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探微(3篇)

高校体育教育探微(3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

课程是一个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实施,为了培养出与之相匹配的体育教育人才,高校的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所以,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对推动基础教育学校体育的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七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找出我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体育;教育;课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七所设置体育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中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我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比例分配

课程结构如何决定着培养出的体育教育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知识门类和能力类型。根据1997年颁布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我国高校的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从我区七所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选修课学时统计表来看,七个学校中的五个学校的总学时都在2500至2900之间,总体趋于合理。但必修课与选修课在整体课时中的比例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必修课多,选修课少。依据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体育教育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统称《课程方案》)规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近为6:4,以上的七所高校中比例大致相近的只有三所,其余的四所比例差距较明显。

2.2我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情况

各院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但也有的院系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教育学类必修课。[1]高等学校中专业必修课是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必须俢选的专业课程。2003年《课程方案》的规定中,专业必修课程为1126学时,60学分。[2]通过表2可知,其中有三所高校已经达到了《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课时数,有两所所学校与所规定的课时数将近相差300个学时。在学分设置上也有三所高校没有达到60学分。在公共必修课方面,在我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公共必修课课时数相差较大,学时数最高的集宁师院的825学时数和最少的包头师范学院528学时,相差近300个学时。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区体育教育专业各院系的公共必修课的课程设置情况不平衡。

2.3我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情况

高等学校中专业选修课是大学生在学校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及特长爱好自愿选修的一种课程,这也体现出对大学生个性特长的尊重和发展。[3]在2003年《课程方案》的规定中,专业选修课程约为880学时,50学分。通过表2可知,我区的七所院系中有四所专业选修课的课时量基本达到了要求。但是在公共课方面情况很不乐观,在公共课程中只有固定几门必修课程,有的学校都没有设置此类型课程。从总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

2.4我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环节分析

2003年《课程方案》中,实践环节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科研实践。2003年的《课程方案》中教育实践时间调整为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通过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七所高等院校中,都将教学实践分成这三个部分。在社会实践方面,各高等院校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实习方面,各高等院校都将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在科研实践方面,各院校毕业论文设计主要集中在第七、八学期,专派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而且对论文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学生利用实习、业余时间收集资料,毕业前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3结论

(1)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开设的比例欠合理我区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时数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根据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整体优化的原则,提高课程设置比例、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在实践教学方面,各体育院系应尽量提供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安排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参与组织、编排、裁判等工作。在被调查的七所体育院系都将实习时间安排在了紧张忙碌的第七学期。建议学校应分两次进行,在进入大学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期间进行一次实习,目的是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大四的第二次实习中更加的去完善教学过程。

作者:孙亚男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

[2]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试行)[R].2003(2).

[3]李友芝.中外师范教育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156.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

在当前,教育对我们来说不止是文化的教育,同样体育教育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外界的关注。相对于高校来说,体育教育也是技能专业所要求的一项特色课程,关注高职教育同样关注体育教育。本文将带入高职教育中,具体分析在高职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现状和教学研讨。我们针对高校的体育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让更多的学生适应当代的发展,扎实体育文化的潜修。

【关键词】

高校;策略;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在以前,新课改还没有出台的时候,教育学者和教育家们都认为体育教育是以“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开展的,对成绩技能没多大硬性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度不高,同样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对待课程的教学懒散松懈,对待体育知识的教学缺乏能动性,较多老师直接忽略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多年的修整,教育院和国家推出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个文件。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部文件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成为了各高校将要研讨和发展的重点。

1高校发展现状

1.1在现代各大高校中,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还是不够深入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都秉着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身体素质教育观进行教学。学生体质的增强都是以兴趣练习、运动习惯养成为铺垫的。这些理念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下一代的体育教学观、发展观。老师和教育学家往往忽视了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对高校来说,发展体育教学没有过多的硬性指标,也没有更多的成绩示范标准,因此,高校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理念和认知更为片面化、单一化。

