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方法探究(6篇)

高职体育教学方法探究(6篇)

第一篇:高职体育教学体验式教学方法

摘要:

体验式教学是将体验和情境作为主要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体验后获得相关知识,实现教育目的。当前高职体育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逐渐引入教学中,本文就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学;体验式教学方法

高职体育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完成高职体育教育教学的任务,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大的价值。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活动以及情境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深入的认识,积累经验,使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得到提升,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实践,在体验过程中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理解。[1]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积极鼓励学生体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体验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加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法

1.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效果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对体育教学知识进行掌握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进一步强化,能够掌握体育教学的技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跳远时,纠正学生助跑起跳踩线犯规的现象,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共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另一组学生进行纠正,然后双方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了解学生的想法,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在纠正学生,学生就能够虚心接受。[2]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应将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积极推进合作学习,优化教学效果

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强化学生探究意识与能力,对体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体育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助跑速度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示范,让学生了解三步助跑起跳和五步助跑起跳,然后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练习,合作探究这两种助跑起跳的优势与不足,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获得多种答案,有的认为三步助跑起跳好,有的学生认为五步助跑起跳好。教师适时提问,怎样才能做到两全齐美,如果七步助跑起跳还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让学生得出结论,七步助跑起跳跳得距离比较远,但是其稳定性比较差,需要学生多加练习,了解自己的不足,更好的改进。

3.评价与迁移体验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评价与迁移体验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体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评价,有评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进步。让学生体验教学内容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改善学生的体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对话,对学生的体验式学习科学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使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让学生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在我国逐步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日常学习水平的提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的设置课程内容,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品质以及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代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素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陆莉 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自迪.体验式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措施[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6:2180.

[2]文淑斌.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8:95+97.

第二篇:高职院校翻转课堂体育教学价值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高职学校作为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视及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社会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推进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翻转课堂在体育领域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国内的其他学科,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和引入翻转课堂的价值,从而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翻转课堂;体育教学;价值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翻转课堂是体育学科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将翻转课堂融入体育教学中,对于优化体育教学效果和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1从教学内容上看

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和普通高校的本科大学生一样,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受到先天遗传、生活经历和后天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的身体素质是不尽相同的,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也不尽一致,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进行因材施教。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要使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不仅是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还有普通高校的本科大学生,乃至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一样,书本上的知识学都学不完,哪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上,所以学生的体育课每周最多有两个小时,教师如果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采用“大统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对所有学生设置一样的目标、安排一样的内容。长期这样的教学,就会让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难以跟上自己的教学进度,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有的还有可能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恐惧心理。

1.2从教学方式上看

我们现在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受过传统教育的,所以,大部分体育教师就会用自己曾经所接受过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育自己现在所教授的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老师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对学生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有没有掌握你所教授的内容完全不了解。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彰显,上课的课堂气氛沉闷不堪,导致老师觉得学生不积极、不配合,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懂,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某某班的学生特别难教、某某老师我们不喜欢等,从而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从教学评价上看

我们的一线授课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时,基本上都是通过他们能否完成所规定的动作来加以评定,而不是因人而异的来评定,这样就显得有点太过于片面,对运动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容易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而相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要花费的时间会是其他同学的好几倍,有时还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这样就不利于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不仅是高职院校,很多普通高等院校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所教授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和00后的学生,受信息化社会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等都在不断的变化,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好为我们解决这一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翻转课堂简介

2.1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他利用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通过网站,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站,个案形式出现的视频辅导,虽然形式和结构上都十分粗糙,但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学视频的合理应用对学生预习、复习和实践指导上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翻转课堂的雏形就此产生了。2007年,美国高中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这两位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补课问题,制作了一些关于授课内容的视频,以便学生能够在家里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堂上的作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两位教师发现这种学习方法很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种教学方法节省课堂时间,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更多课堂问题。自此之后,二位教师就将此种教学方法延续下去,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今天我们所说的“翻转课堂”。

