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解析(6篇)

高校舞蹈教学解析(6篇)

第一篇: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论文

一、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在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里,舞蹈教师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与民间舞蹈的真正内涵,不能形象地将民间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与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带给学生,进而大大降低了舞蹈教学质量。

(二)舞蹈教学器材不足。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专业乐器的极度缺乏导致在舞蹈教学中,尤其是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有效地运用各个民族的专有乐器这样学生不能直观、有效地了解民族文化背景与民间舞蹈的内涵,从而大大降低了舞蹈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学生对节奏与动作之间联系的理解,使其很难掌握各个民族的民族舞蹈、动作、节奏的特点。

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深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民族的民间舞蹈不仅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民族特色、文化信仰等,还能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从民间舞蹈中真正感受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真谛,体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乐趣,掌握更多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实际舞蹈教学中,应该不断提升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精神。同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信仰,进而用优美的姿态来展现出各个民族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特色。此外,各个普通高校应该重视民间舞蹈教学课程,应该不断地宣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而深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为舞蹈专业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进而提高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民间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包含着浓浓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俗,表现了传统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与美好的生活。因此,在实际的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舞蹈教师应该重视民间舞蹈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与地域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营造一个和谐的、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学习氛围,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各个民族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差异,进而认识民间舞蹈的真正含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普通高校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发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而使学生掌握熟练的民间舞蹈技巧,提高民间舞蹈的赏析能力。

(三)采用幽默、创新的中国民间舞蹈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民间舞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且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力集中学生的精力,进而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动作协调能力,其中,教学语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精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际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用心而舞”和“用意念而舞”的原则,在分析讲解舞蹈动作的同时,运用幽默、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从语言中得到欢乐,并且在欢乐中还深刻地理解了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背景,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高校舞蹈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深入地了解民间舞蹈教学背后的历史文化,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汲取精华,进而探索出有效的民间舞蹈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并使传统的民间舞蹈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赵永琳 单位:保山学院

第二篇: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一、目前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舞蹈专业的教学地位靠后,舞蹈教育缺乏优秀的可塑人才

受中国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舞蹈以及音体美等专业向来不受教育重视。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触过舞蹈,对舞蹈的认识一片空白。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舞蹈,并不是源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也不是由于自身具有舞蹈天分,而是由于舞蹈专业较其他学科而言,入学门槛较低,是因为没有专业可选的不情之举,学生们一入学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学舞蹈为了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同时,普通高校招收的舞蹈艺术生,大部分都在20岁左右,身体韧带与骨骼发育基本成型,在进行舞蹈训练难度较大,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可以说高校的舞蹈教育是迟到的教育。教学地位的落后和可塑人才的稀缺,直接导致舞蹈艺术后继无人,严重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启发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合适的系统的专业舞蹈教材。一些舞蹈教学内容,由舞蹈教师自己编写,一方面导致教材编写过于专业化,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散漫,教材内容多年不变,知识陈旧死板。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的高校将以往参加过的节目直接拿来作为教学内容搬给学生,缺乏自己的特色。不仅教学内容如此,教学方法也是以传统的口传身教的注入式教学为主,方法单一重复,网络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被吸收到教学中来,不能够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注意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新意识,消磨了学习舞蹈的热情与灵感。优美的舞蹈艺术被演变成一种“吃苦”的行当。舞蹈教学方法及教材体系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难以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三)舞蹈教学注重舞蹈技能,忽视德育的艺术价值