1.2高校对待体育考核永远表现出死板单一的模式

学校整体的敷衍导致任课老师也任其发展。以往传统的评定模式就是依据学生在竞技考核中的成绩分优良差。然而,传统的考核评定已经不再满足各大高校的需要。单纯的以量化标准作为考核的标准是一种不完备的考核方式也是最不具代表性的考核方式。

1.3每年高校愿意花大价钱投入到学校的基础建设中

可每次投入的比例总是软件设施多过硬件设施。没有良好的体育器材和场地建设就是导致体育不受重视的直接原因。每年高校人数都呈现出攀升的现象,而学校在体育建材和体育设施上的投入却微乎其微。老旧的体育设施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高校体育教学直接性的受到制约。

2高校体育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高校也在不断的变革。当我们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教学的时候同样也对体育教育重新设定了方向。体育教学的重新定位让学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重拾了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下面我们将来一起探讨一下体育教育的新变革。(1)现当代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因此培养学生树立健全的体育观念是时代的号召国家的响应。树立体育教学观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在的体能活动。高校等学校创办体育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拥有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打造学生勇于竞争的精神理念。(2)光是培养学生精神上的理念构造是不行的,学校也应该拿出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帮助学生构建理想的体训基地。学校从师资方面应该聘请跟体育相关的体育老师进行体育课程的研修,同时让老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搭配。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也同样需要重视,体育老师对高职生的直接教育都影响着他们的体育学习,认识体育的态度。因此,提高老师的教学素养,扩宽老师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来提升学生的锻炼兴趣。例如学校新修体育馆、完善体育设备、新修乒乓球台、网球场地等。如果学校有条件还可以培养学生游泳、棒球、排球等项目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应尽可能加大对场地的投资,完善旧的体育设备。(3)历年来,考核评价方式一直是对学生学科成绩最公正的评定方式。但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体育教学的发展。多元化的评定考核才是近年来一直追求的考核评价方式。我们对学生体育运动的考核评定不能只限于局限性的当前评价,要把他们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相关联,进行客观与主观,终结性与过程性的评价。把学生的发展过程相对比,照顾每个学生的差异,不要对个别学生产生不耐烦排异的现象。在新课改的状态下,应积极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同样可以代替老师的不足之处,发现自我的问题,并加之改进。

3高校体育的未来前景

我们在发展教育的时候往往忽视教育本身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当前,高校中,发展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到体能训练当中,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体育的教育理念和体育发展的精神理念。高校输出的都是富有一身技能和技术的适用性人才,也是直接投入到社会中的有用之才。当高校与体育教学相碰撞的时候,我们发现体育教学变得很苍白,更像是教学中的消遣品。想要在将来的教学中发生质的改变还需要我们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努力共同创建,把握好“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发展个性”,“终身体育”的四大原则。

4结语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知道,体育教学不仅是在各大高校中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逐渐受到教育学者乃至社会的集体重视。育人为先的教育正在蓬勃的发展,离不开锻炼的体能教学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现如今培养优秀的技能运动人才已不再是衡量体育教学的标准,树立优良的体育观才是时代的号召。因此,加快高校体育建设的步伐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然而,建设良好的运动环境才是打造新兴体育教学模式的新起点。

作者:王健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J].体育能,2006(03).

[2]张瑞林.“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4(06).

[3]陈宏等.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之探讨[J].四川体学,2002(12).

[4]曾旭升.关于高职体育创新教育的研究[J].理论与企2013(12):313.