2.2翻转课堂的概念

关于翻转课堂的概念,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做过界定,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解读的较多,在宏观层面,“翻转课堂”是指“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在微观层面,“翻转课堂”是指在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以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自学教师事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突出师生互动交流与分享、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的一种教学形态。本文所说的翻转课堂,是指在具备网络平台的前提下,教师通过事先录制好的要教授的内容视频,并通过网络平台将视频提供给学生,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行观看,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教师即将教授的技术动作,这种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教师、学生和教学视频有机联系起来,以实现课外知识的内化和课堂知识技能的传授,就是翻转课堂。

2.3翻转课堂的特点

2.3.1教师是指导者、促进者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为学生设置真实的任务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在体育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在不违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示范和讲解在课前体育视频中规范而明确地获得,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重点内容在课前的师生互动中交流产生,体育课则完全变成练习课和训练课,教师变成指导练习的“陪练”,根据不同对象区别指导,在达到一个单元的练习效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给予及时的反馈。体育教师在陪练指教——测试反馈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意味着体育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是学生学习旅途中的加油站,当学生在学习或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便会给予及时和充分的帮助。

2.3.2学生是主角、主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他们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手机、电脑等来完成知识的获取,因此翻转课堂应当利用合适的媒介,将教学视频或其他辅助工具,上传到网络等平台上由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学习不再受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的约束,学习不懂的地方可反复多次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随时浏览所学知识的周边信息,充实现有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知识,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借助所学到的知识和教师的帮助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翻转课堂学生是主角。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所以讲解和示范基本上都是一闪而过,学生建立一个动作技能的印象比较模糊,在练习中就会无所适从;另外就是练习量的安排,对于运动技能相对较强的学生,他们可能会认为教师安排的练习量太小,达不到锻炼和增进技能的效果;而对于运动技能相对较弱的学生,他们可能会认为教师安排的练习量太大,无法完成。学生就会产生“吃不饱”或者是“吃不消”的现象。翻转课堂正好解决了教师和学生的这一现象,学生可以正对自己的拓展需求和难以理解的方面向教师寻求帮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出击,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3重新分配课堂时间,提高效率

翻转课堂是最大限度的将课堂利用于实践,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时间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练习时间占了绝大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这就意味着运动技能的获得,需要大量的练习时间,这也是体育课一直以来提倡的“精讲多练”的原因。而传统的体育课堂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解动作和示范动作为主,给学生练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如果学生要真正有效的获得相关的运动技能,只能依靠课余的时间来练习,但是这种课余的练习,是没有教师的指导的随机练习,很多动作技能可能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当学生在课后练习到一定次数的时候,错误的动作技能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固定模式,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再来进行纠正就会非常困难。而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练习时间,教师也有更多指导学生的时间。所以,翻转课堂使得课上的练习更加的高效。

3从多维视角看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3.1从相关政策性文件方面看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从2001年试行、2011年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的“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到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里面也提出: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从相关文件出台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及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就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要求。翻转课堂的出现,迎合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翻转课堂是体育学科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将翻转课堂融入体育教学中,对于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

3.2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看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科学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的核心力量,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是无孔不入,它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另一个“器官”,我们的教学资源就更加的丰富,教学的手段也就更加的多样化,以前教师主宰课堂的灌输式的教学已经没有办法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我们应该用科学技术的力量,让我们的教育大放光彩,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梦想,所以,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人们学习需要的满足和解决课堂教学现实困境的需要,翻转课堂也就随之而产生,人们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探讨也就不断的展开了。所以,我们把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不仅迎合了国家相关的政策,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

3.3从教师发展需要方面看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无论是哪一种教育的教学改革,教师始终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核心和关键,每一次教学改革的实施都需要教师在素养与能力上出现一定的提升,这些是教学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在当代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我们的体育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注重外促式的发展与自发式的发展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师有一个全方位的发展。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对体育教师在素质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深入认识和理解翻转课堂,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观念要进行转变,还要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对与课前技术动作视频的制作,还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让自己有一个适应性的改变来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引入我们的体育教学课堂,对我们的体育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它可以让我们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的要求,使我们的教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所以,这也是我们教师发展的需求。