舞蹈教学的目的训练学生的专业机能,培养一流的舞者。许多教师片面夸大了舞蹈技能的作用,认为这是培养真正的舞者的唯一手段。把舞蹈当成了纯粹的技术性工作,忽视了德育教育在舞蹈中的作用。舞蹈是一门表现美,制造美的艺术,一个真正的舞者,他的每一个动作里面都有一个活的灵魂,通过舞蹈表达出这个灵魂动作与韵律,表达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只有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热爱生活,具有和谐的内在灵魂的舞者,才能舞出具有震撼内涵的舞步。所以,舞蹈教学工作要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艺术素养的熏陶与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态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艺术鉴赏力,培养出杰出的舞蹈人才。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高校舞蹈教学是进行舞蹈专业系统训练的高级阶段。很多舞蹈爱好者亟待通过大学的舞蹈教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提升,为我国舞蹈艺术领域的后继人才做储备。目前,现代舞和外来舞蹈不断冲击我们的审美情趣,所以,大学舞蹈教学要弘扬民族文化,承担起民族、国家舞蹈艺术发展的重任。在遵循文化百花齐放的同时,还要推进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二)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在高校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就业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舞蹈能够消除疲劳,缓解心中压抑,消除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动作展现美的一种特殊运动,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情畅,精神愉快,还能调节意志消沉和情绪沮丧等。高校舞蹈教育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利于其现时及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三、结语

“舞蹈是脚步的诗歌,舞蹈是生命的节奏”。舞蹈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在创新人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舞蹈的教学工作不仅是展示“美”的学科,还是育人的重要形式与手段。当前,大学舞蹈教学承担着专业教育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在舞蹈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江丹丹 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舞蹈教学改革途径

一、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式的学习中领悟舞蹈之美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思路保守,忽视审美教育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舞蹈教师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采取主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寻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比如,在古典舞的剧目课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主动查阅有关《扇舞丹青》的资料,在课上则组织学生观摩《扇舞丹青》这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提、沉、冲、靠、移、仰、拧等基本动律元素是怎样衔接组合成为“绕”、“甩”、“撩”、“旋”、“搅”、“抛”等等一系列技法的?这些舞蹈语汇又是如何与呼吸相配合,来展现“闪转腾挪”的动势,进而表现出内在神韵的?剑舞和袖舞这两种身韵基本功又是如何巧妙地交融在一起的?“拧倾圆曲”所表现出的文舞之美,是怎样与武舞的刚劲之美水乳交融的?这部作品是如何在“形神劲律”的融合统一当中营造意境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要问:这部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美,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这些美的?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展开分组讨论。而问题的结论则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则不应轻易否定。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之后,教师汇总学生的意见,掌握学生对于舞蹈剧目审美问题的认识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该剧目的各项审美问题做出精炼的讲解和点评。而后,仍以分组的形式,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于舞蹈审美的理解,将道具“扇”变为伞,运用所学的各种动律及组合,模仿《扇舞丹青》来创编一段舞蹈,表现一个主题、一种意境。这样一来,就有效地摆脱了“老师教,学生学”、“老师示范学生练”的单一被动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跃,而且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艺术实践中培养起“审美”、“创美”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舞蹈审美素养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引入现代科技装备来辅助舞蹈教学

现代舞蹈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支持。这里所指的现代科技装备主要是指舞蹈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一方面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优秀的舞蹈作品,作为案例来供学生观摩;或者播放舞蹈教学视频,通过功能键来反复呈现特定的舞蹈动作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体力、精力负担,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高校舞蹈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还原舞蹈动律所根植的生活原型或者文化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去认识舞蹈艺术、理解舞蹈艺术、审视舞蹈艺术、品鉴舞蹈艺术。作为舞蹈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有些舞蹈动律的文化场景距离教学课堂遥远,甚至很多舞蹈形式早已消失,我们必须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加以还原,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舞蹈的风格韵律,加强学生对艺术内涵的深刻把握,从而更好的体现舞蹈艺术。除此之外,还需在舞蹈教学中普及运用实时摄像技术,让学生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表演,通过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升自身舞蹈动作的艺术表现力。

