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启示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启示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启示

摘要:

通识教育是区域认证组织对美国大学进行认证的必不可少环节,因此所有通过认证的美国大学都设置通识教育课程。课程作为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关键环节,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约是美国本科教学课程总量的30%。对于极为关注本科教育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其普遍把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当作本科阶段教育工作的关键与重点。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美国研究型大学已经形成了多样化与多元化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基于此,笔者从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出发,分析其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指出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面临的发展困境,探索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人才的标准与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仅需要某一领域中的专业人才,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全面性、综合性人才。为适应时展需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开设普遍高度重视,并将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发展至今,美国研究型大学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美国研究型大学都会继续充当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历经百余年的实践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而言,这些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笔者对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有价值的启示,进而推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分析

1.1基于能力的课程模式

基于能力的课程模式主要是指打乱传统学科分类,以通识教育所要培育的学生能力与所传授的知识主题进行设置。这种课程设置模式的出发点就是学生的能力培养,根本依据则是学生能力的组成与发展。采用这种模式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包括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等等,其中,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审美能力、数理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等为核心,把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八类,即文化与信仰、道德推理、审美与理解、实证与数理、生命系统的科学、物质宇宙的科学、世界社会与世界美国,学生则必须从每类中选用一门课程,而且必须选一门涉及各个领域发展历史的课程。这种基于能力的课程设置模式,一方面是新时代知识整合发展趋势在美国大学教育中的表现,另一方面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化趋势对人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是适应时展需要的现代化课程设置模式。

1.2核心课程的设置模式

通常意义的核心课程主要是指选用对学习者能够产生直接意义的教学内容,并给予学习者充分的时间对所选择的学习内容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而本文所讲的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指的是以综合多种学科基本知识为核心,以向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背景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课程设置。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约有10%的大学通识教育采用的是核心课程设置模式[1]。之后受到哈佛大学采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选用这种课程模式的大学呈上升态势,比如,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及诸多文理学院等都实施了核心课程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其中,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设置是将学生的必修课划分成若干领域,然后在各领域下设多种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核心课程突破了传统课程设置模式,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目的不是让学生精通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与知识视野。

1.3分类必修的课程模式

分类必修的课程模式主要是指对学生必须学习的学科,以及每个学科所必须学习的课程总数制订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根据20世纪70年代的实际调查发现,美国共有80%以上的院校在使用分类必修型的通识教育模式,另外还有40%以上的高校教师明确表示钟爱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斯坦福大学所采用的分类必修型课程设置模式[2]。通识教育所采用的分类必修课程模式的根本指导思想即“宽广”,根本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也极为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思想与知识应用能力,即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之外的重要学科知识有所了解与接触,将学生对各种事物的理解与认知建立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

2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特征

2.1重视课程设置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与实践积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育基础,构建起了清晰明确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授课方式十分灵活,不但与整个大学教育体系紧密融合在一起,而且发展成为了大学的基础知识与主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在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分中占25%,部分院校甚至已达到5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始终都是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非常重视课程设置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坚持在实践中对通识教育课程持续完善[3]。而这其中又以哈佛大学最具代表意义,哈佛大学从设立通识教育伊始到现在,对该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甚至在21世纪初期专门成立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小组与委员会,以便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专业化的研究与改革。

2.2强调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多元文化主要是指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化以及信息流通的发达化,文化更新与文化转型的速度日益加快,促使新兴文化不断涌现。美国属于一个典型的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在其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多元文化属于内容极其丰富的一个概念,且美国诸多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都是历经了多次融合与演变,非常注重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新时代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采用了包容的思想与方法,提倡以多种文化与价值作为核心课程设置的基础[4]。促使学生在接受西方文明与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上,逐渐树立对世界上多元文化的认知、理解与尊重。例如,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将《共和国》这部作品从《西方文明》课程中剔除的举动,引发了一场多元与经典之间的大论战,斯坦福大学强调多元文化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努力促进多种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极大促进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2.3注重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评价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大学对各类课程的科学合理分配,其中包括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各自所占的比重,以及通识教育课程内在学科之间的划分;二是通识教育课程中具体学科的科学设置。美国研究型大学依据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与理论基础,确定了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设置原则与课程的筛选标准,并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的系统体系。其中,美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内容的评价、对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评价、对通识教育课程成效的评价这三方面。这种系统化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高效化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科学设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3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面临的主要困境