3.4从学生发展需要方面看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把人类的需要分成了7个有序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包括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发展是有层次的,当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得到部分满足时,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表现出来。学生的发展需要也是一样的,当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们成长的需要就会表现出来。当前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高职的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成年,对于手机、电脑已经不在陌生,现在包括我们的很多小学生手里面都有手机,家里面基本上也都有电脑,社会上也有用“低头族”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使用手机过度的人群,但如果手机和电脑的上网功能可以被利用到学习上的话,总比用来打游戏、聊天、购物有价值的多。我们的学生,他们不仅有基本需要,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也有成长的需要,当他们的认知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自我实现的需要就表现得比较明显,学生可以利用课后零碎的时间来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所以,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不仅是我们教师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

4结论与建议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是教育教学形态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性结果。翻转课堂应用于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而且确实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相关政策性文件方面看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随着国家要求的不断变化,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要求。所以,将翻转课堂融入体育教学中对于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看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从教师发展需要方面看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对体育教师在素质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深入认识和理解翻转课堂,才能让教师们得到全面发展。从学生发展需要方面看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我们的学生不仅有基本需要,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也有成长的需要,当他们认知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自我实现的需要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也需要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认可。翻转课堂在我国现阶段的实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它不仅受学生成长坏境等的制约,还受家庭经济条件和学校教学条件的制约,所以,开展翻转课堂还需要因地制宜地结合实际加以考虑实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时候,应该将追求体育教学实效作为根本,如果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体育教学效果,那么,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障碍和优势,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改进,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吕艳琼 单位: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怀玉.高职院校篮球课程“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5(3):50-53.

[2]刘婷.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与探索[J].校园英语(下旬),2015(8):17-18.

[3]朱静.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5):45-47,89.

[4]张晨琛.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阅读教学设计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5]张乐乐.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6]佘俊伟.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145.

[7]明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特征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第三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优化实验研究

摘要:

体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公共课程,做好体育课程的建设,不仅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身体的健康,促进身体的发育,还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具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以及较高的智力潜能,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向是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所以其体育教学活动也有着一定的针对性和规律性。通过对当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的优化,可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整体优化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等提供应用性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今的高职院校无论是招生还是在校人数都占据高等教育的很大部分,为了更好地保证高职教育工作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出身体健康,思想正确,具有综合能力的社会人才。

一、研究背景

由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高职院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改革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改革的效果仅能够体现出一部分,并且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基本都是在体育课堂上才会实现,因此做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可以优化学生的体质,达到健康社会的目的。由于高职院校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所以高职院校的学校基础设施也要有所的增加,但是实际情况是,学校基础设施的增加不能很好地跟上学生增长势头,因此形成了一个学生人数和学校基础设施上的矛盾。体育课程的发展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学校也要具有很大的教学场地以及体育器材等等,这些要求都是当前普通高职院校不能够满足的,所以体育教学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此外,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性较差,在休闲的时间,游戏、睡觉、上网等占据了很大部分时间,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数量极少,并且长期的颓靡生活也消减了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是一项主动的行为,需要的是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所以仅靠体育课来约束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这种颓靡的生活方式,故而,体育发展的现状让人忧心。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

(一)优化原则

要能够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在帮助学生锻炼体魄的同时,完善教学。教师要能够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全新的思想,以此来更好地推动教学的改革。在上课环节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可以拥有一个较强的自身认知能力,减少因为心理和生理不和谐产生的矛盾[1]。而高职体育教师也要能够实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情况,重视心灵和体魄的双重教育工作,除了在课堂中要讲解一些运动相关的健康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实际所面临的体育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和身体上的调节和适应。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以鼓励教学为主,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赢得全面的进步[2]。这种教学方式同样与终生体育素质相吻合,让学生可以自行培养和执行体育教育,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开展的重心。最后是要能够让学生具有一个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将终生体育教育贯彻落实。所以,高职体育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育理念进行教育,还要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能力,包括自我保健、医务监督、裁判以及竞赛组织等等。