三、强化舞蹈教学与兄弟学科及姊妹

艺术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素养笔者认为,高校舞蹈教学效果要上新台阶,就必须有效地提升学生多学科的文化艺术素养。由于舞蹈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涵盖了很多的知识要素,这也就要求舞蹈学生在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综合能力。还以《扇舞丹青》为例,如果学生对于中国的扇文化、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绘画艺术无所了解的话,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就很难能够彰显出这种舞蹈的风格,学生也很难跳出神韵来。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间密切的关联,使其艺术特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元的。再加上现代舞蹈丰富的艺术元素,更要求学生在综合文化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在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有必要开设一门“多学科艺术综合课”来辅助风格课的教学,可以聘请外系相关专业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授课,帮助学生精要地涉猎并把握音乐、戏曲、绘画、雕塑、书法、文学等各个相关文艺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规律,为学生的表演及编创、编导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以便有效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高校舞蹈教学领域内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入科技装备,革新教学方法,强化舞蹈教学与兄弟学科及姊妹艺术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主动式的学习去领悟舞蹈之美,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进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作者:陈旋 单位: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第四篇:高校舞蹈教学质量提升思路

一、开设高校舞蹈课程的意义

1.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有着其他艺术门类无法代替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标准的身形,提升他们的外在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和个人修养,提升他们的内在美。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不仅能够使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可以让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该课程,使他们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和思想得到升华和净化,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所以说,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不仅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有着推动作用,还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2.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首先,通过舞蹈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其次,学生通过舞蹈训练可以减轻压力,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再次,通过舞蹈学习,能够使学生树立自信、提升勇气,同时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来说,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大学生间的交流,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更高的视野,更高的胸怀去认识生活、观察世界、创造未来,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学会以笑容去抹除眼前的忧伤,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二、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果的策略

1.构建校本教材

当前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虽然使教学表现出了系统性,但是有些内容已经不实用了。这就要求我们舞蹈教师在以国家规定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创新,即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舞蹈教师要善于编写教材,即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收集多种教学资料,编写适合各个学科和专业的舞蹈教材。比如,针对舞蹈专业的学生、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以及学校舞蹈队的学生等,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校本教材,以便适合不同专业的舞蹈教学。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舞蹈是一门艺术,学生舞蹈艺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们对此项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张扬学生的艺术个性。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舞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依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和水平因材施教。比如,学生的身体的条件、舞蹈基础、舞蹈理论知识,以及对舞蹈的认知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教学,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最终获得成功。如可以将学生分为有一定基础和基础较为薄弱两种类型。针对基础薄弱学生重点抓基本功和基础舞蹈知识;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的美,激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舞蹈教师与舞蹈类型,进行分支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使高校舞蹈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新的方法,对传统的舞蹈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舞蹈教学中,学生学习舞蹈是为了表演,是为了通过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艺术形象,给人民带来视听方面的享受,进而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舞蹈教学中,各个舞蹈作品的风格、情感、旋律等仅靠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就可以借助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视频等获得情感上的认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并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技术有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再次,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了,学习舞蹈的兴趣会更浓厚。需要注意的是,舞蹈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后,仍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的练习实践相结合、与教学反馈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相信,凭借舞蹈的生命魅力,我们的舞蹈教学最终能够在推进舞蹈艺术发展与熏陶学生灵魂方面取得双丰收。

作者:李娟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第五篇:高校舞蹈教学重要地位

一、创新教育

高校创新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就是要树立以人为中心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主流教育观;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世界各国在高教改革中,都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并开设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方法的课程,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舞蹈教育因其包括对智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和审美心理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说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那么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教育,而舞蹈美育正好在此与之不谋而合,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

舞蹈是以人体本身作为载体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具有非语言性,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依靠富有节奏的形体动态来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的观念。舞蹈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都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让学生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了解舞蹈艺术具有时间的、空间的和力的特征,提高欣赏水平。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其艺术情感,增强想象力,提高创造力。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体现在昭示大学生对美的自然需要和审美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同时传播学生情感的信息,陶冶情怀,提高社会的艺术境界,促进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以及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舞蹈,逐渐地去感受舞蹈作品,体会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同时还能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塑造完美的人格,使气质和内涵得到充分提升,养成优雅、文明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举止,更加健康地发展。

