的物理实验室,让它成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腾飞的有力平台.

3.2理念更新、学生动手成常态

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现行管理制度下,有限的设备也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虽然设置了开放性实验室,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学生和教师受益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学校对开放实验室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据调查,力、热、电、光等各实验课教学过程基本相同,均是教师讲授并演示规定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当堂机械模仿,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与动手操作,实验报告靠相互抄写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难以形成动手习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1].要想改变这种落后传统的教学现状,唯有创新理念.只有在创新理念、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善于思考的学生,因此学校要自上而下更新教学、管理理念.高校改革要求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渗透探索性、创新型实验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验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操作、完成实验各环节.全程开放实验室,为实验教学各环节服务.实验预习阶段,容许学生前去熟悉器材和设备.实验课后、容许学生补做实验.对于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探究性实验申请,给予积极的协助和指导,营造探究创新氛围.支持教师教改、科研实验需求,让实验室成为高校教学、科研有效的平台.在先进、开放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下,学生探索、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会得到有效激发,实验动手将成习惯.

3.3教法改革、分组教学讲策略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大多是学生2人为一组,看似有交流、合作,但总体运行还是以教师为本.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学生被动接受型的教学模式,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许多高校的改革,只是在更换实验教材、调整实验内容上做文章[2].其实,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关键.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瞻森认为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3].“状态”营造出理想的学习精神状态,“策略”带来饶有吸引力的授课风格和方式.一个优秀的课程首先要有这两者.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就是“有效分组”,体现人人分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此,要从实验教学的各环节抓起.实验预习阶段,教师制作好自学手册,以纸介、电子版、网络或视频形式下发,内容涵盖实验所需巩固的知识结构、实验内容、仪器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指引学生自学.此阶段,教师公布预习课表,学生按预习课表以组为单位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仪器、模拟试验,探索疑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是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衡量学生该阶段主动学习态度与自学能力进步程度的标志.小组讨论阶段.实验课上,学生先进行小组内部讨论、重在相互答疑,再汇总到大组长处,大组长带领成员对本组问题讨论,重在总结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带入全班,此时将各组问题公示,集体探讨,重在发挥全班同学智慧的火花,教师导引阶段.该环节,有了学生充分的自学、讨论准备,教师可以避免重复机械劳动,不再将实验过程仔细完整写在黑板上,也无需逐步演示实验过程,而是有的放矢,将更多的时间投放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动、启发、引导思考上,当好“导演”和“推手”作用.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重点解决,有针对的操作演示,重在让学生产生“顿悟”,学生实验中遇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讨论,旨在方法指导、综合能力培养.经过全程参与实验,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动手做实验的信心和欲望.迁移、拓展阶段.成功高效的实验课堂不应是学生简单获取知识的传输机、加工厂,而应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艺术殿堂.探索是人类进步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实验课后,写实验报告并不是课程的结束,而是思考、探索的开始.实验课后,容许学生深度质疑、并提出某项带有创意的课题或设计探索性小实验,在自行查找资料、探究基础上,全班交流、探究题目或创意相近者组成小组,讨论并优化、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探索性实验方案,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探索性实验.在此过程中,成功将所学知识迁移、拓展,解决新的问题,满足了学生自身个性、价值及欲望需求,这也是高校培养高等人才的基石.从实验预习环节到探究性课题的完成,学生由被动重复老师的实验变为自己探索实验的主角,其自学、探索、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空前激发,学生实验动手也逐渐形成习惯,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分组模式改变.分组教学是众多创新性教育模式之一,也是物理传统教学模式,但要达到高校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物理实验教学的传统分组模式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升级,尤其是如何分组.这一步要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传统教学,很多教师让某一班干部包办分组,简单地让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带一名成绩稍差的学生,结果,实验中优秀学生全程包办,另一名学生无所事事、甚至去其他组闲逛、聊天,成了附庸,分组实验变成了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失去了原有的本质.据多次学生座谈会调研结果显示,有效的分组要让学生自己完成.首先主动报名竞选实验组长,要求组长善于沟通、长于组织、敢于担当,未必一定是高分学生担任组长.再让学生和组长之间互选,组员搭配原则满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各组搭配高分、中等生、低分学生人数基本相同,而且组员尽量各具特长,如善于计算推理、证明、记录的、善于仪器操作、动手的,善于计算机模拟等[4].全班以4或6人为一大组,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设备再下分2-3小组.每小组2-3人,便于提高实验效率,有问题又便于快速交流、高效汇总.组长助理制.实验预习手册的检查、预习疑问的统计,实验任务分配、实验过程监控、实验结果分析,都先由小组长负责,小组长之间互相沟通,大组长、统一协调、汇总,并负责与学委、实验教师沟通,加强了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效果,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实验课堂的效率.教师作用,小组教学不是让教师当甩手掌柜,而是要精心策划、组织和观察、指导,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加细化、符合学生个性化[5].教师要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情景,引导每位同学保持应有的自信和活跃;培养学生各司其职的责任感和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检查并教会学生合理分工、高效讨论、科学汇总、学会分享、努力赢得实验成功.通过有效分组教学,逐步提高个人自学、动手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又要发扬探索、创新精神,学生成了主动学习的主角,教学效果显著,分组教学也名至实归,不再是物理实验教学虚有的噱头.

3.4优化导师制、综合发展有保障

学生的探索性实验,离不开导师的指导.为了避免导师以不是自己擅长的科目或不是自己研究方向为由将学生的综合探索性实验题目否定,本人认为,导师制要根据需要灵活的执行,院系容许学生自由选择探索性实验导师,也容许教师自由选择学生做自己的科研助手,如果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方案涉及到不同的实验科目、不同的领域,院系可以根据情况让不同的教师共同为其指导,指定主要导师和辅助导师.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综合思维的发展,也必将使物理实验教学走向各科相互融合,综合发展新的高度.

3.5考核过程化、教学改革可持续

一流的教学要有一流的管理与评价.为了激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上的投入,保持教学改革的延续性.学校的管理与评价考核制度要与时俱进,应从绩效津贴、竞争上岗等政策层面上有所体现,以营造变革求发展、创新育人才的良好氛围,管理与评价的指标及方法影响到教与学的态度积极性.建议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考核尽快实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与考核,不仅要看实验结果,还要看实验过程的全程参与情况,评价要多元化,将学生自评、组员互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评价等纳入评价指标,全面科学的评价为后续学习注入无穷的动力,相应的对实验室及相关教师也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考核,对调动和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大有益处.

4结语

大学教学不应以每位学生考试成绩合格为目标,而要让每位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学会再学习、再发展、具备较强的动手创新能力,为未来发展做好储备.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以及探索创新上具有明显优势,所以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把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体现在教学及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促进高校物理教学健康良性发展,使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更加完善,实现高校为国家培养有用的创新型优质人才的目标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吴魏霞.大学物理实验分组是讨论教学方法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4(06):102-103.

[2]张惠、廖艳林.以教师为主体的大学物理实验分组模式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2013(10):116-117.

[3]王静.小组互助教学如何激发动能[J].文学教育,2015(03):142-143.

[4]宋师霞、罗文辉、柯莎.大学物理实验中分组的合作能力培养分析[J].高等教育,2015(08):121-121.

[5]邓宏、金春花.教师在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中的角色职能中[J].中国教育学刊,2014(07):54-56.

作者:段玉梅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