(二)优化设计

原有的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倾向于对学生体能的强化,对于体育上的知识内容以及思想教育不是很突出,在课程体系方面,更多的是以课外运动为主要教学方式,这样就不能够达到思想提升、扎实知识的教学目标,因此,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需要得到整体的优化发展。(1)课程体系方面的优化:以信息化的手段来对体育的考勤以及成绩的考核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样就能够在增强教学质量的同时,还缓解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例如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要能够感受到知识内容和活动的结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又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来锻炼体育项目,在教学内容方面,呈现出多样化,意在找寻出最符合学生体质和最感兴趣的一项运动,进而保证整个课程体系的科学有效。(2)课程管理以及模式上的优化:一是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行进行项目的选择,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课堂的活跃,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可以更加积极,自觉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达到快乐学习,快乐锻炼的目的。二是不断提高管理方式,推行开放式自主课程管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了解各种体育项目和考核科目。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也更加严格地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在教学计划方面要严谨,在考核内容方面也不得偏离规定的标准。三是加大对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体育场所的建设要落到实处,体育方面的资金支出要科学、合理。四是注意体育教师的增补,要想保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的数量增补十分重要,所以要重视专业人士的吸纳和招聘,并且也可以和社会中的体育爱好人员以及体育俱乐部合作,进行合作式的教学,并积极回聘优秀的体育教师,欢迎退役的运动员参加学校教育。五是要强化体育教师的素质,更新其业务知识、改革方法等,因为体育课大多是进行户外教学,所以在师生互动的期间要注意意外的发生和处理,体育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外,还要熟悉班情,又要具有威信,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体育教学变得活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3)竞技方面的优化:学校日常的体育竞技,主要以每年一次的校级运动会来体现,而为了让运动会的内容更加的精彩,可以将一些体育活动列入校园文化,这样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丰富。(4)教学内容上的优化:要建立一个十分科学的高职体育教学训练内容,科学的训练内容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身体潜能,加大学生对于有关训练内容的兴趣度和热情,让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得到一个有效的增强。基于此,如今的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多门的训练课程,例如田径、瑜伽、各种类别的舞蹈教学等等,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在常规的体育训练中,也要重视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训练强度,合理进行安排,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减少课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教学和运动之间的矛盾,让学校的体育教学常规化和规范化,在推动学生竞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终生运动思想的树立。

三、对比实验

在本次的实验研究中,选择同一学校的两个平行班级,两个班级的人数相差不大,A班人数共有54人,B班的人数有52人,由于是同一个专业,所以两个班级的性别比例相差也不大,此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对象和背景。在此次实验研究中,A班学生主要采用的是以往常规的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课程的选择方面。在整个数据对比中,不难发现A班学生的选课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男女选择十分明显,男生选择体育课程多是足球、篮球等活动,女生所选择的体育项目范围更小,几乎所有的女生都选择了健美操;其二是人员分布十分极端,足球、篮球以及健美操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绝大多数,而羽毛球、排球等体育运动选择的人数很少,仅占班级人数的13.0%。在教学方式上,体育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常规的教学,如篮球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各种技巧的解说等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A班学生的成绩出现抛物线分布,即中等成绩的人数较多,而优秀和不及格的人数较少。而B班的学生主要采用的授课方式是较为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的授课教师也是完成思想学习的新型授课教师,在体育课程的选择上。在体育课程的选择上,B班学生的选择项目更加丰富,男女两极化的差异有了很大的缓和,而拉丁舞、瑜伽、网球、太极拳等体育项目的加入更是为学生体育兴趣的丰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体育运动的人数选择也更加的平均化,除了太极拳以及网球这两个较为突出的项目以外,所有体育项目的人数都较为平均。而在教学方面,体育教师除了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以外,还更加注重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的联合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新型的体育教学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更好地保证学生在体育方面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可以说明,体育教学内容以及体系的整体优化对高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广使用。