三、舞蹈教育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地位

在高校教育中,美育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加强纪律观念;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与办事能力。在高校,美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四、高校舞蹈教育的在创新教育中的价值

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需求,让舞蹈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它积极的一面,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舞蹈教育有助于道德素质的培养

舞蹈教育把德育的理性内容转化成生动地、可直观性的感性内容,使学生在提高审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完善。同时,严格的舞蹈训练可以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增强大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意识,培养集体责任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舞蹈能让学生的肢体更加灵活敏锐,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提升审美价值

舞蹈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入舞蹈作品当中去,在领会动作、节奏和韵律的同时,充分地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舞蹈中曼妙的动作、优美的造型、娴熟的技巧及神韵都是通过舞蹈的形态表现出来,它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把观众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享受。

(三)舞蹈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才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增大,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加剧。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舞蹈的美育教育这一独特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解决。

1.学习舞蹈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压力。在舞蹈中,音乐可以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使人的大脑神经产生兴奋、镇静和平衡三种情绪,以缓解生活、学习等对大脑造成的紧张感。各种音乐风格中的舞蹈,通过形体动作,抒发内心的感受,都可以使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节奏性的运动中去,从而消除因生活、学习带来的压力。

2.舞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切实地了解自我,从而能够更加有力地增强自我的同一性。舞蹈的动作表情可以传达出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比如:高兴时的手舞足蹈,痛苦时的垂头丧气,感情激越时的腾飞跳跃,等等。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舞蹈动作的起落使学生的自我感觉发生变化,情绪得以重新调整,感情得到充分宣泄,整个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自我同一性在更高层次整合,以此来达到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五、结语

舞蹈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模仿是人的本能,而舞蹈是人类本能的动作,是以情为主的,用动作去表达它所反映的人或事的一种艺术,它可以丰富想象力,发展能力,是人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优化育人环境,以及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篇:高校舞蹈教学中整合性训练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普及,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舞蹈课程。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训练是提高舞蹈学生表现力的灵魂,是成套动作中表现力的载体和基础。而合理运用整合性舞蹈训练,不仅能提高舞蹈学生的身体技术,而且还能增加舞蹈学生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柔韧、力量、速度、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与平衡和控制动作等能力,都是舞蹈学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加强舞蹈训练正是发展和提高这些素质和能力的最好途径。舞蹈作为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同时也是综合性的艺术。舞蹈教学除了以训练舞蹈学生的形体语言外,也离不开与音乐、戏剧、雕塑、绘画等诸多艺术门类的综合体现。因此,可以将舞蹈整合性训练定义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在关注舞蹈语言构建的基础上(包括动作风格、韵律、技术技巧及其特定情景中的情绪、意绪的体现等),还应注重训练与音乐的配合(包括对节奏、旋律的配合、情绪的渲染、总体格调、气氛的把握等),以及训练对舞台美术的配合(包括布景、灯光、道具、服装以及化妆等等)。

要把握舞蹈表演的整体性特征,必须要明确,舞蹈表演是由身体表现力、面部表现力和角色情感的塑造三方面来构成的。如果没有对舞蹈表演的整体性把握,单纯突出演员的形体技巧技能,或缺乏技巧技能的情感抒发,都会影响舞蹈的美和感染力,影响舞蹈表演的完美性。概括言之,舞蹈表演是视觉、听觉和表演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回顾我国的舞蹈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体系,积累了一套比较丰富和完整的教学经验以及多层次、多种类的专业教材和专业剧目,设置了大专以上的相关专业和院校。但是,舞蹈专业课程特别是现代舞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待改进和调整。据统计,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已建立了31个舞蹈系,但令人担忧的是,除了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培育了现代舞团外,其它各地的舞蹈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都亟待改进,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也亟待加强。目前,高校舞蹈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培养一个个技艺高超的舞者,而不是让学习舞蹈的学生拥有创造力,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现在我们的舞蹈专业看似众多,但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互通性很小,基本上是各学各的。而我们的舞蹈课堂教学也以学生模仿教师与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为主。这一教学方式没有意识到舞蹈艺术教育课堂的外沿很宽广,也就无法让舞蹈的影响渗入学生的课外生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教学效果就不够理想。