3.1市场困境

虽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费很高昂,但对于多数家长与学生而言,能够就读研究型大学依然是其最大的梦想,这是因为研究型大学学历是美国大学生谋取好职位、获得较高经济来源的稳定途径;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带着十分明确的未来发展目标来学校学习的,比如成为工程师、设计师、医生、律师以及教师等。虽然很多人在本科学习过程中会改变原来的想法,但几乎每个人心中的终极目标依然是锁定在特定的行业规划中。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与家长都对通识教育课程持有怀疑或者否定的态度[5]。这种极强的就业功利心,是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要阻力与瓶颈问题。

3.2师资困境

在当前美国诸多研究型大学中,对于教师的聘任与晋升并不是以优秀的教学能力为主要标准,而是以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重要依据。这种聘用与晋升标准直接导致众多教师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转移到了科研方面,而不是教学方面。同时,对广大优秀教师而言,通识教育对于其晋升或者获取终身教职并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对通识教育极为不重视。既然优秀教师不愿担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则很多美国研究型大学惯常的做法就是让院系领导安排一些研究生或者资历浅的教师担任通识教育课程,这种现象直接造成了通识课程教育质量与教学成效的下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的积极性。综合来看,因为通识教育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尤其是“次等课程”的错误定位,加之多数教师热衷于科研,直接造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6];因此,提高通识教育课程的地位与影响力,聘任有声誉的大学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大力强化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对于提升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改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3.3组织困境

目前,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形式非常不利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是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困境。在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的地位取决于以校长为核心的大学决策组织中的话语权[7]。然而,对于大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来讲,都没有对通识教育事务设有专门职位,即便是有也通常是由学院院长或者学院教务长担任,但无论是学院院长还是教务长都只是处于学校的管理中层,并非是大学组织的中枢成员,因此缺乏应有的影响力。简而言之,即在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决策组织中,通识教育几乎没有任何代言人,缺乏话语权也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关系到学校的任何重大决策,尤其是在资源竞争和资金拨款时,没有专人负责的通识教育课程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甚至是无人提及的境地。

4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重要启示

虽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与进步,培育出了很多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如果要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成就,就必须正视当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比如市场因素与就业因素是同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息息相关的,对美国研究型大学而言,其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适应市场要求与就业要求;而对于当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各种争论、学生兴趣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美国研究型大学则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努力去改进。简而言之,美国研究型大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统一学校、教师与学生等所有人员的思想,使其认同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在理念,意识到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进而真正尊重与重视通识课程;其次要提高通识教育的师资力量,选用高水平的教师担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最后则是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等途径,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的积极性。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也会遇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问题;因此,针对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必然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与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4.1强化通识教育的师资力量

针对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的发展困境,我国通识教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师资力量的整合,最大程度激发通识教育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通识教育的师资力量。根据目前我国通识教育师资以专职为主、兼职过少的现象,未来可以科学采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适当增加专职教师比例的目的在于丰富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提升教学整体成效。其中,专职教师要以高校的名师为主,兼职教师则以各领域中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为主,这样不但可以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知识的广博性,而且能够有效延伸通识教育课程的深度,进而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加大通识教育的宣传力度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要想摆脱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出现的普遍不尊重通识教育课程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宣传力度,争取让广大师生、家长以及社会成员等认识到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担任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荣誉感与成就感。只有形成浓厚的尊重通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够真正地促进通识教育的功能发挥,也才能够确保通识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4.3设立通识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

美国研究型大学因为缺乏中枢组织中的通识教育负责人,致使通识教育的发展缺乏应有的支持与引导。因此,我国要汲取经验与教训,在高校中设立专门的负责通识教育课程管理的机构,这不但是提高通识教育地位与加强通识教育认识的必经之路,更是确保通识教育资源科学整合、有效决策、评估管理等顺利开展的基础与保障。

作者:宿金勇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义华.通识教育的困境及其因应:基于对近年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报告文本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3):114-117.

[2]江波,刘楚佳.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特点与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53-56.

[3]杨学新.21世纪初期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课程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3):45-49.

[4]易金生.中美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415-417.

[5]李曼丽.再论面向21世纪高等本科教育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1):81-87.

[6]李曼丽,杨莉,孙海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2(2):125-133.

[7]吴坚.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机制的比较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41-4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