四、实验讨论

(一)体育教学整体优化的方向

体育教学整体优化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学理念上更新。当前的体育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较为根深蒂固,所以体育教学的发展十分的矛盾。传统教学理念主要是以课堂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竞技为主要运动的方式,以此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当前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对这种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和改善。另一方面是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模式应该遵循着体育教学的理念而发展。高职体育相关的活动项目较多,而且学生个体对于体育运动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因此体校的教学也要考虑到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别,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并且在相关体育运动的教学环节中,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严谨性,也应该重视教学的娱乐性,减少体育的竞技性。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基础保障设施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也要保证体育教学的运动器械、运动场地等。要通过调查,依据学生对于器械和场地的喜好顺序匹配设备[3]。在教学模式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早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强调放松,但却不是随意,教师一定不要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任由其随意发展[4-5]。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意愿来参加体育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都要跟踪参与,每个项目都要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学。这种方式的转变也让教师从传统的课程中解脱出来,实现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6]。

(二)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改善措施

就以往的教学状况而言,其课程学时大致有64~72课时,虽然也有一次开设一个半学年的体育项目,即96~108课时,但是依据教育部门的要求,体育课程所安排的课时数量显然不足,这是广东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时要有所增长,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内容科学的分配。在项目的安排上,体育课程系统较为匮乏,其教学内容主要有足球、篮球、羽毛球、排球以及健美操等几项,不能够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找寻出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在课程的选择中插入整理好的选项,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系统,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给予其的乐趣[7]。此外,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教学内容的探究和合作。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要能够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结合,以全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材来改善体育教学系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有着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起步较晚,所以对于体育教学中规律的探究和认识较晚,所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有限。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能够很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管理方面都不断地审视和改革,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保证高职院校学生体魄的健康、意志的坚强。

作者:容云 余建熹 刘蔚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社科部

参考文献:

[1]牛彬彬.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210-211.

[2]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102-107

[3]刘秋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4:24-25

[4]李昕光.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整体优化研究[J].黑河学刊,2016,04:111-112

[5]王强.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探讨[J].学周刊,2012,16:188-189

[6]刘守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与重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188-190

[7]张红鑫.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刍议[J].企业导报,2014,21:99-101.

第四篇:生命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探索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学的过程入手,以“生命教育”为理念,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以生命化为前提,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教学方法的对话性;教学评价的建立要以生命发展为前提,注重评价的人性化。

关键词:

生命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探索

1问题的提出:“生命教育”———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学校体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发展中,高校体育教学的好坏,对一个人体育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时期,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积极发展,深化改革,由此引发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探索。生命教育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起初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逐渐深入,生命教育的思想已逐渐开始从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物理层次出发,开始寻求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教育本身的反思,探讨生命和教育的关系,认识教育的本质,透视教育中种种脱离生命之源、种种无视生命的存在而导致生命的无意义的现象。冯建军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教育人的生命的教育,它通过人的生命,促进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2]。生命是教育根本,而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是生命整体的三个维度,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人的完满的生命。自然生命反映出了人的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精神生命体现了“生存”的意义,在“活着”的前提下感受生命的乐趣、挑战、激情、超越等等精神体验;社会生命是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表达了社会关系中人的社会价值,是精神生命在社会领域的延伸。在教育改革和生命教育浪潮的共同推动下,我们学校体育的教学也开始了反思与探索。如何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课程;如何能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如何能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都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不停的探寻。

2“生命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探索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是由多个成分相互联系、互相作用而展开的。具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以“生命教育”为出发点进行体育教学,就是要让体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能以“人”为出发点,学生的潜力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后,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做到“生命化”的教学。

2.1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以生命化为前提,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