实际上,我们衡量一个舞蹈表演的美丑、优劣,要从作品的主题、立意、音乐、舞蹈设计、演员的表演以及其它构成因素的综合水准予以综合评价。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固然可使作品增色,但都不足以一概而论。作品的整体审美品位不高,演员体形、技巧再好,服饰、布景再美妙,都只是没有灵性的“空壳”;当然,只有主观臆想的题旨,没有以恰切的舞蹈语汇和浓烈的情感创造出的美好形象,同样是失败的。可见,舞蹈表演者的整合性与整体性建构是不能被其他环节所替代或覆盖的。

因此,针对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训练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 探索整合训练途径,培养舞蹈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在严谨的传授舞蹈技巧、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舞蹈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实际情况,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探索将舞蹈教学与音乐、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训练途径,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舞蹈学生要提高综合素养,就要增强各个门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接受高水平的审美引领。要借助读书、听讲座、接受培训等措施,还要直接学习其它艺术门类的技能(如乐器演奏、戏剧实践、书画练习等),这有助于学生以最佳状态正确地传递舞蹈作品内涵和情感,传达审美感受,不断开发演员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内心情感。

第二, 注重舞蹈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整合训练

舞蹈表演是一个创造想象的过程,也是学生营造规定情境、体验角色、深化人物、运化情感和动作的过程。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王佩英教授的舞蹈表演实践课程就是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开始的,其具体训练包括:文字想象、音乐想象、情节想象、人物想象等等。这种探索使学生“能言、能演”,提高了依靠想象塑造人物的能力,同时,丰富、活跃的想象也带来了生动的表演,这一训练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在培养想象力的基础上,还要加入整合学生创造力的训练。因此,舞蹈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在具有独特的舞蹈技能和形体表现力的基础上创造独具个性、韵味和魅力的舞蹈形象,创造一种新的富于生命意识的情感表达方式,使表演深刻而具有典型意义,这才是整合性训练模式的根本宗旨。

第三, 加强规定舞目训练,提高整体舞蹈能力

舞目训练是对舞蹈学生身体技能、韵律、技术技巧的综合展示与检验,是最终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评估标准。舞目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更接近舞台实践的途径,整合分解训练的成果,使学生将前期学习、实践过的各项训练内容,通过表演舞蹈作品得以整合性地运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技术技巧、身体韵律和各种舞蹈风格的能力。而《荷花舞》、《飞天》、《春江花月夜》、《鄂尔多斯》、《蛇舞》等等,就是教学效果很好的经典性的规定舞目。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性格、爱好,凭借自身的能力、技艺水平、表演欲望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优秀的舞目进行练习(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以同学互助、教师辅导的方式实现。应将教师的细致启发和学生的创造热情结合起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学生的主动体验来完成舞蹈形象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舞蹈能力和及舞蹈技艺。

第四, 通过新编舞目训练,提升整合性训练效果

新编舞目的训练,应与舞蹈教师紧密配合来进行。舞蹈教师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艺术素养。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高度浓缩了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审美取向、综合艺术素质、舞蹈形体语言的结构与编排能力,生活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追求。一个出色的舞蹈教师,既是作品的创作者,又是排练者。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进行二度创作,从模仿体验到进入角色,把纯粹的外在动作转化为发自内心自然生发的内在动作。教师审视着学生的每一丝肌肉、每一个技巧、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情感的激扬,评判着自己的创作,与学生一同进入舞蹈形象的塑造,双方在心灵上得到了真正沟通。经过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交流、磨合过程,学生的舞蹈能力才能获得“脱胎换形”的提高,整合性训练的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