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与武术教学协同效应

体育教育与武术教学协同效应

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传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增进学生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其他学科以及其他体育项目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分析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与其他子项目的协同关系,全面发挥体育的协同效应,对有效提高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整体效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协同效应的内涵

协同学认为,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的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这一原理指出,系统的有序性是由诸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的,协同作用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协同导致有序”是这一基本原理的高度概括。武术是体育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有着成熟的理论思想、完备的技术体系以及独特的教学方法。武术作为学校体育的一种运动项目,与田径、球类、体操等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在教育理念、价值功能、教学方法上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这充分体现出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同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育教育系统有序状态的形成,从而提升体育教育的整体效能。

2武术在体育教育理念上的协同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练习形式具有多样化,教学内容也丰富多彩,与常规的田径、体操、球类项目共同构建了目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武术教学中,通过呼吸的配合及神情的贯注,可以使学生气息宁静,做事专一;通过身体各部位、器官的共同参与,可以增强学生肌肉力量、拉伸肌肉韧带柔韧性;通过武术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柔韧性素质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同时也使灵敏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得到发展,长期练习可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武术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其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在武术练习中,由于武术动作具有强烈的“技击性”,身体素质的训练着重强调“打练结合”,因此在实战或模拟实战中,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高昂斗志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其次,武术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套路练习时,学生可以在技术动作上相互交流,在一些对打动作练习中互相“喂靶”等。此外,武术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尤其是武德和武术比赛规则的约束。学生在参加武术比赛时,能最直接、最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可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规范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3武术在体育教育功能上的协同

武术以完备的技术体系、独特的训练方法、显著的健身效果,对实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例如,长拳的“十二型”,其动作包含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仆等,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武术教学注重对武术礼仪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谦虚礼让、宽厚待人的优良品德。武术礼仪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最常见的武术礼仪有“抱拳礼”“抱刀礼”“持剑礼”“递枪礼”等,动作不一,内涵各异。因此,在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武术“以礼始、以礼终”的身体规训,使学生在武术礼仪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德艺双修”,逐渐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格修养。再次,武术教学可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刻苦练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要学武、不怕苦,要练功、莫放松”“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可以看出,要学好武术非得下苦工夫不可。尽管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难度相对较低,但是学生们要掌握好武术的技术技能并非易事,需要勤学苦练才行。

4武术在体育教学方法上的协同

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必须研究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并开展有效教学。目前,按照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5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方法,包括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4)以比赛活动为主的方法,包括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5)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方法,包括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在武术套路教学时,讲解法与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武术动作技术相对于田径和球类而言较为复杂,不仅要求技术动作准确规范,还要求精神意识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即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除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外,还要身体力行。例如,一堂课特别是新授课时,一个武术动作要反复示范好几遍,讲解好几次,直至学生完全掌握才行。在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武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如果教学内容为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武术动作时,可以采用完整示范法进行教学,将武术技术动作完整地演示一遍,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如果教授的是较为复杂的武术技术动作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时,则可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当然,在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武术技术动作结构的完整性。此外,在武术中有大量的技击格斗动作,根据“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采用讲解与示范教学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教学法,还可以采取武术实战或模拟实战的形式,采用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结语

学校是武术传播的主阵地,学校武术教育决定了武术发展的未来。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武术,应不断改革创新,以崭新的姿态、完善的体系、深刻的内涵成为小学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强身健体、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伟大教育使命,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曹忠 单位: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许刚.体育教育的协同效应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

[2]蒋俊东.协同论对现代管理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4(1).

[3]毛振明,陈海波.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4]邱丕相,蔡仲林.中国武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