回顾我国几十年以来的体育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新世纪之前,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偏重于社会的,服务于社会的,虽然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更多的是强调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体育教学与“人”处于分离的状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中对人本身才逐渐关注起来,“休闲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与口号不断涌现。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学习成为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休闲体育”、“快乐体育”的一时盛行,致使很多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学习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体育教学不是专业的运动训练,没有必要进行太多的技术技能的学习,因此,“淡化”或“排斥”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成为新时期的一种声音。另一观点则认为,“淡化”或“排斥”体育技术技能的导向是错误的,体育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离开了体育的技术技能的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育课程就失去了本真面目。《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3]。体育课程想要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必须要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其中,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了乐趣,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就容易保持。所以说,技术技能的学习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的需要,也是他们走出校门以后,长期锻炼的需要。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最期待的是运动技能的提高。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提高,可以让他们获得运动的成功感,这种成功的体验,就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最好的兴趣。一旦有了运动的兴趣,学生就会千方百计的学习这种运动的技术和技能,而运动技术技能提高了,又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兴趣参与到运动中。所以说,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享受运动乐趣的层次,我们会看到运动场上有些学生乐此不疲的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运动,运动技术水平越高的学生,就玩的越起劲、越开心。而有些同学好像对运动毫无兴趣,冷若冰霜,究其原因,不外乎缺乏运动技能,没有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因此,运动技能的掌握,对学生运动的体验,运动兴趣的培养都有升华的作用,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载体和基础。追求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高职学生应该在学生生涯的体育教学中熟练地掌握一两项参加体育娱乐和身体锻炼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借以营建自己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多年的实践也反复证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熟练掌握一两项运动的技能,对其毕业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大有帮助。生命的体验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体育课程不仅仅有欢声笑语,也会有通过艰辛的努力、忍受痛苦、战胜挫折、战胜自我后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强意志”。[4]所以说,体育课程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还会唤醒学生的运动体验。学生身临其境中,享受着人体运动的喜悦,体味着挫折后的沮丧与委屈,感受着同伴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关心的团队精神等等。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运动认知发展的同时,也丰富着学生们的生命体验,不仅在体形、体魄上打造人,还应注重在心灵、心态、精神上塑造人,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2.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是面向人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也要以陶冶、塑造和完善“人”为出发点。教育学家佐藤正夫在《教学原理》中指出:“要透彻的研究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并应该正确的选择和组成。它直接影响人的培养。”[5]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始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一般是从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进行考虑,很少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也很少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视角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命为出发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考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否发挥出来。“一切对学生有利的体育教学内容均可纳入选择范围,进行弹性设计,让手段为人服务,锻炼手段围绕人,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6]因此,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兴趣和需要、以及对体育学习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的特殊作用。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7]体育学习中的体验与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人生经历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同样一项运动,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验。学生有了对体育的快乐体验,就是会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技术技能的学习就会更认真,更努力,随着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他就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感受到体育的更大乐趣。因此,体育教学中快乐的含意并不是仅仅地使学生体会到浅薄的“愉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充满挫折与失败、艰辛与苦涩、友谊与欢乐中,“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8]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以使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为前提。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走入了体育教学内容偏重竞技化的误区,期望把所有的学生最好都培养成“运动全才”。应该说愿望是美好的,基本上是不能够实现的,因为“全体同学”在过于“竞技化”内容的的教学上,频繁受挫,不仅品尝不到运动的收获和乐趣,极易产生厌恶情绪。应该说当学生在运动时感到了快乐,体育运动就成了乐趣,当他体验不到快乐时,体育运动就成了负担,甚至可能使其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时,不提倡“穿新鞋走老路”强化技术技能的教育思想,也不提倡“蜻蜓点水”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在遵循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运动技术简单化、生活化、社会化,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生活轨迹和职后需要,倡导教学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和今后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特别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满足其兴趣的同时,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和今后的就业方向“量身定制”运动项目,让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强烈的求知欲,会让课堂的教学“活泼”起来、让学生的情绪“快乐”起来、让学生在身体“运动”起来。