[5]吴婧怡.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改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第三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全民体育健身意识逐步形成和提升。但是在现行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却存在着明显滞后的现象,旧体制与新思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还不利于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心理教育。笔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为结合点,主要解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有效对策。

关键词: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问题;对策

在新形势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随着教师对体育教育功能的深入研究,从文化、社会、心理等不同视角重新审视,当然这对体育教育教学提出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为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需着重分析和研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根据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对策和方针,通过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质的身体锻炼和知识学习环境,借此改善体育教育质量。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教师方面,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阻隔、惩罚、偏见和失范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上缺乏自我要求、言语不规范,教学管理和组织不够严谨和严格,甚至出现有失公正与客观的现象,且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其次,学生方面,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堂上,有的学生存在学习失畅、失范和失衡等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的体育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体育活动缺乏娱乐性、竞技性和健身性,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难以产生良好的体育训练效果。再次,体育教学方面,部分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和设备不够完善或落后,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面临着场地不足、器材不够用等问题;而且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教学模式单调枯燥,为学生进行正常的体育训练带来一定难度。

二、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中问题科学有效的对策

1、提升体育教师待遇,构建优质教师队伍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为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需从教师角度着手,学校应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强化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以此提升师资力量。这就要求普通高校不能人的本质需求,切实确保体育教师合理正当的物质利益,且努力改善他们的待遇,使其步入到一个稳定又收入较高的社会阶层,为确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师德师风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还需加强普通高校教学的师德建设,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通过继续强化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教育,以及使命感、责任感与荣誉感。同时,普通高校需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条件,提供多专题、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机会和进修良机,以及必要的资金和经费支持。当然高校体育教师需紧跟时代脚步,自觉主动强化在职培训与学习和实效性,努力学习和钻研体育教育理论,着重提升个人辩证思维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在教育教学中要用语规范、公正客观,不仅要了解普通高校学生的一般身心发展规律,还需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做到真正爱护和关心每一名学生。另外,在建设优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时,更需关注学科梯队的建设,认真对待培养与选拔体育教育带头人和后备力量的工作,定期对他们进行综合考核,包括思想水平、业务进修和科研教学等,从而提升整体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2、更新体育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体系

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完美解决教师需及时更新体育教学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为此,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需明确教育目标,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在毕业后可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为主,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结构,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自我身体锻炼能力。并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独特功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道德和思想素质,发展他们适应将来社会与个性特点和各项能力,使其初步社会化。同时,高校体育教师需强化理论教学与辅导,这是提升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关键手段,不仅要帮助他们了解部分运动项目的历史文化、规则演变与技术发展,还需适当提升运动处方、体育保健、损伤应急处理和卫生常识等课程内容,并根据学生所关心的体育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可以固有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有计划的改革与完善,逐步形成适合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课程内容和体系。诸如,篮球教学可由5人全场改革为3人半场的专项训练模式,不仅可提升篮球场的使用效率,还可提升学生的训练强度与密度;网球教学则可有硬地网球改革为短式网球,借此充分利用运动场地,有效降低训练成本和技术难度,还具有扩大教学范围的优势;足球教学可从常见的9人制与11人制改革为5人制,从而降低练习难度。

3、完善体育设施设备,丰富体育活动形式

对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设施设备问题,学校同样需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完善各种基本体育教学设施和设备,并提高体育场馆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普通高校可根据本校开始的体育项目购置和完善体育器材,像建设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台和网球场等,并配备数量适当的羽毛球、排球、木剑等,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场地和器材可用,借此激发他们参与项目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普通高校应当建立体育场地使用安排制度,对课堂课外的运动场地进行统一管理,完善灯光设备,延长场地的使用时间,且合理分配提升场地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做到一地多用。也可对校园进行重新合理规划,充分运用校内的空旷场地,因地制宜的建立运动场地;开展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通过有偿养无偿。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可使用自愿与强制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个改革体育活动形式,可坚持以课内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原则。在课堂上使用新颖性、个性化的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做到真正的口传面授,增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和他们一起进行体育训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和关系,使其充分体会到体育训练的乐趣。在课外,教师可组织与引导学生自发自主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构建相应的课外活动激励制度,并积极推进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提升课外活动的实效性,并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

三、总结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教师需明确认识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问题原因和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的制定对策,从多个方面与角度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真正解决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踊跃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作者:赵怀东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崔永梅.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02:83+85.

[2]李蔚.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27:274.

[3]王儒松.试论高校体育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6,0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