2.3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教学方法的对话性

方法,一般意义上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教学方法根本上应该是服务于教学目的的,生命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明确目的,体育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9]。所以说,生命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必须基于人,通过学生生命的发展,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很多的体育的教法被推广和实践,像“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式学习方法”已经被很多的体育工作者广泛采用。学法的研究要相对滞后,但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很受推崇。教学方法本来就是教法和学法的完整统一,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会影响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教学中,既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又要重视学生的“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技术技能的练习方法,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动作技术和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让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得到了锻炼,体质得到了增强,又懂得了一些技术技能练习的方法,体验到了运动中的乐趣,感受到了技术提高的成就感和成功感。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对动作技能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也就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提高,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育课程的学习就会非常的愉快,把学生从原来的体育教学的“刻苦”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愉快地、活泼地学习,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2.4教学评价的建立要以生命发展为前提,注重评价的人性化

“教学评价是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据此判定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诊断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作用。”[10]生命视角中的体育学习评价就是通过评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生命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生命主体意识和个性素质的不断生成,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进程,促进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比较单调,基本上身体素质、技术和技能方面。多数的评价体系都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如100米跑的时间,跳远的距离,篮球投篮的数量,都有固定的分数,这样的评价应该说是有一定的优势,它“准确、易操作、有一定说服力”,但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太过客观,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说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有可以量化的客观内容,但同时也有大量不可量化的主观现象。例如一个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习惯的养成、团队协作精神、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等方面的变化是不可能进行准确量化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无法量化,就要放弃评价。如果只以可量化的指标作为学生评价的内容,必然使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不仅与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相脱节,而且也违背了教育对人的塑造。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要以生命发展为前提,从学生生命全程出发,从全面入手,既注重其体质的增强、技术的优异与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乐观豁达的体育态度、友好合作的团队意识、勤劳朴实的学习作风等健康生命的基本品质的获得与发展,这样的评价才更有具科学化,人性化。

3结语

在大力倡导生命教育的新时期,在学校体育大力弘扬以生命教育为改革取向的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同样面临着以生命教育为取向的新局面。“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体育教学这条路最终要通往何方,是一个纷争不断的话题,也是一个探索不休的课题。伴随着教育本质的回归,生命教育理念正在不断走向成熟,对学校教育实践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以生命化为前提,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教学方法的对话性;教学评价的建立要以生命发展为前提,注重评价的人性化。“生命之树常绿”,以生命教育为取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不会停止。

作者:王开银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参考文献:

[1]侯晓明.让青少年在生命教育中健康成长[J].新华文摘,2010,(4):119.

[2]叶澜.让课堂换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B/OL].[2014-10-12].http:baike.baidu.com.

[4]舒宗礼,王华倬.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其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4):502~507.

[5]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季克异.对《体育教学》编辑部记者参访时的谈话[J].体育教学,2001,(1):3.

[7]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60.

[8]吴东方,等.“快乐”和“传统”的学校体育碰撞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106.

[9]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93~98.

[10]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66~667.

第五篇: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逐渐发展成为教育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新课改需求,此时就需要做好高职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工作,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与之对应的改革对策,以更好地推动中国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进度和质量。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学;问题;改革对策

一、引言

高职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向社会各个领域输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而高职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能力,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构建一套适合高职特色的体育教学理念,推动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二、目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第一,传统教学理念阻碍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目前,中国高职体育教学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未从根本上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安排的体育课课时比较少,不利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大部分高职体育教学只是为了满足教学大纲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思想的培养。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还在沿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体育动做示范、知识讲解,未能达到体育锻炼的基本需求,这样只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提升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和质量。[1]第二,高职体育师资队伍有待提升。如今,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进行扩招,但是体育师资队伍并未随之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师资队伍建设与实际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存在“一师多生”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同时,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出现了教师兼职化现象,这样不仅会对高职体育教学质量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阻碍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第三,教学内容单一影响教学效果。近些年来,大部分高职专业课程打破了实践与理论的界限,在海事英语、商务英语等专业建设上,逐渐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内容。但是,高职体育教学并未发生相应的改变,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在使用与建校之初相同的教材,并且体育教学考核项目和内容设置未发生相应的改革。此外,还有一部分高职体育教学一味地模仿其他高校本科体育教学内容和改革模式,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存在比较大的出入,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3]

三、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第一,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理念。在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并为高职学生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提供体育公共选项课。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根据高职教育自身特点,加大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教育,要求各位体育教师围绕学生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和生活习惯来摆正体育课程的地位,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大对高职体育教学理念的改革,适当借鉴国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更好完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将素质教学、体育技能与学生职业素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个体的身体机能,促使个体更好地发展。第二,优化高职体育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因此,各大高职学校要本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完善教师考核、聘任与奖惩制度等制度,使教师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构建一支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的师资队伍。同时,还需要立足于高职学校培训体系之上,为教师提供职业化、素质化、信息化培训,优化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改变以竞技成绩为主的评价理念,并着重突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公平竞争意识。第三,丰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不仅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调配和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并对已有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在进行高职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特点,来推动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的身体特点为其制订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计划,适当地弱化体育项目的规范性和竞技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此外,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对高职体育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来选择适用的体育教材,适当地增设体育选修课,以不断地丰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推动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教育系统中比较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对已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衍顶 冯成胜 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虎愚.高职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5,7(34):154-155.

[2]张博恒.提高高职体育教育水平的新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16):78-79.

[3]曹雷雷.高职体育乒乓球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5):116-117.

第六篇:高职体育教学情感因素实施

【摘要】

高职体育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社会人才的身心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探索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十分必要。本文探索了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实施策略,为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情感因素;高职体育教学;策略

1前言

近年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研究发现,情感因素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目前,社会对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求越来越高,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突破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瓶颈,研究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出相关的策略十分必要,因此本文从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特点两方面出发,探析了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的实施策略。

2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教学没有得到重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体育教学得到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在教学中,老师们普遍认为应该加强对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教学力度,从而弱化了体育教学的地位。从课程的开设就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在学校的教育中的地位很低,大部分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很少,大部分老师认为,只有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和生活,对学生的帮助更大,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存在于教师群体中,在学生和家长中也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了体育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教师质量参差不齐。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教师资源得不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尤其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从年龄到教育水平上都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群体的组成复杂、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阻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3)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方面学生自身没有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存在着体育教学没有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教学重要,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观念,由于体育教学不影响学生最后的成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另一方面高职体育教学受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室外进行,环境嘈杂,也影响了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体育教学的形式单一,学生不能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其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

3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程度除了这门课程本身的吸引力之外,和与教学老师之间的情感也有很大联系。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大部分学生会因为对教学老师的好感提升对相应课程的好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也有很大提高。[2]

(2)改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体育教学是在室外进行,也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来配合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不受教室和相关秩序的束缚,部分过于活泼好动的学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既不可过分严厉,打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师生感情,又不可过于放松,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3)增进师生感情。目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只是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由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往往高于学生,在学生毕业之后,往往会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老师继续保持联系,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会向老师倾诉,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调节心理情绪。近年来,学生的心理情绪往往会受到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情绪,这些情绪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3]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情感因素会帮助学生向老师倾诉,便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开导,从而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教师要关爱学生。在现代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不仅仅只存在师生关系,教师的职责也不应该仅仅只是传道授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更加亲密的感情,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多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活动,了解学生近阶段面临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

(2)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强调平等关系。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架子,虽然一般来说老师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比学生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接受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有时提出的问题也十分有参考和研究价值,因此,老师要放下架子,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获其他表现上的差异对学生有不一样的看法,更不应该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老师对学生的案发和对待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尊。

(3)教师要注意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配合程度以及课堂的秩序。教师既不能过于严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也不能过于放松,让课堂失去秩序,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教学态度,既要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4)教师要注意奖惩得当。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课堂上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满足学生的期待。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一定的惩罚有助于保证课堂的秩序,但是教师在进行惩罚时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5)教师要多于学生沟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上课情况,在课后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对课程以及老师的看法或建议,这对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十分重要,也有利于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

5结语

目前,在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体育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足等问题,而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秩序、增进师生感情、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对高职体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重视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陆江霞 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英姿,沈玉凤,李丽君.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2015,(3):144~145.

[2]丘志康.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管理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154.

[3]赵承勇.试析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策略[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4(1):40~41.